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安全信息智能采集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14956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安全信息智能采集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信息识别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安全信息智能采集终端。
【背景技术】
[0002]我国目前供电企业的变电站、调度大楼、特种作业工器具室等重要场所的计算机管理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技术越来越成熟,运行稳定性也越来越高,基本实现了登记人员、设备信息和查询设备存储状况的功能,但目前大多数重要场所的人员进出及重要设备、工器具的入库、领用、试验等功能都是依靠指纹、手掌、RFID芯片植入等手段来实现,其效果并不理想,指纹和手掌的唯一性并不能完全保证,另外芯片植入的方式造价较高,实现起来也较为麻烦,应用效果很不理想,尤其是人员识别和工器具设备管理为两套单独系统系统,不仅造成了重复投资,安全性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漏洞,其功能也并不完善。
[0003]目前虹膜身份认证技术日趋成熟,并且物联网RFID技术已经更新至条形码识别,鉴于虹膜身份识别技术的唯一性、非接触性和条形码RFID技术的低成本,易实现性,如果将最新的虹膜生物识别技术和RFID条形码技术,并结合无线网络应用,就可以为用户提供准确快捷的人员、资产设备数据收集、统计、管理,实现对重要场所的人员出入管理及整个资产设备生命周期包括对资产设备的跟踪、定位、维修保养等进行实时跟踪管理,所以就需要一种能够对虹膜信息和条码信息进行采集的电力安全智能终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力安全信息智能采集终端,能实现准确快捷的对人员信息、设备工具信息数据进行收集。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安全信息智能采集终端,包括智能控制器及其连接的识别器,所述识别器包括人员识别单元和工器具识别单元,所述智能控制器连接存储器,所述识别器位于工况现场;所述人员识别单元包括视频监控模块,所述工器具识别单元包括扫描装置、识别标签以及与所述扫描装置连接的阅读器。
[0006]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所述识别器通过光纤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所述识别器通过无线物联网络连接。
[0008]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所述识别器均由感应电源供电,所述感应电源包括平板电容器以及与其连接的整流器、降压转换器、蓄电池组。
[0009]所述整流器包括功率放大器与频率控制器,所述功率放大器包括前端输入型OTL放大电路;所述频率控制器由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H桥逆变电路、输出滤波器和串联谐振电路组成。
[0010]所述视频监控模块包括可控光源、高清摄像头以及与其连接的录像机,所述高清摄像头包括若干个,所述录像机为多路输入式,所述视频监控单元与智能控制器连接。
[0011]所述扫描装置包括条形码标签扫描仪,所述条形码扫描采用射频识别技术。
[0012]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数据采集卡、数据交换器与收发器,所述收发器上设置双向网络通信接口与无线收发天线。
[0013]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采集模式的创新,视频监控模块所采集的是基于虹膜生物识别技术的数据,扫描装置采集的是基于RFID条形码技术的数据,本采集终端结合后台,为用户提供准确快捷的人员、资产设备数据收集、统计,实现对重要场所的人员出入管理及整个资产设备生命周期包括对资产设备的跟踪、定位、维修保养等进行实时跟踪管理。当前,虹膜身份识别技术仅用于变电站五防闭锁,无法全面覆盖至整个供电企业的所有重要场所,重要设备采用的物联网技术仅停留在前几代的芯片植入状态,从技术层面来说,重要场所进出人员的权限管理与重要设备出入库管理的之间没有关联,即人员管理与设备管理不能做到一体化,而且人员识别和工器具设备管理为两套单独系统系统,不仅造成了重复投资,安全性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漏洞,其功能也并不完善,而且市场中普遍采用的虹膜身份识别技术采用的大多为前几代的低速识别算法,并且有接触性要求,对身份识别来说达不到高效管理。
[0014]识别器包括人员识别单元、工器具识别单元,人员识别单元包括基于虹膜图像处理的视频监控模块,视频监控模块包括可控光源、高清摄像头以及与其连接的录像机,高清摄像头包括若干个,分为专门进行虹膜图像信息采样的专用摄像头以及对现场环境进行动态监控的视频摄像头,录像机为多路输入式;专用摄像头可以成像8bit256级灰度图。可控光源提供照明,并且照明程度人为可控,使虹膜可以清晰地成像。光源稳定且随入射光线强度的变化,瞳孔会产生收缩或扩张,牵动虹膜变化,增大匹配时的误差。稳定光源,即稳定了虹膜,可以提高匹配的精度;录像机连接智能控制器的数据采集卡,智能控制器还包括数据交换器与收发器,数据采集卡连接存储器,收发器上设置双向网络通信接口与无线收发天线,可以实现远程的数据互联。
[0015]工器具识别单元包括扫描装置、识别标签以及与扫描装置连接的阅读器,扫描装置包括条形码标签扫描仪,条形码扫描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技术,条形码标签扫描仪是用于无线(非接触式)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阅读器可以将识别后的信息进行实时显示;识别标签采用物联网技术,由耦合元件及条形码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重要设备、工器具等物资上标识目标对象;在新工器具采购完成准备入库时,需要将每个工器具都贴上识别标签。在向数据库录入工器具的信息时,还需要将其置于扫描仪处,让扫描仪的读写器将写入系统为该工器具分配的ID号写入标签条形码中。此后,当有工器具需要变更状态时,如借出、报修、归还等,都需要持工器具从RFID扫描仪前通过,这样对重要设备、工器具的领用、归还等操作进行记录,可视化可追踪管理工器具,确保工器具的安全使用;根据对管理工作的研宄和实际需求分析,引入RFID条形码技术,运用该技术实现对工器具的管理是合理而且可行的,并且具有先进性。
[0016]智能控制器与识别器通过光纤或无线物联网络连接,智能控制器与识别器均由感应电源供电,感应电源包括平板电容器以及与其连接的整流器、降压转换器、蓄电池组;整流器包括功率放大器与频率控制器,功率放大器包括前端输入型OTL放大电路;频率控制器由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H桥逆变电路、输出滤波器和串联谐振电路组成。无源感应取能器件直接安装在电力环境的高压电场中,以平板电容器取能,并将感生电能经整流、降压等一系列转换最终输入蓄电池组。
[0017]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有益效果在于:
[0018]1、针对当前电力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问题包括安全试验的意思较为淡漠,外观检查流于形式;使用不规范并缺乏保养和维护;管理方式仍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以纸张文件为基础来进行记录,追踪管理存在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问题;少数企业试用了条码实现了资产数量识别和管理,但无法监督人员的有效工作只能对数量进行管理,只能对类别进行数量管理,不能够对每件物品的属性进行有效管理,且不能将单件物品的数据及时传递给责任对象,同时伴随着物品的流失,划分责任不清,不能够把物品与人进行有效的电子记录。
[0019]2、利用可以与后台系统相接且能够双向通信的虹膜生物识别系统、工器具识别系统两个系统类别,依据虹膜算法进行人员身份识别,防止非法进入;工器具识别采用射频技术,实现对物品的管控;利用虹膜算法的生物识别技术和射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实现智能安全管理,形成了资产管控、人员权限控制,限制非法进入达到了安全管理的智能化。
[0020]3、本方案首次采用虹膜生物采集与条码射频技术相结合方式实现对安全工器具的信息采集,具有可靠性高、准确、功能完备、操作简单的特点;将原来使用的人员识别和工器具管理有机结合,减少了投资,增加了经济效益,安装方便,提高企业的安全运行水平;设计新颖合理,可靠性高、准确性高,功能完备,操作简单,灵活性强,可扩展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功率放大器电路结构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频率控制器电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