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37431发布日期:2018-06-30 13:0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下空间运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空间(如矿井、城市地下管廊等)中内部环境恶劣,封闭,其中的布设的设备的运维管理难度较高,例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简称管廊,其包括多个独立并行排列的舱室并行排列,每个舱室可用于不同的管线传输,如供水、燃气、电力等。通过上述管廊可以把原来分散部署的管线集中到一起管理和维护,从而提升城市市政管理水平,改善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抗灾容灾能力。

由于管廊内集中有大量管线及附属设施,因此,对于管廊内固有的照明、通风、排水等固有资产的巡检不仅能够起到固有资产普查的作用,更能够使固有设备的损坏进行及时维护更新,保证管廊安全高效运维。

由于管廊是全封闭密闭空间,内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信号较差。因此,目前通常使用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巡检系统进行管廊巡检。具体的,将实体硬件RFID标签贴在管廊的墙壁上作为巡检点,同时标签内保存巡检点编号信息。巡检时,巡检人员手持专用巡检设备进入管廊,当抵达巡检点后,靠近RFID标签使之被激活,从而实现其与手持巡检设备的通信。然后,手持巡检设备检测到该标签上报的巡检点编号信息并记录下来,表示巡检人员的当前位置在此巡检点处,进而进行该巡检点内附属设施的检查。最后,巡检完成后,巡检人员可将该专用巡检设备内的巡检数据回传到管廊运维系统后台进行存储、查询和分析。

上述RFID巡检系统中的巡检点所采用的RFID标签,是在管廊建设施工期间一次性部署完成。一旦需要调整、增加、减少巡检点,就需要重新施工,这样不仅工程周期长,而且再次入廊施工对管廊安全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现有的采用RFID标签作为巡检点的方式,很难适应管廊运维工作要求的变化,严重制约管廊智慧运维的创新与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巡检点实体硬件化的局限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用户在地下空间地理信息地图中选定的点作为地下空间巡检点;

根据所述巡检点在所述地下空间地理信息地图中的位置,将所述巡检点用位置坐标表示;

其中,所述巡检点,被用于地下空间巡检终端根据所述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和通信线缆对所述终端的定位坐标的对比结果,确认所述终端是否到达所述巡检点;所述通信线缆布设在所述地下空间中。

可选地,所述地下空间为设有至少一个舱室的管廊,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巡检点的作用半径;

根据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和作用半径,计算出所述巡检点覆盖范围内的初始附属设施,其中,所述位置坐标中包括所述巡检点在所述管廊中的平面坐标和舱室层数;

从所述初始附属设施中筛选出与所述巡检点的归属舱室相同的附属设施,作为所述巡检点对应的巡检对象。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问题巡检对象;

将所述问题巡检对象所在的坐标位置,作为所述地下空间的一个问题巡检点;

判断所述问题巡检点的问题是否已修复;

如果所述问题巡检点的问题已修复,则删除所述问题巡检点。

可选地,所述问题巡检对象所在的坐标位置的获取方法,包括:

将所述终端采集所述问题巡检对象的巡检数据时,所述通信线缆对所述终端的定位坐标作为所述问题巡检对象的坐标位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巡检点的生命时长是否达到其有效时长;

如果到达其有效时长,则删除所述巡检点。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地下空间中各巡检点的优先级别;

根据各所述巡检点中优先级别为预设级别的巡检点,构建巡检路线。

可选地,所述地下空间为设有至少一个舱室的管廊,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条件,将所述管廊中各巡检点分别添加到对应的巡检路线中;

判断所述管廊中是否存在孤立的巡检点;

如果存在孤立的巡检点,则根据各巡检路线与所述巡检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舱室归属,从各巡检路线中选择一条巡检路线并将所述巡检点添加到巡检路线中。

可选地,将所述管廊中各巡检点分别添加到对应的巡检路线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为各所述巡检路线设置巡检日期、巡检班组以及各巡检对象的巡检条目,形成各所述巡检路线对应的巡检任务。

可选地,所述地下空间为设有至少一个舱室的管廊,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将所述管廊中各舱室分区段用封闭多边形表示;

将各所述舱室分区段对应的封闭多边形的所有顶点坐标值中最大横坐标、最小横坐标、最大纵坐标和最小纵坐标的组合,分别作为各所述舱室分区段对应的包容矩形的四个顶点;

将所述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处于所述舱室分区段对应的包容矩形内的舱室分区段,作为所述巡检点的初始归属舱室分区段;

选择所述初始归属舱室分区段中距离所述巡检点最近的舱室分区段,作为所述巡检点的归属舱室分区段;

将所述归属舱室分区段的管廊本体、以及所述归属舱室分区段中的入廊管线,作为所述巡检点对应的巡检对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装置,该装置包括:

巡检点选取单元:将用户在地下空间地理信息地图中选定的点作为地下空间的巡检点;

巡检点定义单元:根据所述巡检点在所述地下空间地理信息地图中的位置,将所述巡检点用位置坐标表示;

其中,所述巡检点,被用于地下空间巡检终端根据所述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和通信线缆对所述终端的定位坐标的对比结果,确认所述终端是否到达所述巡检点;所述通信线缆布设在所述地下空间的各舱室中。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方法及装置,采用软件定义巡检点方式,在地下空间地理信息地图上直接设置虚拟的巡检点。在对地下空间巡检时,巡检人员便可以持巡检终端进入地下空间内部,其中,该终端可以与布设在地下空间中的通信线缆通信,以实现通信线缆对其在地下空间中的位置进行定位,进而通过通信线缆对终端的定位数据与巡检点的位置坐标的比对结果,可以确定持该终端的巡检人员是否抵达该巡检点,如果抵达巡检点后便可以执行巡检。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软件来定义和使用巡检点,进而可以灵活设置和调整巡检点位置,解决巡检点实体硬件化的局限性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设在管廊中的通信线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巡检点覆盖范围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空间几何算法计算巡检点的舱室分区段归属以及关联巡检对象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的设置方法进行地下空间巡检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针对现有的基于RFID技术的巡检系统中,巡检点是采用硬件布点、固定粘贴方式,存在施工周期长、位置固化、设定不灵活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方法及装置,其基本实现原理为:基于软件定义地下空间的虚拟巡检点,并且利用布设在地下空间中通信线缆对巡检终端进行精确定位,因此,可以根据所述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和通信线缆对终端的定位坐标的对比结果,便可以确认终端是否到达所述巡检点,以指导巡检人员的下一步巡检工作,进而解决巡检点实体硬件化的局限性。

基于上述原理,下面将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介绍,当然本发明实施所提到的地下空间并不限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简称管廊),还可以为地下矿井、地下排水管道等等。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将用户在地下空间地理信息地图中选定的点作为地下空间的巡检点。

本实施例中的地下空间地理信息地图根据地下空间的实际信息设置。具体的,在后台服务器上存储管廊地理信息地图(如管廊的GIS地图),并且在该管廊地理信息地图上显示管廊各个舱室的几何图层,并标注出关键附属设施(如廊内的摄像头、风机、水泵、照明等)位置,用户可根据地图上提供的信息,查看管廊本体以及附属设施的地理分布,确定虚拟巡检点位置,并点击选定该地图上的某一点。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管廊地理信息地图中不仅可以提供管廊的平面信息,还可以提供其各层舱室的立体信息。

另外,在进行巡检点的选定时,不仅可以是用户直接点击地图所选定的点,还可以根据用户基于地下空间地理信息地图输入的数据进行选定,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20:根据所述巡检点在所述地下空间地理信息地图中的位置,将所述巡检点用位置坐标表示;其中,所述巡检点,被用于地下空间巡检终端根据所述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和通信线缆对所述终端的定位坐标的对比结果,确认其是否到达所述巡检点;所述通信线缆布设在所述地下空间中。

根据该点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生成该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其中,该位置坐标可以包含(X、Y、Z、)三个坐标来定义,X、Y代表巡检点在所述管廊中的平面坐标值、Z代表巡检点在管廊中的层数值,比如在地下一层就是-1,地下2层就是-2,以此类推;另外,巡检点在所述管廊中的平面坐标值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地理信息系统GPS经纬度坐标表示,当然还可以采用其自定义的坐标。

后台服务器将上述设置好的巡检点下发至管廊中的巡检终端上,利用终端将该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和通信线缆对其定位坐标进行对比,以确认其是否到达该巡检点;或者,后台服务器通过获取通信线缆管廊巡检终端的定位坐标,然后,将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和巡检终端的定位坐标进行对比,以确认巡检终端是否到达该巡检点,当到达巡检点时,巡检人员便可以巡检相关设备设施。

为实现上述终端与后台服务器的数据通信,同时,结合wifi通信具有带宽高、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的特点,本实施例中还在地下空间中布设wifi通信装置,并且后台服务器通过该wifi通信装置与终端通信连接,以实现终端与后台服务器之间传送巡检任务、照片、视频等数据。当然,还可以通过蓝牙等通信装置连接,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利用布设在管廊中的通信线缆实现管廊中巡检终端的定位。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设在管廊中的通信线缆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通信线缆上设置有多个无线收发单元,其中,无线收发单元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管廊内部实际状况、信号强度以及定位精度等需求自由设置。终端可以与上述多个无线收发单元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实现对其定位。具体的,终端可以按照预设频率与其附近的多个无线收发单元发送信号,相应的无线收发单元可以随时接收该信号,形成多个信号向量,并对接收信号的强度、以及结合各个无线收发单元的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出终端所在位置,并将位置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协议实时下发给终端,进而实现对终端在管廊中的位置进行定位。

具体的,具基于窄带物联网通信具有带宽窄、可并发接入设备量大、功耗低的特点,本实施例中,上述无线收发单元设计为窄带物联网无线收发单元,多个窄带物联网无线收发单元在通信线缆周围形成窄带无线通信物联网络,以实现对终端30的定位。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巡检过程中,巡检人员之间的电话、短信等通信沟通,通信线缆20中还设有与上述窄带物联网无线收发单元通信连接的传输信息总线,各终端30之间通过上述窄带物联网无线收发单元和信息传输总线通信连接。例如,在终端30间通信过程中,一个窄带物联网无线收发单元够接收到来自一个终端的无线数据后,会将接收到的无线数据调制到信息传输总线上,并在信息传输总线上转发该无线数据,然后,将从信息传输总线上转发来的无线数据通过另一个窄带物联网无线收发单元发送至相应的终端。

由于上述通信线缆部署简单,接通电源后,将线缆拉倒指定地点即可使用,不受地形和环境的限制。另外,由于在综合管廊中,存在多个管状舱室以用于不同的管线收纳(如电力舱、燃气舱分别收纳电力电缆和燃气管道),并且各舱室之间有实体墙壁阻隔,彼此不互通,因此,本实施例将通信线缆沿每个舱室都进行部署,以实现整个管廊的信号全面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信线缆对终端的定位,还可以是设置有若干个发射节点和若干个接收节点,利用上述节点构成微波防护墙,当物体入侵该微波防护墙时,根据微波防护墙的扰动确定入侵物体的位置,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定位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利用上述方案,通过软件来定义和使用巡检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和调整巡检点位置,进而解决巡检点实体硬件化的局限性问题。另外,采用巡检终端应用,解决现有巡检终端需要专门配置的局限性,进而可以有效降低巡检点的维护、调整的成本。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巡检点的动态实时定义功能,即在上述定义完巡检点以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问题巡检对象。

具体的,当地下空间巡检人员发现问题巡检对象时,可以通过巡检终端上报该问题,其中可以包含问题所在的位置、问题对应的设备设施的图片以及问题描述等。

步骤S220:将所述问题巡检对象所在的坐标位置,作为所述地下空间的一个问题巡检点。

通过上述设置,在下次巡检时,当巡检人员来到问题巡检点时,终端会提示该位置有问题巡检点,需要巡检人员来做专门的问题巡检。

为更加精准的定位到问题点,方便后续维护人员到现场后迅速找到问题点,本实施例将所述终端采集所述问题巡检对象的巡检数据时,所述通信线缆对所述终端的定位坐标作为所述问题巡检对象的坐标位置。具体的,在获取管廊本体、入廊管线出现巡检结果异常,则获取的是终端采集管廊本体或入廊管线的数据的通信线缆对终端的定位坐标,作为管廊本体、管线等的坐标位置,而不是以巡检点坐标位置作为其的坐标点。例如,一个巡检点的作用范围为40m,其作用范围内某处墙面出现一个小裂缝并带有轻微渗水,裂缝长度8厘米,如果不告知具体位置,由于管廊内部布置都一样,在40米范围内找起来并不容易,而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方式,将问题点的取证数据和精确坐标包含在当前巡检点的管廊本体对象巡检结果记录中,维护人员便可以到现场后迅速找到该问题点。

步骤S240:判断所述问题巡检点的问题是否已修复。

当巡检人员发现该问题已经解决时,可以通过巡检终端上报该巡检点的问题已解决。

步骤S250:如果所述问题巡检点的问题已修复,则删除所述问题巡检点。

进一步的,除了上述实时定义问题巡检点来适应不同的变化要求,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巡检点进行分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即在上述定义完巡检点以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0:判断所述巡检点的生命时长是否达到其有效时长。

即可以将巡检点分为临时巡检点和常设巡检点,其中,临时巡检点适合于阶段性重点关注的对象,例如故障点修复后1-2个月的重点跟踪,管廊入廊施工期间,新管线新设备入廊的观察期等。并且针对临时巡检点可以设置其有效时长,并且监控其生命时长是否到达其有效时长,如果达到,则执行步骤S230。

步骤S320:如果到达其有效时长,则删除所述巡检点。

进一步的,通过上述步骤用户定义完巡检点后,还可以自动为该巡检点添加设备,作为巡检时巡检的对象,具体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10:获取所述巡检点的作用半径。

其中,该作用半径的具体值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如5m、10m。

步骤S420:根据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和作用半径,计算出所述巡检点覆盖范围内的初始附属设施,其中,所述位置坐标中包括所述巡检点在所述管廊中的平面坐标和舱室层数。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巡检点覆盖范围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巡检点用包含(X、Y、Z、W)三个坐标来定义,其中X、Y、Z坐标来定义巡检点的位置,W定义其作用半径。根据该巡检点作用半径,以该巡检点的位置坐标为中心画圆,计算出落入该圆之内的附属设施。

其中,管廊内部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供配电、排水、通风、照明、消防、通风、环境监测等设备,例如配电柜、照明灯具、摄像头、风机、水泵、灭火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巡检时需要对这些设备的外观、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检视,例如摄像头镜头是否有污垢供配电柜指示灯是否正常,风机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温湿度传感器刻度显示是否正常,照明灯是否不亮、发暗或闪烁,各设备是否有锈蚀等。上述附属设施的位置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的巡检系统中静态导入,根据上述附属设置与巡检点覆盖范围的位置关系,确定巡检点覆盖范围内的初始附属设施。

步骤S430:从所述初始附属设施中筛选出与所述巡检点的归属舱室相同的附属设施,作为所述巡检点对应的巡检对象。

由于管廊中不同舱室之间物理分隔,巡检人员无法跨舱室巡检,因此需要过滤掉该巡检点作用半径内属于其它舱室的附属设施。

通过上述方法,系统自动将各个巡检点与其附近的附属设施进行关联,从而可以让巡检人员明确在每个巡检点需要检视哪些附属设施。

由于上述巡检点的覆盖范围是以其作用半径为原则,但如果两个巡检点的距离比它们各自的半径之和短,则其覆盖范围会产生重叠区域,会出现一个设备处于两个巡检点的作用范围内;或者,对一些特殊地段,两个巡检点的作用范围之间存在空隙,存在一个设备不在任何巡检点范围内。

因此,本实施例除了提供上述系统自动关联附属的方法外,还允许用户根据特殊情况手工调整附属设施关联哪个巡检点。通过提供允许用户直接手动指定该设备归属关联于一个巡检点的方式,可以避免重新精细调整作用半径去纠正上述描述情况。

进一步的,除了需要对管廊中的附属设施巡检外,巡检工作通常还要对管廊土建本体(如墙面)以及入廊管线(如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供水管道、热力管道、燃气管道等)进行巡检,如墙面是否有变形、沉降、裂缝、渗水等,管道是否有裂缝、渗漏,电缆线是否有移位、外壳剥损等。而这些巡检对象是线状对象,不同于附属设施的点状分布,针对此类巡检对象,本实施例还提供了确定属于巡检点的管廊本体和入廊管线的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根据该巡检点的位置坐标与管廊本体的空间位置关系,自动计算巡检点的管廊舱室分区段归属。然后,关联该巡检点所归属电力舱分区段的管廊本体,以及该分区段的入廊管线。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了利用空间几何算法计算巡检点的舱室分区段归属以及关联巡检对象,如图4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0:分别将所述管廊中各舱室分区段用封闭多边形表示。

管廊的舱室通常很长,由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为避免火灾蔓延,通常按200米为单位分成若干个防火舱室分区段,每个舱室分区段之间有防火门分隔。

本实施例将每个舱室分区段在系统中都描述为一个封闭区域多边形,同时采用数组方式记录该多边形的所有顶点的坐标,并将每条边的数据保存为数组,如设边为L,L=f{(x1,y1),(x2,y2)},其中,(x1,y1)、(x2,y2)为L边的两个顶点。

步骤S520:将各所述舱室分区段对应的封闭多边形的所有顶点坐标值中最大横坐标、最小横坐标、最大纵坐标和最小纵坐标的组合,分别作为各所述舱室分区段对应的包容矩形的四个顶点。

根据步骤S510得到的多边形顶点数组,计算构建最大包容矩形作为分别作为各防火分区段多边形的包容矩形。其中,如果在上述顶点坐标采用地理经纬度坐标表示,则最大横坐标、最小横坐标、最大纵坐标和最小纵坐标分别对应为最大和最小经度、最大和最小纬度。

步骤S530:将所述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处于所述舱室分区段对应的包容矩形内的舱室分区段,作为所述巡检点的初始归属舱室分区段。

即包容矩形的最小横坐标<巡检点横坐标<包容矩形最大横坐标、且包容矩形最小纵坐标<巡检点纵坐标<包容矩形最大纵坐标。通过这一步,可将范围缩小到几个防火分区段。

步骤S540:选择所述初始归属舱室分区段中距离所述巡检点最近的舱室分区段,作为所述巡检点的归属舱室分区段。

具体可以采用如下计算方法:首先,以巡检点为中心,生成一条水平横线H;然后,对初始归属舱室分区段的每条边L,计算其与直线H的相交点,并计算该交点到巡检点的距离,其中,如果H与L平行,则忽略,同样,如果H与L不相交,则忽略;最后,从初始归属舱室分区段中筛选出的交点到巡检点的距离最小的作为该巡检点的归属舱室分区段。

步骤S550:将所述归属舱室分区段的管廊本体、以及所述归属舱室分区段中的入廊管线,作为所述巡检点对应的巡检对象。

进一步的,在完成上述巡检点的设置后,还可以通过将多个巡检点关联起来,组成巡检路线,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10:获取所述地下空间中各巡检点的优先级别。

步骤S620:根据各所述巡检点中优先级别为预设级别的巡检点,构建巡检路线。

利用上述方法,对于地下空间中所设置的不同位置的巡检点,根据其重要程度设置不同优先级,从而在设置巡检任务时可指定哪个优先级的巡检,例如,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可只巡检高优先级的巡检点,迅速掌握现场情况,及时制定决策方案。

本实施例除了提供上述系统自动设置巡检路线的方法外,还允许用户根据特殊情况手工调整巡检点属于那个巡检路线。通过提供允许用户直接手动指定巡检点所属巡检路线的,可以避免重新精细巡检路线生成条件,去纠正巡检路线的遗漏点。其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10:根据预设条件,将所述管廊中各巡检点分别添加到对应的巡检路线中。

例如,根据设置的巡检点的优先级别、巡检点的范围等预设条件。

步骤S720:判断所述管廊中是否存在孤立的巡检点。

在完成步骤S710的配置后,继续检测是否还存在巡检点没有对应的巡检路线。

步骤S730:如果存在孤立的巡检点,则根据各巡检路线与所述巡检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舱室归属,从各巡检路线中选择一条巡检路线并将所述巡检点添加到巡检路线中。

具体的,为了方便巡检人员的巡检工作,可以将该巡检点加入到距离其较近的且属于同一舱室归属的巡检路线中去。

为方便用户对巡检计划管理,本实施例中的还可以对巡检计划进行配置,即在步骤S710将所述管廊中各巡检点分别添加到对应的巡检路线中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740:分别为各所述巡检路线设置巡检日期、巡检班组以及各巡检对象的巡检条目,形成各所述巡检路线对应的巡检任务。

通过上述配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巡检人员、巡检日期,并从巡检路线列表中选择一条巡检路线,从而生成一个巡检任务,进而形成指定巡检人员在指定日期内对指定的巡检路线进行巡检的任务。然后,将上述生成的巡检任务下发到指定巡检人员的终端上,巡检人员便可以在指定日期进入地下空间内部执行巡检。

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巡检点都是软件定义,因此,巡检点的位置选择便可以有较大的灵活度,相应的,巡检路线的设置也可以根据巡检点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变更。图5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的设置方法进行地下空间巡检的过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通过在巡检点设置后台系统上完成巡检点、巡检路线以及巡检任务的设置后,可以将该任务下发到预设巡检终端(如手机)。当巡检班组下廊下巡检时,通过巡检终端来实时定位当前的位置,当巡检人员到达预先定义的巡检点附近时,终端可以提示巡检人员到达预定巡检点,并列出该巡检点附近的所有待巡检对象备,供巡检人员巡检相关设备设施。同时,后台系统可以记录巡检人员在巡检点范围内的停留时间及轨迹,从而约束巡检人按规定程序完成巡检内容。当巡检人员发现问题时,通过终端上报问题,系统会自动将该位置定义为一个问题巡检点。下次巡检时,当巡检人员来到问题巡检点时,终端可以提示该位置有问题巡检点,需要巡检人员来做专门的问题巡检。当巡检人员发现该问题已经解决时,通过终端上报问题已解决,此时系统便自动删除相应的巡检点,进而完成的巡检点的动态设置与定义。

因此,通过上述实施例可见,由于巡检点都是软件定义,巡检点的位置选择便可以有较大的灵活度,相应的,巡检路线的设置也可以根据巡检点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变更,例如,除了可以定义日常的巡检路线,我们还可以根据特殊场景制定针对性的巡检路线,进而巡检系统随需而变的能力。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巡检点设置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装置。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地下空间巡检点设置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他。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巡检点选取单元61:将用户在地下空间地理信息地图中选定的点作为地下空间的巡检点;

巡检点定义单元62:根据所述巡检点在所述地下空间地理信息地图中的位置,将所述巡检点用位置坐标表示;

其中,所述巡检点,被用于地下空间巡检终端根据所述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和通信线缆对所述终端的定位坐标的对比结果,确认其是否到达所述巡检点;所述通信线缆布设在所述地下空间的各舱室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基于地下地下空间中的通信线缆可以精确对与其通信连接的巡检终端进行定位,本实施例通过软件定义巡检点,然后根据巡检点的位置坐标和通信线缆对终端的实时定位坐标的对比结果,便可以确认终端是否到达所述巡检点,以指导巡检人员的下一步巡检工作。由于上述通过软件方式定义点,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随时增加、减少、修改巡检点,从而可以调整巡检点部署,提高巡检效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系统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硬件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