主动笔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08345发布日期:2021-01-01 18:1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主动笔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动笔及其控制方法、应用该主动笔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下,主动笔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上的应用开始变得普及。在主动笔的设计方案中,无线充电是主动笔更加青睐的充电方式。但是,当主动笔的功能变得越来越丰富时,其内部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紧张”;此时,无线充电方案的实施将变得具有挑战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笔及其控制方法、应用该主动笔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旨在为主动笔提供一套有效且合理的无线充电结构布局方案。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主动笔,该主动笔包括:

笔筒;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笔筒内;以及

按压伸缩机构,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安装于所述笔筒的尾部,并具有压缩状态和弹出状态;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压缩状态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中仅有一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弹出状态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导通。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主动笔的控制方法,所述主动笔包括:

笔筒;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笔筒内;以及

按压伸缩机构,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安装于所述笔筒的尾部,并具有压缩状态和弹出状态;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压缩状态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中仅有一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弹出状态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导通;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主动笔的按压伸缩机构的当前状态;

当按压伸缩机构的当前状态为压缩状态时,控制主动笔进入无线充电模式;

当按压伸缩机构的当前状态为弹出状态时,控制主动笔进入蓝牙通信模式。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主动笔,该主动笔包括:

笔筒;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笔筒内;以及

按压伸缩机构,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安装于所述笔筒的尾部,并具有压缩状态和弹出状态;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压缩状态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中仅有一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弹出状态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导通;

所述主动笔收纳于所述设备本体。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主动笔,所述主动笔包括:

笔筒;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笔筒内;以及

按压伸缩机构,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安装于所述笔筒的尾部,并具有压缩状态和弹出状态;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压缩状态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中仅有一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弹出状态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导通;

所述主动笔收纳于所述设备本体;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主动笔在设备本体上的收纳状态进行识别;

当识别到主动笔收纳于设备本体时,获取主动笔的按压伸缩机构的当前状态;其中,当按压伸缩机构的当前状态为压缩状态时,控制设备本体进入第一运行模式;当按压伸缩机构的当前状态为弹出状态时,控制设备本体进入第二运行模式;

当识别到主动笔未收纳于设备本体时,控制设备本体进入第三运行模式。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当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压缩状态时,由于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电性导通,第一弹簧与电路板形成了“闭环”;此时的第一弹簧便可充当无线充电方案中的接收线圈,为主动笔的无线充电提供电能输入的“窗口”。而当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弹出状态时,由于第一弹簧的两端中仅有一端与电路板电性导通,第一弹簧与电路板未能形成“闭环”,第一弹簧处于“开环”状态;此时的第一弹簧虽然不能继续充当无线充电方案中的接收线圈,但是却可以充当蓝牙通信方案中的蓝牙天线,为主动笔的蓝牙通信提供信息输入输出的“窗口”。

如此,便实现了主动笔在启用无线充电功能时,或者在启用蓝牙通信功能时,对其内部第一弹簧的复用。即,按压伸缩机构中的第一弹簧,既可用作无线充电方案中的接收线圈,又可用作蓝牙通信方案中的蓝牙天线。结构上,由于第一弹簧可以被复用,有效地减少了主动笔的内部部件,节省了主动笔的内部空间,缓解了主动笔内部空间的“紧张”,使无线充电方案的实施变得可行且可靠,从而达到了为主动笔提供一套有效且合理的无线充电结构布局方案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主动笔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动笔的尾部的放大图,其中,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压缩状态;

图3为图2中主动笔的尾部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弹出状态;

图4为本申请主动笔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压缩状态;

图5为图4中主动笔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弹出状态;

图6为本申请主动笔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压缩状态;

图7为图6中主动笔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按压伸缩机构处于弹出状态;

图8为本申请主动笔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主动笔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当下,主动笔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上的应用开始变得普及。在主动笔的设计方案中,无线充电是主动笔更加青睐的充电方式。但是,当主动笔的功能变得越来越丰富时,其内部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紧张”;此时,无线充电方案的实施将变得具有挑战性。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主动笔100,旨在为主动笔100提供一套有效且合理的无线充电结构布局方案。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主动笔100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但并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iv)播放器、可穿戴设备、导航仪、掌上游戏机等。

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申请主动笔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申请主动笔100一实施例中,该主动笔100包括:

笔筒10;

电路板20,所述电路板20安装于所述笔筒10内;以及

按压伸缩机构30,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安装于所述笔筒10的尾部,并具有压缩状态和弹出状态;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包括第一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1的两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压缩状态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弹簧31的两端中仅有一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弹出状态时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

这样,当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压缩状态时,由于第一弹簧31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第一弹簧31与电路板20形成了“闭环”;此时的第一弹簧31便可充当无线充电方案中的接收线圈,为主动笔100的无线充电提供电能输入的“窗口”。而当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弹出状态时,由于第一弹簧31的两端中仅有一端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第一弹簧31与电路板20未能形成“闭环”,第一弹簧31处于“开环”状态;此时的第一弹簧31虽然不能继续充当无线充电方案中的接收线圈,但是却可以充当蓝牙通信方案中的蓝牙天线,为主动笔100的蓝牙通信提供信息输入输出的“窗口”。

如此,便实现了主动笔100在启用无线充电功能时,或者在启用蓝牙通信功能时,对其内部第一弹簧31的复用。即,按压伸缩机构30中的第一弹簧31,既可用作无线充电方案中的接收线圈,又可用作蓝牙通信方案中的蓝牙天线。结构上,由于第一弹簧31可以被复用,有效地减少了主动笔100的内部部件,节省了主动笔100的内部空间,缓解了主动笔100内部空间的“紧张”,使无线充电方案的实施变得可行且可靠,从而达到了为主动笔100提供一套有效且合理的无线充电结构布局方案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按压伸缩机构30的压缩状态和弹出状态,分别可使第一弹簧31处于两端均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的状态和仅一端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的状态,具体的实现方式除了后文记载的实施例外,还至少存在以下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

在第一弹簧31的两端分别支出一水平连接件40,两水平连接件40并排设置;每一水平连接件40的背离第一弹簧31的一端设置有一抵触件50,两抵触件50相对设置;电路板20水平固定在两抵触件50之间,并与两抵触件50中的一个相抵接,以使该抵触件50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此时,两抵触件50中的另一个便可在按压伸缩机构30由弹出状态向压缩状态切换时,逐步靠近电路板20;并最终在按压伸缩机构30来到压缩状态时,与电路板20抵接而电性导通;而在按压伸缩机构30由压缩状态向弹出状态切换时,脱离与电路板20的抵接状态而电性隔断。其中,第一弹簧31、水平连接件40、抵触件50均为由导电材料(例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制成的结构件。抵触件50可以是弹簧、弹簧顶针连接器等。

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上述实现方式的核心构思——利用第一弹簧31两端的靠近和远离过程、完成双端导通或单端导通,进行合理地改进,以得到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地,电路板20可集成有控制电路(例如控制芯片),用于在主动笔100开启无线充电功能或蓝牙通信功能时的相关控制过程。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按压伸缩机构30,也称push-push机构,一般在按压式圆珠笔中,以及笔记本电脑的sd卡槽中使用较多。按压伸缩机构30可在压缩状态和弹出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完成自锁,而且其由一个状态解锁并切换至另一个状态的过程,仅需对其按压部件(例如后文中的推杆37)施加下压动作即可完成,简单、便捷且可靠。

为了使第一弹簧31在无线充电方案与蓝牙通信方案之间的切换过程更加简单、便捷、稳定且可靠,可以将本申请主动笔100中的按压伸缩机构30配置成如下结构形式,如图1至图3所示:

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还包括支撑座33、转盘35以及推杆37;

所述支撑座33设于所述笔筒10内;

所述转盘35设于所述支撑座33的背离所述笔筒10尾部开口的一侧,并与所述支撑座33啮合;

所述推杆37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笔筒10的尾部开口设置,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撑座33并承托于所述转盘35;

所述第一弹簧31设于所述转盘35的背离所述支撑座33的一侧,并沿所述笔筒1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弹簧31的朝向所述笔筒10头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笔筒10,所述第一弹簧31的朝向所述笔筒10尾部的一端将所述转盘35顶紧于所述支撑座33;

其中,所述转盘35在所述推杆37的下压作用和所述第一弹簧31的顶紧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支撑座33转动,以使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在压缩状态与弹出状态之间切换并锁定。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按压伸缩机构30类似于按压式圆珠笔中的按压伸缩机构30。用户只需按下推杆37,按压伸缩机构30便可完成在压缩状态与弹出状态之间的切换,并且在来到对应的状态(压缩状态或弹出状态)时完成自锁。相应地,按压伸缩机构30中的第一弹簧31便可完成与电路板20的双端导通或单端导通,并且在对应的导通方式下被“锁定”,从而使第一弹簧31能够稳定地构成无线充电方案中的接收线圈或蓝牙通信方案中的蓝牙天线,且切换过程更加简单、便捷、稳定且可靠。

此外,可以理解地,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既可以通过设于第一弹簧31下方的中间件(例如定位隔板、定位凸台等)的定位作用间接固定于笔筒10的内壁面,也可以通过焊接、胶合连接等方式直接固定于笔筒10的内壁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31的固定于所述笔筒10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弹簧31的朝向所述笔筒10尾部的一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压缩状态时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而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弹出状态时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隔断。

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一弹簧31的固定于笔筒10的一端相对于笔筒10的位置不会因为按压伸缩机构30状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将第一弹簧31的固定于笔筒10的一端用于与电路板20时刻保持电性导通的设计,更加便于在主动笔100的内部空间中安装固定电路板20,从而有利于简化和优化主动笔100的内部结构,有利于主动笔100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当然,也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存在如下设置,如图4和图5所示:

电路板20水平固定在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支出一水平连接件40,水平连接件40的背离第一弹簧31的一端设置有抵触件50,该抵触件50朝向电路板20设置,并落入电路板20所在范围内。此时,电路板20便可随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而运动,并在按压伸缩机构30由弹出状态向压缩状态切换时,逐步靠近抵触件50,且在按压伸缩机构30来到压缩状态时,与抵触件50抵接而电性导通;而在按压伸缩机构30由压缩状态向弹出状态切换时,脱离与抵触件50的抵接状态而电性隔断。其中,第一弹簧31、水平连接件40、抵触件50均为由导电材料(例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制成的结构件。抵触件50可以是弹簧、弹簧顶针连接器等。

基于上述按压伸缩机构30(其中,第一弹簧31下端固定,上端可移动),还可对主动笔100的结构做如下优化,如图6和图7所示:

所述笔筒10的内壁面凸设有限位结构60,所述限位结构6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转盘35的背离所述支撑座33的一侧,以限定所述转盘35的下沉深度。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转盘35下方的结构(例如第一弹簧31、电路板20等),使得主动笔100的可靠性得以增强。

具体地,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限位结构60是凸设于笔筒10内壁面的限位平台,该限位平台沿笔筒10的周向环绕设置,以形成环圈结构;该环圈结构的上表面低于转盘35的下表面设置,且该环圈结构的上表面至少部分位于转盘35的正下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结构60也可以被配置成其他有效且合理的形式,例如单一限位块设置于笔筒10内壁面的形式、多个限位块沿笔筒10的周向间隔设置于笔筒10内壁面且位于同一高度的形式等。

基于上述按压伸缩机构30(其中,第一弹簧31下端固定,上端可移动),下面提出一种用于实现第一弹簧31在两端均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的状态与仅一端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

所述转盘35的面向所述支撑座33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气连接点351,所述第一弹簧31的朝向所述笔筒10尾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气连接点351电性导通,所述支撑座33的面向所述转盘35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气连接点331,所述第二电气连接点331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

所述转盘35相对于所述支撑座33具有第一配合位置和第二配合位置,所述第一电气连接点351在所述转盘35处于第一配合位置时与所述第二电气连接点331对接,所述第一电气连接点351在所述转盘35处于第二配合位置时与所述第二电气连接点331错位。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电气连接点351与第二电气连接点331对接时,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通过第一电气连接点351而与第二电气连接点331电性导通,继而通过第二电气连接点331而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于此同时,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使得第一弹簧31与电路板20形成“闭环”;此时,第一弹簧31便可充当无线充电方案中的接收线圈,为主动笔100的无线充电提供电能输入的“窗口”。

而当第一电气连接点351与第二电气连接点331错位时,第一电气连接点351与第二电气连接点331电性隔断,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电性隔断;此时,仅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第一弹簧31与电路板20未能形成“闭环”,第一弹簧31处于“开环”状态;此时,第一弹簧31虽然不能继续充当无线充电方案中的接收线圈,但是却可以充当蓝牙通信方案中的蓝牙天线,为主动笔100的蓝牙通信提供信息输入输出的“窗口”。

这样,便将转盘35相对于支撑座33的位置的切换过程,与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的电性导通或电性隔断的过程进行了有效地结合。即,通过转盘35相对于支撑座33的位置的切换,便可实现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的电性导通或电性隔断。并且,由于转盘35相对于支撑座33的位置的切换,仅需要下压推杆37便可轻松实现;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的电性导通或电性隔断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简单、便捷、稳定、可靠。

此外,结构上,由于仅需在按压伸缩机构30的转盘35和支撑座33上布置对应的电气连接点即可完成,该实施方式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配快捷等优势,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在转盘35相对于支撑座33旋转完整一周的过程中,假设转盘35的起始位置是第一配合位置,那么在第一次按下推杆37后,转盘35将相对于支撑座33发生一个“小角度”的偏转,并且来到了第二配合位置。由于转盘35在第一配合位置时与支撑座33的接触位置,与转盘35在第二配合位置时与支撑座33的接触位置不同,便可以将第一电气连接点351和第二电气连接点331,分别设置在处于第一配合位置的转盘35与支撑座33之间相接触的两个表面(例如两个导向斜面或者两个竖直止挡面)上,以使第一电气连接点351与第二电气连接点331对接,使第一电气连接点351与第二电气连接点331电性导通。而在第一次按下推杆37后,第一电气连接点351便可随转盘35的偏转而离开第二电气连接点331,以使第一电气连接点351与第二电气连接点331错位,使第一电气连接点351与第二电气连接点331电性隔断。

进一步地,在第二次按下推杆37后,转盘35相对于支撑座33将继续发生一个“小角度”的偏转,而来到了第三配合位置;并且,在第三次按下推杆37后,转盘35相对于支撑座33将继续发生一个“小角度”的偏转,而来到了第四配合位置。可以理解地,类似于按压式圆珠笔中的按压伸缩机构30,此时的主动笔100中的按压伸缩机构30,其结构在周向上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因此,处于第三配合位置的转盘35和支撑座33的配合形式,与处于第一配合配置的转盘35和支撑座33的配合形式相同;处于第四配合位置的转盘35和支撑座33的配合形式,与处于第二配合配置的转盘35和支撑座33的配合形式相同。这样,转盘35处于第一配合位置(或第三配合位置,以此类推)时,按压伸缩机构30均可处于压缩状态;转盘35处于第二配合位置(或第四配合位置,以此类推)时,按压伸缩机构30则均可处于弹出状态。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在第n次按下推杆37后,转盘35相对于支撑座33将继续发生一个“小角度”的偏转,并且回到了第一配合位置。

此时,为了更加便于切换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的通断状态,第二电气连接点331可设置多个,多个第二电气连接点331沿支撑座33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且,定义支撑座33与处于第一配合位置的转盘35接触的多个在支撑座33周向上周期性出现的表面分别为第一安装表面、第二安装表面、第三安装表面,以此类推,则可将多个第二电气连接点331依次设置在第一安装表面、第二安装表面、第三安装表面上,以此类推。这样,便可保障在每次按下推杆37后,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的通断关系就会发生切换,从而使用户无需操作转盘35旋转完整的一周而重新回到第一配合位置和第二配合位置才能实现对应的导通或隔断,即用户只需经过推杆37的一次按压过程和转盘35的一次“小角度”的偏转过程,便可完成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的导通或隔断,完成第一弹簧31在充电功能与蓝牙功能之间的快速切换,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导通时的稳定性,第一电气连接点351也可设置多个,多个第一电气连接点351沿转盘35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且,定义处于第一配合位置的转盘35与支撑座33接触的多个在转盘35周向上周期性出现的表面为第一装配表面、第二装配表面、第三装配表面,依次类推,则可将多个第一电气连接点351依次设置在第一装配表面、第二装配表面、第三装配表面上,以此类推。这样,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导通关系,同时由多个第一电气连接点351与多个第二电气连接点331一一对应且一一对接实现,稳定性更强。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气连接点351可以为弹片、弹簧顶针连接器的顶端等,第二电气连接点331也可以为弹片、弹簧顶针连接器的顶端等。第一电气连接点351与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的电性导通,既可以通过在二者之间布置导线实现(导线既可以布置在转盘35的表面,也可以预埋在转盘35内部),也可以通过将转盘35配置成由导电材料(例如铜、铝、铜合金、铝合金等)制成的结构件实现。

而第二电气连接点331与电路板20的电性导通,既可以通过在二者之间布置导线实现(导线既可以布置在笔筒10的内壁面,也可以悬空设置),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如下方式:

所述第二电气连接点331通过所述笔筒10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具体地,笔筒10的内壁面可以由导电涂层的内侧表面构成,第二电气连接点331可以通过例如导线、弹片、柔性电路板20等导电件与笔筒10的内壁面(即导电涂层的内侧表面)接触而电性导通(具体地,此时的导线、弹片、柔性电路板20等导电件既可以布置在支撑座33的表面,也可以预埋在支撑座33内部);同时,电路板20也可以通过例如导线、弹片、柔性电路板20等导电件与笔筒10的内壁面(即导电涂层的内侧表面)接触而电性导通(具体地,此时的导线、弹片、柔性电路板20等导电件既可以布置在设于第一弹簧31下方的例如定位隔板、定位凸台等中间件上,也可以悬空设置)。当然,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笔筒10也可以直接配置成由导电材料(例如铜、铝、铜合金、铝合金等)制成的结构件。

可以理解地,第二电气连接点331通过笔筒10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的结构形式,可有效减小主动笔100内部例如导线、弹片、柔性电路板20等导电件的大小,使主动笔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简单、布置更加简洁,从而便于主动笔100的生产制造,便于主动笔100的组合装配,同时也可避免可能出现的线材缠绕的问题,并提升第二电气连接点331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按压伸缩机构30(其中,第一弹簧31下端固定,上端可移动),还可对主动笔100的结构做如下优化,如图6和图7所示:

所述主动笔100还包括支撑结构70,所述支撑结构70固定于所述笔筒10内,并位于所述转盘35的背离所述支撑座33的一侧,所述第一弹簧31的朝向所述笔筒10头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70的面向所述转盘35的表面。这样,通过配置中间件的形式,可为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提供一个牢固的平台,以实现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的固定,从而使得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的稳定性得以提升,进而有利于主动笔100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并且,配置中间件的形式,对于装配而言,更加简单、便捷。

具体地,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70是横隔在笔筒10内的承载平台,其可通过胶合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笔筒10的内壁面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结构70也可以被配置成其他有效且合理的形式,例如支架设置于笔筒10内壁面的形式、多个支撑块沿笔筒10的周向间隔设置于笔筒10内壁面且位于同一高度的形式。

此外,可以理解地,基于上述支撑结构70,为了便于电路板20的安装、提升电路板20的安装稳定性、且便于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与电路板20的电性导通,在主动笔100的一实施例中,电路板20可平铺在支撑结构70的面向转盘35的表面,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可与电路板20的面向转盘35的板面抵接,并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直接地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支撑结构70,为了使第一弹簧31的伸缩过程更加稳定,以提升按压伸缩机构30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对主动笔100的结构做如下优化,如图6和图7所示:

所述支撑结构70的面向所述转盘35的表面凸设有固定结构80,所述第一弹簧31套设于所述固定结构80。具体地,固定结构80可以呈圆柱形,以更好地匹配第一弹簧31的形状,提升第一弹簧31伸缩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固定结构80,为了节省主动笔100的内部空间,达到简化和优化主动笔100内部结构的目的,还可对主动笔100的结构做如下优化,如图6和图7所示:

所述固定结构80呈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一端支撑于所述支撑结构70的面向所述转盘35的表面,另一端朝向所述转盘35设置,所述电路板20设于所述支撑结构70的面向所述转盘35的表面,并位于所述筒状结构内。

可以理解地,筒状结构包绕电路板20的设置,可对电路板20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第一弹簧31在伸缩过程中与电路板20上的器件接触而导致相关器件的损坏,从而保障主动笔100的功能完好性。此时,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可以通过例如导线、弹片、柔性电路板20等导电件间接地与电路板20电性通道;相应地,筒状结构的侧壁可开设供例如导线、弹片、柔性电路板20等导电件穿过的避让通孔。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固定结构80,为了增强充电效果,还可对主动笔100的结构做如下优化:

所述主动笔100还包括线圈(未图示),所述线圈套设于所述固定结构80,所述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31的朝向所述笔筒10头部的一端电性导通,所述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

具体地,线圈既可以直接绕制在上述筒状结构的外壁面上,也可以套设在第一弹簧31的外侧。并且,既可以是线圈的朝向笔筒10尾部的一端与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电性导通,也可以是线圈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与第一弹簧31的朝向笔筒10头部的一端电性导通。此时,线圈的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的一端可以通过例如导线、弹片、柔性电路板20等导电件间接地与电路板20电性通道;相应地,筒状结构的侧壁可开设供例如导线、弹片、柔性电路板20等导电件穿过的避让通孔。

基于上述按压伸缩机构30,还可对主动笔100的结构做如下优化,如图6和图7所示:

所述主动笔100还包括第二弹簧90,所述第二弹簧90设于所述笔筒10内,所述第二弹簧9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所述第二弹簧90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转盘35,并与所述推杆37连接。此时,利用第二弹簧90可将推杆37连接在笔筒10上,避免推杆37脱离笔筒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簧90的背离所述推杆37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此时,由于第二弹簧90的两端中仅有一端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第二弹簧90与电路板20未能形成“闭环”,第二弹簧90处于“开环”状态;此时的第二弹簧90可以充当蓝牙通信方案中的蓝牙天线,并且是螺旋加感天线的形式,通信效果更好。此外,第二弹簧90还可与第一弹簧31相辅相成,使得主动笔100的蓝牙通信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此外,在本申请主动笔100一实施例中,还可对主动笔100的结构做如下优化:

所述主动笔10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笔筒10内,并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弹簧31的压力进行检测。此时,除了依靠对第一弹簧31是否构成“闭环”的检测外,还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的第一弹簧31的压力数据,对第一弹簧31的状态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第一弹簧31是否构成“闭环”。两种检测方式可以相辅相成,使得对第一弹簧31的状态的判断更加准确。并且,即便其中一种检测方式失效,剩下的一种检测方式仍然可对第一弹簧31的状态进行分析,从而保障主动笔100的功能的正常运行。

此外,在本申请主动笔100一实施例中,还可对主动笔100的结构做如下优化:

所述主动笔100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设于所述笔筒10,并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可以理解地,按键的设计,可以用作用户自定义功能的开关,也可以用作无线充电功能启闭的开关,还可以用作蓝牙通信功能启闭的开关,从而满足用户对于相应功能进行操控的需求。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按键既可以是物理按键,也可以是虚拟按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主动笔100的控制方法,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主动笔100包括:

笔筒10;

电路板20,所述电路板20安装于所述笔筒10内;以及

按压伸缩机构30,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安装于所述笔筒10的尾部,并具有压缩状态和弹出状态;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包括第一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1的两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压缩状态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弹簧31的两端中仅有一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弹出状态时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

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主动笔100的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

步骤s20,当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为压缩状态时,控制主动笔100进入无线充电模式;

步骤s30,当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为弹出状态时,控制主动笔100进入蓝牙通信模式。

具体地,主动笔100的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既可以通过对其中的第一弹簧31的压力值进行检测,从而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按压伸缩机构30对应所处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对其中的第一弹簧31的长度进行检测,从而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按压伸缩机构30对应所处的状态;还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推杆37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从而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判定按压伸缩机构30对应所处的状态。

进一步地,在主动笔100的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已经被获知的情况下,则可以根据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压缩状态或弹出状态)控制主动笔100进入对应的模式,以实现对应的功能,具体如下:

当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压缩状态时,由于第一弹簧31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第一弹簧31与电路板20形成了“闭环”;此时的第一弹簧31便可充当无线充电方案中的接收线圈,为主动笔100的无线充电提供电能输入的“窗口”;此时,便可控制主动笔100进入无线充电模式;此模式下,主动笔100可将第一弹簧31作为无线充电线路中的接受线圈进行电能的采集,从而完成无线充电过程。

而当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弹出状态时,由于第一弹簧31的两端中仅有一端与电路板20电性导通,第一弹簧31与电路板20未能形成“闭环”,第一弹簧31处于“开环”状态;此时的第一弹簧31虽然不能继续充当无线充电方案中的接收线圈,但是却可以充当蓝牙通信方案中的蓝牙天线,为主动笔100的蓝牙通信提供信息输入输出的“窗口”。此时,便可控制主动笔100进入蓝牙通信模式;此模式下,主动笔100可将第一弹簧31作为蓝牙通信线路中的蓝牙天线进行信号的收发,从而完成蓝牙通信过程。

当然,可以理解地,主动笔100进入无线充电模式或是蓝牙通信模式后,还可以在主功能(无线充电功能或蓝牙通信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自定义其他功能,例如在无线充电模式下,主动笔100还可以通过关闭其他无用功能(例如屏幕交互、蓝牙通信、定位、语音等功能),以提升充电效率。

基于前述实施例,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主动笔100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主动笔100的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的步骤包括:

步骤s11,对按压伸缩机构30中的第一弹簧31与电路板20的导通关系进行识别;

步骤s12,当识别到第一弹簧31与电路板20构成闭环线路时,判定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为压缩状态;

步骤s13,当识别到第一弹簧31与电路板20构成开环线路时,判定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为弹出状态。

由于第一弹簧31在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不同状态时,相应地会与电路板20形成“闭环”或处于“开环”状态;因此,直接通过对按压伸缩机构30中的第一弹簧31与电路板20的导通关系(第一弹簧31与电路板20构成闭环线路或开环线路)进行识别,从而得到按压伸缩机构30的状态,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真实的电路导通关系,减少错判。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如前所述的主动笔100,该主动笔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所述主动笔100收纳于所述设备本体。

具体地,可在设备本体的壳体上设置用于收容主动笔100的收容腔,收容腔具有插入口。当需要收容主动笔100时,可以将主动笔100的头部由插入口插入,直至整个主动笔100完全收容进收容腔;此时,主动笔100的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压缩状态。而当需要取出主动笔100时,可以先按压推杆37,使按压伸缩机构30由压缩状态切换至弹出状态;此时,按压伸缩机构30的推杆37弹出插入口,可供用户手指拿捏,从而将主动笔100抽出。

可以理解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但并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iv)播放器、可穿戴设备、导航仪、掌上游戏机等。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主动笔100,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主动笔100包括:

笔筒10;

电路板20,所述电路板20安装于所述笔筒10内;以及

按压伸缩机构30,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安装于所述笔筒10的尾部,并具有压缩状态和弹出状态;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包括第一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1的两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压缩状态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弹簧31的两端中仅有一端在所述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弹出状态时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导通;

所述主动笔100收纳于所述设备本体;

如图10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对主动笔100在设备本体上的收纳状态进行识别;

步骤s200,当识别到主动笔100收纳于设备本体时,获取主动笔100的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其中,当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为压缩状态时,控制设备本体进入第一运行模式;当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为弹出状态时,控制设备本体进入第二运行模式;

步骤s300,当识别到主动笔100未收纳于设备本体时,控制设备本体进入第三运行模式。

具体地,主动笔100存在三种状态:

(1)主动笔100的笔筒10完全收容于设备本体的收容腔内,且主动笔100的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压缩状态;此时,主动笔100“全”收纳于设备本体,主动笔100与设备本体之间可进行无线充电和通信(例如利用前述第二弹簧90进行蓝牙通信、利用2.4g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等);设备本体亦能感知到主动笔100已收纳完成。

因此,在主动笔100的该状态下,可控制设备本体进入第一运行模式;在此模式下,设备本体可开启其无线充电线路中的发射线圈,以对主动笔100进行无线充电;并且设备本体的显示界面上还可以对应显示主动笔100的充电状态和纳入状态等信息。

(2)主动笔100的笔筒10完全收容于设备本体的收容腔内,但主动笔100的按压伸缩机构30处于弹出状态;此时,主动笔100“半”收纳于设备本体,主动笔100即将被取出,主动笔100与设备本体之间不可进行无线充电,但是可进行通信(例如利用前述第一弹簧31和/或第二弹簧90进行蓝牙通信、利用2.4g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等);设备本体亦能感知到主动笔100即将被取出。

因此,在主动笔100的该状态下,可控制设备本体进入第二运行模式;在此模式下,设备本体可关闭其无线充电线路中的发射线圈,以停止对主动笔100进行无线充电;并且设备本体还可以开启息屏书写功能、亮屏或者打开特定app等。

(3)主动笔100的笔筒10完全未收容于设备本体的收容腔内;此时,主动笔100已被取出,主动笔100与设备本体相分离,主动笔100与设备本体之间不可进行无线充电,但是可进行通信(例如利用前述第一弹簧31和/或第二弹簧90进行蓝牙通信等);设备本体亦能感知到主动笔100与设备本体相分离。

因此,在主动笔100的该状态下,可控制设备本体进入第三运行模式;在此模式下,设备本体可关闭其无线充电线路中的发射线圈,以停止对主动笔100进行无线充电;并且设备本体还可以开启蓝牙通信功能(具体开启方法,可以由控制程序识别到主动笔100已被取出时自动控制开启;也可以通过在主动笔100上设置按键,由用户主动动作通过例如长按等方式控制开启;还可以通过按压按压伸缩机构30的推杆37,以改变按压伸缩机构30的当前状态控制开启),以与主动笔100建立蓝牙连接,实现蓝牙通信。

这样,便可在主动笔100处于不同状态时,及时更新设备本体的运行模式,以更好地服务用户,提升使用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