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保护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356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73]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74]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0075]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隐私保护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终端中,包括以下步骤:
[0076]在步骤101中,获取需隐藏对象。
[0077]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可以是智能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对象包括应用或/和文件;终端用户在智能终端内安装应用程序,各个应用的图标可显示在终端中的显示界面上,用户可点击应用的图标启动该应用,使用该应用执行应用功能;终端也可存储各种文件,文件图标显示在终端中的显示界面上,当用户点击文件时,可以启动该文件,对该文件进行浏览、编辑等操作。由于终端内的对象较多,本实施例中由用户指定部分对象作为所述需隐藏对象,因此能提高终端的处理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0078]在步骤102中,启动生物特征采集应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
[0079]本步骤中,在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时,可启动生物特征信息采集应用采集所述预设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生物特征信息采集应用可以是相机应用,也可以是指纹识别应用;当启动终端的相机应用,可拍摄用户的人脸图像,则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可作为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当启动终端的指纹识别应用时,可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则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可作为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0080]在步骤103中,若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与第一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在显示界面中将所述需隐藏对象设置为隐藏状态。
[0081]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步骤102中采集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后,需根据该生物特征信息对当前使用终端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可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性信息与预设的第一目标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表示用户身份认证成功,将需隐藏对象设置为隐藏状态。在实际应用中,若用户身份认证不成功,则无法将所述隐藏对象的隐藏状态取消,此时可生成认证失败消息。
[0082]本步骤中,对象具有两种状态:隐藏和显示。所述隐藏状态是指在终端的任何显示界面中都隐藏;当对象处于隐藏状态时,表示用户在终端的任何显示界面都无法查阅到该对象的图标,即表示无法获得启动该对象的入口。其中,所述显示界面可包括桌面、主菜单界面、程序安装目录界面、系统文件夹界面等终端中的任一显示界面。而当对象处于显示状态时,表示该对象在终端的显示界面中处于可见的状态,在终端的显示界面中显示有该对象的图标,当用户点击该对象图标时,即可启动该对象。
[0083]例如,终端内安装有短信应用,终端的桌面、主菜单显示界面、快捷工具栏界面、系统文件夹显示界面等显示界面中会显示该短信应用的图标,用户可以点击短信应用图标,短信应用即被启动,用户可进行查阅短信应用中的内容、编辑短信、发送短信等操作。而当短信应用被隐藏时,由于在终端中的任何显示界面都没有显示该图标,因此用户无法获取到该短信应用的入口,无法启动并使用该短信应用。
[0084]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为终端中已存储的用于屏幕解除锁定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时,常预先采集其指纹信息作为身份认证标识,用于终端的屏幕解锁;该指纹信息预先存储在终端中,可将其作为所述第一目标生物特征信息,用于在对对象设置隐藏状态时,将其与采集的当前使用终端的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
[0085]在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也可预先通过生物特征信息采集应用采集并存储所述第一目标生物特征信息;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已存储的用于屏幕解除锁定的生物特征信息,本实施例中,用户可进一步设置生物特征信息,使其专用于在对对象设置隐藏状态时进行身份认证,也即是,所述第一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可与解除锁定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同。例如,当终端的屏幕解锁采用人脸图像时,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指纹信息进行认证;当终端的屏幕解锁采用右手拇指的指纹信息时,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左手拇指的指纹信息进行认证。由于在对对象设置隐藏状态时,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同于终端在进行屏幕解锁时采用的认证信息,因此可进一步提升终端的隐私性能和安全性能。
[0086]在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与第一目标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时,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已有的各种匹配方法。例如,当采用人脸图像作为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时,上述匹配方法可具体为:基于眼睛坐标的几何匹配方法,基于SIFT特征的匹配方法、或者也可以是基于统计特征的模板匹配方法等。当采用指纹信息作为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时,可具体为基于细节点坐标模型匹配的方法,基于三角匹配的指纹图像匹配方法,或者也可以是基于局部和全局结构的指纹匹配方法等。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方法对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相关技术中的匹配过程,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0087]本公开在获取需隐藏的对象后,启动生物特征采集应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以用于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在认证通过时,将需隐藏对象在终端的各个显示界面中设置为隐藏状态;本公开由于将需隐藏的对象设置为隐藏状态,因此达到了对终端内的对象进行隐私保护的效果,提高了终端的隐私性能;由于被隐藏的对象没有显示在终端上,其他用户无法看到任何被保护的内容,较难产生破解的想法,并且通过采集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其安全性能较高,用户也无需进行较多的手动操作,使用时非常方便,无任何障碍,用户体验较好。
[0088]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隐私保护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终端中,该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了如何获取需隐藏对象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89]在步骤201中,当接收到预设的认证触发操作时,启动生物特征采集应用以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信息。
[0090]本公开中可以预先设置多种认证触发操作,在检测到预设的认证触发操作时,此时需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信息,以用于对当前使用终端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0091]其中,所述认证触发操作可以有多种方式,可包括:用户点击应用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用户按预设的拉动方式拉动应用显示列表、用户按预设的按键方式按压终端的物理键、用户在应用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输入预设的触摸轨迹。
[0092]例如,用户点击应用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可包括用户单击应用显示界面的左上角,也可包括用户双击应用显示界面中的右下角等。
[0093]用户按预设的拉动方式拉动应用显示列表,可包括当用户拉动应用显示列表达到顶端时,继续下拉应用程序列,也可包括当用户拉动应用显示列表达到底端时,继续上拉应用程序列表等。
[0094]用户按预设的按键方式按压终端的物理键,可包括用户连续两次点击终端的电源键;也可包括用户长按终端的音量键等。
[0095]用户在应用显示界面中的目标位置输入预设的触摸轨迹,可包括用户在界面的中间输入预设的触摸轨迹,也可包括用户在界面右侧输入预设的触摸轨迹等。
[0096]上述目标位置、拉动方式、按键方式、物理键、触摸轨迹可根据需要预先设置,所述认证触发操作也可根据需要预先设置,本公开对此都不作具体限定。
[0097]由于终端一般具有屏幕锁定功能,当解除锁定的认证触发操作执行时,能采集用户的认证信息用于屏幕解除锁定;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认证触发操作可与解除锁定的认证触发操作不同,以防止屏幕解除锁定的认证触发操作与所述预设的认证触发操作相冲突,进一步提高终端的稳定性。另外,所述认证触发操作也可设置为在屏幕解除锁定的状态下有效,因为终端的屏幕锁定后,在解除锁定时需进行用户身份认证过程,只有在用户的权限通过后,屏幕才可解除锁定;因此在终端的屏幕解除锁定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接收预设的认证触发操作,可进一步提高终端的隐私保护功能。
[0098]在步骤202中,若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信息与第二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匹配,将所述需隐藏对象的隐藏状态取消。
[0099]本公开实施例中,生物特征信息采集应用可为相机应用或指纹识别应用等;所述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信息可为人脸图像或指纹信息等。在步骤201中采集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信息后,需根据该第二生物特征信息对当前使用终端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可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的第二目标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表示用户身份认证成功,将隐藏对象的隐藏状态取消,则隐藏对象在终端的界面中显示,以供用户使用。在实际应用中,若用户身份认证不成功,则无法将所述隐藏对象的隐藏状态取消,此时可生成认证失败消息。
[0100]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目标生物特征信息,可为终端中已存储的用于屏幕解除锁定的生物特征信息,也可为预先通过生物特征信息采集应用采集并存储的目标生物特征信息。
[0101]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是指当前使用终端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该第一生物特征信息是用于在对需隐藏对象设置隐藏状态时与第一目标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而本实施例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