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4425发布日期:2021-12-11 10:1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快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快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不需工具即可拆装的快拆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拆装结构大多以螺丝锁固。拆装时须通过工具来一一拆除,过程繁琐且耗时,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要如何能快速且方便地拆装是本领域欲研究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拆装置,其不需工具即可拆装。
4.本发明的一种快拆装置,适于固定于一壳座的一插槽内或移出该插槽,快拆装置包括一架体、一悬臂及一把手。架体具有一孔洞。悬臂设置于架体的一侧且位置部分地对应于孔洞。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架体的另一侧,以在一工作位置与一收合位置之间转动,把手包括位置对应于孔洞的一推抵件。当快拆装置被插入壳座的插槽内且把手从工作位置转动至收合位置时,把手的推抵件穿过架体的孔洞,而推抵悬臂,以使悬臂变形而与壳座在插槽旁的壁面干涉。
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悬臂包括未重叠于孔洞的一缓冲提供区段及重叠于孔洞的一活动区段,缓冲提供区段部分地固定于架体。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提供部分包括弯折地连接的第一段、一第二段及一第三段,第一段固定于架体,第三段连接于活动区段。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呈u型。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活动区段包括弯折地连接的一第四段与一第五段,第四段倾斜地重叠于孔洞,当把手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五段不超出于缓冲提供区段的外缘,当把手的推抵件穿过架体的孔洞时,推抵第四段,以使第五段超出于缓冲提供区段的外缘。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四段与第五段呈v型。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快拆装置还包括一侧固定件,位于架体的侧缘且固定于架体与悬臂的至少一个,把手枢接于侧固定件。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侧固定件包括贴附于架体的一连接段、立起于架体的外侧且枢接于把手的一枢接段及延伸至架体的内侧且固定于悬臂的一固定段。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推抵件为一卡勾。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架体为一电源支架或一硬盘支架。
14.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快拆装置将悬臂设置于架体的内侧且部分地对应于架体的孔洞,且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架体的外侧。当快拆装置插入壳座的插槽内且把手从工作位置转动至收合位置时,把手的推抵件穿过架体的孔洞,而推抵悬臂,以使悬臂变形而与壳座在插槽旁的壁面干涉。因此,本发明的快拆装置可在收合把手时即完成卡合,而使得快拆装置不能退出于壳座。当要使快拆装置退出于壳座时,只要将把手转动至工作位置,悬臂恢复原
位便不会与壳座在插槽旁的壁面干涉。因此,快拆装置可被抽离于壳座。
附图说明
15.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快拆装置尚未推入壳座的示意图。
16.图2是图1的快拆装置推入壳座且把手位于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17.图3是图2的快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18.图4是图1的快拆装置推入壳座且把手位于收合位置的示意图。
19.图5是图4的快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如下:
21.p1:工作位置
22.p2:收合位置
23.10:壳座
24.12:侧墙
25.14:插槽
26.100:快拆装置
27.111:底板
28.112:架体
29.113:孔洞
30.120:把手
31.124:推抵件
32.130:悬臂
33.131:缓冲提供区段
34.132:第一段
35.133:第二段
36.134:第三段
37.135:活动区段
38.136:第四段
39.137:第五段
40.140:侧固定件
41.142:连接段
42.144:枢接段
43.146:固定段
具体实施方式
44.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快拆装置尚未推入壳座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快拆装置推入壳座且把手位于工作位置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快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快拆装置推入壳座且把手位于收合位置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快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2与图4中,为了表示出快拆装置100在壳座10内的位置,仅简单示出出壳座10的侧面(例如侧墙12),而隐藏了壳座10的顶面。
45.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快拆装置100适于固定于一壳座10的一插槽14内或移出插槽14。快拆装置100包括一架体112、一悬臂130(图3)及一把手120。在本实施例中,壳座10例如是服务器的壳体,架体112包括一底板111,底板111可用来承载电源(未示出)或是硬盘(未示出),而使架体112作为一电源支架或一硬盘支架。也就是说,快拆装置100配合电源或硬盘可作为可插拔式的电源或是硬盘等扩充装置,但壳座10与快拆装置100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46.如图3所示,架体112具有靠近边缘的一孔洞113。悬臂130设置于架体112的内侧且位置部分地对应于孔洞113。在本实施例中,悬臂130包括未重叠于孔洞113的一缓冲提供区段131及重叠于孔洞113的一活动区段135。
47.缓冲提供区段131部分地固定于架体112。详细地说,缓冲提供部分包括弯折地连接的一第一段132、一第二段133及一第三段134,第一段132固定于架体112,第二段133及第三段134未固定于架体112而可相对地变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132与架体112可为一体,也就是说,第一段132直接延伸自架体112,而具有较佳的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段132也可以是锁固或是焊接至架体112。
48.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132、第二段133及第三段134呈u型。这样的设计可使第三段134往u型的内部空间(也就是第三段134可往第一段132的方向)变形。换句话说,u型的设计可提供第三段134变形的空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提供区段131也可以是v型或是s型,只要是能够让第三段134朝向第一段132的形状均可,并不以附图为限制。
49.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区段135包括弯折地连接的一第四段136与一第五段137,缓冲提供区段131的第三段134连接于活动区段135的第四段136。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段136与第五段137形成开口方向朝向第一段132(也就是朝图3的左方)的v型。第四段136倾斜地重叠于孔洞113,第五段137位于第一段132、第二段133、第三段134及第四段136的下方。
50.请同时参阅图2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20可转动地设置于架体112的外侧,以在一工作位置p1(图2)与一收合位置p2(图4)之间转动。当把手120位于工作位置p1时,使用者可拉动或是推动把手120,以将快拆装置100抽出或是插入壳座10的插槽14内。当把手120位于收合位置p2时,把手120贴近于架体112,而避免过于凸出,以让出更多空间。
51.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快拆装置100还包括一侧固定件140,位于架体112的侧缘且固定于架体112与悬臂130的至少一个,把手120枢接于侧固定件140。详细地说,侧固定件140包括贴附于架体112的一连接段142、立起于架体112的外侧且枢接于把手120的一枢接段144及从连接段142往架体112的内侧延伸且固定于悬臂130的一固定段146。枢接段144、连接段142及固定段146依序地连接,且呈转角为90度的z字型。当然,侧固定件140的形式不以此为限制。
52.在本实施例中,侧固定件140的固定段146螺接于悬臂130的第一段132,且悬臂130的第一段132与架体112为一体。因此,悬臂130可通过侧固定件140固定于架体112。此外,把手120枢接于侧固定件140的枢接段144,而可转动地设置于架体112的外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把手120也可以直接枢接于架体112,而可省略侧固定件140。
53.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20从工作位置p1转换至收合位置p2时,除了可以让出快拆装置100的外侧空间之外,还可以将快拆装置100固定至壳座10。详细地说,如
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20包括位置对应于孔洞113的一推抵件124。在本实施例中,推抵件124为一卡勾,但推抵件124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54.请回到图2与图3,当把手120(图2)位于工作位置p1时,推抵件124还位在架体112的外侧,尚未伸入架体112的孔洞113。此时,悬臂130位于初始状态,第五段137(图3)不超出于缓冲提供区段131的外缘(缓冲提供区段131在图3的左缘)。
55.请参阅图4,当快拆装置100被插入壳座10的插槽14内且把手120从工作位置p1转动至收合位置p2时,由图5可清楚看到,把手120的推抵件124穿过架体112的孔洞113,并向下推抵悬臂130的第四段136,倾斜的第四段136在被往下推的过程中会变形而向左移,连带地使悬臂130的第五段137一并往左,而超出于缓冲提供区段131的外缘(左缘),而与图4中壳座10在插槽14旁的壁面干涉。此时,快拆装置100便不能退出于壳座10。
56.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快拆装置100在将把手120转动至收合位置p2时即完成卡合,而固定至壳座10。若要解除快拆装置100的卡合,只要将把手120转动回工作位置p1,悬臂130的第四段136便不会受压,第五段137可对应地回位,而不与壳座10在插槽14旁的壁面干涉。因此,本实施例的快拆装置100在操作上相当简单方便且可在减少所占空间的前提下以无工具的方式固定或移除于壳座10,大幅减少固定与移除的工时与人力成本。
57.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快拆装置将悬臂设置于架体的内侧且部分地对应于架体的孔洞,且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架体的外侧。当快拆装置被插入壳座的插槽内且把手从工作位置转动至收合位置时,把手的推抵件穿过架体的孔洞,而推抵悬臂,以使悬臂变形而与壳座在插槽旁的壁面干涉。因此,本发明的快拆装置可在收合把手时即完成卡合,而使得快拆装置不能退出于壳座。当要使快拆装置退出于壳座时,只要将把手转动至工作位置,悬臂恢复原位便不会与壳座在插槽旁的壁面干涉。因此,快拆装置可被抽离于壳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