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设备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975076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信息处理设备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外部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用户经常需要在此类移动电子设备之间或者移动电子设备与诸如笔记本电脑、台式机这样的PC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在现有技术中,例如通常采用第三方软件的方式来实现移动电子设备之间或者移动电子设备与PC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传输,然而此类软件通常仅能够提供简单的界面,因此用户无法在一个电子设备上对另一电子设备进行直观的操作,例如移动电子设备无法共享PC设备的鼠标和键盘等输入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体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信息处理设备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000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与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接收用户的输入;以及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其中,如果所述输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以控制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操作。
[0005]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通信连接单元,配置来与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输入单元,配置来接收用户的输入;以及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预定条件判断模块,配置来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以及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配置来如果所述输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且控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单元发送至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以控制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操作。
[0006]由此可见,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使得用户能够在一电子设备端直观地对另一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并且便于不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交互操作。
[0007]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08]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除非明确指出,否则附图不应视为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组件或步骤。在附图中:
[0009]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的总体流程图;
[0010]图2A至图2B是示例性示出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11]图3是示例性示出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示意图;
[0012]图4A和图4B是示例性示出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的再一示意图;以及
[0013]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设备的总体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得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公开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公开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大体上相同的元素和功能,且将省略对这些元素和功能的重复性说明。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可以省略对于本领域所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说明。
[0015]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6]首先参照图1对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的总体流程图。
[0017]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既可以应用于诸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这样的PC中,也可以应用于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这样移动电子设备中。在下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将以台式机(PC)作为电子设备(例如下文所称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实例进行说明,因此下文所描述的“PC”应理解为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所应用的电子设备的示例性表述,并且不应解释为对此类电子设备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下文的描述,还可以将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应用于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这样的移动电子设备,即将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这样的移动电子设备作为第一电子设备。
[0018]如图1中所示,在步骤S101,与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0019]具体而言,PC(即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这样的移动电子设备。此类移动电子设备可以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例如android、1S、Windows等。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以智能手机作为此类移动电子设备的实例进行说明,因此下文所描述的“智能手机”应用理解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示例性表述,并且不应理解为对第二电子设备的限制。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下文的描述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PC作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者将所述移动电子设备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0020]PC与智能手机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建立通信连接。例如,PC与智能手机通过USB数据线建立通信连接,或者PC与智能手机通过Wifi建立通信连接。虽然上文以示例的方式分别示出了 PC与智能手机之间的有线和无线的通信连接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来选择PC与智能手机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的原理即可。为了便于下文的描述,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将以USB数据线连接为例对所述通信连接进行说明。
[0021]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所述通信连接不但可以用于传输数据信号,例如在PC与智能手机之间进行命令传输、数据交互等,而且还可以用于传输电能,例如通过PC给智能手机充电。
[0022]应注意的是,智能手机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就是说,可以同时有多个智能手机与PC建立通信连接,其中这些与PC建立通信连接的智能手机可以均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与PC建立通信连接,或者,其中一些智能手机可以采用有线方式与PC建立通信连接,而另一些智能手机可以采用无线方式与PC建立通信连接。此外,这些与PC建立通信连接的智能手机可以均安装相同的操作系统(例如均安装android系统),也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例如,一些安装android系统,而另一些安装1S系统)。
[0023]此外,虽然上文以智能手机作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如下三个移动电子设备:一个智能手机、一个平板电脑、一个智能手表,并且它们均与PC建立通信连接。在上文所述三个移动电子设备的示例中,所述智能手机可以安装有android系统并且通过USB数据线与PC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平板电脑可以安装有windows系统并且通过USB数据线与PC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手机可以安装有1S系统并且通过Wifi与PC建立通信连接。虽然上文示例性描述了所述三个移动电子设备各自的操作系统以及各自与PC的通信连接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移动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以及通信连接方式进行选择性设置,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的原理即可。
[0024]此外,如上文所述,还可以将智能手机作为第一电子设备,在该情形中,可以将智能手机与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例如,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如下三个电子设备:一个PC、一个平板电脑、一个智能手表,并且它们均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在上文所述三个电子设备的示例中,所述PC可以安装有windows系统并且通过USB数据线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平板电脑可以安装有1S系统并且通过Wifi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手表可以安装有android系统并且通过wif i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
[0025]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以PC(作为第一电子设备)通过USB数据线与一个智能手机(作为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为例对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进行更详细说明。然而,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并不因此受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原理将本公开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下两种情形中:多个移动电子设备作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移动电子设备作为第一电子设备,PC作为第二电子设备。
[0026]接下来,进入步骤S102。
[0027]在步骤S102,接收用户的输入。
[0028]具体而言,PC可以具有诸如鼠标、键盘、触摸板等这样的一个或多个外围输入输出装置,并且用户通过所述外围输入输出装置来进行输入操作。例如,用户的输入操作可以是鼠标的滑动操作和/或点击操作,也可以是键盘的点击操作,还可以是触摸板的触摸操作和/或手势操作。虽然上文示例性示出了几种形式的输入操作,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例如,PC还可以具有语音采集装置以及语音识别功能,因此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来进行输入操作;PC还可以具有视频采集装置以及图像识别功能或眼动识别功能,并且用户可以通过诸如眼动、手势这样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输入操作。下文将结合具体实例对步骤S102进行详细说明。
[0029]接下来进入步骤S103。
[0030]在步骤S103,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
[0031]如果步骤S103判断出所述输入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则进入步骤S104。
[0032]在步骤S104,PC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以控制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操作。下文中仍以智能手机作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实例进行说明。
[0033]在实现中,如果步骤S103判断出所述输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则控制方法100还包括步骤S105,在步骤S105,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
[0034]如果步骤S105判断出所述输入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进入步骤S106。
[0035]在步骤S106,PC生成第二控制命令,以控制PC进行第二操作。
[0036]下面将参照图2A至图2B、图3以及图4A至图4B对上文所述各个步骤以及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进行详细说明。
[0037]首先参照图2A至图2B,对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进行说明。图2A至图2B是示例性示出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的示意图。这里仍以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PC与安装有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为例对控制方法100进行说明。PC包括坐标定位指示装置,例如鼠标、触摸屏、跟踪板、轨迹球等,所述坐标定位指示装置能够接收用户输入,并将所述用户输入转换成坐标,并将所述坐标对应显示在PC的显示屏上。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以鼠标作为所述坐标定位指示装置的实例进行描述,因此,在下文参照图2A至图2B所描述的控制方法100的示例中,所称的“鼠标”应理解为对所述坐标定位指示装置的示例性表述,并且不应解释为对所述坐标定位指示装置的限制。
[0038]如上文所述,在步骤SlOl,PC与智能手机通过USB数据线建立通信连接。
[0039]在步骤S102,通过鼠标接收用户在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并将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的第一区域中所输入的坐标对应显示在PC的显示屏上,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PC的显示屏相对应。
[0040]如果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则进入步骤S104,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夕卜。如果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则进入步骤S106,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0041]具体而言,如图2A中所示,预定平面坐标系是鼠标22对应的鼠标垫26所处的平面坐标系,第一区域21与PC的显示屏23相对应,即当鼠标22在第一区域21上移动时,鼠标22所对应的光标24显示在显示屏23的范围内。
[0042]应注意的是,由于PC通过鼠标22来获得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因此为了便于描述,在图2A中以及下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将通过鼠标22的位置来表不用户所输入的坐标。
[0043]还应注意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鼠标在移动过程中,PC通常根据鼠标的加速度算法来对移动距离进行加权放大,以方便用户通过相对较小的鼠标移动距离而在显示屏上获得相对较大的光标移动距离,并且在光标移至显示屏边缘时(例如图2A中的显示屏23的上边缘、下边缘和右边缘),即使用户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鼠标,光标在显示屏上的位置也保持不变,即停留在相应的边缘位置处,因此这里所述的“第一区域21与PC的显示屏23相对应”,并非意指第一区域21的长、宽、面积等与显示屏23的长、宽、面积等分别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