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内容交互的系统和方法

文档序号:846073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内容交互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主题技术一般涉及与电子内容交互,更具体地,涉及与电子设备的内容交互。
【背景技术】
[0002] 移动电子设备通常牺牲尺寸以获得更大的移动性。尽管更大的移动性允许用户在 更多地理位置访问由移动电子设备提供的信息,但用户可能发现由于移动电子设备的显示 屏幕的尺寸而难以在移动电子设备上观看所提供的信息。而且,用户可能还发现难以与所 提供的信息交互。

【发明内容】

[0003] 所公开的主题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内容交互的计算机实现的方法。所 述方法包括检测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接近。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所 检测到的接近而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二电子设 备接收数据。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数据,提供所接收到的 数据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上显示。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通信连接到所 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修改所述数据。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提供所修改的 数据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0004] 所公开的主题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内容交互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包括存储在其中的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当由所述处理 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包括下面的操作:识别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都支 持的无线电数据通信服务的类型。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唯一标识 符。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检测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接近,其中,所述检测包 括扫描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获得的唯一标识符,并且基于所述扫描来检测所述唯一标识符。 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所检测到的接近而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所述操作 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数据。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响应于从所述第二电子设 备接收数据,提供所接收到的数据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上显示。所述操作 进一步包括使用通信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修改所述数据。所述 操作进一步包括提供所修改的数据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0005] 所公开的主题进一步涉及一种包括存储在其中的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所述指令 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包括下面的操作:识别笔记本和智能电话设备都 支持的无线电数据通信服务的类型。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获得所述智能电话设备的唯一 标识符。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检测所述智能电话设备相对于所述笔记本的接近,其中,所 述检测包括扫描所述智能电话设备的所获得的唯一标识符,并且基于所述扫描来检测所述 唯一标识符。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所检测到的接近而建立与所述智能电话设备的通 信。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智能电话设备接收数据。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响应于从所 述智能电话设备接收数据,提供所接收到的数据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上的 显示。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使用通信连接到所述笔记本的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修改所述数 据。所述操作进一步包括提供所修改的数据给所述智能电话设备。
[0006] 应该理解,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本主题技术的各种配置以图示说明的 方式示出和描述,本主题技术的其他配置将变得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如将要认识 到的,本主题技术能够支持其他和不同配置并且其若干细节能够支持各种其他方面的修 改,所有都不背离本主题技术的范围。因此,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自然被视为说明性的,而 非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0007] 本主题技术的特定特征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但是,为了解释的目的,本主题技 术的若干实施例在下面的附图中阐述。
[0008] 图1图示说明了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内容交互的示例网络环境。
[0009] 图2图示说明了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内容交互的示例处理。
[0010] 图3是用于与存储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内容交互的示例图示,其中,所述第二电 子设备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接近范围内。
[0011] 图4概念性图示说明了利用其实现本主题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电子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阐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意图作为对本主题技术的各种配置的描述而不意图表 示其中可能实践本主题技术的仅有配置。附图在此被并入并且构成【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 分。【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出于提供对本主题技术的透彻理解的目的的特定细节。但是,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并显而易见的是,主题技术不限于这里阐述的特定细节并且可以在 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公知结构和组件以框图形式示出以避免 混淆本主题技术的概念。
[0013] 本主题技术可以在能够传送数据和/或接收数据的任何电子设备上运行。本主题 技术可以在多个电子设备(例如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DA、台式电脑等等)上 运行并且可以允许多个电子设备互相通信。
[0014] 本主题技术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和第二电子设备(例如智能 电话设备)之间发起"握手"模式。"握手"模式的发起开始准备建立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 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在"握手"模式期间,本主题技术可以识别第一和第二电子设备二者 都支持的一个或多个类型的无线电数据通信服务。无线电数据通信服务的示例类型包括但 不限于WiFi、蓝牙、近场通信、WiMAX等等。"握手"模式还可以指定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和第 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类型的无线电数据通信服务。第一和第二电子设备的 一个或多个唯一标识符(例如其相应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可以被获得以识别第一和第二 电子设备。
[0015] -旦发起"握手"模式,本主题技术可以检测第二电子设备(例如智能电话)相对 于第一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的接近。一种用于检测第二电子设备的接近的示例方法是 扫描分配给第二电子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如果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则在第一电子 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经由指定的无线电数据通信服务建立连接。
[0016] 在建立了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之后,将在第二电子设备上存 储的数据发送到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保持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的副 本,而该数据正在被第一电子设备修改。该数据可以包括内容项目(例如文档、图像文件等 等)。该数据还可以包括元数据。而且,该数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节点的数据结构 (例如树)。该数据结构可以是各个内容项目的聚组,其中各个内容项目的每一个对应于各 个节点。在一个示例中,数据结构可以是图像文件的聚组,其中该组图像文件的每个图像文 件对应于用于图像文件的聚组的数据结构内的节点。
[0017] -旦接收到数据,所接收的数据可以被提供用于在与第一电子设备相关联的显示 屏幕上显示。当第一电子设备是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而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电话设备 时,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上显示的所提供的图像可以具有比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 幕的大小大若干量级的物理尺寸。而且,还可以使用通信连接到第一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 个输入设备来修改所提供的数据。这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 等。这允许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修改,同时所接收到的数据显示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 屏幕上。
[0018] 当所提供的数据是图像文件时,对所提供的图像文件的修改可以包括利用通信连 接到第一电子设备的鼠标来裁剪图像文件。当所提供的数据是文档时,对所提供的文件的 修改可以包括利用通信连接到第一电子设备的键盘来编辑文档的内容。当所提供的数据是 一组内容项目的数据结构时,该组内容项目内的特定内容项目可以被修改。例如,当所提供 的数据是一组图片,且该组图片的每张图片与唯一元数据相关联时,修改可以包括使用键 盘来修改对于该组图片的特定图片的元数据。可替换地,当所提供的数据是一组数据节点 的数据结构时,修改可以使数据结构的多个数据节点,或者数据结构的所有数据节点都被 共同修改。
[0019] 随后将所修改的数据提供给第二电子设备。在一个示例中,在进行了修改之后,所 修改的数据的副本被第一电子设备提供给第二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发送指令到 第二电子设备来以从第一电子设备传送的所修改的数据换出数据的所存储的副本。当该数 据是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节点的数据结构,且对于数据结构的这一个或多个数据节点的数 据节点进行修改时,整个结构可以被提供给第二电子设备。可替换地,对应于所修改的数据 节点的数据可以被提供给第二电子设备。
[0020] 如果第二电子设备保持了发送到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的未修改的副本,则第二电 子设备将数据的未修改副本替换为第一电子设备所提供的所修改的副本。在一个示例中, 如果第二电子设备保持了其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以修改的图像文件的副本,则第二电子设 备当从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图像文件的所修改的副本时,可以将图像文件的未修改的副本 交换为图像文件的所修改的副本。在另一示例中,如果第二电子设备保持了其传送给第一 电子设备以修改的数据结构的副本,则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将数据结构的未修改的副本交换 为数据结构的所修改的副本。
[0021] 图1图示说明了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内容交互的示例分布式网络环境。网络环境 100包括由网络110通信连接到服务器108的多个电子设备102、104和106。服务器108 包括处理设备112和数据存储114。处理设备112执行在数据存储114中存储的计算机指 令,例如以提供数据给电子设备102、104或106。
[0022] 在一些示例方面中,每个电子设备102、104或106可以包括具有硬件和软件来支 持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数据通信服务的任何机器。电子设备102、104和106可以是移动设备 (例如智能电话、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