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模型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17951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模型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模型及 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通常采用基于绩效推断的层次分析法,这种层 次分析法要求按照大类别和小类别甚至更小类别,非常详细地罗列出被评价高校教师的所 有科研成果,以便推断其科研能力的强弱。该模型具有以下三个缺点:一是模型很复杂,要 求输入的信息过多,造成信息收集的困难;二是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 题组的科研累计、科研经费等外部条件,高校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潜力没有考虑其中;三是基 于过去的科研成果对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价,不能反映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简单的能反映高校教师当前科研能力的评价模型 及系统,从而对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进行更为合理的评价。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提出一种高校教师 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模型及系统。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通过软件方式(例如微信公众平台、手机APP以及其他应用 软件等)实现。
[0006] 本发明提出的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模型,其主要包含设置高校教师信息 输入端口、设置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确定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计分规则 和设置权重值输入端口四个部分。
[0007] 1、设置高校教师信息输入端口。
[0008] 设置高校教师信息输入端口,以便输入高校教师信息。
[0009] 2、设置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
[0010] 将高校教师的各项信息整合为年龄、学历、毕业院校、职称、最近成果(论文、发明、 教材及项目)的完成时间、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授权的专利及承担的项目等8类 指标,各类指标如下所示: (1) 年龄:①28-35岁②35-40岁③40-50岁④28岁以下及50岁以上; (2) 学历:①博士后②博士③博士在读④硕士⑤硕士在读⑥本科(此处将博士后、博士 在读和硕士在读也看作一种学习经历); (3) 毕业院校:①国外及港澳院校②985院校③211院校④普通省属高校; (4) 职称:①高级②副高级③中级④初级; (5) 最近成果(论文、发明、教材及项目)的完成时间:①两年以内②三年内③四年内④ 五年内⑤五年以上; (6) 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① SCI②EI③一级期刊④核心期刊⑤普通期刊; (7) 第一作者授权的专利:①发明专利②实用新型; (8) 承担的项目:①国家级项目②省级项目③厅级项目④市级项目。
[0011] 3、确定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计分规则。
[0012] 各项指标标准的计分范围为0-100,具体可依据如下情况进行设置: (1) 年龄:由资料查阅知,28-35岁的科研人员精力旺盛、经验丰富,有极大的科研潜 力,35-40岁次之,40-50岁再次,28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科研工作者最次; (2) 学历:博士及博士后在国家的科研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学历不同带来 的科研视野的差别体现在了计分当中; (3) 毕业院校:国外及港澳院校和985院校具有科研基础优秀、科研氛围好等优势,所 毕业的高校教师一般在科研工作中占重要位置,211院校次之,普通省属高校最次; (4) 职称:本发明的评价模型针对于高校教师的科研潜力进行评分,认为中级职称的高 校教师更有科研热情所以给予最高分,副高级职称次之,高级职称再次,初级职称最次; (5) 最近成果(论文、发明、教材及项目)的完成时间:近期有科研成果的高校教师拥有 更好的科研状态并充满潜力,所以给出高分,时间越久远的分数越低,五年内没有任何成果 的高校教师给予最低分; (6) 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根据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得到计分,其中每一篇论文的计分在 图1中显示,最后得到的论文指标的分数为其各篇论文的总和得分(上限为100分,超过100 分按100分计); (7) 第一作者授权的专利:同(6)的计分规则,根据专利的不同类型计分,最后得到的 专利指标的分数为其各篇专利的总和得分(上限为100分,超过100分按100分计); (8) 承担的项目:同(6)、(7)的计分规则,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计分,最后得到的项目 指标的分数为其各个项目的总和得分(上限为100分,超过100分按100分计)。完整的指 标标准及其计分规则如图1所示。
[0013] 4、设置权重值输入端口。
[0014] 模型预留各项指标的权重值设置端口给用户,用户根据各自的需求按照权重值设 置规则进行权重值设置。权重值设置规则为:设各项指标权重值为《i,其应满足公式1。
[0015]
(公式 1)。
[0016] 至此,整个模型建立结束,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的鱼鳞状模型如图2所示。 其中小圆圈内的"…"表示相应的计分值。
[0017] 本发明提出的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系统,其包括建立高校教师科研能力 评价模型模块、输入高校教师信息模块、设置用户权重模块、评价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模块、 计算分数及显示评价结果模块。
[0018] 1、建立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模块:建立包含设置高校教师信息输入端口、 设置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确定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计分规则和设置权重 值输入端口四个部分的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
[0019] 2、输入高校教师信息模块:将高校教师信息输入到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的 高校教师信息输入端口。
[0020] 3、设置用户权重模块:用户根据各自的需求,在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的权 重值设置端口进行权重值设置。
[0021] 4、评价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模块:根据模型的计分标准对整合到指标中的教师信息 进行分数计算,计各项指标的得分为Si,用户设置的各项指标权重为ω i。
[0022] 5、计算分数及显示评价结果模块:最终得分由公式2计算得出。
[0023]
(公式 2) 得分R在85分以上的为第一等级,得分R在85分以下75分以上的为第二等级,得分 R在75分以下60分以上的为第三等级,其余的为第四等级,以上等级作为最终评价显示。
[0024] 整个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系统的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
[0025] 本发明的模型及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26] (1)相比传统分层次的高校教师评价模型,本发明提出的模型简单且更易于实现。
[0027] (2)基于年龄、学历、职称及科研成果完成时间等信息,可反映高校教师当前的科 研能力,而不仅仅是过去的科研能力。
[0028] (3)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重值,以适应不同的应用情形,例如高校情形和企业情形。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指标及其计分图。
[0030] 图2是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模型的鱼鳞状模型图。
[0031] 图3是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系统的系统框图。
[0032] 图4是实例中高校教师的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指标及其计分图。
[0033] 图5是实例中高校教师的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指标具体得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35] 本实例包括高教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模型的建立和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 力评价系统的应用过程。
[0036] 本发明提出的高校教师当前的科研能力评价模型,其建立过程如下。
[0037] 1、设置高校教师信息输入端口。
[0038] 设置高校教师信息输入端口,以便输入高校教师信息。
[0039] 2、设置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
[0040] 将高校教师的各项信息整合为年龄、学历、毕业院校、职称、最近成果(论文、发明、 教材及项目)的完成时间、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授权的专利及承担的项目等8类 指标,各类指标如下所示: (1) 年龄:①28-35岁②35-40岁③40-50岁④28岁以下及50岁以上; (2) 学历:①博士后②博士③博士在读④硕士⑤硕士在读⑥本科; (3) 毕业院校:①国外及港澳院校②985院校③211院校④普通省属高校; (4) 职称:①高级②副高级③中级④初级; (5) 最近成果(论文、发明、教材及项目)的完成时间:①两年以内②三年内③四年内④ 五年内⑤五年以上; (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