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涂装车间用RFID信息读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97417发布日期:2021-09-18 02:2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涂装车间用RFID信息读写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涂装车间用rfid信息读写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信息读写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涂装车间用rfid信息读写器。


背景技术:

2.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缩写,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其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技术之一,应用非常广泛。
3.其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生产线自动化等,在许多工厂的生产车间内都安装有rfid信息读写器,而在安装rfid信息读写器时,一般需要在地面或墙面打孔,且需要使用多个螺栓进行连接,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涂装车间用rfid信息读写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安装rfid信息读写器时需要在地面或墙面打孔且使用多个螺栓进行连接十分不便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涂装车间用rfid信息读写器,包括外壳和信息读写器主体,所述信息读写器主体设在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外侧设有安装机构;
6.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外壳设在固定框内部底端,所述固定框底端固定设有两个底管,所述底管内部设有插杆,所述插杆外端与底管内壁相接触,所述插杆一端延伸至固定框内部底端并与外壳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一侧设有气筒,所述气筒一端延伸至固定框内部并与固定框固定连接,所述气筒内部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一端延伸至气筒一侧,所述推杆一端固定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一侧与外壳一侧相接触,所述气筒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设在推杆另一端,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外端与气筒内壁相接触,所述气筒底端固定设有导气管,所述底管底部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两端分别与两个底管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一端与连通管外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另一侧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外端设有固定座,所述套管与固定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设在固定框另一侧,所述套管内部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套管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一端延伸至套管底部,所述螺纹杆一端和套管顶端均设有固定板,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与套管顶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固定板固定设在螺纹杆一端。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外端固定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外端固定设有多个第二吸盘。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后侧固定设有多个第一吸盘。
9.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固定网,所述固定网外端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
信息读写器主体固定设在固定网顶端。
10.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外端固定设有两个拨杆,所述拨杆设在固定座底部。
11.进一步地,所述插杆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活塞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密封垫。
12.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一侧镶嵌有散热扇。
13.进一步地,所述推板一侧固定设有防滑垫。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机构,通过转动套管使得套管向上移动,且套管顶端的固定板与车间的天花板接触,以此将套管和螺纹杆卡在车间地面和天花板之间,而后将外壳放入固定框中,利用外壳自身重力推动插杆向下移动,将空气挤入气筒中,并利用弹簧的弹力推动推杆和推板将外壳夹紧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在地面和墙面打孔,也无需使用多个螺栓进行安装固定,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a部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b部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c部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框立体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框侧视图;
24.图中:1外壳、2信息读写器主体、3插杆、4底管、5连通管、6导气管、7固定框、8推杆、9推板、10套管、11螺纹杆、12固定座、13第一吸盘、14固定板、15第二吸盘、16橡胶垫、17弹簧、18活塞、19气筒。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参照说明书附图1

6,该实施例的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涂装车间用rfid信息读写器,包括外壳1和信息读写器主体2,所述信息读写器主体2设在外壳1内部,所述外壳1外侧设有安装机构;
27.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框7,所述外壳1设在固定框7内部底端,所述固定框7底端固定设有两个底管4,所述底管4内部设有插杆3,所述插杆3外端与底管4内壁相接触,所述插杆3一端延伸至固定框7内部底端并与外壳1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7一侧设有气筒19,所述气筒19一端延伸至固定框7内部并与固定框7固定连接,所述气筒19内部设有推杆8,所述推杆8一端延伸至气筒19一侧,所述推杆8一端固定设有推板9,所述推板9一侧与外壳1一侧相接触,所述气筒19内部设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固定设在推杆8另一端,所述弹簧17一端固定设有活塞18,所述活塞18外端与气筒19内壁相接触,所述气筒19底端固定设有导气管6,所述底管4底部设有连通管5,所述连通管5两端分别与两个底管4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6一端与连通管5外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7另一侧设有套管10,所述套管10外端设有固定座12,所述套管10与固定座12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12固定设在固定框7另一侧,所述套管10内部设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与套管10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11一端延伸至套管10底部,所述螺纹杆11一端和套管10顶端均设有固定板14,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14与套管10顶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固定板14固定设在螺纹杆11一端,无需在地面和墙面打孔,也无需使用多个螺栓进行安装固定,更加方便快捷。
2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14外端固定设有橡胶垫16,所述橡胶垫16外端固定设有多个第二吸盘15,通过第二吸盘15可以使得固定板14与地面和天花板连接紧密。
2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7后侧固定设有多个第一吸盘13,可将固定框7吸附在墙壁上。
30.进一步地,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固定网,所述固定网外端与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信息读写器主体2固定设在固定网顶端,以此将信息读写器主体2与外壳1内部底端隔开,以便进行散热。
31.进一步地,所述套管10外端固定设有两个拨杆,所述拨杆设在固定座12底部,便于转动套管10。
32.进一步地,所述插杆3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活塞18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密封垫,提高了插杆3和活塞18的密封性。
33.进一步地,所述外壳1一侧镶嵌有散热扇,为外壳1内部的信息读写器主体2散热。
34.进一步地,所述推板9一侧固定设有防滑垫,使得推板9在固定外壳1时不会发生偏移。
35.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安装时,将套管10、螺纹杆11连同固定框7放置在需要安装的位置,而后转动拨杆,带动套管10转动,套管10与螺纹杆11通过螺纹连接,套管10转动后开始向上移动,当套管10顶端的固定板14与车间内部顶端接触后继续转动套管10,以此将套管10和螺纹杆11卡在车间地面和天花板之间,而后将外壳1整体放置在固定框7内部,放置时,将外壳1底端的插杆3插入固定框7底端的底管4内部,随着插杆3不断伸入底管4中,底管4内部的空气受到挤压而进入连通管5中,连通管5固定在导气管6一端,进入连通管5中的空气又进入了导气管6中,并经过导气管6进入气筒19中,空气进入气筒19中后推动活塞18移动,进而推动推杆8和推板9移动,当推杆8推动推板9与外壳1一侧接触后,空气继续推动活
塞18,这时,弹簧17被压缩,弹簧17的弹力推动推杆8和推板9将外壳1夹紧,以此将外壳1固定,若固定框7靠近墙壁,还可推动固定框7,使得固定框7后侧的第一吸盘13吸附在墙壁上,以此进一步地固定固定框7,通过设置安装机构,通过转动套管10使得套管10向上移动,且套管10顶端的固定板14与车间的天花板接触,以此将套管10和螺纹杆11卡在车间地面和天花板之间,而后将外壳1放入固定框7中,利用外壳1自身重力推动插杆3向下移动,将空气挤入气筒19中,并利用弹簧17的弹力推动推杆8和推板9将外壳1夹紧固定,无需在地面和墙面打孔,也无需使用多个螺栓进行安装固定,更加方便快捷,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安装rfid信息读写器时需要在地面或墙面打孔且使用多个螺栓进行连接十分不便的问题。
36.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