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识别的安全物流方法

文档序号:8528582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基于人脸识别的安全物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安全物流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也越来越普遍,网购成为现在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形势下,快递物流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其服务于网购产生的货物运输,满足了人们的网络购物需求,也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然而,传统的物流系统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配送货物给收件人时被他人冒领,货物在物流过程中被送件人丢失、损坏等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安全物流方法,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货物安全风险,提高物流尤其是网购物流的安全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安全物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物流控制系统获取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第一移动终端相关联,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与第二移动终端相关联;
[0007]所述物流控制系统判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是否确立了预定的送收货关系;
[0008]如果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确立了预定的送收货关系,所述物流控制系统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对应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提供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将第二人脸图像提供给第一移动终端。
[0009]所述设定条件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确立起预定的送收货关系时即自动得到满足,或者,所述设定条件在所述物流控制系统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人脸图像请求时得到满足。
[0010]所述物流控制系统先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可提供人脸图像的提醒,在收到针对所述提醒的确认反馈时,认为收到来自对应移动终端的所述人脸图像请求。
[0011]所述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处于预定距离之内,且/或者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完成了通话。
[0012]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物流控制系统通过获取第一、第二移动终端各自的GPS信息、与移动基站的接入情况或与WiFi热点的接入情况来判断的。
[0013]确立预定的送收货关系包括:所述物流控制系统根据系统录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属的ID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分别为关于同一货物的最终送件人ID和收件人ID。
[0014]与收件人ID相关联的第二人脸图像预存储于所述物流控制系统的人脸图像数据库中,所述物流控制系统在收到针对收件人ID的人脸图像比较请求时,将与该请求关联提交的对比人脸图像与数据库中的第二人脸图像进行比较,在判断为匹配时,记录匹配信息并通知或不通知对应于最终送件人ID的第一移动终端,否则记录不匹配信息并通知或不通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其中,所述人脸图像比较请求由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
[0015]确立预定的送收货关系包括:所述物流控制系统根据系统录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分别为关于同一货物的同一配送中转环节上进行货物交接的第一送件人ID和第二送件人ID。
[0016]与第一、第二送件人ID相关联的第一、第二人脸图像预存储于所述物流控制系统的人脸图像数据库中,所述物流控制系统在收到针对第二送件人ID的人脸图像比较请求时,将与该请求关联提交的对比人脸图像与数据库中的第二人脸图像进行比较,在判断为匹配时,提供确认匹配信息并通知或不通知对应于第一送件人ID的第一移动终端,否则记录不匹配信息并通知或不通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其中,所述人脸图像比较请求由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
[0017]所述物流控制系统记录针对同一货物的所有交接ID和相应的人脸图像,作为该货物的所有接触人员的人脸信息链。
[0018]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安全物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物流控制系统获取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第一移动终端相关联,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与第二移动终端相关联;
[0020]所述物流控制系统判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是否确立了预定的送收货关系;
[0021]如果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确立了预定的送收货关系,所述物流控制系统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对应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提供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并在收到针对作为收件一方的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的人脸图像比较请求时,将与该请求关联提交的对比人脸图像与预存储于人脸图像数据库中的第二人脸图像进行比较,在判断为匹配时,记录匹配信息并通知或不通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否则记录不匹配信息并通知或不通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其中,所述人脸图像比较请求由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
[00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3]本发明通过在物流的各个过程中增加了货物交接双方的双向验证或认证机制,从而保证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的安全,解决了货物在配送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验证、认证手段的问题,能够有效防止货物被其他人冒领或误领,同时防范送件人出现不轨行为,又能防止居心不良之人冒充送件人,危及收件人的财产或人身安全,还能避免货物在物流公司内部不同部门流转时可能出现一些物品损坏或丢失而无法进行责任认证的问题。
[0024]一方面,在送件人发送货物给收件人时,系统可将收件人的照片发送给送件人,同时将送件人的照片发送给收件人,从而可以在交接时进行双向认证来确认双方身份;另一方面,当货物在物流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转接时,系统可以对收件一方进行人脸识别来确保货物的安全以及明确货物有关事故责任。本发明可以较好地保证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的安全性,且出现事故时可以进行可靠有效的责任认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0026]在一种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安全物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物流控制系统获取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二人脸图像,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第一移动终端相关联,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与第二移动终端相关联;
[0028]S2、所述物流控制系统判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是否确立了预定的送收货关系;
[0029]S3、如果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确立了预定的送收货关系,所述物流控制系统在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对应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提供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将第二人脸图像提供给第一移动终端。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条件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确立起预定的送收货关系时即自动得到满足,物流控制系统直接将送收件双方的人脸图像提供给送收件双方ID对应的移动终端。
[003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流控制系统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人脸图像请求时才将送收件双方的人脸图像提供给送收件双方ID对应的移动终端。所述物流控制系统可以先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可提供人脸图像的提醒,在收到针对所述提醒的确认反馈时,认为收到来自对应移动终端的所述人脸图像请求。
[0032]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步骤S3中,设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处于预定距离之内,且/或者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完成了通话。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物流控制系统通过获取第一、第二移动终端各自的GPS信息、与移动基站的接入情况或与WiFi热点的接入情况来判断的。结合物流的特点,通过采用上述手段,可避免过早将相关人脸图像数据或相关的提醒提供给对应移动终端,避免不必要地占用其资源,提高处理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确立预定的送收货关系包括:所述物流控制系统根据系统录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属的ID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分别为关于同一货物的最终送件人ID和收件人ID。在这种实施例中,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一移动终端对应于物流过程中的最终送件人,第二人脸图像和第二移动终端对应于货物的收件人,在这种情况下,送件人和收件人可以先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对方在系统中预先记录的人脸图像(送件人作为物流公司的员工,其人脸图像事先记录在系统,收件人一般可由寄件人向物流公司的系统提供照片,记录其人脸图像),利用图片,通过人眼观察对比真人,双向验证身份。
[003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与收件人ID相关联的第二人脸图像预存储于所述物流控制系统的人脸图像数据库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物流控制系统在收到针对收件人ID的人脸图像比较请求时,将与该请求关联提交的对比人脸图像与数据库中的第二人脸图像进行比较,在判断为匹配时,记录匹配信息并通知对应于最终送件人ID的第一移动终端(也可以不通知,匹配结果仅作为系统记录),否则记录不匹配信息并通知或不通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其中,所述人脸图像比较请求由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这种实施例提供了系统认证机制,即,系统通过图像对比,可以自动识别提交的对比人脸图像(其可由送件人或收件人的移动终端拍摄收件人的照片后提交系统)是否与预存储的与收件人ID相关联的第二人脸图像匹配,一方面,其匹配结果可以通知第一移动终端,让送件人知悉系统的判断结果与自己靠人眼观察的判断结果是否一致,另一方面,这种机制还可以利用系统的识别和记录,来防止或记录送件人实际并未将货物送达真正的收件人的行为。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确立预定的送收货关系包括:所述物流控制系统根据系统录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属的ID分别为关于同一货物的同一配送中转环节上进行货物交接的第一送件人ID和第二送件人ID。在这种实施例中,第一人脸图像和第一移动终端对应于物流过程中的一个中转环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