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usb接口供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114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usb接口供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USB接口供电电路,供电输入端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连接至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通过第二电容接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至第一运放的输出端,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接地,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接地,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至第一运放的输出端,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供电输出端,供电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串联的第七电阻和第一电感接地。本实用新型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USB接口对于供电干扰的适应能力。
【专利说明】
一种计算机USB接口供电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计算机USB接口供电电路。【背景技术】
[0002]通信终端的供电插口有很多种,且不同终端的功耗等级也不一致,导致终端电源规格有很大区别,以防止不同电压的插口之间产生误插导致损坏终端设备。例如,采用USB 插口的都是采5V的电压。现有的USB接口包括USB插座和USB插头,USB插头插接在USB插座内。USB插头和USB插座都具有四路总线,分别是供电总线VBUS、数据传输总线D+和D-、接地总线GND。其中VBUS用于为USB设备供电,数据传输总线D+和D-用于与USB设备传输数据,接地总线GND用于为USB设备提供接地。即使都是采用5V电压USB插头的终端产品,由于产品的功耗不相同,其工作电流也不相同。但由于USB接口的电路结构和物理结构都是相同的,这样当功耗大的USB插头插入供电能力较弱的设备上时,会由于USB接口供电不足造成系统崩溃。
[000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1662766 U公开了一种USB供电系统及USB接口,以防止产品因误插导致异常损坏。但是,即使在正常连接外接用电设备时,在用电设备出现异常时, 也会对USB的接口供电造成影响。【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计算机USB接口供电电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 USB接口对于供电干扰的适应能力。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计算机USB接口供电电路,供电输入端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连接至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通过第二电容接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至第一运放的输出端,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接地,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接地,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至第一运放的输出端,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供电输出端,供电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串联的第七电阻和第一电感接地,供电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连接至第二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第二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连接至第二运放的输出端,参考电平通过第十电阻连接至第二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第二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一电阻接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高电平通过第十三电阻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感连接至供电输出端,供电输出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三极管,分别对供电电压进行限压调控。第一运放用于对输入电压进行过滤,降低输入电压中的干扰信号。当输入电压超过限值时,第一三极管导通,对输入电压进行分流限压。第二运放对输入电压进行适时监控,当输入电压低于限值时,第二运放控制第二三极管导通,通过高电平为电压输出端提供电压补偿。通过使用本装置,可以保证USB的供电电路的电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0009]图中: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管;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 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三电阻; 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A1、第一运放;A2、第二运放;IN、供电输入端;0UT、供电输出端;RV、参考电平;VCC、高电平。【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供电输入端IN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R1 和第一电容C1连接至第一运放A1的正向输入端,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之间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之间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至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第一运放A1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一运放A1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第一运放A1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至供电输出端OUT,供电输出端OUT连接至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串联的第七电阻R7和第一电感L1接地,供电输入端IN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参考电平RV 通过第十电阻R10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正向输入端,第二运放A2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11接地,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12连接至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高电平VCC通过第十三电阻R13连接至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感L2连接至供电输出端OUT,供电输出端OUT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0〇11] 其中,第一电阻R1为75kQ、第二电阻R2为150kQ、第三电阻R3为50kQ、第四电阻 R4为100kQ,第五电阻R5为35kQ,第六电阻R6为60kQ,第七电阻R7为160kQ,第八电阻R8 为50kQ,第九电阻R9为70kQ,第十电阻R10为50kQ,第^^一电阻R11为30,第十二电阻R12 为85kQ,第十三电阻R13为200kQ。第一电容C1为135yF,第二电容C2为340yF,第三电容C3 为245yF。第一电感L1为0.25mH,第二电感L2为0.33mH。参考电平RV为4.5V,高电平VCC为 5.5V〇
[0012]其中,USB供电电路的外围电路连接在【背景技术】引用的专利文献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公开,在此不再详述。
[001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计算机USB接口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供电输入端(IN)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容(Cl)连接至第一运放(Al)的正向输入端,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容(Cl)之间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容(Cl)之间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至第一运放(Al)的输出端,第一运放(Al)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第一运放(Al)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第一运放(Al)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第一运放(Al)的输出端,第一运放(Al)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至第一三极管(QI)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至供电输出端(OUT ),供电输出端(OUT)连接至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串联的第七电阻(R7)和第一电感(LI)接地,供电输入端(IN)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参考电平(RV)通过第十电阻(RlO)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正向输入端,第二运放(A2)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ll)接地,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12)连接至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高电平(VCC)通过第十三电阻(R13)连接至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二电感(L2)连接至供电输出端(OUT),供电输出端(OUT)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
【文档编号】G06F1/26GK205608656SQ201620215675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董峰, 徐燕文
【申请人】黄河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