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均池化稀疏编码的煤岩识别方法

文档序号:961649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基于平均池化稀疏编码的煤岩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平均池化稀疏编码的煤岩识别方法,属于煤岩识别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煤岩识别即用一种方法自动识别出煤岩对象为煤或岩石。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煤 岩识别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滚筒采煤、掘进、放顶煤开采、原煤选矸石等生产环节,对于减少 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或者实现无人化作业、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实现煤矿安 全尚效生广具有重要意义。
[0003] 有多种方法已应用于煤岩识别,如自然γ射线探测、雷达探测、应力截齿、红外探 测、有功功率监测、震动检测、声音检测、粉尘检测、记忆截割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①需要在现有设备上加装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导致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②采煤机滚 筒、掘进机等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受力复杂、振动剧烈、磨损严重、粉尘大,传感器部署比较困 难,容易导致机械构件、传感器和电气线路受到损坏,装置可靠性差。③对于不同类型机械 设备,传感器的最佳类型和信号拾取点的选择存在较大区别,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系统的 适应性差。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图像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研发了一些基于图像技术的煤岩 识别方法,然而已有方法都是用人工主观设计的图像特征或者图像特征的组合来进行煤岩 识别,人工设计的特征往往并不能准确抓住煤岩图像本质结构致使对因成像条件变化引起 的图像数据变化不具有具鲁棒性,因而在识别稳定性和识别正确率上还有很大的不足。
[0005] 需要一种解决或至少改善现有技术中固有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煤岩识别方法,以 提高煤岩识别率和识别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平均池化稀疏编码的煤岩识别方法,该方 法从煤岩图像数据中学习煤岩的结构基元,所学习到结构基元捕捉到了煤岩图像本质的结 构特征,因而具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和对成像环境变化的鲁棒性,从而使得该方法具有很高 的识别稳定性和识别正确率,能为自动化采掘、自动化放煤、自动化选矸等生产过程提供可 靠的煤岩识别信息。
[0007] 根据一种实施例形式,提供一种基于平均池化稀疏编码的煤岩识别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0008] Α.采集一张已知煤(或岩)对象的图像;
[0009] Β.从采集的图像中抽取Ν个图像块[Xl,x2,. . .xN] =XeRpXN,p为图像块向量化 后的维数;
[0010]C.用抽取的煤(或岩)图像块^通过解优化问题 丨丨Xi-Du川〗+Λ||ιι?||1求出煤(或岩)图像的基元矩阵D=[山, d2, · · ·dK]eRpXK和N个图像块的稀疏系数矩阵U=[u!,u2, · · ·uN]eRKXN,Ui=[uu, Uu,· · · ;
[0011] D.求煤(或岩)图像的基元响应分布z=[Zpz2, . . .zK],第k个基元响应zks
[0012] 办=+ 其中,Γ = 为归一化常数;
[0013] E.对于待识别的煤岩图像,用与步骤B相同的方法抽取N个图像块71,用步骤C中 求得的D表达图像块yi,通过解优化问题v丨=argminViJ丨丨刃-Dvi|丨〗+λ丨|ν〗11i求出每一个 图像块的系数< =[%1,吻,..·%/?]τ;
[0014] F.用与步骤D相同的方法求出待识别煤岩图像的基元响应分布?= %,〗2,
[0015] G.用d=l-:d/^度量与已知煤(或岩)对象的相似性,当距离大于设定 的阈值时,判定为煤(或岩),否则为岩(或煤);
[0016] 进一步特定的但非限制性地,步骤C的优化方法为:
[0017] C1.给D赋初值,设置迭代次数;
[0018] 〇2.固定0,用屯=吨111丨1111;引卜-〇11川| + <\丨丨1^丨丨1求出所有图像块的系数1];
[0019] C3.固定U,求DeargminD^]^ -Duj||!;
[0020] C4.C2和C3交替进行直到迭代结束。
【附图说明】
[0021] 通过以下说明,附图实施例变得显而已见,其仅以结合附图描述的至少一种优选 但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示例方式给出。
[0022] 图1是本发明所述煤岩识别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0023] 图1是本发明所述煤岩识别方法的原理示意图,主要包含3层:图像层,编码层及 池化层,图像层给编码层提供输入,本实施例用从灰度图像中抽取图像块作为编码层的输 入,也可以从图像中抽取图像特征集合如sift特征作为输入;编码层计算每个图像块用从 图像数据中学习到的K个基元表达时的表达系数,若采用的计算方法使得表达系数中的非 零元素很少,则称为稀疏编码,本实施例用li-norm优化计算表达系数,因而所得的系数是 稀疏的;池化层计算所有表达系数的统计特性进而获得输入图像的特征表达,本实施例用 了均值统计特性,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0024] A.从煤岩识别任务的现场如采煤工作面采集包含煤和岩的图像,从中截取只包含 煤或者岩的图像区域,然后归一化到合适的大小如32*32像素大小作为样本图像;
[0025] B.从样本图像中抽取N个图像块[Xl,x2,. . .xN] =XeRpXN,p为图像块向量化后 的维数,如图像块大小取6*6像素,以步长为2个像素在样本图像中滑动采样图像块,对每 个图像块向量进行标准化处理:用
P,去掉图像亮度的均值,以消除
亮度变化的影响,用 对图像块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其中,lp表示P维全1 向量,η为常数值;
[0026] C.用抽取的煤(或岩)图像块^通过解优化问题
之出煤(或岩)图像的基元矩阵D=[山,d2, · · ·dK]eRpXlPN个图像块的稀疏系数矩阵U=[u!,u2, · · ·uN]eRKXN,Ui=[uu, ui2, . . .uiK]T;由于采用的是1i-norm优化,求出的w非常稀疏,S卩非零元素很少。
[0027] 求解方法可采用交替最小化D和U的方法,即按下列步骤进行处理:
[0028] C1.给D赋初值,设置迭代次数;
[0029] C2.固定D,用
求出所有图像块的稀疏系数 U;
[0030] C3.固定U,求
[0031] C4.C2和C3交替进行直到迭代结束。
[0032] 步骤C2的优化可用近似梯度算法,对每一个图像块Xl对应的系数ui采用下列步 骤优化:
[0033] 1.给系数u赋初值,设置迭代次数;
[0034] 2.在每一次迭代:
[0035]u-u+ξDT(x_Du),ξ为迭代步长;
[0036]
Vλ为给定的参数,k为基元元素索引;
[0037] 3.重复2直到迭代结束。
[0038] 步骤C3的优化可采用块坐标下降算法,用下列步骤优化:
[0039] 1.B-XUT,C-UUT
[0040] 2.Fork= 1,2, . . . ,K
[0041]
[0042]
[0043] 3.重复2直到收敛。
[0044] D.求煤(或岩)图像的基元响应分布z= [ZpZy. . .ζκ],将每个基元对所有图像
块的响应求平均,即为该基元的响应" , ...... &为归一化常数;
[0045] Ε.对于待识别的煤岩图像,用与步骤Β相同的方法抽取Ν个图像块71,用步骤C中 求得的D表达图像块yi,通过解优化问是k求出每一个 图像块的系数v丨=
[0046] F.用与步骤D相同的方法求出待识别煤岩图像的基元响应分布5 =%,力,…知];
[0047] G.用d=l-度量与已知煤(或岩)对象的相似性,当距离大于设定 的阈值时,判定为煤(或岩),否则为岩(或煤)。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均值池化稀疏编码的煤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W下步骤: A. 采集一张已知煤(或岩)对象的图像; B. 从采集的图像中抽取N个图像块[Xl,?,...?]=XGRPXw,p为图像块向量化后的 维数; C. 用抽取的煤(或岩)图像块Xi通过解优化问题miiiDiuI:芒il|xi-Du北+Alluilli; 求出煤(或岩)图像的基元矩阵D= [di,d2,...cyGRPXK和N个图像块的稀疏系数矩阵U=[叫,1?, . . .ujGRKXN,Ui=[U…U。,. . .UiJT; 化求煤(或岩)图像的基元响应分布Z= [Zi,Z2, . . .Zk],第k个基元响应Zk为 却=TEf=I墙,其中,T=罐=1债为归一化常数; E. 对于待识别的煤岩图像,用与步骤B相同的方法抽取N个图像块yi,用步骤C中求 得的D表达图像块心通过解优化问题V; =a巧miiivi引|於-Dvill! + ;\||vi||i冰出每一个 图像块的系数^ =的i,%2,...Uw]T; F. 用与步骤D相同的方法求出待识别煤岩图像的基元响应分布Z=[訂,?,… G. 用d=l-乙度量与已知煤(或岩)对象的相似性,当距离大于设定的阔 值时,判定为煤(或岩),否则为岩(或煤)。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的优化方法为: Cl.给D赋初值,设定迭代次数; C2.固定D,用=argmiiiu*引|xj-Duilli+A||uj||i求出所有图像块的稀疏系数U; C3.固定U,求DGargmiiiD乙芒1引|xj-Duill!; C4.C2和C3交替进行直到迭代结束。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平均池化稀疏编码的煤岩识别方法,该方法从煤岩图像数据中学习煤岩的结构基元,所学习到结构基元捕捉到了煤岩图像本质的结构特征,因而具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和对成像环境变化的鲁棒性,从而使得该方法具有很高的识别稳定性和识别正确率,能为自动化采掘、自动化放煤、自动化选矸等生产过程提供可靠的煤岩识别信息。
【IPC分类】G06K9/46
【公开号】CN105373797
【申请号】CN201510758329
【发明人】伍云霞, 孙继平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