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食堂用智能打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7444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大中型食堂用智能打菜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打菜系统,尤其是大中型食堂的智能打菜系统。



背景技术:

在许多学校、机关单位或工厂等中大型食堂内,普遍存在下述问题:1、某一时间段内就餐人数急剧增多,导致排队时间长;2、因排队时间长而导致饭菜变凉;3、有些菜品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就餐人员吃不到喜欢的菜品且导致某些菜品的浪费;4、人工打菜份量偏差导致消费不公,卫生问题也难以保证;5、食堂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这些问题给食堂经营者和就餐者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4204106U和CN105640171A都公开了一种自动打菜机。这两种自动打菜机实现打菜自动化,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就餐人员打菜时间,但是这两种装置不够智能化,且打菜份量很难消除偏差,也没有保温装置。CN205540941U公开了一种智能打菜系统,该智能打菜系统实现了打菜自动化,但是该打菜系统不具备智能化,点餐与支付过程仍需排队,且时间较长,打菜机打菜份量很难消除偏差,打菜时也没有考虑菜品保温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中型食堂用智能打菜系统,大大减少就餐者的排队时间,点餐与支付过程智能化,并有效地避免饭菜变凉,降低人工成本,保证打菜时的卫生清洁,基本消除打菜份量偏差导致消费不公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大中型食堂用智能打菜系统,包括自动打菜模块、传送模块、点餐模块、保温模块以及检测模块,传送模块在自动打菜模块下面,自动打菜模块外侧套装有保温模块,自动打菜模块底部一侧设有检测模块;保温模块包括保温套、发热器、温度检测器以及温度控制器,保温套直接套在盛菜桶外侧与盛菜桶紧密配合;检测模块包括传感器、显示器、控制器、计算机以及语音器;每个餐盘一侧装有传感器,传感器识别传送带上的餐盘二维码,控制器与每一个传感器相连,计算机、显示器以及语音器与控制器相连;点餐模块包括信号收发器和手机点餐APP,信号收发器与计算机相连,手机点餐APP上集成当日刚出锅的菜品的图片、点菜功能、支付功能以及预点餐功能。

进一步地,自动打菜模块包括盛菜桶、滑道和出菜盒及移动机,移动机位于盛菜桶下端;盛菜桶上端为柱型,下端为漏斗型,盛菜桶中部有两根支撑杆;盛菜桶下方有凹型滑道,两者通过L形支架相连;滑道中间开有圆形滑道孔,滑道孔大小和盛菜桶底部圆孔大小相等且同圆心;滑道下方连接出菜盒,移动机位于出菜盒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和与其配套的餐盘,传送带上设置有卡槽,卡槽与卡槽之间的距离以卡住餐盘不前后移动为准;餐盘中餐格数目为正整数个,餐盘两边设有可搁置筷、勺的凹槽,每个餐盘都标有编号和二维码。

进一步地,保温模块中保温套上部的圆柱体与下部的圆锥体上都开有两个缝口与两条缝隙,通过魔术扣使得缝口两端的保温套紧密连接;保温套外层为隔热材质,内部为保温材质,在其内部保温材质中设有多个发热器和多个温度传感器组成的温度检测器,并通过电线连接到外置的温度控制器上,再通过开关与电源相连。

出菜盒由内外两个同心的空心圆柱体构成,其中内圆柱体与滑道相连接,内圆柱体内径尺寸与滑道孔相等且同心;外圆柱体的内壁与内圆柱体外壁相切,外圆柱体上开有螺丝孔,通过螺母将其固定在内圆柱体上,且内圆柱体外壁上标有刻度,可通过调节螺母调节出菜盒容积大小。

移动机由上下两个凹型移动板互扣组成,上移动板位于装菜箱滑道上方且与滑道相切,下移动板位于装菜箱出菜盒的下方且与其相切;上移动板一侧有拉杆,电机作用在拉杆上带动移动机前后运行,上移动板凹型底部靠近拉杆一侧开有圆孔,其大小与滑道孔相等,上移动板前后内壁上贴有缓冲贴片,上移动板凹型顶部中间位置开有螺丝孔;下移动板凹型底部一侧也开有圆孔,其大小与滑道孔相等,凹型前后板也为凹型结构且底部中间位置开有螺丝孔,上移动板前后板倒扣在下移动板凹型结构内侧,并通过螺母使上下两个凹型移动板固定在一起。上移动板上的上圆孔与下移动板上的下圆孔的圆心距离大于自身圆孔直径的2倍。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积极效果是,解决了人工打菜效率低下、食物浪费、在打菜过程中饭菜变凉、现金找零以及刷卡出错等问题,节省了就餐者的时间,也减轻了食堂的人工成本与工作人员的任务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菜箱与移动机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装菜箱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移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保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菜箱,2移动机,3餐盘,4传送带,5传感器,6控制器,7显示器,8语音器,9盛菜桶,10滑道,11出菜盒,12支撑杆,13 L形支架,14上移动板,15下移动板,16滑道孔,17内圆柱体,18外圆柱体,19螺丝孔,20刻度,21拉杆,22上圆孔,23下圆孔,24缓冲贴片,25螺丝孔,26保温套,27温度控制器,28缝口,29魔术扣,30缝隙,31卡槽,32编号,33二维码,34餐格,35凹槽,36计算机,37信号收发器,38传送电机。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自动打菜模块、保温模块、传送模块、点餐模块以及检测模块。传送模块位于自动打菜模块的下面,检测模块位于传送模块顶部的一侧,保温模块包裹在自动打菜模块外侧。自动打菜模块由装菜箱1和移动机2构成,其中移动机2位于装菜箱1下端。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4、传送电机38以及与其配套的餐盘3,传送带4的皮带上设置有卡槽31,相邻卡槽31之间的距离以卡住餐盘不前后移动为准,餐盘中餐格34数目为正整数个,餐盘3两侧设有可搁置筷、勺的凹槽35,每个餐盘3都标有编号32和二维码33。检测模块包括传感器5、控制器6、显示器7、语音器8、计算机36组成。每个餐盘3一侧装有传感器5,传感器5识别传送带上的餐盘二维码33,控制器6与每一个传感器5相连,计算机36、显示器7以及语音器8与控制器6相连。点餐模块包括信号收发器37和手机点餐APP,信号收发器37与计算机36相连;手机点餐APP上集成了新炒好菜的图片、点菜功能、支付功能以及预点餐功能。

图2所示装菜箱与移动机组合结构,装菜箱主要由盛菜桶9、滑道10和出菜盒11三部分组成。盛菜桶9上端为柱型,下端为漏斗型,盛菜桶1箱体中部有两根支撑杆12;滑道10位于盛菜桶1下方,两者通过L形支架13相连,出菜盒11与滑道10相连接且位于其下方。移动机主要由凹型上移动板14与凹型下移动板15互扣组成,上移动板14位于滑道10上方且于滑道10相切,下移动板15位于出菜盒11的下方且与其相切。

图3所示为装菜箱结构,其滑道10为凹型结构,中间开有滑道孔16,滑道孔16大小和盛菜桶9底部圆孔大小相等且同圆心;出菜盒11由内圆柱体17和外圆柱体18组成,内圆柱体17和外圆柱体18都是空心圆柱体且同心,其中内圆柱体17与滑道10相连接,内圆柱体17内径尺寸与滑道孔16尺寸相等且同心。外圆柱体18的内壁与内圆柱体17外壁相切,外圆柱体18上开有螺丝孔19,通过螺丝将其固定在内圆柱体17上,并且内圆柱体17外壁上标有刻度20,可通过螺丝来调节外圆柱体18与内圆柱体17之间的轴向位置来调节出菜盒11的容积大小。

图4所示移动机结构图,上移动板14的一侧有拉杆21,电机作用在拉杆21上带动移动机2沿拉杆21轴向运动,上移动板14凹型底部靠近拉杆一侧开有上圆孔22,其尺寸与滑道孔16尺寸相同,上移动板14前后内壁上贴有缓冲贴片24,上移动板14凹型顶部中间位置开有螺丝孔25。下移动板15凹型底部一侧开有下圆孔23,下圆孔23尺寸与滑道孔16尺寸相同,其中上移动板与下移动板两圆孔的圆心距离大于4倍圆孔半径。上移动板14的前后板倒扣在下移动板15凹型结构内侧,并通过螺丝使上移动板14和下移动板15固定在一起,同时利用螺丝可以调节上圆孔22和下圆孔23之间的圆心轴向距离。

图5所示保温模块结构,主要由保温套26、发热器、温度检测器以及温度控制器27组成,保温套26形状与盛菜桶9相似,其直接套在盛菜桶9外侧,与盛菜桶9紧密配合,保温套26上部的圆柱体与下部的圆锥体上都开有两个缝口28与两条缝隙30,上部缝口还设置了魔术扣29,通过魔术扣29使得缝口两端的保温套26紧密连接;保温套26外层为隔热材质,内部为保温材质,在其内部保温材质中设有多个发热器和多个温度传感器组成的温度检测器,并通过电线连接到外置的温度控制器27上,再通过开关与电源相连。

打菜过程说明:用手托起支撑杆12将装菜箱1固定在传送带上方的台架固定位置并将其固定。将螺丝孔25上的两个螺丝拧下来,将下移动板15拆卸下来,拧松螺丝孔19上的螺丝,目视刻度20调节外圆柱体18与内圆柱体17之间的位置来调节出莱盒11的内部容积,调好后拧紧螺丝孔19处的螺丝,使得外圆柱体18固定在内圆柱体17上面。将下移动板15利用螺丝孔25处的螺丝将其安装到上移动板14上面,安装时注意下移动板15板面与外圆柱体18下端贴紧。

将保温套26套装在盛菜桶9上面,打开保温模块的电源,使得保温套26内部的发热器工作,利用温度检测器、发热器,通过调节温度控制器27使盛菜桶1的温度保持在某一恒定范围内。保温套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保温材料,既省电又保温效果良好。温度恒定后,按照手机点餐APP中预售系统传递回来的信息,经过统计菜的品种和数量,结合实际情况将菜做好,并拍照上传到网站,接下来将做好的饭和菜分别倒入不同的盛菜桶9内部,在每个盛菜桶9上部用盖子盖好。

饭菜准备好后即可接收点餐,假若某人在手机点餐APP上先浏览已做好的菜品图片,接下来在手机点餐APP上点好菜并成功付款后(假若菜在a号盛菜桶中),信号收发器37将点餐信号传送给计算机36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后计算机36通过信号收发器37将信号传送给手机点餐APP,从而将信息反馈给点餐者,并在手机点餐APP上自动生成N号取餐号,N号即为餐盘3上的编号。然后计算机36再给控制器6一个控制信号,控制器6将给传送模块的传送电机38一个启动信号,电机接到信号后开始启动,并带动传送带上的餐盘3往前运动。智能打菜装置检测模块上的a号盛菜桶对面的传感器5不断探测N号餐盘上的二维码33,当探测到后,传送带停止前行,a号移动机上的电机启动,电机带动拉杆21在滑道10上轴向向前运动,直到出菜盒11与缓冲贴片24相接触,移动机上的电机停机,上圆孔22与盛菜桶9下端口正好完全重合,菜从盛菜桶9中通过上圆孔22和滑道孔16漏到出菜盒11中,数秒后移动机上的电机自动启动,带动拉杆21在滑道10上轴向向后运动,移动机上的电机停机,下圆孔23与N号餐盘3中的第一个餐格34对准,菜从出菜盒11中漏到N号餐盘3中的第一个餐格34中,菜打好后直接运出传送带后,控制器6发出指定给显示器7和语音器8,显示器7上显示N号,语音器8播报“请N号订餐者取餐”。当就餐者吃完饭后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点餐APP中预售系统进行预点餐,预点餐只是为食堂下一餐准备菜的种类和数量做参考。以上为整个预点餐、点餐、自动打餐以及取餐的整个过程。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未经创造性劳动对本发明进行的等效修改或代替都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和修改,都被本发明申请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