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件测试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17293阅读:来源:国知局
0061]步骤S210、所述应用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请求,向数据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
[0062]具体地,应用服务器收到第一请求后会向数据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并且在发送第二请求的同时记录当前时间,记为第二时间点。
[0063]应用服务器向数据服务器发送的第二请求根据第一请求的内容而定,当第一请求是登录数据服务器时,第一请求内必然携带有用户登录信息,则第二请求可以是包含用户登录信息的登录请求;当第一请求是请求获取某条数据时,则第二请求可以是包含用户所要请求数据标识的数据获取请求。
[0064]步骤S220、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数据服务器反馈的应答信息,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三时间点;
[0065]具体地,数据服务器收到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二请求后,根据请求查询数据库,并将查询到的结果作为应答信息反馈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在收到数据服务器反馈的应答信息时,同时记录当前时间,记为第三时间点。
[0066]应用服务器在收到应答信息之后,会将应答信息返回给网络节点。
[0067]步骤S230、所述网络节点接收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应答信息,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四时间点;
[0068]步骤S240、所述应用服务器将所述第二时间点和所述第三时间点发送至所述网络节点;
[0069]步骤S250、所述网络节点计算所述第三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差值,并确定为数据库响应时间;
[0070]步骤S260、所述网络节点判断所述数据库响应时间是否超过预置的数据库响应时间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270 ;
[0071]步骤S270、网络节点确定故障点位于所述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或二者间的通信链路上。
[0072]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节点记录了第一时间点和第四时间点,通过这两个时间点可以计算总响应时间。而应用服务器记录了第二时间点和第三时间点,应用服务器可以将这两个时间点发送给网络节点,由网络节点统一进行计算。若网络节点计算发现数据库响应时间超标,则可以确定故障出现在应用服务器访问数据服务器的过程中,因此故障点在于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或二者间的通信链路上。
[0073]当然,上述实施例仅仅示例了应用服务器将第二和第三时间点发送给网络节点,由网络节点来进行计算的过程,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由网络节点将第一和第四时间点发送给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进行计算处理。
[0074]更进一步,对于应用服务器和网络节点记录的时间点,可以直接导出,由人工或者计算机对时间点进行计算处理。
[0075]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软件测试系统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软件测试系统与上文描述的软件测试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0076]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软件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
[0077]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
[0078]若干个网络节点31、应用服务器32和数据服务器33 ;
[0079]其中,至少一个网络节点31向所述应用服务器32发送第一请求,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
[0080]所述应用服务器32响应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数据服务器33发送第二请求,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
[0081]所述应用服务器32接收所述数据服务器33反馈的应答信息,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三时间点;
[0082]所述网络节点31接收所述应用服务器32发送的所述应答信息,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四时间点,其中所述第四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差值为总响应时间,所述第三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差值为数据库响应时间,所述总响应时间与所述数据库响应时间用于分析故障问题。
[0083]其中,应用服务器32和数据服务器33之间的网络节点可以是防火墙、隔离装置等。
[008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软件测试系统包括若干个网络节点、应用服务器及数据服务器,其中至少一个网络节点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应用服务器响应第一请求,向数据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应用服务器在接收到数据服务器反馈的应答信息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三时间点,同时将应答信息反馈给网络节点,网络节点在收到应答信息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四时间点。由第四时间点和第一时间点的差值可以确定总响应时间,由第三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的差值可以确定数据库响应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多个网络节点可以分别执行上述过程,得到各个网络节点的总响应时间和数据库响应时间,进而根据这些结果确定故障点。
[0085]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上述网络节点的一种可选结构,如图4所示,网络节点31可以包括:
[0086]第一网络节点子单元311,用于按照预置的采样频率和用户数,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
[0087]可选的,所述应用服务器32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时间点和所述第三时间点发送至所述网络节点31 ;
[0088]所述网络节点31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三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差值,并确定为数据库响应时间,判断所述数据库响应时间是否超过预置的数据库响应时间阈值,若是,则确定故障点位于所述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或二者间的通信链路上。
[0089]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90]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9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软件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拓扑结构中,该网络拓扑结构包括若干个网络节点、应用服务器及数据服务器,该方法包括: 若干个网络节点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节点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 所述应用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数据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 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数据服务器反馈的应答信息,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三时间点; 所述网络节点接收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应答信息,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四时间点,其中所述第四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差值为总响应时间,所述第三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差值为数据库响应时间,所述总响应时间与所述数据库响应时间用于分析故障问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包括: 所述网络节点按照预置的采样频率和用户数,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应用服务器将所述第二时间点和所述第三时间点发送至所述网络节点; 所述网络节点计算所述第三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差值,并确定为数据库响应时间; 所述网络节点判断所述数据库响应时间是否超过预置的数据库响应时间阈值,若是,则确定故障点位于所述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或二者间的通信链路上。4.一种软件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网络节点、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 其中,至少一个网络节点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 所述应用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数据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 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数据服务器反馈的应答信息,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三时间点; 所述网络节点接收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应答信息,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四时间点,其中所述第四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差值为总响应时间,所述第三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差值为数据库响应时间,所述总响应时间与所述数据库响应时间用于分析故障问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包括: 第一网络节点子单元,用于按照预置的采样频率和用户数,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时间点和所述第三时间点发送至所述网络节点; 所述网络节点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三时间点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差值,并确定为数据库响应时间,判断所述数据库响应时间是否超过预置的数据库响应时间阈值,若是,则确定故障点位于所述应用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或二者间的通信链路上。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软件测试方法及系统,应用于网络拓扑结构中,该网络拓扑结构包括若干个网络节点、应用服务器及数据服务器,至少一个网络节点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一时间点,应用服务器响应第一请求,向数据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同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二时间点,应用服务器在接收到数据服务器反馈的应答信息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三时间点,同时将应答信息反馈给网络节点,网络节点在收到应答信息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为第四时间点,由第四时间点和第一时间点的差值可以确定总响应时间,由第三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的差值可以确定数据库响应时间,总响应时间与数据库响应时间能够用例分析故障问题。
【IPC分类】G06F11/36
【公开号】CN105138460
【申请号】CN201510599520
【发明人】方文, 江春华, 陈显龙, 罗新伟, 孙敏杰, 陈宝珍, 衣福刚
【申请人】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