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207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门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锁,仅仅凭借密码或者钥匙或者指纹,密码锁最大的缺陷是密码容易被他人窃取、猜测,钥匙锁就是钥匙容易遗忘,容易被撬,指纹锁就是未能解决干湿手指、先天性脱皮、指纹印膜等问题,而且当人们手提物品或怀抱小孩时,采集就更不方便。此外,现有的门锁大部分均安装有把手,位于门外的把手均是方便开关门用,其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合理的去利用这部分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外面板、内面板、锁体、控制模块、电动开锁装置;外面板和内面板分别布置在锁体的两侧;控制模块与电动开锁装置的电控部分电连接,并通过控制电动开锁装置来实现对锁体锁芯的转动,完成开锁和闭锁;外面板上固定设有把手;还包括显示屏、图像采集装置;显示屏、图像采集装置分别嵌设在把手内;显示屏、图像采集装置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安全、可靠性高,使用方便有效,同时将显示屏、图像采集装置均布置在把手内,有效、且合理的利用了把手所占据的这部分空间,也提高了门锁整体的美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把手固定在外面板的端部;把手在外面板上的布置方向与外面板的长度方向相同。

进一步,把手包括连接部、安装部;连接部的一端与外面板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安装部连接;安装部朝远离外面板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显示屏和图像采集装置均设置在把手的安装部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信息,同时采集的信息在显示屏上显示时方便查看。

进一步,还包括防护板;防护板设置在安装部上,并覆盖着位于安装部上的显示屏、图像采集装置。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刷卡装置;第一刷卡装置设置在把手上;第一刷卡装置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扩展了开锁模式,使用更加灵活。

进一步,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并用于将控制模块每次所接收的数据信息传输至云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处于远程的情况下,也方便用户了解门锁的使用情况。

进一步,外面板上在正对锁体的锁芯位置开设有锁孔;外面板上在设置锁孔的位置设有电控滑盖,电控滑盖可在外面板上进行移动,并遮挡锁芯。

进一步,电控滑盖设置在外面板的端部,并可沿着外面板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进一步,电控滑盖上设有第二刷卡装置,第二刷卡装置与电控滑盖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外面板上开设锁孔,这样在应急状态下便于开锁,而设置电控滑盖后,能够有效的避免人们轻易的通过锁芯去撬开门锁,增强了门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智能门锁安装在门上后的前视图;

图2为将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门锁安装在门上后的后视图;

图3为外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外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外面板的前视图一;

图6为外面板的前视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路框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路框图二。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面板,110、把手,111、连接部,112、安装部,113、防护板,120、图像采集装置,130、显示屏,310、锁芯,150、电控滑盖,140、第二刷卡装置,170、第一刷卡装置,180、控制模块,190、应急供电插口,2、内面板,3、锁体,4、红外补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一: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外面板1、内面板2、锁体3、控制模块180、电动开锁装置,其中,在安装时,外面板1安装在门的外侧,内面板2安装在门的内侧,锁体3安装在门的内部,外面板1和内面板2均与锁体3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锁体3优选采用的是霸王锁体,电动开锁装置和控制模块180均安装在内面板2内,其中,电动开锁装置的输出端与锁体3的锁芯310相连接,控制模块180则与电动开锁装置的电控部分电连接,内面板2上的内执手柄采用球型结构,设置的球型结构能够防止他人通过防盗门的猫眼去开锁,进一步的增强了安全性。

如图5、图6、图7所示,为了方便推开门或关闭门,在外面板1上固定设有把手110。在把手110上嵌设有显示屏130和图像采集装置120,其中,图像采集装置120用于采集人脸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显示屏130进行显示,同时图像采集装置120还会将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180,由控制模块180判断采集的人脸信息与用户预存储的信息是否匹配。

图像采集装置120包含有两个摄像头,其中一个为红外摄像头,另一个为彩色摄像头。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开锁装置包括电机控制模块、电机、减速箱,其中,电机控制模块与电机电连接,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箱的输入端相连接,减速箱的输出端与锁体3的锁芯310连接,在控制模块180识别认证成功后,发出指令给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电机带动减速箱扭动,减速箱所连接的锁芯310转动开锁或闭锁,其中,减速箱的加入是为了增加扭力。

如图1、图3、图4、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对智能门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具体如下:

把手110固定在外面板1上端的端部,而且,把手110与外面板1一体成型,同时,把手110的宽度与外面板1的宽度相同,以及把手110在外面板1上的布置方向与外面板1的长度方向相同。

把手110包括连接部111、安装部112;连接部111的一端与外面板1连接,连接部111的另一端与安装部112连接,并且,安装部112朝远离外面板1的方向倾斜,连接部111与安装部112一体成型,其中,显示屏130和图像采集装置120均安装在把手110倾斜的安装部112上,这样方便图像采集装置120采集人脸信息,同时采集的信息在显示屏130上显示时方便查看。

同时,在把手110的安装部112上还设有防护板113;防护板113将设置在安装部112上的显示屏130、图像采集装置120覆盖,防护板113的下表面轮廓与安装部112的上表面轮廓基本一致,这样两者能够很好的过渡连接,所装的防护板113为亚克力板,安装后不影响显示屏130、图像采集装置120的工作。

如图5、图6所示,此外,为了保证图像采集装置120采集人脸信息时的清晰度,在把手110的安装部112内还设有相应的智能补光模块,智能补光模块与控制模块180电连接,智能补光模块用于检测周围环境的光线的亮暗(其中具体的亮暗程度由用户自己设定),并根据检测值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智能补光模块中的红外补光灯4,这样能保证每次拍摄的人脸信息足够清晰,确保识别的成功率。在图5、图6中智能补光模块内的红外补光灯4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20的下方。

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红外人体感应模块,红外人体感应模块与控制模块180电连接,红外人体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人出现在智能门锁前,在检测到有人后,将相应指令传输给控制模块180,控制模块180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20开启,在没有人时,图像采集装置120处于待机或关机状态,这样可以节约电能,同时还可以延长图像采集装置120的使用寿命。

为了方便用户在不在家时,也能及时了解门锁的具体使用情况,比如,谁使用过,和对应几点钟使用的,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其中,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180电连接,并用于将控制模块180每次所接收的数据信息传输至云端,用户通过客户端访问该云端并可查询到相应信息。客户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台式电脑等。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外面板1远离把手110的一端向内凹陷,使得外面板1形成类L形结构,外面板1上在凹陷的地方设有可以利用钥匙对锁体3进行开关的锁芯310;在一般情况下不使用钥匙开关门,只有应急状态下才使用,为了避免其他人通过锁芯310打开门锁,外面板1上在锁芯310的位置设有电控滑盖150,电控滑盖150可在外面板1上进行移动,并遮挡锁芯310。电控滑盖150安装在外面板1上后,电控滑盖150的上表面与外面板1上安装把手110处的表面相平齐。

在设计时,电控滑盖150既可以是能在外面板1上进行左右移动,也可以是能在外面板1上进行上下移动,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电控滑盖150能在外面板1上进行上下移动,并且,当电控滑盖150在移动到最上端时,电控滑盖150能与外面板1之间形成无缝结构。

为了方便控制电控滑盖150进行工作,还设置有第二刷卡装置140,其中,第二刷卡装置140包括采集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ARM处理器),采集模块设置在电控滑盖150上,采集模块与信息处理模块电连接,信息处理模块与电控滑盖150的电控部分电连接,在使用时,用户通过刷卡让采集模块进行数据采集,再由信息处理模块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信息处理模块认证合格后,发出指令给电控滑盖150的电控部分,最终由电控部分控制电控滑盖150进行移动。

电控滑盖150包括盖体、动力装置、控制单元,盖体具有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上侧壁;动力装置设置在外锁板1内,并且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盖体相连接,动力装置可以是电动杆、传动电机等其他能够电动控制盖体进行上下移动的机构。身份信息处理模块发送指令是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控制动力装置。

第二刷卡装置140可以识别IC卡、身份证或ID卡中的一种。

在使用时,通过图像采集装置120采集人脸信息,并将人脸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180,控制模块180(ARM处理器)对采集的人脸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若采集的人脸信息与用户预存储的人脸信息相匹配,在控制模块180识别认证成功后,发出指令给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电机带动减速箱扭动,减速箱所连接的锁芯310转动开锁或闭锁,同时图像采集装置120也会将采集的人脸信息传输至显示屏130,若采集的人脸信息与用户预存储的信息不相匹配,此时,信号处理器会控制显示屏130显示门铃图案。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用电器件的电能来源于内面板2中内置的可充电电池。如图4所述,外面板1上在设置电控滑盖150的该端的底部设有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的应急供电插口190。

如图1、图2、图3、图5、图7所示,实施例二:在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120采集虹膜信息,控制模块180用于对采集的虹膜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其他结构相同。

在使用时,通过图像采集装置120采集虹膜信息,并将虹膜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180,控制模块180(ARM处理器)对采集的虹膜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若采集的虹膜信息与用户预存储的虹膜信息相匹配,在控制模块180识别认证成功后,发出指令给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电机带动减速箱扭动,减速箱所连接的锁芯310转动开锁或闭锁,同时图像采集装置120也会将采集的虹膜信息传输至显示屏130,若采集的虹膜信息与用户预存储的信息不相匹配,此时,信号处理器会控制显示屏130显示门铃图案。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用电器件的电能来源于内面板2中内置的可充电电池。

如图1、图2、图3、图6、图8所示,实施例三:除了包含实施例一所有内容外,还包括第一刷卡装置170;第一刷卡装置170设置在把手110上;第一刷卡装置170与控制模块180电连接,使用者可以利用IC卡、身份证或ID卡其中的一种(具体用哪一种,根据用户选定的是什么第一刷卡装置170)进行信息识别,在开锁时,可以是单刷卡认证、单虹膜识别认证或两者的组合,具体根据用户需求设定。

在使用时,在第一刷卡装置170上进行刷卡,第一刷卡装置170采集卡片信息,并将卡片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180,控制模块180(ARM处理器)对采集的卡片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若采集的卡片信息与用户预存储的卡片信息相匹配,图像采集装置120会开始采集人脸信息,并将人脸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180,控制模块180(ARM处理器)对采集的人脸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若采集的人脸信息与用户预存储的人脸信息相匹配,在控制模块180识别认证成功后,发出指令给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电机带动减速箱扭动,减速箱所连接的锁芯310转动开锁或闭锁,同时图像采集装置120也会将采集的人脸信息传输至显示屏130,若采集的卡片信息或人脸信息中任一种与用户预存储的信息不相匹配,此时,信号处理器会控制显示屏130显示门铃图案。当然也可以是先采集人脸信息,再采集卡片信息。当然也可以是只采集人脸信息或卡片信息中的一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用电器件的电能来源于内面板2中内置的可充电电池。

如图1、图2、图3、图6、图8所示,实施例四:除了包含实施例二所有内容外,还包括第一刷卡装置170;第一刷卡装置170设置在把手110上;第一刷卡装置170与控制模块180电连接,使用者可以利用IC卡、身份证或ID卡其中的一种(具体用哪一种,根据用户选定的是什么第一刷卡装置170)进行信息识别,在开锁时,可以是单刷卡认证、单人虹膜识别认证或两者的组合,具体根据用户需求设定。

在使用时,在第一刷卡装置170上进行刷卡,第一刷卡装置170采集卡片信息,并将卡片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180,控制模块180(ARM处理器)对采集的卡片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若采集的卡片信息与用户预存储的卡片信息相匹配,图像采集装置120会开始采集虹膜信息,并将虹膜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180,控制模块180(ARM处理器)对采集的虹膜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若采集的虹膜信息与用户预存储的虹膜信息相匹配,在控制模块180识别认证成功后,发出指令给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电机带动减速箱扭动,减速箱所连接的锁芯310转动开锁或闭锁,同时图像采集装置120也会将采集的虹膜信息传输至显示屏130,若采集的卡片信息或虹膜信息中任一种与用户预存储的信息不相匹配,此时,信号处理器会控制显示屏130显示门铃图案。当然也可以是先采集虹膜信息,再采集卡片信息。当然也可以是只采集虹膜信息或卡片信息中的一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用电器件的电能来源于内面板2中内置的可充电电池。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