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验证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922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验证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门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验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的门禁装置(例如:密码门锁)主要是使用字符密码、语音密码、以及指纹密码等;这类密码具有秘钥唯一或生物特征唯一的性质,一般在技术上很难破解。

但作为室外场合使用时,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小偷可以将针孔摄像头安装在门禁装置的隐蔽位置,在用户输入密码时偷拍密码;或者提取用户的指纹信息;或者录制用户的语音信息模拟用户语音等,当小偷窃取到用户的门禁装置的密码后,即可大摇大摆的打开用户的大门。

针对这个问题,一般是采取设置复杂密码来提高密码的安全性,例如:使用字符密码、语音密码或者指纹密码中的任意两个密码作为两个密码认证开锁。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但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呈现出较差的用户体验。另外,即使用户通过连续输入以上两种密码,依旧无法防止密码被他人盗取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验证方法及系统,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且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验证方法,包括:步骤s100门禁装置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步骤s200门禁装置将接收的所述当前终端标识与预设数据库中存储的预设终端标识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执行步骤s300;步骤s300门禁装置获取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步骤s400门禁装置判断用户输入的所述开锁密码是否与预设开锁密码一致,若一致,则执行步骤s500;步骤s500门禁装置执行开锁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虽然门禁装置会验证两次(当前终端标识和开锁密码),但本质上用户自己仅输入了一次开锁密码,另一次的验证是由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之间配合自行完成,既保证了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便捷性。另外,利用移动终端的唯一性编号作为预设终端标识来验证,对移动终端进行了限定,从而对用户的身份也进行了限定,进一步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步骤s300具体包括:步骤s310门禁装置在预设时间内获取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预设时间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步骤s030当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移动终端在所述局域网中广播发送所述当前终端标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处于同一个局域网,广播发送当前终端标识的方式既保证安全性(不处于此局域网的设备不会收到),又减化了当前终端标识的发送流程,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使用户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进一步,所述步骤s030之前还包括:步骤s020当移动终端连入wi-fi无线网络时,判断连入的所述wi-fi无线网络的当前服务集标识是否与预设服务集标识一致,若一致,则执行步骤s03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判断当前服务集标识和预设服务集标识是否一致作为触发条件,让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自行完成当前终端标识的匹配,不需要用户手动操作,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步骤s000利用移动终端设置预设终端标识;步骤s010移动终端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发送给门禁装置;步骤s011当门禁装置接收到所述预设终端标识时,所述门禁装置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保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移动终端设置预设终端标识,门禁装置可以只保留简单的接收和存储功能,不需要给门禁装置配置太强的处理芯片,降低了门禁装置的生产成本;且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设置的方式可视化程度更高,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系统,包括:门禁装置和移动终端;所述门禁装置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设终端标识;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以及,当所述当前终端标识与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匹配成功时,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判断模块,与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电连接,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时,所述判断模块将所述当前终端标识与存储模块中存储的预设终端标识进行匹配;以及,当所述接收模块获取了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时,所述判断模块判断用户输入的所述开锁密码是否与预设开锁密码一致;执行模块,与所述判断模块电连接,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当前终端标识匹配成功、且所述开锁密码与所述预设开锁密码一致时,所述执行模块执行开锁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虽然门禁装置会验证两次(当前终端标识和开锁密码),但本质上用户自己仅输入了一次开锁密码,另一次的验证是由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之间配合自行完成,既保证了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便捷性。另外,利用移动终端的唯一性编号作为预设终端标识来验证,对移动终端进行了限定,从而对用户的身份也进行了限定,进一步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当所述当前终端标识与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匹配成功时,所述接收模块在预设时间内获取用户输入的所述开锁密码。

进一步,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信息发送模块,当和所述门禁装置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在所述局域网中广播发送所述当前终端标识。

进一步,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标识判断模块,与所述信息发送模块电连接,当连入wi-fi无线网络时,所述标识判断模块判断连入的所述wi-fi无线网络的当前服务集标识是否与预设服务集标识一致;所述信息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当所述标识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当前服务集标识与所述预设服务集标识一致时,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在所述局域网中广播发送所述当前终端标识。

进一步,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密码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密码发送模块,与所述密码设置模块电连接,当所述密码设置模块设置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时,所述密码发送模块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发送给所述门禁装置;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预设终端标识;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接收模块电连接,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预设终端标识时,所述存储模块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保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验证方法及系统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自动发送当前终端标识,让门禁装置完成当前终端标识的匹配;若匹配成功,用户仅需在一定时间内输入正确的开锁密码即可完成开锁操作。虽然验证了两次,但用户实质上只需要记住一个开锁密码即可以,既保证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用户记忆复杂密码的不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验证方法及系统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验证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验证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门禁装置,11.存储模块,12.接收模块,13.判断模块,14.执行模块,20.移动终端,21.信息发送模块,22.标识判断模块,23.密码设置模块,24.密码发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验证方法,包括:步骤s100门禁装置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步骤s200门禁装置将接收的所述当前终端标识与预设数据库中存储的预设终端标识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执行步骤s300;步骤s300门禁装置获取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步骤s400门禁装置判断用户输入的所述开锁密码是否与预设开锁密码一致,若一致,则执行步骤s500;步骤s500门禁装置执行开锁操作。

具体的,门禁装置上装有智能密码锁,只有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并匹配成功后,用户输入正确的开锁密码,门禁装置才会执行开锁操作;若没有收到当前终端标识或匹配不成功,只接收到正确的开锁密码,门禁装置也不会执行开锁操作。

移动终端可以为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移动终端为用户一般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用其来将开锁指令发送给门禁装置,使用户不用携带额外的东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是基于与门禁装置配套的门禁app实现的,用户在其自己的移动终端上安装此门禁app,假设这个门禁装置为用户家里的门禁装置。其实现过程为:

1)当用户回家时,移动终端上的终端无线通信模块,使其移动终端与门禁装置(门禁装置上也有相配套的门禁无线通信模块)连入同一个局域网。这里的终端无线通信模块可以为蓝牙、zigbee、wi-fi等。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通过蓝牙连入同一个局域网;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通过zigbee连入同一个局域网;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通过wi-fi连入同一个无线路由器的无线网络,从而使两者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需要注意的是,并不对门禁装置和移动终端连入同一个局域网的方式做限制,只要满足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可以连入同一个局域网即可。门禁装置上的门禁无线网络模块,其工作状态可以通过用户手动开启,也可以处于长期开启状态,根据用户的喜好自行设置。

2)门禁app会在移动终端的后台运行,移动终端会自动把自己的当前终端标识发送给门禁装置,门禁装置接收到当前终端标识后,对其与预设数据库中的预设终端标识进行匹配。这一过程相当于第一次验证用户的身份。

3)当匹配成功后,用户自行在门禁装置上输入开锁密码并对其正确性进行验证,相当于第二次验证用户的身份,如果开锁密码也正确的话,相当于门禁装置完成了两次验证,且两次验证都正确,则会自动开锁。当然,没有接收到当前终端标识,或,当前终端标识匹配不成功,或,没有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或,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与预设开锁密码不一致时,则不执行开锁操作。

上述流程中,当移动终端的终端无线通信模块和门禁装置上的门禁无线网络模块处于长开状态时,当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处于互相可以识别到对方的距离时,两者可以自动组网,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当两者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此可以作为门禁app发送当前终端标识的触发条件)时,门禁app在后台运行,自动将移动终端的当前终端标识发送给门禁装置,整个过程中用户并不需要给予过多的关注,大大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

当前终端标识为移动终端的具有唯一性的标识,例如:移动终端的mac地址、imei号、序列号等,当然,并不局限于mac地址、imei号等,只要是移动终端出厂的唯一性标识即可。利用每个移动终端的唯一性标识作为预设终端标识,只有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匹配成功时,才会对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进行验证,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预设开锁密码可以为字符密码、生物信息密码(例如:指纹密码、语音密码、瞳孔密码等)、混合密码(一半字符密码,一半生物信息密码)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设置。

本发明中,虽然门禁装置会验证两次(当前终端标识和开锁密码),但本质上用户自己仅输入了一次开锁密码,另一次的验证是由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之间配合自行完成,既保证了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便捷性。另外,利用移动终端的唯一性编号作为预设终端标识来验证,对移动终端进行了限定,从而对用户的身份也进行了限定,进一步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步骤s300具体包括:步骤s310门禁装置在预设时间内获取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

具体的,当门禁装置验证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匹配成功时,说明用户只要输对开锁密码即可以完成开锁操作。考虑到用户的移动终端已经发送了正确的当前终端标识,对用户的身份已经有了第一层验证;但是如果用户突然有事突然离开了,万一有不法分子正好钻空子输入了窃取的开锁密码,误打误撞就打开了门锁。为了杜绝这种安全隐患,在验证了当前终端标识正确时,只有在一定时间内输入的开锁密码正确才执行开锁操作,从而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而预设时间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例如:5份钟、10分钟等。

预设时间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步骤s030当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移动终端在所述局域网中广播发送所述当前终端标识。

具体的,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处于同一个局域网,广播发送当前终端标识的方式既保证安全性(不处于此局域网的设备不会收到),又减化了当前终端标识的发送流程,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使用户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优选地,所述步骤s030之前还包括:步骤s020当移动终端连入wi-fi无线网络时,判断连入的所述wi-fi无线网络的当前服务集标识(ssid,servicesetidentifier)是否与预设服务集标识一致,若一致,则执行步骤s030。

具体的,每个家庭中的无线路由器可以作为一个中间点,让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接入同一无线路由器,从而使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进行数据传输。

预设服务集标识的设置是因为一般无线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不会经常改变;另外,当移动终端发现其连入的无线网络的当前服务集标识是预设服务集标识,说明用户已经到达了门禁装置的周围。因此,也可以将当前服务集标识的判断结果作为发送当前终端标识的触发条件,若当前服务集标识与预设服务集标识一致时,移动终端可以自动发送当前终端标识,让门禁装置完成第一次验证,这样用户到达门禁装置前可以直接输入开锁密码,完成第二次验证,不需要用户等待多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步骤s000(当门禁装置处于设置模式时)利用移动终端设置预设终端标识(和预设开锁密码);步骤s010移动终端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所述预设开锁密码)发送给门禁装置;步骤s011当门禁装置接收到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所述预设开锁密码)时,所述门禁装置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所述预设开锁密码)保存。

具体的,当门禁装置第一次使用时,必然需要设置密码。而预设终端标识的设置也是设置过程的一步,若想拥有此门禁装置的开锁权限,那么用户可以用自己的移动终端与门禁装置组网,然后将自己移动终端的终端标识作为预设终端标识发送给门禁装置让其存储。考虑到每个移动终端的终端标识都是不同的,因此,门禁装置上会存储有多个预设终端标识(例如:家里5个人,把5个人的手机的终端标识都存储在门禁装置上),后续验证过程中,当前终端标识只要与其中的一个预设终端标识匹配成功即可。

用户可以直接在门禁装置上预设开锁密码,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设置开锁密码。即当门禁装置处于设置模式时,用户可以通过与门禁装置处于同一个局域网的移动终端设置预设开锁密码,然后将预设开锁密码发送给门禁装置让其存储。利用移动终端设置开锁密码和/或预设终端标识,门禁装置可以只保留简单的接收和存储功能,不需要给门禁装置配置太强的处理芯片,降低了门禁装置的生产成本;且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设置的方式可视化程度更高,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移动终端可以将门禁装置经常连接的(wi-fi)无线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当作预设服务集标识进行存储。当移动终端连入无线网络时,将当前无线网络的当前服务集标识与预设服务集标识进行判断,将判断结果作为移动终端自动发送当前终端标识的触发条件。这种设计不需要人为手动进行触发,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无线路由器的无线网络是有一定范围的,当移动终端连入此无线路由器时,用户可能正在向门禁装置移动,门禁装置和移动终端提前完成匹配,减少了用户输入开锁密码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验证方法,包括:步骤s000(当处于设置模式时)利用移动终端设置预设终端标识;步骤s010移动终端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发送给门禁装置;步骤s011当门禁装置接收到所述预设终端标识时,所述门禁装置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保存。

步骤s020当移动终端连入wi-fi无线网络时,判断连入的所述wi-fi无线网络的当前服务集标识是否与预设服务集标识一致,若一致,则执行步骤s030,若不一致,则执行步骤s040;步骤s040移动终端不发送当前终端标识;步骤s030当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移动终端在所述局域网中广播发送所述当前终端标识;步骤s100门禁装置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步骤s200门禁装置将接收的所述当前终端标识与预设数据库中存储的预设终端标识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执行步骤s300,若匹配不成功,则执行步骤s600;步骤s300门禁装置获取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步骤s300具体包括:步骤s310门禁装置在预设时间内获取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步骤s400门禁装置判断用户输入的所述开锁密码是否与预设开锁密码一致,若一致,则执行步骤s500,若不一致,则执行步骤s600;步骤s500门禁装置执行开锁操作;步骤s600门禁装置不执行开锁操作。

具体的,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自动发送当前终端标识,让门禁装置完成当前终端标识的匹配;若匹配成功,用户仅需在一定时间内输入正确的开锁密码即可完成开锁操作。虽然验证了两次,但用户实质上只需要记住一个开锁密码即可以,既保证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用户记忆复杂密码的不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系统,包括:门禁装置10和移动终端20;门禁装置和移动终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

所述门禁装置10包括:存储模块11,用于存储预设终端标识(和预设开锁密码);接收模块12,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以及,当所述当前终端标识与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匹配成功时,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判断模块13,与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11电连接,当所述接收模块12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时,所述判断模块将所述当前终端标识与存储模块中存储的预设终端标识进行匹配;以及,当所述接收模块获取了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时,所述判断模块判断用户输入的所述开锁密码是否与预设开锁密码一致;执行模块14,与所述判断模块电连接,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当前终端标识匹配成功、且所述开锁密码与所述预设开锁密码一致时,所述执行模块执行开锁操作。

具体的,门禁装置上装有智能密码锁,只有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并匹配成功后,用户输入正确的开锁密码,门禁装置才会执行开锁操作;若没有收到当前终端标识或匹配不成功,只接收到正确的开锁密码,门禁装置也不会执行开锁操作。

移动终端可以为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移动终端为用户一般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用其来将开锁指令发送给门禁装置,使用户不用携带额外的东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是基于与门禁装置配套的门禁app实现的,用户在其自己的移动终端上安装此门禁app,假设这个门禁装置为用户家里的门禁装置。其实现过程为:

1)当用户回家时,移动终端上的终端无线通信模块,使其移动终端与门禁装置(门禁装置上也有相配套的门禁无线通信模块)连入同一个局域网。这里的终端无线通信模块可以为蓝牙、zigbee、wi-fi等。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通过蓝牙连入同一个局域网;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通过zigbee连入同一个局域网;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通过wi-fi连入同一个无线路由器的无线网络,从而使两者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需要注意的是,并不对门禁装置和移动终端连入同一个局域网的方式做限制,只要满足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可以连入同一个局域网即可。门禁装置上的门禁无线网络模块,其工作状态可以通过用户手动开启,也可以处于长期开启状态,根据用户的喜好自行设置。

2)门禁app会在移动终端的后台运行,移动终端会自动把自己的当前终端标识发送给门禁装置,门禁装置接收到当前终端标识后,对其与预设数据库中的预设终端标识进行匹配。这一过程相当于第一次验证用户的身份。

3)当匹配成功后,用户自行在门禁装置上输入开锁密码并对其正确性进行验证,相当于第二次验证用户的身份,如果开锁密码也正确的话,相当于门禁装置完成了两次验证,且两次验证都正确,则会自动开锁。当然,没有接收到当前终端标识,或,当前终端标识匹配不成功,或,没有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或,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与预设开锁密码不一致时,则执行模块不执行开锁操作。

上述流程中,当移动终端的终端无线通信模块和门禁装置上的门禁无线网络模块处于长开状态时,当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处于互相可以识别到对方的距离时,两者可以自动组网,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当两者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此可以作为门禁app发送当前终端标识的触发条件)时,门禁app在后台运行,自动将移动终端的当前终端标识发送给门禁装置,整个过程中用户并不需要给予过多的关注,大大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

当前终端标识为移动终端的具有唯一性的标识,例如:移动终端的mac地址、imei号、序列号等,当然,并不局限于mac地址、imei号等,只要是移动终端出厂的唯一性标识即可。利用每个移动终端的唯一性标识作为预设终端标识,只有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匹配成功时,才会对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进行验证,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预设开锁密码可以为字符密码、生物信息密码(例如:指纹密码、语音密码、瞳孔密码等)、混合密码(一半字符密码,一半生物信息密码)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设置。

本发明中,虽然门禁装置会验证两次(当前终端标识和开锁密码),但本质上用户自己仅输入了一次开锁密码,另一次的验证是由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之间配合自行完成,既保证了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便捷性。另外,利用移动终端的唯一性编号作为预设终端标识来验证,对移动终端进行了限定,从而对用户的身份也进行了限定,进一步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12,进一步用于当所述当前终端标识与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匹配成功时,所述接收模块在预设时间内获取用户输入的所述开锁密码。

具体的,当门禁装置验证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匹配成功时,说明用户只要输对开锁密码即可以完成开锁操作。考虑到用户的移动终端已经发送了正确的当前终端标识,对用户的身份已经有了第一层验证;但是如果用户突然有事突然离开了,万一有不法分子正好钻空子输入了窃取的开锁密码,误打误撞就打开了门锁。为了杜绝这种安全隐患,在验证了当前终端标识正确时,只有在一定时间内输入的开锁密码正确才执行开锁操作,从而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而预设时间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例如:5份钟、10分钟等。

预设时间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20还包括:信息发送模块21,当和所述门禁装置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在所述局域网中广播发送所述当前终端标识。

具体的,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处于同一个局域网,广播发送当前终端标识的方式既保证安全性(不处于此局域网的设备不会收到),又减化了当前终端标识的发送流程,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使用户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标识判断模块22,与所述信息发送模块电连接,当连入wi-fi无线网络时,所述标识判断模块判断连入的所述wi-fi无线网络的当前服务集标识(ssid)是否与预设服务集标识一致;所述信息发送模块21,进一步用于当所述标识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当前服务集标识与所述预设服务集标识一致时,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在所述局域网中广播发送所述当前终端标识。

具体的,每个家庭中的无线路由器可以作为一个中间点,让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接入同一无线路由器,从而使移动终端和门禁装置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进行数据传输。

预设服务集标识的设置是因为一般无线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不会经常改变;另外,当移动终端发现其连入的无线网络的当前服务集标识是预设服务集标识,说明用户已经到达了门禁装置的周围。因此,也可以将当前服务集标识的判断结果作为发送当前终端标识的触发条件,若当前服务集标识与预设服务集标识一致时,移动终端可以自动发送当前终端标识,让门禁装置完成第一次验证,这样用户到达门禁装置前可以直接输入开锁密码,完成第二次验证,不需要用户等待多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20包括:密码设置模块23,(当门禁装置处于设置模式时)用于设置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所述预设开锁密码);密码发送模块24,与所述密码设置模块电连接,当所述密码设置模块设置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所述预设开锁密码)时,所述密码发送模块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所述预设开锁密码)发送给所述门禁装置;所述接收模块12,进一步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所述预设开锁密码);所述存储模块11,与所述接收模块电连接,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所述预设开锁密码)时,所述存储模块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所述预设开锁密码)保存。

具体的,当门禁装置第一次使用时,必然需要设置密码。可以将门禁装置设置为设置模式,若想拥有此门禁装置的开锁权限,那么用户可以用自己的移动终端与门禁装置组网,然后将自己移动终端的终端标识作为预设终端标识发送给门禁装置让其存储。考虑到每个移动终端的终端标识都是不同的,因此,门禁装置上会存储有多个预设终端标识(例如:家里5个人,把5个人的手机的终端标识都存储在门禁装置上),后续验证过程中,当前终端标识只要与其中的一个预设终端标识匹配成功即可。

用户可以直接在门禁装置上预设开锁密码,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设置开锁密码。即当门禁装置处于设置模式时,用户可以通过与门禁装置处于同一个局域网的移动终端设置预设开锁密码,然后将预设开锁密码发送给门禁装置让其存储。利用移动终端设置开锁密码和/或预设终端标识,门禁装置可以只保留简单的接收和存储功能,不需要给门禁装置配置太强的处理芯片,降低了门禁装置的生产成本;且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设置的方式可视化程度更高,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终端存储模块,用于将门禁装置经常连接的(wi-fi)无线网络的服务集标识当作预设服务集标识进行存储。当移动终端连入无线网络时,将当前无线网络的当前服务集标识与预设服务集标识进行判断,将判断结果作为移动终端自动发送当前终端标识的触发条件。这种设计不需要人为手动进行触发,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无线路由器的无线网络是有一定范围的,当移动终端连入此无线路由器时,用户可能正在向门禁装置移动,门禁装置和移动终端提前完成匹配,减少了用户输入开锁密码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门禁系统,包括:门禁装置10和移动终端20;门禁装置和移动终端通过无线路由器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

所述门禁装置10包括:存储模块11,用于存储预设终端标识(和预设开锁密码);接收模块12,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以及,当所述当前终端标识与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匹配成功时,所述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在预设时间内获取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以及,进一步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预设开锁密码);判断模块13,与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电连接,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当前终端标识时,所述判断模块将所述当前终端标识与存储模块中存储的预设终端标识进行匹配;以及,当所述接收模块获取了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时,所述判断模块判断用户输入的所述开锁密码是否与预设开锁密码一致;执行模块14,与所述判断模块电连接,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当前终端标识匹配成功、且所述开锁密码与所述预设开锁密码一致时,所述执行模块执行开锁操作;当接收模块未接收到当前终端标识,或当前终端标识匹配不成功,或,接收模块未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开锁密码,或,开锁密码和预设开锁密码不一致时,执行模块不执行开锁操作。

移动终端20包括:标识判断模块22,与所述信息发送模块电连接,当连入wi-fi无线网络时,所述标识判断模块判断连入的所述wi-fi无线网络的当前服务集标识是否与预设服务集标识一致;信息发送模块21,当所述标识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当前服务集标识与所述预设服务集标识一致时,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在所述局域网中广播发送所述当前终端标识;密码设置模块23,用于设置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预设开锁密码);密码发送模块24,与所述密码设置模块电连接,当所述密码设置模块设置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预设开锁密码)时,所述密码发送模块将所述预设终端标识(和预设开锁密码)发送给所述门禁装置;终端存储模块,与所述标识判断模块电连接,用于存储预设服务集标识。

具体的,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自动发送当前终端标识,让门禁装置完成当前终端标识的匹配;若匹配成功,用户仅需在一定时间内输入正确的开锁密码即可完成开锁操作。虽然验证了两次,但用户实质上只需要记住一个开锁密码即可以,既保证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用户记忆复杂密码的不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