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7245发布日期:2021-04-13 22:5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柔性显示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常在显示面板的背面设置支撑板以对显示面板起保护作用。然而,相关技术中,外部环境光经支撑板射于显示面板背面,并透射至显示面板的正面,对显示面板造成干扰,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此,如何减少显示面板的漏光,以提高显示效果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效果较好的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4.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5.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标记;及
6.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层叠设置,所述支撑板包括透光部和非透光部,所述非透光部用于阻挡所述显示面板的光线透过,所述透光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标记。
7.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所述的显示模组及偏光板、触控板,所述偏光板与所述触控板层叠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
8.再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显示屏及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设于所述透光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或者所述光学器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透光部内,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所述光学器件的区域能够透光。
9.通过在显示面板的背面设置具有非透光部的支撑板,非透光部用于阻挡外部环境光从支撑板射于显示面板的背面并透射至显示面板的正面,因此,非透光部的设置可以避免外部环境光对显示面板造成的干扰,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此外,显示面板上的标记具有定位的作用。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1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侧视图;
1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的侧视图;
1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板的侧视图;
1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侧视图;
17.图7是图6所示显示模组设有柔性衬底和发光层的侧视图;
18.图8是图7所示显示模组设有封装层的侧视图;
1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主视图;
2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主视图;
2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设有透光部的侧视图;
2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主视图;
2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侧视图;
24.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模组的侧视图;
25.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盖层的侧视图;
2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覆盖层的侧视图;
27.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覆盖层的侧视图;
28.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板具有非透光粒子的侧视图;
29.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板具有非透光粒子的侧视图;
30.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具有非透光粒子和透光粒子的侧视图;
31.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透明支撑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3.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及光学器件2。举例而言,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电子阅读器、手持计算机、电子展示屏、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以及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媒体播放器、手表、项链、眼镜、耳机等具有显示屏1和光学器件2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34.请参照图1和图2,显示屏1为可弯曲的柔性屏。显示屏1具有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1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屏1还可以具有设于显示区11一侧或多侧的非显示区12,可以理解的,非显示区12不用于显示画面。光学器件2可以包括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前置摄像头、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以及人脸识别模块等任意一种或多种。以前置摄像头为例,前置摄像头可以设于显示屏1下,也可以设于显示屏1内,前置摄像头通过获取外部的光线以实现拍照的功能。可选的,光学器件2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屏1的显示区11。换言之,光学器件2设于显示屏1的显示区11或者与显示屏1的显示区11相对应设置。通过将光学器件2设于显示屏1的显示区11或者与显示屏1的显示区11相对应设置,可以实现显示屏1较大的屏占比,以利于全面屏的发展。
35.如图3所示,显示屏1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模组10、偏光板20和触控板30。
36.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3,偏光板20设于触控板30与显示模组10之间。从电子设备100整体的角度来看时,触控板30、偏光板20、显示模组10依次层叠设置。触控板30更靠近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显示模组10更靠近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在触控板30背离偏光板20的一侧还可以设置盖板层等。层与层之间可以通过透明的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等连接,也可以集成为一体。
当偏光板20和触控板30集成为一体时,可减小显示屏1的厚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触控板30集成于盖板层上。可选的,在触控板30与偏光板20之间,或者偏光板20与触控板30之间还可以设置其他的保护层、功能层等。
37.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4,偏光板20设于触控板30背离显示模组10的一侧。换言之,从电子设备100整体的角度来看时,偏光板20、触控板30、显示模组10依次层叠设置。偏光板20更靠近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显示模组10更靠近电子设备100的内部。本实施例中,可将触控板30与显示模组10集成为一体,从而减小显示屏1的厚度。还可以在偏光板20上设置涂层,例如:抗指纹(anti

fingerprint,af)涂层,抗反射增透(anti

reflection,ar)涂层,防炫光(anti

glare,ag)涂层或用于提高偏光片硬度的涂层等以提高偏光板20的性能。
38.可以理解的,偏光板20与触控板30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而不影响显示和触控功能。
39.触控板30可以包括红外线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表面声波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等任意一种。触控板30能够检测用户手指的触摸动作并且判断手指位置。
40.如图5所示,偏光板20具有偏光的作用,用于使光线经过后转换为偏振光。可选的,偏光板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膜201、偏振膜202及第二保护膜203。偏振膜202可以是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薄膜,具有偏振光线的作用。第一保护膜201和第二保护膜203皆可以为三醋酸纤维素(tri

cellulose acetate,tac)薄膜用于避免水氧等侵蚀偏振膜202。当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偏光片还可以根据需要涂覆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复合对光敏胶进行保护的隔离膜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偏光板20还可以设置二分之一波片、四分之一波片等用于使线偏振光变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以防止外部光线的反射,在应用于显示屏1时可增加户外能见度。
41.如图6所示,显示模组10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101和支撑板102。
42.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101包括柔性衬底110、驱动基板112及发光层113。其中,柔性衬底110支撑于支撑板102上,驱动基板112与发光层113设于柔性衬底110背离支撑板102的一侧。一实施例中,驱动基板112设于发光层113与柔性衬底110之间,驱动基板112驱动发光层113发光是通过采用独立的薄膜电晶体控制发光层113中每个像素,使每个像素皆可以连续且独立的驱动发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101还可以包括封装层114,封装层114包括有机材质层和/或无机材质层。封装层114可以阻止水氧入侵导电线路或减少显示面板101受到的冲击。
43.柔性衬底110可以为塑料基板、薄玻璃等。可选的,柔性衬底110可以是透明聚酰亚胺薄膜(colourless polyimide film,cpi)、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iax

orientation polyester film,bopet)、光学薄膜(cop optical film,cop)、液晶高分子薄膜(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 film,pi)膜等。一实施例中,柔性衬底110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pi薄膜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作为柔性衬底110时使得显示面板101具有较好的可挠性,从而能够较容易的贴附于固定曲面或者较容易的制造可卷曲显示设备、可折叠显示设备等。驱动基板112可以包括氢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多晶硅tft、有机tft、氧化物tft等。发光单元可以为有机发光单元(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
44.请参照图3和图9,显示面板101设有一个或多个标记115。标记115可以设于显示面板101上,也可以设于显示面板101内。标记115在显示面板101与偏光板20、触控板30或支撑板102的贴合过程中具有定位的作用。此外,标记115在显示面板101连接驱动电极、显示面板101的引脚区弯折至显示模组10的背面以实现窄边框的过程中皆具有定位的作用。
45.可选的,请参照图7和图9,标记115可以设于柔性衬底110内、驱动基板112内或者发光层113内。标记115可以为镂空区域、通孔、图案化的区域等。标记115可通过刻蚀、激光处理、挖除等方式制成。
46.可选的,请参照图7和图9,标记115还可以设于柔性衬底110背离发光层113的一侧,或者发光层113背离柔性衬底110的一侧,或者驱动基板112与柔性衬底110之间,或者驱动基板112与发光层113之间。标记115可以为涂层记号、印刷记号、喷涂记号等。
47.如图10所示,支撑板102包括透光部102a和非透光部102b。非透光部102b用于阻挡所述显示面板101的光线透过。通过设置非透光部102b,可阻挡外部环境光从支撑板102设于显示面板的背面并透射到显示面板的正面。从而,能够减小显示面板101受到的干扰,提高显示面板101的显示效果。透光部102a在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标记115。光线可穿过透光部102a。一实施例中,透光部102a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标记115的面积,透光部102a在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全部标记115。另一实施例中,透光部102a在显示面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部分标记115。
48.请参照图10和图11,在制作显示屏1的过程中,将显示模组10与偏光板20、触控板30贴合。贴合时确保显示模组10与偏光板20、触控板30对位准确,采用图像传感器,例如:ccd图像传感器进行对位。通过ccd实现显示模组10与偏光板20、触控板30对位时,需要保证ccd图像传感器能够获取到光线,以确定待贴合的显示面板101与偏光板20或待贴合的显示面板101与触控板30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在支撑板102上设置透光部102a,可使光线能够经透光部102a传递至ccd图像传感器。此外,透光部102a的正投影覆盖标记115,ccd图像传感器可以经透光部102a获取到标记115的位置,进而使偏光片或触控板30上的目标位置与标记115位置对位,以制作出良品率较高的显示屏1。
49.如图12所示,标记1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一实施例中,标记115的数量为一个,支撑板102上相应的设置有一个透光部102a。该透光部102a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该标记115。另一实施例中,标记115的数量为两个,支撑板102上相应的设置有一个透光部102a。该透光部102a的正投影覆盖两个所述标记115。可以理解的,多个标记115可提高对位的准确性。再一实施例中,两个标记115沿显示面板10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支撑板102上相应的设置有两个透光部102a。一个透光部102a的正投影对应覆盖一个标记115。显示面板101上对称分布的标记115可简化对位的操作并提高对位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透光部102a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对于透光部102a和标记115的数量不做限定。当标记115分散设置,对应的透光部102a也分散设置时,可增加非透光部102b的面积,提高非透光部102b阻挡光线的透过的性能。透光部102a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多边形等。
50.再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透光部102a还与电子设备100中的光学器件2相对应。显示面板101对应光学器件2的区域能够透光。光学器件2设于透光部102a背离显示面板101的一侧,或者,光学器件2至少部分伸入于透光部102a内。即光学器件2设于显示屏1下时,光学器件2设于透光部102a背离显示面板101的一侧,并经显示面板101和透光部102a获取外
部光线。光学器件2设于显示屏1内时,光学器件2部分或全部设于透光部102a内,光学器件2经透光部102a和显示面板101获取外部光线。
51.本实施例中的透光部102a与上述用于实现对位的透光部102a可以是同一透光部102a也可以是不同的透光部102a。可以理解的,与光学器件2相对应的透光部102a可不用覆盖显示面板101的标记115。
52.通过在显示面板101的背面设置具有非透光部102b的支撑板102,非透光部102b用于阻挡外部环境光从支撑板102射于显示面板101的背面并透射到显示面板101的正面,因此,非透光部102b的设置可以避免外部环境光对显示面板造成的干扰,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此外,显示面板101上的标记具有定位的作用。
53.以下实施例对于支撑板102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本申请支撑板102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54.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支撑板102包括层叠设置的支撑层120和覆盖层121。具体的,支撑层120为透明的支撑膜层。覆盖层121的材质为非透光材质。覆盖层121朝向显示面板101的一侧形成非透光部102b,用于阻挡外部显示面板的光线透过支撑板102而影响显示面板101。通过在支撑层120的一侧设置非透光的覆盖层121,可以提升显示面板101的显示效果。同时,覆盖层121的设置还能够增加支撑板102的硬度,减小支撑板102在弯折、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及刮痕。
55.可选的,如图15所示,支撑层120与覆盖层121错位设置,以形成透光部102a。覆盖层121设于支撑层120背离显示面板101的一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覆盖层121还可以设于支撑层120与显示面板101之间。
56.可选的,如图16所示,覆盖层121一侧相对于支撑层120缩回,以形成透光部102a。覆盖层121设于支撑层120背离显示面板101的一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覆盖层121还可以设于支撑层120与显示面板101之间。
57.上述实施方式中,仅通过支撑层120与覆盖层121错位或大小不同的设置形成透光部102a,可以避免在覆盖层121挖孔、挖槽等以减少工艺步骤,保证覆盖层121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58.可选的,如图17所示,覆盖层121覆盖所述支撑层120。换言之,覆盖层12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支撑层120的面积。覆盖层121包括主体部1210和镂空部1211。主体部1210为非透光材质,形成非透光部102b。镂空部1211形成透光部102a。一实施方式中,覆盖层121可以为非透明的膜层、金属板等。通过在覆盖层121上切除、挖除、刻蚀的方式以形成镂空部1211。本实施方式中,覆盖层121能够覆盖较多的支撑层120,提高支撑板102的硬度和使用寿命。另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支撑层120上涂覆非透明涂层以形成覆盖层121。可选的,在喷涂形成覆盖层121时,通过避开部分区域,以形成透光部102a,或者,在喷涂完成时,通过进行刮擦以形成透光部102a。当然,还可以通过刻蚀涂层以形成镂空图案的方式,形成透光部102a。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涂覆非透明的耐磨涂层形成覆盖层121以提高支撑板102的耐磨性,此外,采用涂层的方式无需设置胶层进行连接,能够减小显示模组10的厚度,减小在弯折状态时,各膜层之间的变形及弯折产生的滑移量。
59.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支撑板102包括透光基材122和若干非透光粒子123。若干非透光粒子123分布于透光基材122内,以形成透光部102a和非透光部102b。
60.可选的,若干非透光粒子123分布于透光基材122的部分区域,透光基材122的部分区域形成非透光部102b,透光基材122的另一部分区域形成透光部102a。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中,透光部102a无非透光粒子123。
61.具体的,如图18所示,透光基材1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2a和第二表面122b。第一表面122a朝向显示面板101,第二表面122b背离显示面板101。若干非透光粒子123集中分布于第一表面122a朝向基材内部的一侧,或者若干非透光粒子123集中分布于第二表面122b朝向基材内部的一侧,或者若干非透光粒子123分散于第一表面122a与第二表面122b之间。非透光粒子123的形状可以为规则的、不规则的、对称的、非对称的、具有随机或特定几何形状(例如,球形、椭圆形、长菱形、碟形等)。非透光粒子123可以是金属粒子、聚合物粒子、颜料粒子等。
62.可选的,如图19所示,非透光粒子123于透光基材122内形成第一混合区域122c和第二混合区域122d。设于第一混合区域122c内的非透光粒子123的分布密度大于设于第二混合区域122d的非透光粒子123的分布密度。第一混合区域122c形成非透光部102b,第二混合区域122d形成透光部102a。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混合区域122d具有较少的非透光粒子123,但不影响透光部102a整体的透光性。
63.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成型透光基材122时加入若干非透光粒子123形成透光部102a和非透光部102b,可以保证成型后支撑板102的平整和完整性,有利于与柔性衬底110贴合以保护显示面板101,且不会影响支撑板102原有的性能。
64.又一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支撑板102包括透光基材122、若干非透光粒子123和若干透光粒子124。非透光粒子123和透光粒子124混合于透光基材122内。非透光粒子123位于第一区域122e,透光粒子124位于第二区域122f。第一区域122e形成非透光部102b,第二区域122f形成透光部102a。可选的,在成型透光基材122时,加入若干非透光粒子123,使其分布于透光基材122的第一区域122e和第二区域122f。通过激光处理第二区域122f的非透光粒子123使第二区域122f的非透光粒子123转换为透光粒子124。从而,在第一区域122e形成非透光部102b,在第二区域122f形成透光部102a。本实施例中,在成型透光基材122时可直接在透光基材122的全部区域内混合非透光粒子123,在通过激光处理后得到部分区域改性的透光基材122,可简化成型透光基材122的工艺,提高加工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非透光粒子123和透光粒子124可以为本质不同的粒子。
65.再一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支撑板102为非透光材质的支撑膜。透光部102a为贯穿支撑板102的通孔。支撑板102可直接通过光学胶贴合柔性衬底110。本实施例中,直接采用非透光材质的支撑膜形成非透光部102b,在支撑膜上设置通孔形成透光部102a,可以减小显示模组10的整体厚度,有利于显示模组10的可弯曲、超薄发展。
66.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