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NISATA连接器支持双SATA硬盘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071540发布日期:2022-03-01 21:30阅读:920来源:国知局
一种MINISATA连接器支持双SATA硬盘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minisata连接器支持双sata硬盘的方法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计算机存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minisata连接器支持双sata硬盘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在计算机系统中,硬盘大多作为数据的存储媒介。其中,sata(serial ata)硬盘,又称串口硬盘,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pata硬盘,sata硬盘具有传输速率块、支持热插拔的优点,sata硬盘通常通过minisata连接器与计算机系统连接,以扩展计算机系统硬盘。
3.目前,标准的minisata连接器可以支持1路sata信号,当我们需要支持多路sata信号以获取更高容量的硬盘时,则需要在计算机系统中设计多个minisata连接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如果设计多个minisata连接器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安装硬盘,但对于越来越小型化的计算机来说是难以做到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可以支持多路sata信号且减小安装硬盘的空间,本技术提供一种minisata连接器支持双sata硬盘的方法。
6.本技术提供一种minisata连接器支持双sata硬盘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minisata连接器支持双sata硬盘的方法,包括连接器母头、连接器公头和硬盘,所述连接器母头、连接器公头均包括sata-1接口、第一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和第三供电接口,连接器公头设置于硬盘上,所述硬盘内设有第一存储单元,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口定义,将连接器公头与连接器母头的第三供电接口定义为sata-2接口;硬盘设计,在硬盘内设置第二存储单元;其中,第一存储单元与连接器公头的sata-1接口、第一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连接,第二存储单元与连接器公头的sata-2接口、第一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器母头位于计算机的主板上,将第三供电接口定义为sata-2接口,使得minisata连接器可以传输第二路的sata信号。通过在硬盘内设置第二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通过sata-2接口与计算机进行通讯,将硬盘安装在计算机上,可实现扩展两路独立的sata硬盘,不需要在计算机上多设置一组连接器母头,且不需要多安装一个硬盘,进而可减小安装硬盘的空间。
8.优选的,所述硬盘采用2.5寸标准硬盘,所述第三供电接口包括一个das/dss接口以及三个12v电源接口。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准的sata信号有4个,而一个das/dss接口以及三个12v电源接口可以完成sata-2接口的定义。其中,2.5寸标准硬盘连接在minisata连接器上,2.5寸标准硬盘不需要用到das/dss接口以及12v电源接口,在进行sata-2接口的定义时,不需要增加minisata连接器的接口,也不需要过多改变原有的接口,更加方便实用。
10.优选的,所述将连接器公头与连接器母头的第三供电接口定义为sata-2接口,具
体包括:将das/dss接口以及三个12v电源接口依次定义为a1+接口、a1-接口、b1-接口、b1+接口;其中,a1+接口用于sata信号发送tx+;a1-接口用于sata信号发送tx-;b1-接口用于sata信号接收rx-;b1+接口用于sata信号接收rx+。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das/dss接口和12v电源接口依次定义为a1+接口、a1-接口、b1-接口、b1+接口,以实现sata-2接口的定义,其中,sata-2接口的布局顺序与sata-1接口的布局顺序相同,便于布线。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均包括连接子单元和存储子单元。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储子单元与minisata连接器连接,存储子单元通过连接子单元与计算机连接,连接子单元可以选用不同的连接器,进而存储子单元可选用不同类型的硬盘,更加实用。
14.优选的,所述连接子单元采用m.2连接器,所述存储子单元采用m.2固态硬盘。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路独立的sata信号分别扩展到两个独立的m.2连接器,实现可同时支持两路独立标准的m.2固态硬盘,以完成硬盘的设计。
16.优选的,所述连接子单元采用msata连接器,所述存储子单元采用msata固态硬盘。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路独立的sata信号分别扩展到两个独立的msata连接器上,实现可同时支持两路独立标准的msata固态硬盘,以完成硬盘的设计。
18.优选的,所述连接子单元采用flash控制器,所述存储子单元采用flash存储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路独立的sata信号分别扩展到两个独立的flash控制器上,实现可同时支持两路独立的flash存储器,以完成硬盘的设计。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将第三供电接口定义为sata-2接口,使得minisata连接器可以传输第二路的sata信号,同时在原本的硬盘内设置第二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通过sata-2接口与计算机进行通讯,可实现扩展两路独立的sata硬盘;2.将das/dss接口以及三个12v电源接口定义为sata-2接口,不需要增加minisata连接器的接口,也不需要过多改变原有的接口,更加方便实用,以及便于布线;3.存储子单元通过连接子单元与计算机连接,存储子单元可选用不同类型的硬盘,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21.图1是相关技术中minisata连接器、硬盘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minisata连接器支持双sata硬盘的结构框图;图3是申请实施例2中一种minisata连接器支持双sata硬盘的结构框图;图4是申请实施例2中一种minisata连接器支持双sata硬盘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4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3.参考图1,在相关技术中,minisata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母头与连接器公头,连接器母头设置在计算机主板上,连接器公头设置在硬盘上。其中,连接器公头与连接器母头的各接口的标准定义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minisata连接器支持双sata硬盘的方法。
24.实施例1参考图1,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均包括sata-1接口、第一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和第三供电接口,硬盘内设有第一存储单元,minisata连接器支持双sata硬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接口定义,将连接器公头与连接器母头的第三供电接口定义为sata-2接口。
25.s20:硬盘设计,在硬盘内设置第二存储单元;其中,第一存储单元与连接器公头的sata-1接口、第一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连接,第二存储单元与连接器公头的sata-2接口、第一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连接。
26.具体的,硬盘采用2.5寸标准硬盘,第一供电接口为3.3v电压接口,第二供电接口为5v电压接口,第三供电接口包括一个das/dss接口以及三个12v电源接口,其中,das/dss接口对应minisata连接器的p11引脚,三个12v电源接口依次对应minisata连接器的p13引脚、p14引脚与p15引脚。
27.其中,将p11引脚定义为a1+接口,a1+接口用于sata信号发送tx+;将p13引脚定义为a1-接口,a1+接口用于sata信号发送tx-;将p14引脚定义为b1-接口,b1-接口用于sata信号接收rx-;将p15引脚定义为b1+接口,b1+接口用于sata信号接收rx+。重新定义后,连接器公头与连接器母头的各接口具体为:
minisata连接器用于连接2.5寸标准硬盘时,2.5寸标准硬盘未使用das/dss接口以及三个12v电源接口,通过将das/dss接口以及三个12v电源接口定义为sata-2接口,以实现sata接口的扩展,而原本标准定义中使用到的信号定义保留不变,可很好地兼容2.5寸标准硬盘。
28.计算机采用x86计算机,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可支持raid特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均包括连接子单元和存储子单元,其中,连接子单元采用m.2连接器,存储子单元采用m.2固态硬盘。将两路独立的sata信号分别扩展到两个独立的m.2连接器,实现同时支持两路独立的m.2固态硬盘。
29.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将第三供电接口定义为sata-2接口,使得minisata连接器可以传输第二路的sata信号,通过在原本的硬盘内设置第二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通过sata-2接口与计算机进行通讯,将硬盘安装在计算机上,可实现扩展两路独立的sata硬盘,不需要在计算机上多设置一组连接器母头,且不需要多安装一个硬盘,进而可减小安装硬盘的空间。
30.本技术的创造性在于,通过巧妙地将未使用的das/dss接口以及三个12v电源接口定义为sata-2接口,以实现sata硬盘的扩展,且有较好的兼容性,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易想到去改动标准的定义。
31.实施例2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子单元采用msata连接器,存储子单元采用msata固态硬盘。将两路独立的sata信号分别扩展到两个独立的msata连接器上,实现同时支持两路独立的msata固态硬盘。
32.实施例3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子单元采用flash控制器,存储子单元采用flash存储器。将两路独立的sata信号分别扩展到两个独立的flash控制器上,实现同时支持两路独立的flash存储器。
3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