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延时开关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5779发布日期:2022-09-02 23:30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延时开关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属于电路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控延时开关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2.在采用mcu加open方案模组组合,且模组的供电由mcu控制的产品 (即mcu为主控,opencpu模组为从设备),在生产时,有多个固件(mcu 固件+open方案模组固件)需要下载,由于mcu与模组之间有gpio相互连接交互,而两者刚上电瞬间gpio状态不可控,且模组需通过usb进行下载,常规产线制作的治具通常会先接好下载接口与电脑端的接线,治具压合上电后直接开始下载,在产线固件均为首次下载,此时mcu固件还未烧录,不能控制从设备(opencpu模组)供电,而此时电脑端的usb 5v已经接入从设备的 usb接口,可能会通过两者之间的gpio漏电到mcu,干扰mcu的下载,导致 mcu固件概率性下载失败,甚至产生浪涌导致模组内部ic eos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控延时开关电路结构,从而解决现有采用mcu加open方案模组产品的组合电源控制电路结构进行改进,防止从设备漏电到主设备的mcu,导致固件下载失败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本实用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提出了一种可控延时开关电路结构,包括有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开关电路、延时电路和延时电路输入端;开关电路与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延时电路连接,延时电路与延时电路输入端连接;
7.所述开关电路设有滤波去耦电容c1、滤波去耦电容c2、滤波去耦电容c7、mos管m1、电阻r1和米勒电容c10;
8.电源输入端与mos管m1的s极连接,电源输入端与mos管m1之间从左至右连接有接地的滤波去耦电容c1、接地的滤波去耦电容c2、电阻r1,mos管m1的d极与电源输出端连接,mos管m1的d极与电源输出端之间从右至左连接有接地的滤波去耦电容c7、米勒电容c10;mos 管m1的g极与延时电路连接,米勒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连接与mos管m1的g极与延时电路之间;
9.所述延时电路设有电阻r2、三极管q1、电阻r4、电阻r3和电容 c3;三极管q1的c极与通过电阻r3与mos管m1的g极连接;三极管 q1的e极接地,三极管q1的b极通过电阻r3与延时电路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的b极与电阻r3之间从左至右连接有接地的电容c3、接地的电阻r4。
10.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3的阻值、电容c3的电容容值决定延迟接通的时长。
11.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usb电路,包括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控延时开关电路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一种usb电路应用于从设备模组的供电由主从mcu 控制的产品。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通过对模组的usb下载接线进行改良,在usb 5v线上增加可控延时开关电路结构,在主控mcu固件下载完成正常启动后,控制开启从设备 (opencpu模组)的供电,在确保从设备供电后,输出开机完成信号,延时一小段时间后再接通从设备到pc端的usb下载通路,可以有效解决从设备漏电到mcu,导致mcu固件下载失败问题。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7.图1为本实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的实施例示意图
19.附图中的标记为:101-开关电路,102-延时电路,in-电源输入端, out-电源输出端,ctrl-延时电路输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技术方案中:
21.为了使本实用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
22.如图1所述;
23.本实用提供一种可控延时开关电路结构,包括有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开关电路、延时电路和延时电路输入端;开关电路与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延时电路连接,延时电路与延时电路输入端连接;
24.所述开关电路设有滤波去耦电容c1、滤波去耦电容c2、滤波去耦电容c7、mos管m1、电阻r1和米勒电容c10;
25.电源输入端与mos管m1的s极连接,电源输入端与mos管m1之间从左至右连接有接地的滤波去耦电容c1、接地的滤波去耦电容c2、电阻r1,mos管m1的d极与电源输出端连接,mos管m1的d极与电源输出端之间从右至左连接有接地的滤波去耦电容c7、米勒电容c10;mos管m1 的g极与延时电路连接,米勒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连接与 mos管m1的g极与延时电路之间;
26.所述延时电路设有电阻r2、三极管q1、电阻r4、电阻r3和电容 c3;三极管q1的c极与通过电阻r3与mos管m1的g极连接;三极管 q1的e极接地,三极管q1的b极通过电阻r3与延时电路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的b极与电阻r3之间从左至右连接有接地的电容c3、接地的电阻r4;所述电阻r3的阻值、电容c3的电容容值决定延迟接通的时长;
27.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usb电路,包括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控延时开关电路结构;
28.所述一种usb电路应用于从设备模组的供电由主设备mcu控制的产品;
29.所述滤波去耦电容c1、滤波去耦电容c7、电容c3的电容容量相同;
30.所述滤波去耦电容c2的电容容量大于滤波去耦电容c1的电容容量;
31.所述米勒电容c10的电容容量为小于滤波去耦电容c1的电容容量;
32.所述电阻r1、电阻r4的电阻阻值相同;
33.所述电阻r2、电阻r3的电阻阻值小于电阻r1的电阻阻值。
34.实施例
35.图1、图2所示;所述滤波去耦电容c1、滤波去耦电容c7、电容c3 的电容容量均为100nf;所述滤波去耦电容c2的电容容量为1uf。所述米勒电容c10的电容容量为10nf。所述电阻r1、电阻r4均为100k电阻;所述电阻r2、电阻r3均为10k电阻;
36.本实用通过对模组的usb下载接线进行改良,在usb 5v线上增加可控延时开关电路结构,在主控mcu固件下载完成正常启动后,控制开启从设备(opencpu模组)的供电,在确保从设备供电后,从设备输出开机完成信号,延时一小段时间后再接通从设备到pc端的usb下载通路,可以有效解决从设备漏电到mcu导致mcu固件下载失败问题。
37.电脑端usb线的5v电源接in,产品从设备(模组)段的vbus(触发虚拟串口枚举信号),ctrl延时电路输入端(en端为信号电源与从设备的电源连接端)。
38.生产夹具压合时,先对主设备进行固件下载,此时从设备的电源关闭,en_crtl为低电平,三极管q1截止,mos管m1的g极通过r1上拉到电脑端的usb 5v,vgs(栅极相对于源极的电压)未达到pmos的开启阈值,此时mos管m1截止,out无输出;
39.当主设备固件下载完成重启后,开启从设备的电源,此时ctrl变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mos管m1的g极被拉至低电平,vgs(栅极相对于源极的电压)达到pmos的开启阈值,此时mos管m1导通,out输出5v,触发从设备的vbus,枚举出虚拟串口,开始固件下载;
40.本实用应用于用mcu加open方案模组组合,且模组的供电由mcu控制的产品(即mcu为主控,opencpu模组为从设备),以此解决在生产时,有多个固件(mcu固件+open方案模组固件)需要下载,因usb下载方式的5v电压漏电到主设备,导致主设备固件下载失败的问题。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