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1120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头戴式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迀,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从概念化逐渐的走进到用户身边,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在诸多的穿戴式智能设备中,头戴式设备通常佩戴于用户的头部,承载有试视听、照明、摄像等装置,以及相关的电源、信号处理、通信、存储等装置,以方便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
[0003]因此,头戴式设备通常直接与用户的头部接触,并供用户长时间的佩戴,用户佩戴的舒适度是头戴式设备的重要评价指标。然而,目前头戴式设备的形态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固定在头部并不稳定,干扰了用户的佩戴体验。此外,在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时,例如,智能眼镜,用户鼻梁部分上的受力会导致不舒适,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头戴式设备,该头戴式设备可以更好的固定在佩戴者的头部,使得头戴式设备在佩戴者两个耳朵上保持平衡,同时避免了佩戴者鼻梁上的受力,增加了佩戴者的佩戴舒适度。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头戴式设备,包括: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具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用于卡合于佩戴者的人耳之上;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和/或第二部之上的摄像头。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通过在环形本体两端设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并分别在第一部和第二部上设置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可以更好的将头戴式设备固定在佩戴者的头部,使得头戴式设备在佩戴者两个耳朵上保持平衡,同时避免了佩戴者鼻梁上的受力,增加了佩戴者的佩戴舒适度。
[0008]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09]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4]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的示意图。
[0016]如图1所示,头戴式设备I包括:环形本体101、第一部102、第二部103、第一卡槽104、第二卡槽105、摄像头106、第一耳机107、第二耳机108和触摸板109,其中,第一部102包括第一凸起部1021,第二部103包括第二凸起部1031。
[0017]具体地,头戴式设备I具有环形本体101,环形本体101大体成与佩戴者头部匹配的弧形,且环形本体101为后戴式结构。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头戴式设备而言,例如,智能眼镜,对佩戴者的适配性更强,同时避免了佩戴者鼻梁上的受力,增加了佩戴者的佩戴舒适度。
[0018]环形本体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部102和第二部103。其中,第一部102位于佩戴者的左耳一侧,与环形本体101的一端相连。第二部103位于佩戴者的右耳一侧,与环形本体101的另一端相连。进一步而言,第一部102和第二部103分别具有第一卡槽104和第二卡槽105,第—^槽104和第二卡槽105分别用于卡合于佩戴者的人耳之上。其中,第一卡槽104位于佩戴者左耳一侧。第二卡槽105位于佩戴者的右耳一侧。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102包括第一凸起部1021,第二部103包括第二凸起部1031,其中,第一凸起部1021和第二凸起部1031均可为箭头形状。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第一凸起部1021与环形本体101之间构成了第一卡槽104,卡合于佩戴者的左耳之上;第二凸起部1031与环形本体101之间构成了第二卡槽105,卡合于佩戴者的右耳之上。
[0020]头戴式设备I还包括摄像头106,用于采集图像信息。其中,摄像头106可以设置在第一部102的前端,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部103的前端。
[0021]除此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106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部102和第二部103上,也就是说,在第一部102和第二部103的前端可以分别设置摄像头 106。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I还包括第一耳机107和第二耳机108,用于向佩戴者播放语音信息。具体而言,第一耳机107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021之上,位于佩戴者的左耳一侧;第二耳机108设置在第二凸起部1031之上,位于佩戴者的右耳一侦U。也就是说,穿戴式设备I通过摄像头106采集图像,然后发送给主板上的处理器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通过耳机107和耳机108以语音的形式播放给佩戴者。
[0023]进一步而言,由于头戴式设备I采用两侧入耳式,因此,不仅增加了佩戴者的佩戴舒适度,而且在造型上线条美观,渐消特征很容易触摸感知。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I还包括触摸板109,触摸板109用于接收佩戴者的触摸指令。其中,触摸板109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021或第二凸起部1031之上。
[0025]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头戴式设备I的外观和材质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耳机、摄像头和触摸板等硬件设备也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
[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通过在环形本体两端设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并分别在第一部和第二部上设置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可以更好的将头戴式设备固定在佩戴者的头部,使得头戴式设备在佩戴者两个耳朵上保持平衡,并且后戴式结构的头戴式设备对佩戴者的适配性更强,同时避免了佩戴者鼻梁上的受力,增加了佩戴者的佩戴舒适度。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2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具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用于卡合于佩戴者的人耳;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和/或第二部之上的摄像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包括: 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环形本体之间构成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之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为箭头形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部或第二凸起部的触摸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头戴式设备。其中,该头戴式设备包括:环形本体,环形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具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用于卡合于佩戴者的人耳之上;以及设置在第一部和/或第二部之上的摄像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可以更好的固定在佩戴者的头部,使得头戴式设备在佩戴者两个耳朵上保持平衡,同时该头戴式设备避免了佩戴者鼻梁上的受力,增加了佩戴者的佩戴舒适度。
【IPC分类】G06F3-01
【公开号】CN204423303
【申请号】CN201420771078
【发明人】顾嘉唯, 王西
【申请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