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找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461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硬币找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硬币支付找头时使用的硬币兑零机。
背景技术
已知以往用硬币支付找头时使用的硬币找零机。此类硬币找零机,将由投入斗投入的多种面额的硬币运往硬币通道,由其下游处设置的多个分类孔将硬币按面额进行分类,分类后按面额分别储存于储存部中。分类孔对应各种面额的硬币直径设有多个,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相连。送至分类孔位置的硬币,分别经由相应的分类孔落入下方,储存到按各种面额设置的储存斗中。该储存斗中储存的硬币,根据对找头的要求按各种面额分别输出指定量。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硬币找零机中,由于从分类孔落下的硬币依次叠加,一般在储存部中按面额设有多个上下延伸的叠加斗。若使用该叠加斗,由于从分类孔落下的硬币以正面或反面落达,不断落下的硬币就会依次以正面或反面落达,自然以叠加状态堆积起来。
但若使用这样竖长的叠加斗,硬币找零机的上下长度就会变长而使体积变大,成为阻碍小型化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障碍,可以在考虑将叠加斗横置的同时,考虑使落至叠加斗上游端的硬币以竖立状态依次运往下游端并予以叠加,但使用此方法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即以竖立状态搬送硬币的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实现。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分类后的硬币在竖立状态下予以叠加储存,藉此提供易于实现小型化的硬币找零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硬币找零机,从投入了多种面额硬币的投入斗中依次取出硬币按面额进行分类,分类后的硬币按面额分别储存,同时根据需要输出所需面额的硬币,其包括对上述投入斗排出的硬币进行分类的分类单元,按面额储存该分类单元所分类的硬币的储存单元,上述储存单元包括,按硬币的各种面额平行设置的、槽宽尺寸略宽于硬币直径且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条硬币储存槽,设置在该硬币储存槽槽底并按长度方向延伸的搬送带,以及在工作状态下从硬币储存槽的下游端输出硬币、在非工作状态下变换位置转而叠加硬币的输出单元。
采用本发明,经分类单元分类后的硬币,被导入储存单元的硬币储存槽中,随其槽底设置的搬送带的周转向下游侧搬送。其后,由于输出单元预先设定为非工作状态,首枚硬币到达输出单元即变换至可叠加的状态,故下一枚硬币被引导至处于可叠加状态的首枚硬币的表面上方并予以竖直叠加,后续硬币依次重复该叠加动作,硬币就在硬币储存槽中大致竖直地依次叠加。
当输出硬币储存槽内竖直储存的硬币时,将输出单元的状态变换至可通过状态。这样,硬币就经由可通过的输出单元向外部输出。
如上所述,由于将设置在硬币储存槽下游端的输出单元设定在可叠加状态而使硬币可竖直叠加,所以不必再竖直设置硬币储存槽,从而可横向设置硬币储存槽以缩短硬币找零机的上下长度,有利于硬币找零机的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硬币找零机中,上述搬送带以配置在上述硬币储存槽槽底的一侧为宜。
这样,硬币就在硬币储存槽的槽底受设置在其一侧的搬送带的驱动而前进,此时硬币位于搬送带一侧的缘部予以前进,而另一侧的缘部与槽底接触,从而给硬币施加了旋转力,这样就使得硬币边旋转边前进。由于前后方向缘部相互接触的硬币,处于彼此竞争的状态,所以不会发生通路阻塞等问题,从而保持顺畅搬送。
此外,在本发明的硬币找零机中,上述输出单元宜包括,输出带,其搬送面的前端被抬升而呈倾斜的状态、其下端部面向上述硬币储存槽的槽底,以及具有相对于该输出带的搬送面接触分离的制动器的输出控制构件。
这样,随搬送带的周转沿硬币储存槽向下游侧搬送而来的首枚硬币,在输出控制构件的制动器与表而相接的状态下受周转着的输出带的引导而被竖起后,就为制动器所阻挡,停止继续向前移动。后继搬送而来的硬币,在其前端边缘越上首枚硬币表面的同时,受搬送带的周转作用而被施以前进力,在该前进力的作用下叠加到首枚硬币的大致上方。后续硬币也对前面的硬币重复该动作,于是硬币储存槽内搬送而来的硬币依次叠加起来。
此后,在输出已经以叠加状态储存于硬币储存槽内的硬币时,就使输出控制构件的制动器脱离输出带的表面。这样,制动器对硬币移动的阻挡就解除了,可通过输出带的周转来搬送硬币并向外部排出。
这样,通过设置具有位于输出带近旁的制动器的输出控制构件,使搬送带以及输出带一直处于被驱动状态,只需进行制动器相对于输出带的接触分离操作即可控制硬币的储存操作及输出所储存硬币的操作,使硬币储存以及输出的控制结构得以简化。


图1是表示本发明硬币找零机的一种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找零机处于前方上部的装饰构件被打开,且盖体被逐渐取下的状态。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找零机处于前方上部的装饰构件以及盖体被取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找零机的通路盖体处于打开的状态。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找零机的分类部框体处于打开的状态。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找零机的开合架处于打开的状态。
图7是说明有关硬币找零机的构成的立体模式说明图。
图8是表示第一搬送部的一种实施例的局部切割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二搬送部以及硬币分类部的一种实施例的局部切割立体图。
图10是内装有图9的第二搬送部以及硬币分类部的第二搬送部框体的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1是第四滑轮的设置状态示意图,(A)为立体图,(B)为剖视图。
图12是图6所示硬币储存部的侧面剖视图。
图13是图6所示硬币储存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4是说明硬币输出部的侧视说明图,(A)表示制动构件设置在制动位置时的状态,(B)表示制动构件设置在制动解除位置时的状态。
图15是说明通过控制部对硬币找零机进行控制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硬币找零机的一种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且图1中,X-X方向为横向,Y-Y方向为前后方向,其中-X方向为左方,+X方向为右方,-Y方向为前方,+Y方向为后方。
如该图所示,硬币找零机10,其外形设定为纵深较长的立方体,通过在俯视方向上呈斗形的框架11上安装各种部件而予以构成。框架11包括,作为硬币找零机10的结构基础的基础框架11a,以及重叠在该基础框架11a上部、绕着沿基础框架11a的后端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连接轴11c转动、可在开放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换的开合架11b。
上述硬币找零机10包括,安装在基础框架11a前方上部可自由拆装的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位于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的下部、并固定于基础框架11a前方两侧且宽度方向成对的前方侧部装饰构件13,位于基础框架11a的前方下部、且被上述一对前方侧面装饰构件13间所夹持的硬币托盘14,以及位于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的后方位置、安装在基础框架11a上可自由装卸的盖体15,由此构成该硬币找零机10的外形。
上述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的上表面右侧,设有具备可将硬币投入硬币找零机10内的圆孔12a的漏斗部12b,同时在左侧设有操作部12c。操作部12c,在对硬币找零机10进行各种操作输入的同时,可根据硬币找零机10的操作情况的需要对输出进行显示,其具有作为输入装置的多个操作按钮12d以及小键盘12f,以及作为输出装置的由发光二极管构成的4位7段LED 12e。
此外,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的前表面右侧设有电源开关12g,前表面左侧设有钥匙孔12h。钥匙孔12h用于解除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的相对于框架11的安装状态所进行的锁定,通过插入未图示的钥匙进行锁定解除操作后,框架11可相对于盖体15予以拔出。
另外,若多次按下操作按钮12d中的指定按钮,每按一次4位7段LED 12e就会依次相应显示出硬币找零机10内所储存的各种面额硬币的剩余量。
将混有各种面额的多枚硬币C投入漏斗部12b中,这些硬币C在硬币找零机10内经指定处理被分别储存到按各种面额予以指定的储存区域(后述的硬币储存槽63)中,同时通过对操作部12c的操作按钮12d进行操作,或输入来自未图示的货币记录器的控制信号,构成指定金额的找头而予以选择的各种面额硬币C就被排至硬币托盘14中。
图2~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硬币找零机10被依次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被打开,并且盖体15被逐渐取下的状态,图3是表示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以及盖体15被取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表示图3中的通路盖体被打开的状态,图5表示图4中的分类部框体被打开的状态,图6表示开合架11b被打开的状态。且在这些图中,X-X方向为横向,Y-Y方向为前后方向,其中-X方向为左方,+X方向为右方,-Y方向为前方,+Y方向为后方。
首先,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将指定钥匙插入钥匙孔12h中进行锁定解除操作,此后如图2中箭头所示,将盖体15向后方拔出,解除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与盖体15的卡止关系。接着,通过将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绕着设置于前方侧部装饰构件13的水平轴(未图示)进行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如图2所示,在前方侧部装饰构件13的上缘部形成竖立状态。
然后,通过将盖体15从基础框架11a完全拔出,如图3所示,使设置在开合架11b上表面的各种构件对外露出。图3~图6表示将图2中处于竖立状态的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从框架11上取下的状态。
而且,在基础框架11a的外侧面下部,沿前后方向设有C形导轨11d,并在盖体15的内侧面下部设有对应于C形导轨11d的被导突条15a,通过将该被导突条15a以滑接状态嵌入C形导轨11d的槽内,来进行盖体15的相对于基础框架11a的定位,同时装卸操作简单易行。
在取下前方上部装饰构件12及盖体15的状态下,硬币找零机10如图3所示,开合架11b顶板11e上所设置的各种部件(与后述硬币投入部20以及第一搬送部30等有关部件)都予以外露。
在上述顶板11e的右侧部位,后述通路盖体36可围绕开合架11b的支撑轴36c自由转动地予以支撑,通过对其进行开合操作,可使后述第一硬币通路31予以关闭(图3),或开放(图4)。而且,通路盖体36可用于防止搬送时硬币C的跳起,并在硬币阻塞及维护作业时可予以打开。
此外,在上述顶板11e的后方位置,设置有用于内装后述第二搬送部40的各种部件的第二搬送部框体41。该第二搬送部框体41,可围绕设置在开合架11b左侧的指定轴自由转动地予以支撑,通过围绕该轴进行正反方向的转动操作,可在图4所示的闭合位置与图5所示的开放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换。
另外,在开合架11b的右侧部的前后方向中央位置的稍后处设有支杆11g,可绕短轴11f自由转动。该支杆11g的下端凹设有开口向后的卡止槽11h,同时在基础框架11a的右侧下方、且上述短轴11f的正下方设有对应于上述卡止槽11h的卡止突起11i。
然后,通过使开合架11b绕连接轴11c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使上述卡止槽11h嵌入上述卡止突起11i,则如图6所示,装配有硬币投入部20、第一搬送部30、第二搬送部40及硬币分类部50的开合架11b就可以相对于基础框架11a保持开放状态。
下面,参照图7~图14,并根据需要参照图1~图6,就硬币找零机10予以详细说明。
图7是有关上述硬币找零机构成的立体模式说明图。如图7所示,硬币找零机10包括,投入各种硬币C的硬币投入部20,将该硬币投入部20排出的硬币C向开合架11b的后方搬送的第一搬送部30,将该第一搬送部30予以搬送的硬币C向更后方搬送后,向左(图7的纸面,从表面到背面的方向)进行直角转向搬送的第二搬送部40,对在该第二搬送部40进行直角转向后的硬币C按各种面额进行分类的硬币分类部50,将该硬币分类部50分类后的硬币按各种面额进行储存的硬币储存部60,将该硬币储存部60所储存的硬币C输出至硬币托盘14的硬币输出部70,以及对该硬币找零机10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部80。
上述硬币投入部20,如图7及图3所示,包括设置在开合架11b的顶板11e前方上表面、用于投入各种硬币、且俯视方向呈环状的投入斗21,设置在该投入斗21底部的旋转托盘22,旋转驱动该旋转托盘22的第一马达23,以及设置在该第一马达23与上述旋转托盘22之间的第一减速传动装置24。
上述投入斗21,在其周面的右斜后方位置处设置有为排出投入斗21内的硬币C且沿圆周方向呈细长状的排出孔21a(图8),同时在该排出孔21a的左方位置设有在俯视方向上圆周的局部沿径向角形突出的角形突出部21b(图3)。角形突出部21b的底部为朝中心方向呈前端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上述旋转托盘22,在其中心位置具有贯穿上下并与旋转托盘22构成一体的中心轴22a。该中心轴22a经第一减速传动装置24而接受第一马达23的旋转驱动。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轴22a设定为按顺时针方向绕轴心旋转。
根据该硬币投入部20的构成,第一马达23的驱动通过第一减速传动装置24及中心轴22a传达给旋转托盘22,使旋转托盘22沿顺时针方向与中心轴22a一同旋转,在此状态下,向投入斗21内投入多枚硬币C,使各硬币C在旋转托盘22上与旋转托盘22共同旋转,并在由此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与投入斗21的环状壁内周面接触以执行圆周运动,经排出孔21a向第一搬运部30排出。
图8是表示第一搬送部30的一种实施例的局部切割立体图。第一搬送部30的构成如图8及上述图7所示,具备在开合架11b的顶板11e右侧部、方向设定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硬币通路31,在该第一硬币通路31内的右侧部、于滑轮33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铺设的第一搬送带32,通过滑轮33驱动该第一搬送带32周转的第二马达34(图3),设置在该第二马达34与上述滑轮33之间的第二减速传动装置35(图3),以及可自由开放关闭上述第一硬币通路31的上表面的通路盖体36。滑轮33包括,设置于第一硬币通路31下游端的下部,经第二减速传动装置35而接受第二马达34的驱动力的驱动滑轮33a,以及设置在第一硬币通路31上游端的下部,经上述第一搬送带32而接受驱动滑轮33a的旋转驱动的从动滑轮33b。
上述第一硬币通路31,通路的宽度设定为略宽于直径最大的硬币C,这样就可以搬送所有面额的硬币C。在此第一硬币通路31的左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护栏31a,同时在右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护栏31b,用护栏31a、31b来防止硬币C横向偏离第一硬币通路31。
此外,在投入斗21外侧的排出孔21a附近设有防止排出孔21a排出的硬币C向上方跳起的挡板25,该挡板25的存在使排出孔21a排出的硬币C可以顺利进入第一硬币通路31。
上述第一搬送带32,宽度设定为小于尺寸最小的硬币半径。该第一搬送带32,前送带铺设在驱动轮33a及从动轮33b之间,并位于第一硬币通路31的上表面与右护栏31b滑接,由此回送带位于第一硬币通路31下表面的下方位置而形成周转。因此,从投入斗21的排出孔21a中排出的硬币C在第一硬币通路31的一侧重叠在第一搬送带32上而构成倾斜状,同时通过第一搬送带32的周转,在俯视方向上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在第一硬币通路31上向前搬送。硬币C通过上述旋转,不会发生阻塞,从而可顺利向前搬送。
上述通路盖体36用于防止第一硬币通路31上正在搬送的硬币C发生跳跃,包括宽度略小于护栏31a、31b之间的距离,且长度大致与第一硬币通路31相同的底板36a(图4),以及从该底板36a宽度方向两侧向上方延伸设置的一对侧壁36b。
上述通路盖体36,通过架设于护栏31a、31b之间的支撑轴36c插通侧壁36b的下游端,而可围绕该支撑轴36c自由转动地予以支撑,并通过围绕该支撑轴36c的旋转操作,就可使第一硬币通路31在被关闭的闭合状态(图3)以及被打开的开放状态之间进行变换。而且,当通路盖体36设定在闭合位置的状态时,通路盖体36的设置位置设定为在底板36a的下表面与第一硬币通路3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硬币C可通过的间隙。
根据上述第一搬送部30的结构,如图3所示,通路盖体36设定在闭合位置的状态下,投入斗21的旋转托盘22受第一马达23的驱动而旋转,由此从排出孔21a(图8)排出的硬币C,其右侧部重叠在受第二马达34的驱动而在滑轮33a、33b之间周转的第一搬送带32上,且一边转动一边向第二搬送部40予以搬送。
图9是表示上述第二搬送部40以及硬币分类部50的一种实施例的局部切割立体图,图10是内装有图9的第二搬送部40以及硬币分类部50的第二搬送部框体41的底板41a的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第二搬送部框体41包括俯视方向呈钩形的底板41a,以及覆盖该底板41a上表面的箱形盖体41b。
在底板41a的表面上设有第二硬币通路42。该第二硬币通路42包括,以直线前进状态与第一硬币通路31相连的上游侧直进通路42a,从该上游侧直进通路42a的下游端向左方弯曲的弯曲通路42b,以及从该弯曲通路42b的下游端向左方延伸的硬币分类通路42c。
在上述底板41a的表面上,设有安装在上游侧直进通路42a左边位置的第一定位条43与安装在底板41a的后端位置、跨越弯曲通路42b外缘部及硬币分类通路42c的第二定位条44。
第一定位条43,如图10所示,具备相对于前后方向中间位置处于上游端的右侧面与第一搬送部30左护栏31a的右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一直线状部43a,从该第一直线状部43a的下游端延伸且右侧缘面略向右方倾斜的倾斜部43b,以及从该倾斜部43b的下游端进一步向后方延伸且与上述第一直线状部43a平行的第二直线状部43c。因此,导入上游侧直进通路42a的硬币C,首先与第一直线状部43a抵接并向前搬送,继而与作为硬币定位基准的倾斜部43b的右侧缘面抵接并予以引导,由此相对接近上游侧直进通路42a的左侧,最后与第二直线状部43c抵接并按基准路线以定位状态向前搬送。
上述第二定位条44设置在距离第一定位条43的下游端约1个半~2个硬币C处,并于底板41a的后端部沿宽度方向延伸。该第二定位条44,包括直线状突条主体44a,以及在该直线状突条主体44a的右端部形成的具有圆弧状凹部的圆弧突条44b。上述圆弧突条44b,具有沿着弯曲通路42b的外侧弯曲且曲率半径相同的圆弧缘面44c。因此,导入弯曲通路42b中的硬币C受到该圆弧缘面44c的引导而转向左方,并导入硬币分类通路42c中。
而且,在上游侧直进通路42a的上游侧设有减速轮45,同时在上游侧直进通路42a的下游侧,对应于弯曲通路42b及硬币分类通路42c的位置设有第二搬送带46。
上述减速轮45,由橡胶或软质合成树脂材料等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安装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滚轮支撑轴45a上,可与其一同旋转。上述第二马达34的驱动力经由上述第二减速传动装置35以及第二搬送部34和硬币分类部50所专用的第三减速传动装置47传达给滚轮支撑轴45a。
上述减速轮45,其设置位置对应于第一硬币通路31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其外周面与上游侧直进通路42a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尺寸设定为薄于硬币C的厚度尺寸。因此,在第一搬送带32的驱动下由第一硬币通路31的下游端送出的硬币C,被导入在上游侧直进通路42a上游端旋转的减速轮45的外周面与上游侧直进通路42a的表面之间,此时减速轮45根据其压缩弹性变形而设定转速,并以该速度向下游侧送出硬币C。
在本实施例中,减速轮45的转速设定为低于第一硬币通路31上的硬币C的搬送速度。因此,第一硬币通路31导出的硬币C受减速轮45作用,而形成暂时受阻的状态,后续的硬币C,在第一硬币通路31上前后相互抵接的同时,与第一搬送带32之间形成滑动状态。
上述第二搬送带46,由橡胶或软质合成树脂材料等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同时带宽设定为小于硬币C的半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圆带),对应于相对中间点偏后的上游侧直进通路42a、弯曲通路42b以及硬币分类通路42c弯折地设置在第二搬送部框体41的底板41a上。该第二搬送带46,铺设于底板41a上所设置的第一滑轮46a、第二滑轮46b、第三滑轮46c及第四滑轮46d上。
上述第一滑轮46a,以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与滚轮支撑轴45a平行的第一轴46e上的状态,设置在减速轮45下游侧稍右的位置上,并与减速轮45平行。上述第二滑轮46b,其位置设定在其外周面相对于弯曲通路42b的内侧弯曲位置处于沿径向略向外处。该第二滑轮46b可自由转动的支撑于从盖体41b的顶板上垂下的第二轴46f上。此外,上述第三滑轮46c,支撑在设于硬币分类通路42c的下游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轴46g上,并形成一体。
上述第三轴46g,接收经由第二减速传动装置35及第三减速传动装置47所传达的第二马达34的驱动力,并起到驱动轴的作用。由于该第三轴46g的驱动旋转,第二搬送带46得以在第一~第四滑轮46a~46d之间周转。
而且,第二搬送带46由于绕在上述第一~第四滑轮46a~46d之间,如图10所示,在第二硬币通路42上沿其形状构成钩形,同时其前送带的下表面与底板41a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尺寸设定为略小于硬币C的厚度。因此,通过使第二搬送带46按前送带向第二硬币通路42下游侧移动的方式周转,使通过第二搬送带46的弹性变形而受压的第二硬币通路42上的硬币C,在与第二搬送带46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在第二硬币通路42上边滑行边前进。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四滑轮46d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于从第二滑轮46b正上方的顶板斜向下垂的第四轴46h(图9)上。图11是第四滑轮46d的设置状态示意图,(A)为立体图,(B)为剖视图。如图11所示,第四滑轮46d整体呈倒圆锥台形,厚度d设定为大于第二搬送带46的直径。在第二搬送带46的弯折位置处,第四轴46h的上部向外(图11(B)的右方)倾斜。因此,第二搬送带46,如图11(A)所示,在与上述第四滑轮46d的倾斜面抵接的状态下,如图11(B)所示,其下表面与硬币C的表面相抵接。
根据上述第四滑轮46d的结构,由于第四滑轮46d的环状倾斜面与第二搬送带46相抵接,第四滑轮46d可以在确实支撑起第二搬送带46的同时,使硬币C与第二搬送带46相抵接。
又,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二搬送带46的周转搬送而来的硬币C,其搬送速度设定为稍快于上述减速轮45的转速,且慢于在前述第一硬币通路31上移动的硬币C的搬送速度。因此,通过减速轮45的硬币C,与位于其前后的硬币C之间稍微形成间隙。
上述硬币分类部50,如图10所示,包括在对应于底板41a的上游侧直进通路42a的下游端,且位于第一定位条43的第二直线状部43c右方位置所穿设的第一分类孔51,以及在对应于底板41a硬币分类通路42c的位置所穿设的分类用长孔52。
上述第一分类孔51,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分出1元硬币,孔宽尺寸设为仅略大于1元硬币的直径,并小于50元硬币的直径,同时长度尺寸设定为长于1元硬币的直径。在第一定位条43的第二直线状部43c与第一分类孔51的左端之间,形成可挂住1元硬币以外的硬币C的缘部、且宽度约为0.5mm的第一挂缘部51a。
因此,通过上游侧直进通路42a的1元硬币以外的硬币C,在左缘部挂住第一挂缘部51a的状态下,右缘部挂住第一分类孔51的右侧缘部,所以不会嵌入第一分类孔51中,从而可通过上游侧直进通路42a,与此相反,1元硬币在通过上游侧直进通路42a时,在其左缘部挂住第一挂缘部51a的状态下,右缘部无法挂住第一分类孔51的右侧缘部,因而嵌入第一分类孔51中。这样硬币C通过上游侧直进通路42a后,就可将1元硬币与非1元的硬币予以分类。
上述分类用长孔52,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对1元以外的硬币C进行分类,包括孔宽大于50元硬币直径而小于5元硬币直径的第二分类孔53,孔宽大于5元硬币直径而小于100元硬币直径的第三分类孔54,孔宽大于100元硬币直径而小于10元硬币直径的第四分类孔55,孔宽大于10元硬币直径而小于500元硬币直径的第五分类孔56,以及孔宽大于500元硬币直径的第六分类孔57。第二~第六分类孔53~57,宽度方向连通构成分类用长孔52。
在上述分类用长孔52的后方(图10的纸面的上方)缘部与上述第二定位条44的突条主体44a之间,设有能稍稍挂住硬币C的缘部、且宽度小于等于0.5mm的第二挂缘部52a。
采用如上结构的硬币分类部50,从第一硬币通路31送出的硬币C,在减速轮45的作用下减速至指定速度后,通过第一定位条43,在其左缘部沿第一定位条43予以定位的状态下于上游侧直进通路42a的大致中间位置转移给第二搬送带46。
转移至第二搬送带46的硬币C,受到第二搬送带46的按压,并随第二搬送带46的周转在第二硬币通路42上边滑行边前进,且首先到达第一分类孔51。硬币C到达第一分类孔51后,由于左缘部与第二直线状部43c相抵接,由此形成挂住第一挂缘部51a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硬币C为1元硬币时,由于其右缘部无法挂住第一分类孔51的右侧缘部,硬币C则穿过第一分类孔51而落入下方。与此相反,1元硬币以外的硬币C,由于其右缘部挂住第一分类孔51的右侧缘部,从而可通过第一分类孔51而向前搬送。
而后,通过第一分类孔51的1元以外的硬币C,通过第二搬送带46的周转而进入弯曲通路42b。虽然第二搬送带46在此处转而弯向左方,但硬币C因惯性笔直前进而碰上圆弧突条44b的圆弧缘面44c后,会受该圆弧缘面44c的引导而产生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之后硬币C,在相对其前进方向的右缘部(以(-Y)-(+Y)方向为基准时为后缘部)挂住第二挂缘部52a的定位状态下在硬币分类通路42c上前进。
然后,硬币C为50元硬币时从第二分类孔53落下,硬币C为5元硬币时从第三分类孔54落下,硬币C为100元硬币时从第四分类孔55落下,硬币C为10元硬币时从第五分类孔56落下,硬币C为500元硬币时从第六分类孔57落下。
下面,参考图12及上述图5和图6就硬币储存部60予以说明。图12是图6所示硬币储存部60的侧面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图。首先,如图5及图6所示,硬币储存部60具备,对应于硬币分类部50的第一分类孔51及第二~第六分类孔53~57,并分别设置于其正下方的多条(本实施例中为6条)滑板61,对应这些滑板61所设置的硬币储存板62,以及通过强制移动储存在该硬币储存板62上的硬币C对其向下游侧按压的积存带65。
上述滑板61,如图6、图13所示,用于承接经由各分类孔51、53~57落下的硬币C并将其引导至硬币储存板62,侧视方向上呈向上凸出的圆弧状,同时在滑板6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略高于硬币C的厚度尺寸的缘部护栏61a,使接收到的硬币C可以被顺利地引导至硬币储存板62。
上述硬币储存板62,如图5、图12所示,在基础框架11a内由后方向前方倾斜地予以设置。该硬币储存板62,其对应于上述各滑板61的部分呈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凹陷的波纹板状,凹陷的部分形成硬币储存槽63,同时在硬币储存槽63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分隔突条64。
上述硬币储存槽63,对应于上述硬币分类部50的第一~第六分类孔51,53~57设置有6条。该6条硬币储存槽63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储存斗。各种硬币分别储存在对应于第一~第六分类孔51,53~57的槽中。
上述积存带65,具有窄于最小硬币半径的带宽尺寸,同时如图13所示,与硬币储存槽63槽底的右侧部相滑接。该积存带65,如图12所示,铺设于前方滑轮65a以及后方滑轮65b之间。第二马达34的驱动力,经第二减速传动装置35(图3、图10)、第三减速传动装置47(图10)以及使后方滑轮65b可与其一同旋转地予以支撑的后方驱动轴65c,而传达至后方滑轮65b。前方滑轮65a则可围绕前方从动轴65d一同旋转。
因此,在通过第二马达34的驱动,使积存带65在前方滑轮65a及后方滑轮65b之间周转的状态下,被导入硬币储存槽63的硬币C,其左缘部与硬币储存槽63的槽底相抵接,从而可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边在硬币储存槽63内前进。
上述硬币输出部70,如图6及图12所示,包括对应于硬币储存板62、且与硬币储存板62的下游端斜向相对设置的输出带71,设置在开合架11b的前方下表面、与上述输出带71斜向相对的压币构件72,对硬币C的送出进行制动的制动构件(输出控制构件)73,以及操作该制动构件73的螺线管构件74。在输出带71的驱动下输出的硬币C,向设置在基础框架11a前端壁板上的硬币托盘14排出。
图14是说明硬币输出部70的侧视说明图,(A)为制动构件73设置在制动位置时的状态,(B)表示制动构件73设置在制动解除位置时的状态。如该图所示,输出带71铺设在可一同旋转地安装在上述前方从动轴65d上的下部输出滑轮71a,以及位于该下部输出滑轮71a的前方上部、设置在面向硬币托盘14后部的位置的上部输出滑轮71b之间,因此构成向前方呈前端抬升的倾斜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该倾斜角度设定为与基础框架11a的底板大致呈40°。
此外,硬币储存槽63的底板63g,其前端部位与卷在下部输出滑轮71a上的输出带71的表面之间通过微小间隙相对而置。
上述压币构件72,用于按压通过输出带71的周转而从硬币储存槽63送出的硬币C,以稳定其送出状态,并呈矩形箱体。该压币构件72,在相对于输出带71的前送带中间位置稍处于上方的位置,以指定间隙(稍大于最厚的硬币厚度尺寸的间隙)与输出带71相对而置,同时在底板72a上设有贯穿孔72b,内装有外周面可从该贯穿孔72b突出的钢球72c。
上述钢球72c,在硬币C正由输出带71送出的状态下,如图14(B)所示,压住硬币C的表面,使硬币C的背面与输出带71的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起到防止两者间产生滑动的负重的作用,由此来稳定硬币C的送出状态。
前述制动构件73,包含由第一操作片73b以及第二操作片73c所构成的呈L状的操作杆73a,和安装于上述第二操作片73c的前端、与上述第一操作片73b相对的制动钉73d。
该制动构件73,在第一操作片73b与制动钉73d夹住压币构件72的状态下,第一操作片73b与第二操作片73a的接合点可围绕支撑轴73e自由转动地予以支撑,可在如图14(A)所示的制动钉73d的前端阻挡输出带71上硬币C的前缘部的阻止硬币C输出的制动状态,以及如图14(B)所示的解除上述阻挡的制动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变换。
此外,制动钉73d,设定为通过其重量产生使制动构件73围绕支撑轴73e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转矩,由此制动构件73通常被设定在制动位置上。
上述螺线管构件74,包括以电流供应的开关操作来进行磁力产生的开关的螺线管主体74a,以及内装于该螺线管主体74中可伸缩的棒状铁心74b。螺线管主体74a的位置设定为,在铁心74b为缩入状态时,其前端与处于制动状态的第一操作片73b的下端部位相抵接,同时在铁心74b为伸出状态时,其前端压迫第一操作片73b,使制动构件73切换至制动解除状态。
采用如上结构的硬币输出部70,通过积存带65的周转而在硬币储存槽63的底板63g上边转动边移动的硬币C,处于最前端的一枚到达输出带71后,通过输出带71的周转使其前端向上立起,紧靠在输出带71的表面上。而后,在此状态下其前端被制动构件73的制动钉73d所阻挡,硬币C就会与输出带71的表面产生相对滑动,同时保持当前的位置。
随后,首枚硬币C在输出带71上停住后,后续硬币C的前端部与之前的硬币C的表面抵接而依次产生竞争,由此在硬币储存槽63中,如图14(A)所示多枚硬币C以倾斜重叠的状态予以储存。
接着,若接通螺线管主体74a,则铁心74b从螺线管主体74a中伸出以按压第一操作片73b,使制动构件73围绕支撑轴73e按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此转动使制动钉73d的前端脱离输出带71的表面。
这样,位于硬币储存槽63最前端位置的硬币C就如图17(B)所示,随输出带71的周转朝前向斜上方移动,通过输出带71与压币构件72之间的间隙输出到硬币托盘14中。
而且,由于铁心74b从螺线管主体74a伸出缩入的时间设定为极短,硬币C穿过制动钉73d的前端正下方后,制动构件73可立刻恢复至原来的制动位置。因此,由于硬币C在制动钉73d的前端与其表面相接的状态下由输出带71送出,而且制动钉73d在硬币C脱离其前端后立刻恢复原位,因此后续硬币C在铁心74b再次伸缩前将为制动钉73d所阻挡。
图15是说明通过控制部80对硬币找零机10进行控制的方框图。如该图所示,控制部80用于对硬币找零机10的各种动作进行综合控制,采用所谓的微型计算机。该控制部80由中央处理器CPU81、储存控制程序等且专用于读取的外部存储装置ROM82以及临时储存各种数据的可自由读取写入的外部存储装置RAM83构成。该控制部80连接输入装置84以及输出装置85。
作为输入装置84,除采用上述操作按钮12d以及数字键12f外,还可采用中继来自作为硬币找零机10的主机,即货币记录器的信号的中继器841。此外,作为输出装置85,除上述7段LED 12e外还可采用各种指示灯851。
另外,硬币找零机10内各处还设有多个检测硬币C并将检测结果输入控制部80的硬币传感器。作为硬币传感器,如图7所示,采用了检测投入斗21中有无硬币C的投入斗传感器861,检测第一硬币通路31上硬币C的阻塞的阻塞传感器862,检测通过第一~第六分类孔51、53、54、55、56、57予以分类的硬币C的第一分类传感器863、第二分类传感器864、第三分类传感器865、第四分类传感器866、第五分类传感器867以及第六分类传感器868,检测对应于第一~第六分类孔51、53~57的硬币储存槽63的储存情况的第一储存传感器869、第二储存传感器870、第三储存传感器871、第四储存传感器872、第五储存传感器873以及第六储存传感器874,以及设置在硬币输出部70各输出带71附近、对应于第一~第六储存传感器869~874的第一输出传感器875、第二输出传感器876、第三输出传感器877、第四输出传感器878、第五输出传感器879及第六输出传感器880等。
另外,在硬币托盘14内部深处的适当位置设有检测手是否伸入的安全传感器881。该安全传感器881用于防止手触碰到正在周转的输出带71,以确保安全。
又,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来自上述输入装置84的输入信号以及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由CPU81向第一马达23、第二马达34或螺线管主体74a输出适当的控制信号,由此通过第一马达23、第二马达34及螺线管主体74a的驱动使硬币找零机10正常运转。
又,硬币找零机10,通过控制部80控制将混有各种面额的多枚硬币C被投入投入斗21后,将这些硬币C按各种面额储存到硬币储存部60中的硬币投入动作,以及将已储存于硬币储存部60中的硬币C作为找头输出的找头输出动作。
在执行硬币投入动作的模式下进行运转时,首先接通电源开关12g(图1),按下表示硬币投入模式的指定操作按钮12d,而后将多枚硬币C投入投入斗21中。接着,投入斗传感器861检测出投入斗21内存在硬币C,通过将该检测信号输入控制部80,由控制部80向第一马达23及第二马达34发出驱动信号,旋转托盘22因此在第一马达23及第二马达34的驱动下绕中心轴22a旋转,第一搬送带32、第二搬送带46及积存带65同时周转。
接着,通过旋转托盘22的旋转从投入斗21的排出孔21a向第一硬币通路31排出的硬币C,受到第一搬送带32的周转的引导而向第二搬送部40搬送。此时,阻塞传感器862若发出阻塞检测信号,控制部80就向第一马达23及第二马达34输出停止信号,于是通过机器的停止使运转暂时中断。若发生上述中断,则打开通路盖体36进行第一硬币通路31的检查,消除阻塞后使运转重新开始。
接着,到达第二硬币通路42的硬币C,在第二搬送带46的驱动下在第二硬币通路42上予以搬送并从分类孔51,53~57的其中之一予以落下。从哪个分类孔51,53~57予以落下将分别由第一~第六分类传感器863~868的其中之一予以检测,CPU81根据该检测信号对各种面额硬币的枚数逐一进行计数。当投入孔21内的所有硬币C分类结束后,各种面额硬币C的枚数被分别储存在RAM83中。
然后,从分类孔51,53~57中任意一个落下并提供给硬币储存部60的硬币C,受积存带65的周转的引导在硬币储存槽63内向硬币输出部70予以搬送,并依次倾斜叠加。进行该搬送时,若某一硬币储存槽63中发生超出预定存储容量的情况,此情况可通过第一~第六储存传感器869~874的其中之一予以检测,CPU81发出停止信号使第一马达23及第二马达34停止运转。由于该情况通过输出装置85予以输出,所以根据该输出可进行指定的处理。
硬币C的投入量没有超过硬币储存槽63的存储容量时,运转将持续至投入斗传感器861检测到投入斗21内为空。若投入斗传感器861检测到投入斗21内为空,则未图示的计时器开始工作,经过该计时器中所预设的时间后,第一马达23及第二马达34就会停止,使硬币投入模式的运转结束。
接着,在找头输出模式时,从输入装置84输入表示该模式的信号。然后,硬币找零机10被设定为可通过中继器841接收来自未图示的货币记录器的信号的状态。若从货币记录器向控制部80输入了输出指定找头的信号时,CPU81对应该金额计算出各种面额硬币C的硬币枚数,向对应于储存有上述面额硬币的硬币储存槽63的螺线管主体74a输出与枚数相应的信号。
螺线管构件74接收到该信号,其中螺线管主体74a被励磁使制动钉73d的前端保持脱离积存带71的状态,输出指定枚数的硬币C后,螺线管主体74a被消磁使制动钉73d恢复原位,这样储存在硬币储存槽63中的硬币C就随输出带71的周转向硬币托盘14输出设定的枚数。
该输出枚数由第一~第六输出传感器857~880逐一检测并存储于RAM83中。因此,根据该RAM83的存储结果与硬币投入模式时所统计的硬币储存部60的初始枚数,可随时对硬币C的存取以及硬币C的余量进行确认。该余量值通过7段LED 12e予以显示。而且,可以对应各种面额设置多个用于显示余量的LED,且各余量可通过LED的点灯予以显示。
如上详述,本实施例基于可从投入多种面额硬币C的投入斗21中依次取出硬币C并按面额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各枚硬币C按面额分别储存于硬币储存部60中,同时根据需要从硬币储存部60中输出所需的各种面额的硬币C的硬币找零机10,由于设有对投入斗21排出的硬币C进行分类的硬币分类部50,以及将通过该硬币分类部50予以分类的硬币C按各种面额加以储存的硬币储存部60,而且,硬币储存部60还具备按各种面额平行设置的、且槽宽尺寸略大于硬币C的直径、并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条硬币储存槽63,设置在该硬币储存槽63的槽底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条积存带65,以及设置在上述硬币储存槽63的下游端、可在允许硬币C通过的工作状态与阻止硬币C输出使后续硬币C叠加的非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变换的制动构件73,因此通过硬币分类部50分类后的硬币C,被导入硬币储存部60的硬币储存槽63中,通过设置在其槽底的积存带65的周转向下游侧予以搬送。之后,由于首枚硬币C到达设置于硬币储存槽63下游端且设定为可叠加状态的制动构件73,移动受到该制动构件73的阻挡,从而使硬币C转换至可叠加的状态,随后的硬币C受引导越上可叠加状态的首枚硬币C表面,使上端部向前斜靠以所谓斜叠状态予以叠加,后续硬币C依次重复该叠加动作,于是硬币C在硬币储存槽63内大致以竖直状态依次叠加。
在输出硬币储存槽63内竖直储存的硬币C时,使制动构件73变换至可通过状态。这样,硬币C经变换至可通过状态的制动构件73向外部输出。
由此,通过将设置在硬币储存槽63下游端的制动构件73设定在可叠加状态,使硬币C可竖直叠加,这样可消除以往因竖置硬币储存用斗所带来的不便,使硬币找零机10的小型化成为可能。
而且,由于上述积存带65设置在硬币储存槽63槽底的一侧,硬币C可在硬币储存槽65的槽底,受设置在一侧的积存带的驱动而予以前进,此时硬币C位于搬送带一侧的缘部予以前进而另一侧的缘部与槽底相抵接,由此对硬币C施加了旋转力,因而硬币C可边旋转边前进。因此,缘部前后相抵接的硬币C,处于彼此竞争的状态,所以不会引起通路阻塞等问题,以保持硬币C的顺畅搬送。
此外,由于硬币输出部70具备,在搬送面的前端向上抬升而倾斜的状态下下端部面向上述硬币储存槽63槽底的输出带71,以及具有相对于该输出带71搬送面可接触分离的制动钉73d的制动构件73,由此通过积存带65的周转在硬币储存槽63内向下游侧搬送的首枚硬币C,在制动构件73的制动钉73d与周转着的输出带71的表面相接的状态下,受输出带71的引导被竖起后为制动钉73d所阻挡,停止继续向前移动。因此,后继搬送而来的硬币C,在其前端缘部越上首枚硬币C表面的同时,还通过积存带65的周转被施以前进力,而且由于后续硬币C边旋转边前进,后续硬币C的前缘部会与首枚硬币C的表面的凸部相抵接,并向前越上该凸部而叠加在首枚硬币C上。随后而来的硬币C也对之前的硬币C重复该动作,所以硬币储存槽63内搬送的硬币C能够依次予以叠加。
此后,暂时以叠加状态储存于硬币储存槽63内的硬币C被输出时,就令制动构件73的制动钉73d脱离输出带71的表面。这样,制动钉73d对硬币C移动的阻挡被解除,从而通过输出带71的周转搬送并向外部排出硬币C。
由此,通过设置具有位于输出带71附近的制动钉73d的制动构件73,使积存带65以及输出带71两者处于一直受驱动的状态下,只需进行制动钉73d相对于输出带71的接触分离操作即可控制硬币C的储存操作及所储存硬币C的输出操作,使硬币C储存以及输出的控制结构得以简化。
此外,本实施例的硬币找零机10,基于从投入多种面额硬币的投入斗依次取出的硬币C按面额进行分类,分类后的硬币C按各种面额储存于硬币储存部60,同时可根据需要输出所需面额的硬币C的结构,其设有从上述投入斗21中以水平状态将所投入的硬币C排成一列送出的第一搬送部30,进一步搬送从该第一搬送部30接收到的硬币C的第二搬送部40,对该第二搬送部40搬送途中的硬币C进行分类按各种面额送入上述硬币储存部60中的硬币分类部50,由于第二搬送部40的硬币搬送速度设定为慢于第一搬送部30的硬币搬送速度,从投入斗21排出的经第一搬送部30搬送而来的硬币C在第二搬送部40速度受到限制,后续硬币与前面的硬币相撞,因此在第一搬送部30中排成一列的硬币C相互抵接而向前滑动。而且,由于硬币C在第二搬送部40上的搬送速度低于第一搬送部30,硬币分类部50在搬送的同时进行精确的分类处理,这样可以提高硬币C的分类精度。
另外,第二搬送部40的搬送速度低于第一搬送部30,可使硬币C以同样的时间间隔从第一搬送部30搬递给第二搬送部40,同时即使在第二搬送部40硬币C呈前后相抵接排列的状态,由于第二搬送部40的搬送速度较慢,也可以防止上述抵接所引起的分类错误等问题。
又,由于在第一搬送部30与上述第二搬送部40之间设置有转速设定为至少与第二搬送部40的硬币搬送速度相等的减速轮45,因此第一搬送部30的下游端排出的硬币C一旦受减速轮45的作用减速至第二搬送部40的搬送速度后被提供给第二搬送部40,所以与硬币C直接从第一搬送部30送入第二搬送部40的情况相比,硬币C提供至第二搬送辊的状态较为稳定,硬币C在第二搬送辊上重叠,这样就可以防止给硬币C的分类带来障碍等问题。
又,特别是若将第二搬送部40的硬币搬送速度设定为慢于减速轮45的转速,通过减速轮45被暂时减速的硬币C通过第二搬送部40使速度有所增加,由此在第二硬币通路42上与相邻的硬币C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在第二搬送部40予以搬送的硬币C可避开前后硬币之间的干扰,得以更准确的分类。
此外,第一搬送部30具备,使硬币C在宽度方向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朝下游侧边滑行边移动的槽状第一硬币通路31,设置在该第一硬币通路31的路面的一侧、向硬币搬送方向延伸的第一搬送带32,以及以距离硬币C很近的状态覆盖上述第一硬币通路31的通路盖体36,同时第一搬送带32由于宽度设定得很窄,使硬币C的中心位置不能载于其上,于是硬币C在第一硬币通路31的搬送面上受设置在一侧的第一搬送带32的驱动而前进,而此时硬币C位于搬送带侧的缘部前进而另一侧的缘部与搬送面相抵接,从而给硬币C施加了旋转力。因此,通过硬币C的边旋转边前进,能够不引发通路阻塞等问题,从而保持硬币C顺畅搬送。
再者,由于第二搬送部40具备,使硬币C在宽度方向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朝下游侧边滑行边移动的第二硬币通路42,与硬币C的上表面中央部位相抵接并向硬币搬送方向延伸设置的、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周转的从上方压住硬币C且沿第二硬币通路42将其向下游侧予以搬送的第二搬送带46,同时第二硬币通路42具备,将硬币C的搬送方向接近直角地予以转向的弯曲通路42b,以及从该弯曲通路42b延伸并在通路上设置多个分类孔的硬币分类通路42c,而且在弯曲通路42b的外缘侧设有限制硬币C跳出的圆弧缘面44c,同时在硬币分类通路42c上设有连接圆弧缘面44c的直线状护栏44a(第二定位突条44的突条主体44a),因此上表面受第二搬送带46按压并通过第二搬送带46的周转予以搬送的位于第二搬送通路上的硬币C,到达弯曲通路42b后首先通过惯性与圆弧缘面44c接触,然后在该圆弧缘面44c的引导下搬送方向大致呈直角变换。由于此时受离心力作用的硬币C以抵接圆弧缘面44c的状继续向硬币分类通路42c移动,硬币C在与周缘部与圆弧缘面44c连接的突条主体44a的前缘部抵接而定位的状态下予以搬送,因此硬币C可在分类用长孔52被恰当分类。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包含以下内容。
(1)在上述实施例中,输出带71以及积存带65通过前方滑轮65a相互连接,而同步周转,反之两者分别采用不同的驱动源在相互独立的状态下进行驱动亦可。这样,就能实现当硬币C在硬币储存槽63内叠加时使输出带71停止,并在输出硬币时驱动输出带71,制动构件73以及螺线管构件74可以略去不设。这样就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硬币找零机10的狭窄的硬币输出部位,而容易维护。(2)在上述实施例中,硬币托盘14固定在基础框架11a的前方下部位置,反之硬币托盘14可自由装卸的安装在基础框架11a的前方下部亦可。有关硬币托盘14相对基础框架11a的装卸机构,可以在硬币托盘14的背面设置磁石,或在基础框架11a的对应面上设置卡止突条,并在硬币托盘14的背面设置卡止孔等。由此使硬币托盘14相对于基础框架11a可自由装卸,在向硬币托盘14输出找头后,就可以将该硬币托盘14从基础框架11a上取下,而直接用作应对顾客的盆具,所以非常方便。
(3)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硬币通路31的一侧设有贯穿搬送方向全长的第一搬送带32,但权利要求1的发明并不限于只将第一搬送带32设在第一硬币通路31的一侧,亦可将第一搬送带32设于第一硬币通路31的两侧,或采用宽度覆盖第一硬币通路31全体的搬送带。
(4)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硬币储存槽63的槽底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贯穿长度方向全长的积存带65,反之亦可在硬币储存槽6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积存带65,或在硬币储存槽63的槽底的两侧部均设置积存带65,并采用覆盖整个槽底的宽幅带。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硬币找零机,特别适用于处理多种面额的硬币。
权利要求
1.一种硬币找零机,从投入了多种面额硬币的投入斗中依次取出硬币按面额进行分类,分类后的硬币按面额分别储存,同时根据需要输出所需面额的硬币,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上述投入斗排出的硬币进行分类的分类单元,按面额储存该分类单元所分类硬币的储存单元,上述储存单元包括,按硬币的各种面额平行设置的、槽宽尺寸略宽于硬币直径且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条硬币储存槽,设置在该硬币储存槽槽底并安长度方向延伸的搬送带,以及在工作状态下从硬币储存槽的下游端输出硬币、在非工作状态下变换位置转而叠加硬币的输出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币找零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搬送带设置在上述硬币储存槽槽底的一侧。
3.据权利要求1及2所述的硬币找零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单元包括,输出带,其搬送面的前端被抬升而呈倾斜状态、其下端部位面向上述硬币储存槽的槽底,以及输出控制构件,具有相对于上述输出带的搬送面接触分离的制动器。
全文摘要
一种硬币找零机,设有对投入斗21排出的硬币C进行分类的硬币分类部50,以及将通过该硬币分类部50分类的硬币C按各种面额加以储存的硬币储存部60。上述硬币储存部60包括,槽宽尺寸略大于硬币C的直径且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并按根中面额平行设置的多条硬币储存槽63,设置在该硬币储存槽63的槽底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积存带65,以及设置在上述硬币储存槽63的下游端,可在允许硬币C通过的工作状态与阻止硬币C输出而使后续硬币C叠加的非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变换的制动构件。
文档编号G07D1/06GK1662937SQ0282953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5日
发明者西村和也, 山内博昭, 高岛伸郎 申请人:日本金钱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