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汽车人机工程参数的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6754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汽车人机工程参数的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汽车人机工程参数的方法和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3730. 1-2001)中对汽车有 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 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0003]汽车设计理论用于指导汽车设计实践,而汽车设计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和汽车生 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又使汽车设计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高。汽车设计技术是汽车设 计的方法和手段,是汽车设计实践的软件与硬件。车辆人机工程学以人(驾驶员和乘客)、车 和环境系统为对象,以改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和车内成员的舒适性为核心,以人的安全、健 康、舒适、高效为目标,力求使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最优。
[0004]当前全新开发车型中,在设定人机工程及相关尺寸参数时,常根据基本硬点(如踵 点等)逐步推导其余人机工程参数。然而,人体具有自由度的关节较多,可调整的尺寸、角度 较多,许多人机工程参数间均存在相互影响,而且实际设计中受到舒适性、视认性、方便性 以及相关法规限制,很难快速高效的完成大部分关键参数的设定,通常需要反复对多个参 数进行联动调整才可满足所有设计要求,这就显著降低了开发效率。
[0005]另外,通过人机实物验证平台验证校核设定的相关参数会提高价格及时间的成 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开发车型的规划和定位往往不尽相同,如采用传统的固定范围的设 计推荐值对设计参数进行推导,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类型车型开发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汽车人机工程参数的方法和装置,从而 提尚开发效率。
[0007] -种计算汽车人机工程参数的方法,包括:
[0008]设定待开发汽车车型的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与所述待开发汽车车型的第二人机工 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0009]对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一人机工程参数值与所述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二人 机工程参数值进行拟合,以得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与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之间的关系公式;
[0010] 基于待开发汽车车型的第一人机工程参数的设置值以及所述关系公式,确定所述 待开发汽车车型的第二人机工程参数的设置值。
[0011] 优选地,所述对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一人机工程参数值与所述多个已有汽车车 型的第二人机工程参数值进行拟合包括:
[0012] 对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一人机工程参数值与所述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二人 机工程参数值进行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或
[0013]对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一人机工程参数值与所述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二人 机工程参数值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0014]优选地,所述多个已有汽车车型与所述待开发汽车车型属于相同的汽车分类;而 且所述汽车分类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个:
[0015] 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微型车、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 车、豪华车、多用途汽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或跑车。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 参数为踵点至方向盘中心点的水平距离,其中所述前排R点为乘用车的前排设计参考点;或
[0017]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 踵点至方向盘中心点的垂直距离;或
[0018]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 踵点至前排R点的水平距离;或
[0019]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 水切高度;或
[0020] 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整车高度,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前排R点至地面的 垂直高度;或
[0021] 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轴距,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前排R点与后排R点之间 的间距,所述后排R点为乘用车的后排设计参考点;或
[0022] 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车宽,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肩部空间;或
[0023]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前排R点Y向坐标,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肩部空间; [0024]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轴距,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车长;或
[0025]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车高,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水切高度与前排R点高 度之和;
[0026]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 发动机罩点(Cowl)至踵点的垂直高度;
[0027]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前排R点Y向坐标,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行李箱开口 最大宽度的一半;或
[0028]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 靠背角。
[0029]优选地,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后排R点的水平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 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水平距离,其中所述前排R点为乘用车的前排设计参考点,所述后 排R点为乘用车的后排设计参考点;或
[0030]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前方上下视野之和,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前方上视 野;或
[0031]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 加速踏板中心至地板的垂直高度;或
[0032]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 制动踏板中心至地板垂直高度;或
[0033]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加 速踏板的踏板面角度;或
[0034]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 制动及离合踏板的踏板面角度;或
[0035]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 加速踏板踏入角;或
[0036]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为 制动踏板踏入角。
[0037]-种计算汽车人机工程参数的装置,包括:
[0038]对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设定待开发汽车车型的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与所述待开发 汽车车型的第二人机工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0039]公式确定模块,用于对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一人机工程参数值与所述多个已有 汽车车型的第二人机工程参数值进行拟合,以得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与第二人机工程参数 之间的关系公式;
[0040]设置值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待开发汽车车型的第一人机工程参数的设置值以及所 述关系公式,确定所述待开发汽车车型的第二人机工程参数的设置值。
[0041 ]优选地,所述对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一人机工程参数值与所述多个已有汽车车 型的第二人机工程参数值进行拟合包括:
[0042]对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一人机工程参数值与所述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二人 机工程参数值进行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或
[0043]对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一人机工程参数值与所述多个已有汽车车型的第二人 机工程参数值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0044]优选地,所述多个已有汽车车型与所述待开发汽车车型属于相同的汽车分类;而 且所述汽车分类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个:
[0045] 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微型车、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 车、豪华车、多用途汽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或跑车。
[0046]优选地,所述第一人机工程参数为踵点至前排R点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人机工程 参数为踵点至方向盘中心点的水平距离,其中所述前排R点为乘用车的前排设计参考点;或 [0047]所述第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