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559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处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目前大多数的计算机采用冯诺依曼(von Neumann)信息处理模型来处理信息,在该模型中,一组指令是串行地逐个进入的,每个指令都由一个规则的时钟脉冲序列中的一个脉冲起动。已经证明,对于信息可以预测并且为了处理这些信息需要重复执行一组完全确定的操作的情况,这种计算机系统是十分有用的。另一种已知的处理信息的方法是并行处理,其中有多个处理器同时处理信息。在这种体系中,用多个相同的处理器同时对多个数据项执行相同的操作,而不是让数据串行地通过单个处理器,从而能以较快的速度处理数据。
不论是串行还是并行体系,典型的情况都是,各个处理单元以固定的或比较不灵活的形式与受规则时钟脉冲控制的各种部件相连接,以保证信息在从系统内的一个部件传送到另一个部件时能保持同步性。
已经证明,基于传统冯诺依曼模型或采用现有并行处理体系的信息处理系统和方法在下述这些领域中是有用的,在这些领域中能够容易地把信息处理任务简化为一系列有高度重复性的、次序分明的、和相对简单的步骤。但对于下述任务领域这种系统和方法是远非成功的,这些领域涉及到大量其数据可能带噪声和不可预测的图形匹配和分类工作。在这种领域中算法常常是脆弱的,当输入是未预料到的数据时,算法将失效。随着系统变得更大和更为复杂,出现未预料情况的可能性也将增大,从而增大了系统失效或给出不正确结果的概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它包括一个第一数据池(data pool),用来容纳具有数据项形式的信息;设置在上述第一数据池内的多个处理单元,用来处理各数据项;以及一个系统控制器,它被设计得能控制各处理单元使它们有选择地从上述第一数据池内的多个数据项中提取至少一个数据项;在该系统中,每个处理单元都被设计得能对其所选的至少一个数据项自主地和异步地执行一种相应的操作,并产生一个结果数据项,再把该结果数据项放入上述第一数据池。
上述系统控制器最好被设计得能基于一种随机方式进行对上述第一数据池内的多个数据项中的至少一个数据项进行有选择地提取。
本发明的系统最好是包括一个第二数据池,用来容纳具有数据项形式的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上述第二数据池与上述第一数据池相邻接,两者之间用一个边界隔开;还包括一个转移装置,用来把输入信息的数据项从上述第二数据池输入给上述第一数据池,并把输出信息的数据项从上述第一数据池输出给上述第二数据池。
转移装置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组成。
上述组成上述转移装置的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最好被设计得能把输入信息的数据项从上述第二数据池输入给上述第一数据池,这种处理单元叫做输入处理单元;并且上述组成上述转移装置的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最好被设计得能把输出信息的数据项从上述第一数据池输出给上述第二数据池,这种处理单元叫做输出处理单元。
上述输入处理单元可以与上述输出处理单元不同。或者,也可以由单个处理单元同时构成上述输入处理单元和上述输出处理单元。
上述输入处理单元最好被设计得能根据一个第一预测准则来从上述第二数据池选择输入信息的一个数据项,以生成上述输入信息的所选数据项的一个拷贝,并把上述拷贝放入上述第一数据池,同时删除上述信息的所选数据项。
上述输出处理单元可以被设计得能根据一个第二预定准则来从上述第一数据池选择输出信息的一个数据项,以生成上述输出信息的所选数据项的一个拷贝,并把上述拷贝放入上述第二数据池,同时删除上述输出信息的所选数据项。
每个处理单元最好被设计得能区分可对之操作的数据项与不可对之操作的数据项。
至少一个上述处理单元最好被设计得能对两个或多个所选数据项执行连结操作。
至少一个上述处理单元最好被设计得能对一个所选数据项执行断开(break)操作。
上述系统控制器最好被设计得能确定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其从上述第一数据池的选择的速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一个第一数据池中放置多个数据项和多个处理单元;以及对于每个处理单元;(ii)根据一个预定的功能从第一数据池内当时所有的各数据项中选择至少一个数据项,并从第一数据池中取出该一个或多个所选的数据项;(iii)由相应的处理单元自主地和异步地对其所选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项执行相应的操作,并产生一个结果数据项;以及(iv)把结果数据项放入上述第一数据池。
上述选择和取出步骤的预定功能最好能使上述至少一个数据项的选择随机化。
选择和取出步骤最好包含这样一个子步骤区分处理单元能对之操作的和不能对之操作的数据项。
上述在上述第一数据池中放置多个数据项的步骤最好包括把满足一个关于输入信息的第一预定准则的那些数据项从一个第二数据池转移给上述第一数据池。
还可以有这样一个步骤把满足一个关于输出信息的第二预定准则的那些数据项从上述第一数据池转移给上述第二数据池。
执行步骤最好包括对两个或多个所选数据项的连结操作。
执行步骤可以包括对一个所选数据项的断开操作。
上述预定功能最好规定了上述至少一个数据项的选择速率。
本发明系统是高度并行的,其组成处理单元对数据的操作是异步的。该信息处理系统的性能不仅可由各处理单元所执行的特定操作来控制,而且可由影响特定处理单元的操作速率的动态特性来控制。
一个信息单元典型地是由多个数据项,或者由数据项的“密集度(concentration)”来代表的,为了改变系统所执行处理的结果,该密集度也可以被修改。各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转移是每个处理单元从数据池中选择适当数据的方法的结果,而不是由各单元之间的固定数据路径所确定的。为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和避免传统体系设计所导致的脆弱性,动态特性、数据项密集度、和处理单元的数据选择方法等这些系统属性都可以被平滑地改变。
现在将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信息处理系统的总体概貌图;图2是图1信息处理系统的顶级流程图;图3是说明图1信息处理系统的初始化过程的流程图4是说明图1信息处理系统的内体(enclosure)的处理迭代的流程图;图5是说明图1信息处理系统的转移机制的流程图;图6是说明图1信息处理系统的系统动态特性的第一例的流程图;图7是说明图1信息处理系统的系统动态特性的第二例的流程图;参考图2至图7,图1示出了一个信息处理系统10,它包括一个外部环境或数据池12,它位于一个内部环境或数据池14的周围,两者之间由一个边界16分开。内部环境14与边界16一起称作一个“内体”或“内囊(sac)”,下面这些同义术语两两间可互换使用。外部环境12包含了一组数据项DIs,这里仅示出了数据项DI1至DI5。如后所述,这些数据项是由用户放置在外部环境12内的。
与内体14和16相关连的是一个转换机构18,它在外部环境12与内部环境14之间有选择地转移数据项。在图1中,转移机构被示意性地示为一个分立的整体,既不与输入数据项DI4连接,也不与输出数据DI8连接,但实际上转移机构18是与输入、输出数据项紧密相关的。
内部环境14包含一组数据项(仅示出了DI6至DI11)和一组处理单元(仅示出了PE1、PE2、PE3)。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内部环境14中的数据项是转移机构18和各处理单元的操作结果。
每个处理单元都与一个源数据池和一个目标数据池相关连,从前者提取一个或多个数据项进行操作,而向后者放置操作结果。在本实施例中,各处理单元的源数据池是内部数据池14,该数据池同时也是目标数据池。
各处理单元的操作由一个含有一个迭代计算器22的系统控制器20控制。
为了处理输入信息,系统10的用户首先需获得待处理的输入信息(步骤210),对系统初始化(步骤212),定义处理的结束条件(步骤214),把迭代计数器22设置为零(步骤216),然后起动系统10的处理。其后,系统10将通过异步地和并行地重复执行由系统控制器20所发动的下述各个动作,来进行信息处理,直到满足结束条件(步骤218)。
—在转移机构18的控制之下,在外部环境12与内部环境14之间转移数据项(沿任一方向)(步骤220);—处理内囊(步骤222,详示于图4)并增加迭代计数器22的值(步骤224)。
满足结束条件时,从内部数据池内的数据面提取经处理的信息(步骤226)并输出经处理的信息(步骤228)。当系统控制器20判定已经达到了任务所规定的结束条件(在步骤214中由用户设定)时,系统10将停止处理迭代,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该结束条件是已执行了某一固定次数的处理迭代。
在一些变体实施例中,采用了不同的任务所规定的结束条件,来判断系统10是否应停止处理。
系统10也可以被设计成能根据系统控制器20所建立的特定操作指令或用户在初始化步骤(又称初始化过程)212中所给出的特定指令,来执行许多不同的任务。
在初始化过程(步骤212,详示于图3)中,用户将定义数据项的数据结构(步骤310),定义一组处理单元类型(步骤312),定义转移机构18的操作(步骤314,详示于图5),定义一个动态特性系统,即定义系统控制器20的操作(步骤316),把输入信息的每个单元转换成相应的数据项(步骤318),把每个数据项的密集度放入外部环境中(步骤320),以及,把每个处理单元类型的密集度放入内囊中(步骤322)。处理单元类型是通过规定一个操作条件、一个操作、以及相关的源和目标数据池来定义(步骤312)的。转移机构18是通过规定一个输入条件和一个输出条件来定义(步骤314)的。
在系统10的处理迭代(详示于图4)中,系统控制器20于步骤410试图利用步骤3 16所定义的动态特性系统从处理单元的源数据池即内囊中选择一个处理单元及至少一个数据项。
如果选择成功(步骤412),则系统控制器20将检验所选处理单元的操作条件以判断它是否应对所选数据项进行操作(步骤414)。
如果处理单元应该操作(步骤416),则它将对所选数据项执行操作,产生零或较新的数据项作为结果(步骤418),并把所有这些较新的数据项放入处理单元的目标数据池即内囊(步骤420),然后删除原来所选的数据项(步骤422)。
在系统10的转移机构18的操作中,转移机构18随机地决定是输出还是输入数据项(步骤510)。
如果决定输入(步骤512),则转移机构18将把源数据池设定为外部环境,把目标数据池设定为内部环境(步骤514),并把转移条件设定为输入条件(步骤516)。
如果决定输出(步骤512),则转换机构18将把源数据池设定为内部环境,把目标数据池设定为外部环境(步骤518),并把转移条件设定为输出条件(步骤520)。
然后转移机构18从源数据池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数据项(步骤522)。在一个变体实施例中,这一选择是在所定义的动态特性系统的预定控制之下进行的。
如果所选数据项满足转移条件(步骤524),则转移机构18将把源数据池中数据项的密集度减小一个量,并把目标数据池中数据项的密集度增大同样的量(步骤526)。
考虑这样一个例子。要利用系统10把一组不同的整数值整理成一个单调增大的数值表。在此情形下,原始数据项包括多个(一组)由每个被整理整数值组成的单位长度的表,而系统的输出是一个或多个(一组)被整理整数表的拷贝。在此情形中转移机构18应能让这些单位长度表从外部环境12传向内部环境14,并让具有希望的(经整理的)长度的一些表从内部环境14传向外部环境12。如下面将更详细说明的,两种类型的处理单元的多个拷贝(或密集度)就足以执行在组配各个经整理表时所涉及的主要处理任务。
现在将更详细地说明信息处理系统10的各个部件。
一个数据项包括系统初始化(步骤310)时所定义的任务规定的数据结构与相应“密集度”的结合。密度度既可以是一个指明了一个数据项有多少个不同事例的非负整数值,也可以是一个代表了存在于一个数据池中的数据项的量的非负实数值。在这里所考虑的例子中,某一特定数据项的密集度由存在于数据池中的该数据项的事例数代表。
如前所述,处理单元对一个或多个来自其相应源数据池(本特定实施例中为内部数据池)的数据项进行操作,并产生零或要插入到相应目标数据池(内部数据池)中去的较新数据项(步骤418和420)。每个处理单元都有一个相应的“密集度”(步骤322),它指明了该处理单元有多少个事例或所存在处理单元的量。此外,每个处理单元都有一个“操作条件”(在步骤312中定义),该条件确定了该处理单元是否将对一组给定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项进行操作;以及一个操作(也在步骤312中定义),该处理单元将对满足操作条件的那些数据项进行这一操作。操作的结果是破坏了从源数据池提取的数据项(步骤422)和把所有可能得到的新数据项插入到目标数据池中(步骤420)。
如前所述,转移机构18提供了一种穿过边界16有选择地转移数据项的手段,起着一个双方向(输入或输出数据项)选择过滤器的作用。它由两个条件规定,即一个输入条件和一个输出条件(在步骤314中定义),一个数据项要能在外部与内部数据池之间按某一方向转移必需满足相应的条件。转移由穿越边界的数据项的密度度的交换所组成。当密度度由多个不同的数据项事例代表时,它们实际上由拷贝和删除机制转移。
系统控制器20确定处理单元所执行的处理的次序和速率,即确定处理系统的动态特性。它确定哪个处理单元应被激活,即应被指令执行其操作,并确定从内部数据池选择一个或多个数据的方法。
在本特定实施例中,系统10被构形得能把一组不同的整数整理成一个单调增大的表。在此情形中应把数据项的数据结构定义为一个整数值(各数据元)表,两种处理单元类型定义为“连结”和“断开”。对于每种处理单元类型,处理单元的源数据池和目标数据池都设定为内囊的内部数据池。转移机构的输入条件是数据项必须具有单位长度,即只有一个数据元,输出条件是数据项的长度(即数据元的数目)应等于输入整数值的数目,也就是说,输出数据项应是一个完全的经整理的表。在本例中,数据项和处理单元的密集度由非负整数值规定,这些非负整数值定义了所出现的数据项和处理单元的不同事例的数目。
编程到系统控制器20中的动态特性系统提供了这样的机制,根据该机制将能同时选择下一个将操作的处理单元以及该单元能操作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项。本特例中的动态特性系统是由下述因素确定的。
—一个轮胎形(toroidal)表面,其上放置了各个数据项和处理单元,它们的初始位置在该表面上是随机分布的。
—与初始的每个数据项事例和被处理单元产生的数据项事例相关的随机速度。
轮胎形表面、位置概念、距离、以及—与数据项事例相关的速度仅用来生成一个动态特性系统,控制器利用该系统(如图6所示)来确定下一个操作的应是哪一个处理单元以及应对哪一个或哪一些数据项进行操作。各个位置将随着图6所示各步骤的操作根据速度自主地和异步地更新。在图7所示的另一种控制器模型中,只使用了数据项和处理单元的密集度,因而不需要本例中所述的表面、位置或速度。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系统控制器20首先把所有的处理单元都标记为“未访问的”(步骤610),然后判断“是否还有未访问的处理单元”(步骤612)。
如果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则系统控制器20将随机地选择一个未访问的处理单元(步骤614),把所选的处理单元标记为“已访问的”(步骤616),再进行判断“该处理单元的源数据池中是否至少有一个数据项位于距处理单元某一预定距离的范围内”,(步骤618)。
如果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则系统控制器20将根据其选择准则从这些数据项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数据项(步骤620),并记录所选的处理单元和一个或多个数据项(步骤622)。
如果步骤618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则系统控制器20将取消对所选处理单元的选择(步骤624),然后返回处理步骤612。
如上所述,系统10的一种变体使用图7所示的系统动态特性。在该情形中密集度可被表示成非负实数值,并且不需要使用前一例子中的轮胎形表面、位置、距离或速度。系统控制器20的设计使得能给每个处理单元指定一个选择概率,并且定义该概率等于处理单元的密集度除以全部处理单元的密集度之和(步骤710)。
系统控制器20根据选择概率随机地选出一个处理单元(步骤712)。
然后系统控制器20对该处理单元的源数据池中的每个数据项指定一个选择概率,并且定义该概率等于数据项的密集度除以该源数据池中全部数据项的密集度之和(步骤714)。
接着,系统控制器20根据各数据项的选择概率选择一个或多个数据项(所选数据项的数目等于处理单元操作需要的数据项的数目)(步骤716),最后,系统控制器20记录所选处理单元和一个或多个数据项(步骤718)。
回到本优选实施例的具体例子,如前所述,对系统10的输入是一组不同的待整理整数。在系统10的初始化过程中,这些整数中的每一个都被转换成一个包含了相应整数值的数据项的单位长度表。然后在处理之前把每个数据项的多个事例(等价于该数据项的密集度整数值)放入外部环境12。此外,内囊也被初始化得包含有“连结”和“断开”两种类型的处理单元的多个事例(等价于密集度)。
“连结”处理单元的操作条件是,它对两个数据项操作,并且其中一个数据项的表的高端值小于另一个数据项的表的低端值。假定这个操作条件得到满足,则操作的结果是把后一数据项的表连结在前一数据项的表的后面,从而生成一个含有这个结果表的新数据项。这一操作所得到的数据项的表长度将增大,但其中往往会带有一些由“丢失的”整数值所造成的大空隙。
“断开”处理单元的操作条件是,它对两个数据项操作,其中一个数据项含有单位长度的表,另一个含有至少有两个数据元的表,同时这两个表之间还满足这样的关系单位长度表的数据元的值必须(a)不出现在较长的表中;(b)既大于较长表的低端值又小于较长表的高端值。处理单元所执行的操作是,把较长的表断开成两段(子表),从而生成两个分别含有一个子表的新数据项。如果上述较长表的断开点接近于单位长度表的数据元值,则处理效率将较高,但是,如果总是把断开点设定为中央点(对于奇数长度的表,设定在中央点附近一个单位即一个数据元范围内),该处理也同样可以成功,只是速度要慢一些。在效率较低的后一情形中,两个子表中的一个可能需要再进行至少一次的断开操作,其后才能由连结操作把单位长度表连结到较长表中,以补上原来的一个丢失值。
当系统10被初始化并给予一组不同的整数作为输入信息时,它将在内囊中产生逐渐变长的经整理表。假定允许进行足够次数的迭代处理,并且数据池可容纳的数据项数目不受限制,则最终将产生一个完整的经整理表。完全的经整理表将具有转移机构18的输出条件所需的长度,因而它将被输出给外部数据池。然后可以从相应的数据项提取出整理表,形成系统的输出。
应该理解,该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只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系统是如何能用来执行一个特定处理任务的,并不意味着上面所说明的系统可以有效地取代传统的整理算法。
该特定实施例说明了数据项和处理单元的密集度的一种表示,即代表系统中不同分立事件的数目。或者,密集度也可以用非负实数值代表,该实数值指明了所出现的数据项和处理单元的量。这时允许采用另外一些动态特性系统,其中之一是利用一个动态方程系统来管理处理单元和数据项的密集度。这种动态特性系统例如可以基于一些以前用来对生物化学系统的酶动力学建模的已知方程式。
在本发明处理系统的另一种形式中,转移机构18的形式是一些单个的由另外的操作所构成的转移机构,这些另外的操作可以由一个或几个处理单元执行。在这一形式中,通过为一些特定处理单元设定它们的源数据池与目标数据池是不相同的,并给处理单元指定一个“拷贝”操作,这些处理单元就可以作为数据项的输入器或输出器工作。例如,若要作为输入器工作,则可把处理单元的源数据池设定为外部数据池,把其目标数据池设定为内部数据池。然后用处理单元操作条件中的一个适当部分来定义输入条件。这一部分将控制处理单元把源数据项拷贝到目标数据池中,并按常规删除数据项。
对基本处理系统的一种扩充是让内囊含有一个或几个辅助囊。这时一个辅助囊的外部环境(和数据池)是内囊的内部环境(即内囊内的环境,但它位于辅助囊的外部)。用这种方式便可以由系统来规定处理各个囊的先后等级,并让各个辅助囊执行整个信息处理任务中的一部分任务。
本处理系统也可有一种较为简缩的版本,其中外部环境和转移机构可以删去,让初始数据项在初始化过程直接引入到内囊中,并且随着内囊处理的进行,可以直接审查其各个构成数据项(由处理单元进行审查,如果它们具有这一功能作为其操作的一部分),以获得处理任务的结果。
本发明的处理系统可能对具有“进化性”的问题特别有用。可以利用例如遗传算法这样的已知技术来判断含有处理单元操作条件的系统以及所执行的操作的各种属性。本发明的处理系统可望比已有的系统和计算机语言更具有“可进化性”。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它包括一个第一数据池,用来容纳具有数据项形式的信息;设置在上述第一数据池内的多个处理单元,用来处理数据项;以及一个系统控制器,它被设计得能控制处理单元从上述第一数据池内的多个数据项中有选择地取出至少一个数据项;在该系统中,每个处理单元都被设计得能对其所选的至少一个数据项自主地和异步地执行各自的操作并产生一个结果数据项,并把结果数据项放入上述第一数据池。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上述系统控制器被设计得使从上述第一数据池内的多个数据项中有选择地取出至少一个数据是在一种随机的基础上进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系统,它还包括一个第二数据池,用来容纳具有数据项形式的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上述第二数据池与上述第一数据池相邻接,两者之间由一个边界分开;该系统还包括一个转移装置,用来把输入信息的数据项从上述第二数据池输入给上述第一数据池,以及把输出信息的数据项从上述第一数据池输出给上述第二数据池。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系统,其中的转移装置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系统,其中至少一个上述组成转移装置的处理单元被设计得能把输入信息的数据项从上述第二数据池输入给上述第一数据池,这样的处理单元叫做输入处理单元;并且至少一个上述组成转移装置的处理单元被设计得能把输出信息的数据项从上述第一数据池输出给上述第二数据池,这样的处理单元叫做输出处理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系统,其中一个上述输入处理单元是一个不同于上述输出处理单元的处理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5的系统,其中由单个处理单元同时构成了上述输入处理单元和上述输出处理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上述输入处理单元被设计得能根据一个第一预定准则从上述第二数据池选出输入信息的一个数据项以生成上述输入信息的所选数据项的一个拷贝,并把上述拷贝放入上述第一数据池,同时删除上述输入信息的所选数据项。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上述输出处理单元被设计得能根据一个第二预定准则从上述第一数据池选出输出信息的一个数据项以生成上述输出信息的所选数据项的一个拷贝,并把上述拷贝放入上述第二数据池,同时删除上述输出信息的所选数据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每一个处理单元都被设计得能区分可以对之操作的数据项与不可对之操作的数据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至少一个上述处理单元被设计得能对两个或多个所选数据项执行连结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至少一个上述处理单元被设计得能对一个所选数据项执行断开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上述系统控制器被设计得能确定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其从上述第一数据池的选择操作的速率。
14.一种处理信息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i)在一个第一数据池中放置多个数据项和多个处理单元;以及对于每一个处理单元(ii)根据一个预定的功能,从当时位于上述第一数据池内的数据项中选择至少一个数据项,并从上述第一数据池取出所选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项;(iii)由相应的处理单元自主地和异步地对其所选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项进行相应的操作,并产生一个结果数据项,以及(iv)把该结果数据项放入上述第一数据池。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上述选择和取出步骤的预定功能使上述至少一个数据项的选择随机化。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的方法,其中的选择和取出步骤包含区分处理单元可以对之操作的数据项与处理单元不可对之操作的数据项的这一子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上述第一数据池中放置多个数据项的步骤包括把满足关于输入信息的一个第一预定准则的那些数据项从一个第二数据池转移给上述第一数据池。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它包括把满足关于输出信息的一个第二预定准则的那些数据项从上述第一数据池转移给上述第二数据池的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的执行步骤包括对两个或多个所选数据的连结操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的执行步骤包括对一个所选数据项的断开操作。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上述预定功能定义了上述至少一个数据项的选择速率。
全文摘要
一种信息处理系统(10),包括:一个第一数据池(14),用来容纳具有数据项形式的信息;设置在上述第一数据池(14)内的多个处理单元,用来处理数据项;以及一个系统控制器(20),它被设计得能控制处理单元从上述第一数据池内的多个数据项中有选择地取出至少一个数据项;在该系统中,每个处理单元都被设计得能对其所选的至少一个数据项自主地和异步地执行各自的操作并产生一个结果数据项,并把结果数据项放入上述第一数据池。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一个第二数据池(12)与第一数据池被一边界(16)分开,一个转移装置(18)控制数据池之间的数据项传输。用户将输入信息放入第二数据池,系统完成处理之后,可以在第二数据池得到输出数据,该数据是在转移装置(18)的控制下从第一数据池转移来的。
文档编号G06F9/50GK1247610SQ9880253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14日
发明者马克·安德鲁·沙克尔顿 申请人: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