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矿产资源量估算分析方法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11764阅读:来源:国知局
现典型矿床范围过小,不能反映包括成矿 地质体在内的成矿地质体面积。当模型区内典型矿床面积外还有矿化蚀变、线索、或者磁异 常超出了原来的1/万矿区地质图上典型矿床范围时,应当重新调整。当模型区内除了已知 典型矿床以外还有未知部分,而原来的典型矿床面积明显不合理,应当重新调整成矿地质 体面积范围。
[0140] ②成矿地质体总深度:从理论上包括三块:第一,为地表已经被剥蚀的深度,第二, 为工程控制的深度,第三,为深部预测延深的深度。应当把三块累加作为深度。
[0141 ]③品位和体重:典型矿床平均体重和品位,一般按勘查工作实际数据确定。品位表 示矿石中的金属含量,如果要计算矿石量,可不用品位;若要计算矿石中所含的金属量,则 需要用到品位。
[0142]④估算模型区成矿地质体体积,据此估算模型区的含矿率。(典型矿床预测资源总 量为已知的,见第(4)条)。含矿率的计算公式为:
[0143] 含矿率=(矿石量X品位)/成矿地质体体积
[0144] (6)预测区资源量的估算
[0145] 根据含矿率、相似系数、体积等,可以求得每个预测区的资源量。
[0146] 图3A-3E是本发明成矿地质体体积计算方式示意图。结合各附图,对成矿地质体体 积的计算方式描述如下:
[0147] 在图3A中,
[0148] h:成矿地质体预测深度(m);
[0149] α:地层和水平面夹角;
[0150] γ :地层倾斜方向的长度(m);
[0151] γ =h/sina ;
[0152] S= γ XM;
[0153] 其中,S为线的"面积"(即成矿地质体投影到γ所在的面上的面积),M为成矿地质 体的真厚度(m)。
[0154] V = SXL;
[0155] 其中,L为地质体走向长度(m),V为成矿地质体体积(m3)。
[0156] 在图3B中,
[0157] h:成矿地质体预测延深下限(m);
[0158] a:向斜其中一翼和水平面夹角;
[0159] β:向斜另一翼和水平面夹角;
[0160] γ?:向斜其中一翼方向的长度(m);
[0161] γ 2:向斜另一翼方向的长度(m)。
[0162]
[0163]
[0164] Si= γιΧΜ
[0165] S2= γ 2 XM
[0166] 其中,Si*左侧线的面积(m2),S2S右侧线的面积(m2),M为成矿地质体的真厚度 (m)〇
[0167] Vi = SiXLi
[0168] 其中,Vi为左侧的体积(m3),Li为左侧边界的长度(m)。
[0169] V2 = S2XL2
[0170] 其中,V2为右侧的体积(m3),L2为右侧边界的长度(m)。
[0171] V = Vi+V2
[0172] 其中,V为成矿地质体体积(m3)。
[0173] 在图 3C、3D 中,
[0174] a:椭球横轴的短半轴长度(m);
[0175] b:椭球侧伏轴的半轴长度(m);
[0176] c:短半轴长度(m);
[0177] c = b X tga
[0178] 其中,a为球冠处的平均倾角。
[0179]
[0180] 其中,W为内侧椭球的体积(m3)。
[0181]
[0182] 其中,Μ为成矿地质体的真厚度,V2是为外侧椭球的体积(m3)。
[0183] V = V2-Vi
[0184] 其中,V为成矿地质体体积(m3)。
[0185] 在图3E中,
[0186] 5:成矿地质体面积(1112);
[0187] H1:上顶面海拔高度(m);
[0188] H2:下底面海拔高度(m)。
[0189] V = SX(H1-H2)
[0190] 其中,V为成矿地质体体积(m3)。
[0191]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区域矿产资源量估算分析系统结构图。该系统包括:
[0192] 圈定模块401,根据资料收集情况,采用已知地表矿体圈定模型区和预测区:
[0193 ]含矿率获取模块402,用于根据模型区详细勘探资料,求出含矿率。
[0194] 体积获取模块403,连接圈定模块401,用于获取预测区的成矿地质体体积。
[0195] 参数计算模块404,连接含矿率获取模块402,用于确定计算参数。
[0196] 资源量计算模块405,连接体积获取模块403、参数计算模块404,用于根据预测区 的成矿地质体体积、含矿率以及矿石体重计算预测区的资源量。
[0197] 修正模块406,连接资源量计算模块405,用于修正预测区的资源量。
[0198] 进一步地,含矿率获取模块402根据模型区的资源量、成矿地质体体积以及矿石体 重,求出含矿率,公式如下:
[0199]
[0200] Ymm=Smm · (hi-h2)
[0201] 其中:
[0202] 私_1为模型区的含矿率;
[0203] Qt_l为模型区的资源量;
[0204] 为模型区的石体重;
[0205] V_S模型区的成矿地质体体积;
[0206] 为模型区的面积;
[0207] h为勘探控制深度;
[0208] h2为矿体埋藏深度。
[0209] 进一步地,体积获取模块403以如下公式求取预测区的成矿地质体体积:
[0210] v删 |区=??? · (h3-h2);
[0211]其中,
[0212] V删 g为预测区的成矿地质体体积;
[0213] Shm为预测区的面积;
[0214] h3为矿体预测深度;
[0215] h2为矿体埋藏深度。
[0216] 进一步地,参数计算模块404根据模型区与预测区的相似程度确定预测区的含矿 率与矿石体重。
[0217] 进一步地,资源量计算模块405以如下公式计算预测区的资源量:
[0218] Cfeiijx=kfPiiJl · Dh?iJI · VfPiiJx
[0219] 其中,
[0220] 〇?β为预测区的资源量;
[0221 ] V预为预测区的成矿地质体体积;
[0222] kH?Ji为预测区的含矿率;
[0223] ft?区为预测区的矿石体重。
[0224] 下面通过多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区域矿产资源量估算分析的过程进行详细 描述:
[0225] 第一实施例
[0226] 1)工作程序
[0227]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预测工作程序已有文多次介绍(叶天竺等2008),成矿地 质体体积法在在总工作流程主要环节,主要工作流程如下所示:
[0228] 第1步,根据资料的占有程度,采用磁铁石英岩(已知地表矿体)圈定模型区和预测 区;
[0229] 第2步,根据模型区详细勘探资料,求出含矿率。模型区的含矿率可以根据下式确 定:
[0230]
[0231 ]其中,模型区资源量和矿石体重1)_可以从地质勘探报告中获得,由负责勘 探的地质人员根据地质勘探报告中的钻探成果,进行资源量、储量估算获得。而模型区的成 矿地质体体积以如下公式计算:
[0232] V翻x=St_g · (hi_h2),
[0233] 其中,S_-模型区面积,hr勘探控制深度,h2_矿体埋藏深度。
[0234] 第3步,求预测区的成矿地质体体积。
[0235] 论证预测区是否与模型区具相似的地质成矿条件。当确认两者基本相似后,推算 预测区的成矿地质体体积;以如下公式得到预测区的成矿地质体体积:
[0236] v删|区=??? · (h3-h2);
[0237] 其中,San-预测区面积,h3-矿体预测深度,h2-矿体埋臧深度。
[0238] 第4步,确定计算参数,根据模型区参数值和预测区与模型区的相似程度,对预测 区的各参数进行赋值,这些参数包括含矿率k预矿石体重Dhmi。
[0239] 第5步,计算预测区的资源量,即如下:
[0240] ft?区=k?g · Dhm · Vf?·
[0241] 第6步,修正资源量,由于地质体的复杂程度不同,模型区与预测区的地质条件不 可能完全一致。为了进一步减小这种误差,对预测区的资源量进行了如下修正:
[0242] Q7 =F · Q
[0243] 式中,F为有利因子(即模型区与预测区的成矿特征或区域成矿模式的相似程度)。 其值是对预测区的成矿概率进行标准化来获得;根据特征值法或证据权法可以计算出预测 区的成矿概率。
[0244] 计算公式如下:
[0245]
[0246] 该公式中,预测区的预测变量值为二态变量值,η是指预测变量的个数,i是指第i 个预测变量。
[0247] 求取成矿概率的方法之一,是特征值法,即根据定位预测中特征分析归一化结果 获取。即确定预测要素后,将各预测要素导入矿产资源评价软件MRAS中,选择特征分析模块 计算,可得出各预测区的成矿概率。
[0248]求取成矿概率的方法之二,是证据权法,即预测区的成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