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51905阅读:来源:国知局
行详细介绍。
[0035]请参见图1a和图l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由侧视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所述移动终端I的侧边上设置了信息处理按键11,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在所述移动终端I的侧边上的位置为用户单手握持时触摸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的最佳体验位置,以方便用户单手握持操作,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的具体位置由所述移动终端I的尺寸大小决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未凸出于所述移动终端I的外表面,使得所述移动终端I从整体上看上去更加美观与精致,有利于所述移动终端I向更薄的方向发展。
[0036]请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移动终端I包括信息处理按键11、中央处理器CPU12、功能模组13以及壳体14。
[0037]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固定于所述壳体14的侧边,并与所述壳体14的侧边表面相平齐,所述壳体14中包含容置空间,所述CPU12和所述功能模组13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CPUl 2分别与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和所述功能模组13相连接。
[0038]具体实现中,所述壳体14包裹在所述移动终端I的四周,以使所述壳体14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其中,所述CPU12和所述功能模组13为所述移动终端I的内部结构,未在图1a和图1b中标明,并且所述CPU12和所述功能模组13置于所述壳体14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中。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固定于所述壳体14的侧边,并与所述壳体14的侧边表面相平齐,即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未凸出于所述移动终端I的外表面。所述CPU12分别与所述信息处理案件11和所述功能模组13相连接。
[0039]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检测触控操作,并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生成触控信号传输至所述CPU12,所述触控信号经所述CPU12传输至所述功能模组13以执行所述触控信号对应的功能,所述触控信号包括指纹信号、滑动信号、按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信号。
[0040]具体实现中,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检测用户输入的触控操作,所述触控操作包括触摸操作、滑动操作、按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操作。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生成触控信号,并将所述触控信号传输至所述CPU12,所述触控信号包括指纹信号、滑动信号、按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信号。所述触控操作中的每种操作分别对应于所述触控信号中的每种信号,例如,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为所述滑动信号。所述CPU12在接收到所述触控信号时将所述触控信号传输至所述功能模组13,以使所述功能模组13执行所述触控信号对应的功能,包括验证功能、调节功能、电源键功能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信息处理按键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3。
[0041]请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按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信息处理按键包括连接件111、触控面板112和按键模组113。其中,所述按键模组113包括指纹识别器1131、距离检测器1132和弹性件1133。请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信息处理按键的局部剖视图,即沿着平行于所述移动终端I屏幕的剖线的局部剖视图。图
4包括所述连接件111、所述触控面板112、所述按键模组113以及所述壳体14的第一部分141和第二部分142。下面将结合图3和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进行介绍。
[0042]所述触控面板112固定于所述壳体14的侧边,并与所述壳体14的侧边表面相平齐,所述触控面板112通过所述连接件111与所述壳体14相连接。
[0043]具体实现中,所述触控面板112固定于所述壳体14的侧边,将所述壳体14分为所述第一部分141和所述第二部分142,并且所述触控面板112的材质与所述壳体14的材质一样。所述触控面板112与所述壳体14的侧边表面相平齐,即所述触控面板112未凸出于所述壳体,使得所述壳体14的侧边光滑,所述移动终端I更加美观与精致。所述触控面板112通过所述连接件111与所述壳体14相连接。
[0044]其中,所述连接件111为环形弹性连接件,所述连接件111的一侧与所述触控面板相贴合,所述连接件111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相贴合,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的侧边表面相平齐。由于图4为局部剖视图,因此在图4中未能看出所述连接件111为一个整体的环形弹性连接件。所述连接件111的一侧与所述触控面板112相贴合,紧密相连;所述连接件111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部分141和所述第二部分142相贴合,紧密相连,这样便使得所述连接件111与所述触控面板112之间没有空隙,所述连接件111与所述壳体14之间没有空隙,并且所述连接件111与所述壳体14的侧边表面相平齐,使得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与所述壳体14融为一体,进而所述移动终端I的侧边能够有效的防尘、防水,同时能够防止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与所述壳体14之间的磨损,从而延长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的使用寿命。所述连接件111的材质与所述壳体14的材质一样,不过所述连接件111的材质具有弹性、可拉伸产生形变,当有外力作用在所述触控面板112上时,所述触控面板112向所述容置空间凹陷,同时带动所述连接件111向所述容置空间凹陷的方向拉伸。
[0045]所述按键模组113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分别与所述触控面板112和所述CPU12相连接。
[0046]具体实现中,如图4所示,所述按键模组113置于所述触控面板112的下方,并与所述触控面板112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即所述按键模组113置于所述壳体14包含的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且所述按键模组113的高度与所述触控面板112的高度一致。电路上,所述按键模组113分别与所述触控面板112和所述CPU12相连接。可选的,所述按键模组113与所述触控面板112通过软性电路板相连接。
[0047]所述触控面板112检测所述触控操作,并在检测到所述触控操作时触发所述按键模组113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生成所述触控信号,所述触控信号经所述按键模组113传输至所述CPUl 2,再经所述CPUl 2传输至所述功能模组13以执行所述触控信号对应的功能。
[0048]具体实现中,由图3可知,所述按键模组113包括所述指纹识别器1131、所述距离检测器1132和所述弹性件1133。其中,所述指纹识别器1131分别与所述触控面板112和所述CPU12相连接,所述距离检测器1132分别与所述触控面板112和所述CPU12相连接,所述弹性件1133与所述触控面板112相连接。
[0049]当所述触控面板112检测到的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触摸操作时,触发所述按键模组113中的所述指纹识别器1131采集所述触摸操作中的指纹信息。所述指纹识别器1131根据所述指纹信息生成所述指纹信号,并将所述指纹信号传输至所述CPU12,然后所述CPU12将所述指纹信号传输至所述功能模组13,所述功能模组13根据所述指纹信号执行对所述指纹信息的验证功能,以验证用户针对所述信息处理按键11输入的指纹信息的合法性,进而验证用户的合法性。
[0050]当所述触控面板112检测到的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滑动操作时,触发所述按键模组113中的所述距离测量器1132测量所述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和滑动距离。所述距离测量器1132根据所述滑动方向和所述滑动距离生成所述滑动信号,并将所述滑动信号传输至所述CPU12,然后所述CPU12将所述滑动信号传输至所述功能模组13,所述功能模组13根据所述滑动信息执行所述滑动信号对应的调节功能。所述调节功能包括调节音量的大小、调节页面的移动距离、切换页面等。所述滑动信号包括调节幅度和调节方向,所述调节幅度与所述滑动距离对应,所述调节方向与所述滑动方向一致,例如,所述滑动方向为向下,则所述功能模组13将音量减小,减小的幅度与所述滑动距离对应。
[0051]当所述触控面板112检测到的所述触控操作为所述按压操作时,所述触控面板112在所述按压操作带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