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器软着陆动力学的参数化仿真方法_2

文档序号:9708522阅读:来源:国知局
可用于进行返回器软着陆仿真的模型文件和加速度结果文件。
[0037]步骤5: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返回器模型的材料库material.cae,用于保存返回器模型和地球土壤的所有材料。
[0038]步骤6:建立(或修改)返回器组件和地球土壤模型配置文件,每个配置文件中存放步骤2提取到的对应组件和地球土壤的几何特征尺寸和有限元网格控制信息(网格大小和网格类型)。即在文件夹container、side、cross、bottom、Earth中分别建立(或修改)模型配置文件 container.dat、side.dat、cross.dat、bottom.dat、bottom-copy.dat、Earth, dat。
[0039]步骤7:建立返回器梁结构配置文件,每个配置文件中存放步骤3提取到的梁结构的几何特征尺寸。即在文件夹side、cross、bottom中分别建立(或修改)模型配置文件sidebeam.dat、crossbeam.dat、bottom_copy.dat。
[0040]步骤8:建立参数化组件和地球土壤模型
[0041 ]利用封装的Python程序,首先将步骤4生成的material.cae文件复制到各个组件文件夹(container、side、cross、bottom、Earth)下并更名为container.cae、side.cae、cross.cae、bottom.cae、Earth, cae作为组件和地球土壤模型文件。然后通过Python程序读取步骤5建立的组件和地球土壤模型配置文件,根据配置文件中提供的组件和地球土壤几何特征尺寸和有限元网格控制信息驱动Abaqus软件打开并修改组件和地球土壤模型文件(container.cae、side.cae、cross.cae、bottom, cae、Earth.cae),建立各组件和地球土壤的几何模型并对其划分有限元网格,最后对组件和地球土壤上不同区域赋予实际返回器和地球土壤结构的材料属性。
[0042]步骤9:利用Python程序读取步骤6建立的梁结构配置文件,,根据配置文件中提供的梁结构几何特征尺寸和有限元网格控制信息驱动Abaqus软件打开并修改组件模型文件(side.caencross.cae、bottom.cae、bottom_copy.caencross.cae)。
[0043]步骤10:建立(或修改)装配体模型配置文件
[0044]在文件夹Assembly下建立(或修改)装配体配置文件sysassmebly.dat,用于存放步骤2提取到的各个组件的安装位置和相邻组件间的装配关系。
[0045]步骤11:建立参数化装配体模型
[0046]利用封装的Python程序驱动Abaqus软件在文件夹assembly下建立空白装配体模型文件£18 8 6!111317.cae并导入步骤6中建立好的组件和地球土壤模型(container.cae、side.cae、cross.cae、bottom, cae、Earth.cae、bottom_copy.cae)。读取步骤7建立的装配体模型配置文件sysassmebly.dat,根据配置文件中提供的组件安装位置和装配关系,在assembly, cae模型文件中将各组件安装到对应位置并建立相邻组件间的连接关系,其中返回器大底和侧壁之间为固定连接,侧壁与前端之间为固定连接,大底与大梁为固定连接,大底加强梁与大底为固定连接,大底和地球土壤之间为接触(摩擦系数取0.1)。最后对返回器进行质量配平,使其质心坐标满足具体设计需要。保存并关闭assembly.cae文件。装配体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
[0047]步骤12:建立(或修改)仿真模型配置文件
[0048]在文件夹Analysis下建立(或修改)仿真模型配置文件analysis.dat,用于存放仿真工况信息。仿真工况信息包括返回器着陆状态的载荷及边界条件、仿真算法的积分步长和仿真时间。
[0049]步骤13:建立参数化仿真模型
[°°50] 利用封装的Python程序读取步骤9建立的仿真模型配置文件analysis.dat,将步骤8建立好的装配体模型文件assembly.cae复制到Analysis文件夹下并更名为analysis.cae。根据仿真模型配置文件analysis.dat提供的仿真工况信息,驱动Abaqus软件打开并修改analysis, cae文件,为返回器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选择仿真时间和步长,最终建立Abaqus软件的求解器(Standard求解器)可识别的输入文件analysis, inp。保存并关闭analysis.cae。
[0051]步骤14:有限元计算,利用封装的Python程序将步骤10中得到的输入文件analysis, inp提交给Abaqus进行计算,得到仿真结果文件analysis.0db。
[0052]步骤15:建立(或修改)结果后处理配置文件
[0053]在文件夹Output下建立(或修改)结果后处理配置文件result.dat,用于存放需要输出结果的节点所在的组件名称和有限元节点编号。
[0054]步骤16:参数化结果后处理
[0055]利用封装的Python程序读取步骤12建立的result, dat文件,驱动Abaqus软件打开仿真结果文件analysis1.0db并根据result.dat文件提供的有限元节点编号提取对应节点的响应数据。然后通过Python程序关闭analysis1.0db文件,将响应数据文本文件及其时间曲线全部保存于文件夹Output下。返回器大底中心点的加速度响应与已有试验数据的对比的输出结果如图3所示。
[0056]以上所述的具体描述,对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返回器软着陆动力学的参数化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提取返回器组件的几何特征尺寸、组件安装位置和相邻组件间的装配关系;提取地球土壤的几何特征尺寸以及地球土壤与返回器组件的装配关系;返回器组件由返回器前端、返回器侧壁、返回器大底、返回器大梁组成; 步骤2:提取返回器梁结构的几何特征尺寸(安装方向、截面形状)、组件安装位置和相邻组件间的装配关系;返回器梁结构由返回器大梁、返回器侧壁加强梁、返回器大底加强梁组成; 步骤3:建立返回器组件及地球土壤模型配置文件,每个配置文件中存放步骤1提取的返回器前端、返回器侧壁、返回器大底、返回器大梁和地球土壤的几何特征尺寸,以及它们各自的有限元网格控制信息;有限元网格控制信息包括网格尺寸和网格类型; 步骤4:建立返回器梁结构配置文件,每个配置文件中存放步骤2提取的返回器大梁、返回器侧壁加强梁、返回器大底加强梁的几何特征尺寸; 步骤5:建立返回器组件及地球土壤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步骤3建立的配置文件中的几何特征尺寸及有限元网格控制信息,分别建立返回器前端、返回器侧壁、返回器大底、返回器大梁和地球土壤的几何模型,并对各个几何模型划分有限元网格;然后依次对各个有限元网格赋予实际返回器和地球土壤结构对应的材料属性; 步骤6:建立返回器组件的梁结构:根据步骤4建立的配置文件中的几何特征尺寸,分别修改步骤5中返回器侧壁、返回器大底和返回器大梁的几何模型; 步骤7:建立返回器各组件的装配体模型配置文件,用于存放步骤1提取到的各个组件的安装位置和相邻组件间的装配关系; 步骤8:建立返回器参数化装配体模型:根据步骤7建立的装配体配置文件中提供的各个组件的安装位置和装配关系,建立全局坐标系;然后将步骤6所得的修改后的返回器侧壁、返回器大底和返回器大梁的几何模型安装到全局坐标系的对应位置;再将步骤5返回器前端的几何模型安装到全局坐标系的对应位置;然后建立相邻组件间的连接关系,形成参数化的装配体模型用于后续计算; 步骤9:建立仿真模型配置文件,用于存放仿真工况信息;仿真工况信息包括返回器着陆状态的载荷及边界条件、仿真算法的积分步长和仿真时间; 步骤10:建立参数化仿真模型;根据步骤9建立的仿真模型配置文件中提供的仿真工况信息,在步骤8得到的返回器参数化装配体模型上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选择仿真时间和积分步长,最终建立有限元软件的求解器能识别的输入文件; 步骤11:有限元计算,将步骤10中得到的输入文件提交给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得到仿真结果文件;所述仿真结果文件包括有限元节点编号以及对应节点的响应数据; 步骤12:建立结果后处理配置文件,用于存放需要输出结果的节点所在的组件名称和有限元节点编号; 步骤13:参数化结果后处理,根据步骤12建立的结果后处理配置文件提供的节点编号及其所在的组件名称,打开步骤11得到的仿真结果文件,从中提取对应节点的响应数据,将数据写入文本文件并画图保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回器软着陆动力学的参数化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所述有限元软件包括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MSC.Patran、Ansys或者HyperWorks中任意一 bο ΛΑ?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返回器软着陆动力学的参数化仿真方法,属于深空探测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返回器软着陆过程动力学分析中的设计效率低以及梁结构的设计精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返回器软着陆动力学的参数化仿真方法。该方法能够生成各组件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并自动完成梁结构组装、返回器模型装配、求解工况设定、求解计算和结果提取;可以精确反映返回器着陆过程中塑性变形和梁承力状态。返回器包括返回器前端、返回器侧壁、返回器大底、返回器器大底加强梁、返回器大梁。
【IPC分类】G06F17/50
【公开号】CN105468825
【申请号】CN201510795267
【发明人】刘莉, 陈昭岳, 陈树霖, 周思达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