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5778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〇〇〇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终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指纹识别是通过比较输入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来验证其真实身份,以提高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完成这一指纹识别功能的器件是指纹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又称指纹Sensor)是实现指纹自动采集的关键器件。指纹传感器按传感原理,即指纹成像原理和技术,分为光学指纹传感器、半导体电容传感器、半导体热敏传感器、半导体压感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射频RF传感器等。
[0003]手机上用的指纹传感器按照使用方式分为:滑动式指纹传感器和按压式指纹传感器。现在市面上的手机上的指纹传感器都摆放在机器的正面或者背面,放正面的指纹传感器可以兼home键功能。但是如果把指纹传感器放置在手机正面下方,因为指纹传感器有一定的宽度,设备屏幕边缘到设备底部边缘距离要有足够的长度才能摆下指纹传感器,所以会导致电子设备长度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HOME键处的指纹传感器影响电子设备长度的问题。
[0005]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06]壳体,壳体上设置有一贯穿侧壁的通孔;
[0007]PCB电路板,PCB电路板固定在壳体内;
[0008]位于PCB电路板靠近壳体一侧的指纹触摸按键,指纹触摸按键的按压部穿过通孔显露于壳体外,指纹触摸按键的输出端与PCB电路板的接收端连接;
[0009]触感型按压开关,位于PCB电路板另一侧;其中,当按压指纹触摸按键的按压部时,触感型按压开关闭合,并与PCB电路板的导电部位接触导通。
[〇〇1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电子设备,通过将指纹触摸按键布置于壳体的侧边,完成指纹识别或其他附属功能,取消现有技术中HOME键处的指纹传感器,以缩短电子设备的设计长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图中:1、壳体,2、PCB电路板,3、指纹触摸按键,4、触感型开关,5、后盖,6、钢板结构;
[0013]31、按键本体,32、指纹采集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方”、“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壳体1,,固定在壳体1内的PCB电路板2,位于PCB电路板2 —侧的指纹触摸按键3,以及位于PCB电路板2另一侧的触感型按压开关4 ;其中,壳体1上设置有一贯穿壳体侧壁的通孔,指纹触摸按键3的按压部穿过该通孔显露于壳体1外,指纹触摸按键3的输出端与PCB电路板2的接收端连接。
[0017]其中,当按压指纹触摸按键3的按压部时,驱动触感型开关4闭合,且PCB电路板2的导电部位与触感型开关4接触导通,PCB电路板2的输出端输出一控制信号。这样将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按键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而取消原来屏幕下方HOME键处的指纹传感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设备长度设计的灵活性。
[0018]可选地,上述指纹触摸按键3具体包括:固定于PCB电路板2上的按键本体31,以及环绕按键本体31设置的指纹采集环32,其中,按压部为按键本体31远离PCB电路板2的一侧,指纹采集环32的输出端与PCB电路板2的接收端连接。当PCB电路板2上的线路导通后,指纹采集环32会发射检测信号,当检测信号检测到指纹信息后,会将该指纹信息反馈至PCB电路板2的指纹传感器,以使得将检测到的指纹信息与原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实现指纹识别功能。这里,PCB电路板2上的指纹传感器可采用滑动式指纹传感器或按压式指纹传感器中的一种,当采用滑动式传感器时,当按下按键本体31点亮屏幕后,向左或向右滑动手指,即可实现指纹识别解锁;当采用按压式指纹传感器时,当按下按键本体1点亮屏幕后,长按按键本体31即可实现指纹识别解锁。此外,指纹触摸按键设置为物理按键的按键本体31,符合用户的按压习惯,使得用户体验感更好。
[0019]其中,指纹采集环3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较成熟的电容式金属环来实现对指纹信息的检测和采集。
[0020]具体地,为了保证采集的指纹信息完整,应尽可能增大指纹采集环32与用户指纹的接触面积,因此,指纹采集环32可采用一定厚度的电容式金属环,亦或者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在指纹采集环32的一侧设置翻边结构,该翻边结构包覆于按键本体31上。
[0021]其中,翻边结构的宽度可设置为2?3_,优选地,可设置为2. 5_。
[0022]可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按压体验感,优选地,可将指纹采集环32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宽度为〇. 03?0. 06mm,在保证用户按压阻力小的同时,狭小的间隙满足了整个设备外观需求。
[0023]进一步地,按键本体31突出于壳体1设置,突出高度为0. 25?0. 45mm,与其他按键的突出高度一致,保证了整体的美观。
[0024]可选地,该电子设备还包括后盖5,后盖5与壳体1相配合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采用扣合、卡接或其他连接固定方式。
[0025]可选地,为了提高PCB电路板2与触感型开关4的接触面积,该电子设备还在PCB电路板2与触感型开关4之间设置有一钢板结构6 ;其中,钢板结构6的两端与PCB电路板2相接触,钢板结构6的中间部分突出于两端设置,并与触感型开关4相接触。
[0026]其中,上述触感型开关4可选用锅仔片按键。
[0027]其中,由于现有技术中,在电子设备的侧壁上设置有电源键、音量调节键或拍照键等快捷键,为了减少整个设备的按键设计,可在上述指纹触摸按键3集成有电源键、音量调节键或拍照键之中的一种快捷键功能,例如,该指纹触摸按键3除了有指纹识别功能,还可以兼具电源键功能。
[0028]综上,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或其他智能终端,通过将指纹触摸按键布置于壳体的侧边,完成指纹识别或其他附属功能,取消原来屏幕下方的指纹识别按键,以缩短设计长度。
[0029]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一贯穿壳体侧壁的通孔; PCB电路板(2),所述PCB电路板⑵固定在所述壳体⑴内; 位于所述PCB电路板(2)靠近所述壳体(1) 一侧的指纹触摸按键(3),所述指纹触摸按键(3)的按压部穿过所述通孔显露于所述壳体(1)外,所述指纹触摸按键(3)的输出端与所述PCB电路板(2)的接收端连接; 触感型按压开关(4),位于所述PCB电路板(2)另一侧;其中,当按压所述指纹触摸按键的按压部时,所述触感型按压开关(4)闭合,并与所述PCB电路板(2)的导电部位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触摸按键(3)包括: 按键本体(31),所述按键本体(31)固定于所述PCB电路板(2)上,所述按压部为所述按键本体(31)远离所述PCB电路板(2)的一侧; 指纹采集环(32),环绕所述按键本体(31)设置,所述指纹采集环(32)的输出端与所述PCB电路板(2)的接收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采集环(32)为电容式金属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采集环(32)的一侧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包覆于所述按键本体(3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的宽度为2?3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采集环(32)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间隙宽度为0.03?0.06mmo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31)突出于所述壳体(1)设置,突出高度为0.25?0.45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盖(5),所述后盖(5)与所述壳体(1)相配合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于所述PCB电路板(2)与所述触感型开关(4)之间的钢板结构¢);其中,所述钢板结构¢)的两端与所述PCB电路板(2)相接触,所述钢板结构(6)的中间部分突出于两端设置,并与所述触感型开关(4)相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感型开关(4)为锅仔片按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内的PCB电路板,位于PCB电路板一侧的指纹触摸按键,以及位于PCB电路板另一侧的触感型按压开关;其中,壳体上设置有一贯穿壳体侧壁的通孔,指纹触摸按键的按压部穿过该通孔显露于壳体外,指纹触摸按键的输出端与PCB电路板的接收端连接;当指纹触摸按键被按压时,驱动触感型开关闭合,且PCB电路板的导电部位与触感型开关接触导通,PCB电路板的输出端输出一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指纹触摸按键布置于壳体的侧边,完成指纹识别或其他附属功能,取消现有技术中HOME键处的指纹传感器,以缩短电子设备的设计长度。
【IPC分类】G06F1/16
【公开号】CN205068228
【申请号】CN201520742307
【发明人】陈碧军, 高军科
【申请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