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数据灭失的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44128阅读:来源:国知局
可写状态、对第二区数据可写状态;第二区服务器2处于对第一区数据可写状态、对第二区设备可读可写状态;
[0059]当第一区监测设备11检测到第一区服务器I发生预定程度以下的数据破坏,或者非核心功能故障且12小时内无法恢复时,调度控制设备3将第二区服务器2对第一区数据可写状态置为对第一区数据可读可写状态;或当第二区监测设备21检测到第二区服务器2发生预定程度以下的数据破坏,或者非核心功能故障且12小时内无法恢复时,调度控制设备3将第一区服务器I对第二区数据可写状态置为对第二区数据可读可写状态。
[0060]进一步地,所述的预防数据灭失的系统中,还包括第一区复制服务器12和第二区复制服务器22,用于第一区服务器I和第二区服务器2之间的Domino文档数据数据同步。
[0061]进一步地,所述的预防数据灭失的系统中,第一区服务器I或第二区服务器2进行Oracle数据库数据同步时,利用数据库系统日志将待复制对象产生的归档日志文件或重做日志传送到对端服务器,并利用数据库系统日志连续进行恢复操作。
[0062]进一步地,所述的预防数据灭失的系统中,还包括同步代理服务器4,所述同步代理服务器4与第一区服务器I连接并与第二区服务器2连接,用于管理第一区服务器I与第二区服务器2的Oracle数据库数据同步;
[0063]所述同步代理服务器4管理第一区服务器I与第二区服务器2的Oracle数据库数据同步具体包括:
[0064]扫描Oracle数据库的归档日志;
[0065]捕获Oracle数据库的操作,并将该操作在复制目标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做重写,实现数据逻辑复制。
[0066]进一步地,所述的预防数据灭失的系统中,所述第一区服务器I或第二区服务器2通过定制路由规则对用户访问进行引流。例如,架构一个用户访问路由管理组件,可以通过定制路由规则,以如按地区划分用户的方式控制用户访问流量,用户登录后通过该组件引流用户访问,近第一区中心用户引流到第一区服务器I;近第二区中心用户引流到第二区服务器2。
[0067]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可在保证完整提供业务服务并满足双中心数据一致的基础上大大提高预防数据灭失的系统异地服务的接管速率以及硬件利用率。
[006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夕卜,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0069]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上述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这些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上述各实施例涉及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设备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服务器、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网络设备、嵌入式设备、可编程设备、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设备、穿戴式智能设备、车载智能设备等;所述的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0M、磁碟、磁带、光盘、闪存、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记忆棒、网络服务器存储、网络云存储等。
[0070]上述各实施例是参照根据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071]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072]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073]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预防数据灭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保持第一区服务器和第二区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同时保持监测第一区服务器和第二区服务器的工作状态; 置第一区服务器为对第一区数据可读可写状态、对第二区数据可写状态;以及,置第二区服务器为对第一区数据可写状态、对第二区设备可读可写状态; 当检测到第一区服务器或第二区服务器发生预定程度以下的数据破坏,或者核心功能故障且12小时内可恢复时,启动恢复流程; 当检测到第一区服务器发生预定程度以下的数据破坏,或者非核心功能故障且12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将第二区服务器对第一区数据可写状态置为对第一区数据可读可写状态;或当检测到第二区服务器发生预定程度以下的数据破坏,或者非核心功能故障且12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将第一区服务器对第二区数据可写状态置为对第二区数据可读可写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数据灭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保持第一区服务器和第二区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具体包括: 对Domino文档数据进行同步时,在第一区服务器增设第一区复制服务器,在第二区服务器增设第二区复制服务器,并通过第一区复制服务器和第二区复制服务器完成第一区服务器和第二区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防数据灭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保持第一区服务器和第二区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具体包括: 对Oracle数据库数据,利用数据库系统日志将待复制对象产生的归档日志文件或重做日志传送到对端服务器,并利用数据库系统日志连续进行恢复操作。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防数据灭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步代理服务器与第一区服务器建立连接并与第二区服务器建立连接,并管理第一区服务器与第二区服务器的Orac I e数据库数据同步; 所述同步代理服务器管理第一区服务器与第二区服务器的Oracle数据库数据同步具体包括: 扫描Oracle数据库的归档日志; 捕获Oracle数据库的操作,并将该操作在复制目标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做重写,实现数据逻辑复制。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防数据灭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服务器或第二区服务器通过定制路由规则对用户访问进行引流。6.—种预防数据灭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区服务器、第二区服务器、调度控制设备、第一区监测设备和第二区监测设备; 第一区服务器和第二区服务器为互相保持数据同步的状态; 第一区监测设备用于监测第一区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第二区监测设备用于监测第二区服务器的工作状态; 第一区服务器处于对第一区数据可读可写状态、对第二区数据可写状态;第二区服务器处于对第一区数据可写状态、对第二区设备可读可写状态; 当第一区监测设备检测到第一区服务器发生预定程度以下的数据破坏,或者非核心功能故障且12小时内无法恢复时,调度控制设备将第二区服务器对第一区数据可写状态置为对第一区数据可读可写状态;或当第二区监测设备检测到第二区服务器发生预定程度以下的数据破坏,或者非核心功能故障且12小时内无法恢复时,调度控制设备将第一区服务器对第二区数据可写状态置为对第二区数据可读可写状态。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防数据灭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区复制服务器和第二区复制服务器,用于第一区服务器和第二区服务器之间的Domino文档数据数据同步。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防数据灭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区服务器或第二区服务器进行Oracle数据库数据同步时,利用数据库系统日志将待复制对象产生的归档日志文件或重做日志传送到对端服务器,并利用数据库系统日志连续进行恢复操作。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防数据灭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代理服务器,所述同步代理服务器与第一区服务器连接并与第二区服务器连接,用于管理第一区服务器与第二区服务器的Oracle数据库数据同步; 所述同步代理服务器管理第一区服务器与第二区服务器的Oracle数据库数据同步具体包括: 扫描Oracle数据库的归档日志; 捕获Oracle数据库的操作,并将该操作在复制目标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做重写,实现数据逻辑复制。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预防数据灭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服务器或第二区服务器通过定制路由规则对用户访问进行引流。
【专利摘要】发明人提供了一种预防数据灭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保持第一区服务器和第二区服务器的数据同步;置第一区服务器为对第一区数据可读可写状态、对第二区数据可写状态;以及,置第二区服务器为对第一区数据可写状态、对第二区设备可读可写状态;当检测到第一区服务器发生预定程度以上的数据破坏时,将第二区服务器对第一区数据可写状态置为对第一区数据可读可写状态;或当检测到第二区服务器发生预定程度以上的数据破坏时,将第一区服务器对第二区数据可写状态置为对第二区数据可读可写状态。上述技术方案同步速度快、可完整提供业务服务并满足双中心数据一致的协同数据处理方案。
【IPC分类】G06F17/30
【公开号】CN105608185
【申请号】CN201510976897
【发明人】倪时龙, 林振天, 赵立, 陈又咏, 张均成, 谢海强, 蔡清远
【申请人】福建亿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