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分子水渠的灌溉泄洪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171826发布日期:2022-05-26 10: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高分子水渠的灌溉泄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天气信息获取模块、墒情获取模块、控制模块、阈值模块、直排系统、蓄水系统;其中,天气信息获取模块,读取高分子水渠所覆盖区域的天气数据;墒情获取模块,读取高分子水渠所覆盖区域的墒情数据,确定各地层土壤饱和度;控制模块分别与天气信息获取模块、墒情获取模块连接;控制模块还与阈值模块连接,阈值模块设置有多个阈值;控制模块基于天气数据判断降水量,在降水量达到第一阈值之前,控制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启动直排系统,将降水直排;在降水量达到第二阈值之前,控制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将降水通过蓄水系统储存以备灌溉;在降水量达到第二阈值时,或者,墒情数据达到第三阈值,控制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再次启动直排系统,将降水直排;其中,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泄洪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天气数据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天气数据,还包括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上述墒情获取模块通过墒情仪读取高分子水渠所覆盖区域的墒情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泄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降水量达到上述第一阈值之前,该段降水用于高分子水渠所覆盖区域的清洁,控制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启动直排系统,将清洗的降水进行直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泄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降水量达到上述第二阈值之前,将初期雨水径流截留下来,便可将携带来的大量营养元素也保留下来,控制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将降水通过蓄水系统储存以备灌溉,从而避免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污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泄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降水量达到第二阈值时,已经达到降水储存的最大极限,或者,墒情数据达到第三阈值,高分子水渠周围的土壤含水量已经饱和,无法完成蓄水,土壤含水量过饱和必然导致带走土壤中的肥料,进一步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控制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再次启动直排系统,将降水直排。6.一种基于高分子水渠的灌溉泄洪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101、控制模块分别与天气信息获取模块、墒情获取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天气信息获取模块读取高分子水渠所覆盖区域的天气数据,控制模块通过墒情获取模块读取高分子水渠所覆盖区域的墒情数据,确定各地层土壤饱和度;102、控制模块还与阈值模块连接,阈值模块设置有多个阈值;控制模块基于上述天气数据判断降水量;103、降水量达到第一阈值之前,控制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启动直排系统,将降水直排;104、在降水量达到第二阈值之前,控制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将降水通过蓄水系统储存以备灌溉,其中,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105、在降水量达到第二阈值时,或者,墒情数据达到第三阈值,控制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再次启动直排系统,将降水直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01的天气数据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天气数据,还包括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上述步骤101的墒情获取模块通过墒情仪读取高分子水渠所覆盖区域的墒情数据;尤其是城市的路灯系统与城市的排水渠并行设置,将墒情仪埋置在路灯所在位置进行
街区墒情数据的获取,对城市排涝具有指导意义。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03在降水量达到上述第一阈值之前,该段降水用于高分子水渠所覆盖区域的清洁,控制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启动直排系统,将清洗的降水进行直排。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04在降水量达到上述第二阈值之前,将初期雨水径流截留下来,便可将携带来的大量营养元素也保留下来,控制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将降水通过蓄水系统储存以备灌溉,从而避免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污染。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05在降水量达到第二阈值时,已经达到降水储存的最大极限,或者,墒情数据达到第三阈值,高分子水渠周围的土壤含水量已经饱和,无法完成蓄水,土壤含水量过饱和必然导致带走土壤中的肥料,进一步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控制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再次启动直排系统,将降水直排。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分子水渠的灌溉泄洪系统,通过设天气信息获取模块读取高分子水渠所覆盖区域的天气数据,墒情获取模块读取高分子水渠所覆盖区域的墒情数据,确定各地层土壤饱和度,控制模块基于天气数据和墒情数据来设置阈值模块,控制高分子水渠是启动直排系统,将降水直排,还是将降水储存以备灌溉,同时,还起到防洪泄洪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城市的降水和排水问题,不仅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城市绿化土壤中的肥料,还为城市所覆盖的各个地层补充了充裕的地下水,更进一步防止土壤中的肥料汇集到河流湖泊所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减轻了城市水体的营养负担。了城市水体的营养负担。了城市水体的营养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田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华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