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拍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6116发布日期:2018-06-16 01:2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自助拍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助拍照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自助拍照机的外形通常比较紧凑,内部拍照、操作空间狭小(约0.4平方米),导致合理布放拍照光源的难度很大。现有拍照光源的设计方案,如ZL201611050465.3、ZL201620968507.0以及ZL201621271918.0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均将主、辅助照明灯安装在设备壳体的表面,使照明灯的发光面位于操作面板表面或突出面板用以照明人物和背景。然而,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这种布光方案,由于主照明光源安装空间有限,只能用较小发光面积的光源,经常造成局部亮斑等照明不均匀的问题;由于发光面位于操作面板表面或突出面板,无法实现对光照方向的合理控制,光线会在狭小的空间里四处多次反射,经常造成眼镜片反光、背景反光、人物面部缺乏立体感等缺陷;由于主照明灯距离人物过近,容易出现人物照明不均匀、局部亮斑、背景阴影浓重等缺陷,无法达到满意的拍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拍摄效果的自助拍照设备。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助拍照设备,包括安装有相机的拍摄柜体、与该拍摄柜体正对设置的背景柜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拍摄柜体的上部设有主灯光安装腔室,在该主灯光安装腔室的靠近所述背景柜体的一侧开设有窗口,在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上安装有主照明灯模块,该主照明灯模块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窗口从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内部发出。

采用这种方案,本发明中,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窗口从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内部发出,利用所述拍摄柜体的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本身所具有的较大空间或机柜的深度,使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到人物的平均距离(与主照明灯模块安装在操作面板上相比)增加了近一倍,根据光线亮度降低与距离增加成平方反比原理,则由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发出光线照射在人物不同位置而引起的亮度变化幅度,随着所述主照明灯模块与人物距离增加而明显降低,则使投射在人物上的光线更加均匀,避免了光照不均匀、阴影等缺陷,实现在狭小空间内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实现专业人物摄影的拍摄条件,进而提高拍摄效果。

优选的,所述窗口在横向上的开口长度与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靠近所述背景柜体侧的面板在该方向上的长度保持一致,所述窗口在纵向上的开口长度满足:所述窗口的顶端将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在所述背景柜体上的光照范围上限限定在所述相机的视角上限处,其底端将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在所述背景柜体上的光照范围下限限定在所述相机的视角下限之外。

采用这种方案,通过设置所述窗口在横向上的开口长度来使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在所述背景柜体上的光照范围在横向上尽可能地最大;通过设置所述窗口的纵向长度使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在所述背景柜体上的光照范围上限限定在所述相机的视角上限处,其光照范围下限限定在所述相机的视角下限之外,由此来避免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发出的光线照射在位于相机视角上限之外的背景柜体上,由这部分光线的反射线引起背景反光的现象,同时,确保所述主照明灯模块所发出的直射光照射在相机视角下限以内的范围内,保证光照均匀。由上,通过设置所述窗口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开口长度,能够限定所述主照明灯模块投射在所述背景柜体上的光照范围,由此来更精确控制照射到人物、背景上的光线的角度,形成专业人物摄影的布光照明效果,避免眼镜片、背景上的反光,使拍摄效果更加立体生动,有利于提高拍摄效果。

优选的,在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靠近所述背景柜体的一侧设有位于所述窗口上方的上挡光板,该上挡光板用以将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在所述背景柜体上的光照范围上限限定在所述相机的视角上限处。

采用这种方案,通过所述上挡光板可以将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在所述背景柜体上的光照范围上限限定在所述相机的视角上限处,由此,避免所述主照明灯模块直射位于所述相机视角上限以上的背景柜体,防止所述主照明灯模块所发出的直射光在所述背景柜体上所产生的反射光线照进所述相机的镜头内,而导致背景出现反光。

优选的,由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靠近所述背景柜体侧、位于所述窗口上方的面板构成所述上挡光板。

采用这种方案,可以由所述拍摄柜体或是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自身结构来构成所述上挡光板,避免因单独增设上挡光板结构来增加结构部件,可以简化所述上挡光板的设置过程,使自助拍照设备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的,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安装在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顶部内侧。

采用这种方案,由于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安装在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顶部内侧,利用所述拍摄柜体的腔室本身所具有的较大空间或机柜的深度,使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到人物的平均距离增加近一倍,根据光线亮度降低与距离增加成平方反比原理,则由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发出光线照射在人物不同位置而引起的亮度变化幅度,随着所述主照明灯模块与人物距离增加而明显降低,则使投射在人物上的光线更加均匀,避免了光照不均匀、阴影等缺陷,实现在狭小空间内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实现专业人物摄影的拍摄条件,进而提高拍摄效果。

优选的,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安装在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顶部外侧。

采用这种方案,与所述主照明灯模块设置在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顶部内侧相比,由于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安装在所述拍摄柜体的外部,避免占用所述拍摄柜体内部空间,同时还能显著增加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到人物的距离,进而使投射在人物、所述背景灯模块上的光线更加均匀、柔和,避免了光照不均匀、阴影等缺陷,实现在狭小空间内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实现专业人物摄影的拍摄条件,进而提高拍摄效果。

优选的,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安装在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相反于所述窗口所在侧的内壁面上。

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将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安装在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相反于所述窗口所在侧的内壁面上,能显著增加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到人物的距离,进而使投射在人物、所述背景灯模块上的光线更加均匀、柔和,避免了光照不均匀、阴影等缺陷,实现在狭小空间内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实现专业人物摄影的拍摄条件,进而提高拍摄效果。

优选的,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垂直安装在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顶部内侧,并靠近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靠近所述背景柜体侧的面板的内壁面设置。

采用这种方案,能显著增加所述主照明灯模块发出的光线到人物的距离,进而使投射在人物、背景灯模块上的光线更加均匀、柔和,避免了光照不均匀、阴影等缺陷,实现在狭小空间内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实现专业人物摄影的拍摄条件,进而提高拍摄效果。

优选的,在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的顶部设有紧贴其设置的柔光板。

采用这种方案,通过所述柔光板可以对由所述主照明灯模块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柔化,使最后到达人物的光线更加柔和,避免被摄物体出现强光斑。

优选的,在所述窗口上安装有导光装置。

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安装在所述窗口上的导光装置,可以更精细控制光线的方向性和均匀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拍摄质量。

优选的,在所述主灯光安装腔室内设有下挡光板,该下挡光板用以将所述主照明灯模块的光照范围下限限定在所述相机的视角下限之外。

采用这种方案,通过所述下挡光板将所述主照明灯模块的光照范围下限限定在所述相机的视角下限之外,确保所述主照明灯模块所发出的直射光照射在相机视角下限以上的范围内,保证光照均匀,形成专业人物摄影的布光照明效果,使拍摄效果更加立体生动,有利于提高拍摄效果。优选的,所述下挡光板由黑色或深灰色的吸光材料制成。

采用这种方案,所述下挡光板为黑色可以更好地吸收掉所述主照明灯模块投射在其上的光线,以避免这部分光线被反射至所述背景柜体上而导致背景反光现象。

优选的,所述上挡光板的内侧为白色,其外侧与所述自助拍照设备的控制面板的外观面颜色保持一致。

采用这种方案,所述上挡光板的内侧为白色,可使光线更加柔和明亮,其外部(即面向背景灯模块的一侧)为深灰色,与操作面板(外表面亦为深灰色)保持一致,由此可将照射在所述上挡光板外侧的光线吸收掉,避免这部分光线被反射至所述背景灯模块上而造成反光现象。

优选的,在所述背景柜体内设有背景灯模块,在所述背景柜体的顶部安装有位于所述背景灯模块上方的轮廓灯模块,该轮廓灯模块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背景灯模块的靠近所述拍摄柜体的一侧。

采用这种方案,由于所述轮廓灯模块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背景灯模块的靠近所述拍摄柜体的一侧(即前侧),使所述轮廓灯模块发出的光线不会照射到所述背景灯模块上进而避免在背景上形成反光,而是直接照射到人物的头发、肩部,由此为人物的部、肩部补光,增加照片的空间感、立体感。

优选的,所述相机安装在所述拍摄柜体的远离所述背景柜体侧的面板的内壁面上,并且所述相机的镜头向下倾斜3-5°。

采用这种方案,由于所述相机镜头向下倾斜3-5°,可进一步降低眼镜片、背景表面反光的几率,提高拍摄质量,又可使拍出人的脸型显得略瘦,眼睛更大,眼神更明亮,同时满足证件照的严格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助拍照设备的示意图,为第一实施例;

图2为图1所示自助拍照设备的光线范围和拍照范围示意图;

图3为自助拍照设备的示意图,为第二实施例;

图4为自助拍照设备的示意图,为第三实施例;

图5为自助拍照设备的示意图,为第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见图1~图5对本发明所述的自助拍照设备进行详细说明。在下述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前”对应于图1~图5中的左侧,“后”对应于图1~图5中的右侧,“上下”、“竖直”对应于图1~图5中的上下方向。

图1~图2为自助拍照设备的示意图,为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自助拍照设备主要包括位于前侧的拍摄柜体100、位于后侧并与该拍摄柜体100正对设置的背景柜体200、安装在这两者顶端并连接两者的顶板300、安装在拍摄柜体100和背景柜体200底端并连接两者的底座400以及由上述四部分围成的拍摄空间500。其中,在拍摄柜体100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用以安装电源等设备的设备安装腔室110、用以安装打印机等设备的打印设备安装腔室120、用以安装控制单元以及操作面板131的控制设备安装腔室130、用以安装相机141及摄像头等拍照装置的相机安装腔室140,以及用以安装主照明灯模块151的主灯光安装腔室150。其中,操作面板131安装在控制设备安装腔室130的后侧,该操作面板131通常由显示屏和配套设置的按键构成,或者,直接由触控屏来构成;在打印设备安装腔室120的后侧安装有下巴补光组件121,该下巴补光组件121位于前述控制面板131的下方。在背景柜体200的后侧安装有背景灯模块210,在背景柜体200内安置有供拍照者落座的座椅220,该座椅220可为升降式座椅。上述内容均为自助拍照设备的现有技术,在这里介绍上述内容只是为了下述更好地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且本发明所述自助拍照设备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对于与自助拍照设备相关的其他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主照明灯模块151安装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内侧,并且紧贴该腔室的顶部内壁面设置,该主照明灯模块151由现有技术中的大型平板LED灯来构成,该平板LED灯的面积与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内壁面面积保持一致,亦即平板LED灯设置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整个顶部内壁面上,如此能够扩大主光源的发光面积,发光面可增大50%以上,令光线更均匀、柔和。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可预先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开设安装孔,在大型平板LED灯上亦设有与该安装孔的布局保持一致的安装孔,利用螺钉穿过大型平板LED灯上的安装孔并悬紧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上的安装孔内,由此实现大型平板LED灯亦即主照明灯模块151的安装。

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后面板(即靠近背景柜体200侧的面板)上开设有窗口155,如图2所示,窗口155在横向(即相对于拍照者而言的左右方向)上的开口长度与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后面板在该方向上的长度保持一致;窗口155在纵向(即上下方向)上的开口长度满足:窗口155的顶端将主照明灯模块151在背景柜体200上的光照范围上限限定在相机141的视角上限处,其底端将主照明灯模块151在背景柜体200上的光照范围下限限定在相机141的视角下限之外。

由位于该窗口155上方的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后面板构成本发明所述上挡光板152,本实施例中,上挡光板152垂直于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内侧设置,并且,位于主照明灯模块151的后端,上挡光板152在竖直方向(即与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相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满足使主照明灯模块151在背景柜体200上的光照范围上限限定在相机141的视角上限处(参照图2所示)。上挡光板152的作用是将主照明灯模块151在背景柜体200上的光照范围上限限定在相机141的视角上限处,由此,避免主照明灯模块151直射位于相机视角上限以上的背景柜体200,防止主照明灯模块151所发出的直射光在背景柜体200上所产生的反射光线照进相机141的镜头内,而导致背景出现反光。其中,上挡光板152的内表面为白色,以增强主照明灯模块151反光,使光线更加柔和明亮;上挡光板152的外表面(即面向背景灯模块210的一侧)为深灰色,与操作面板131(外表面亦为深灰色)保持一致,由此可将照射在上挡光板152外侧的光线吸收掉,避免这部分光线被反射至背景灯模块210上而造成反光现象。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拍摄柜体100的后面板可由一整块板件来构成,在该板件上开设有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与下巴补光组件121、控制面板131、相机安装腔室140、供主照明灯模块151的光线从主灯光安装腔室150内发出的一一对应的多个开口,由位于最上方的开口构成前述窗口155,由前述板件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构成上挡光板152,由此,使上挡光板152与拍摄柜体100的背板形成于一体,可提高自助拍照设备的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内安装有下挡光板153,该下挡光板153的顶端位于主照明灯模块151的前端或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前端,其底端位于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底部后端,由此形成倾斜设置,并且下挡光板153的倾斜角度满足使主照明灯模块151发出的光照范围下限限定在相机141视角的下限之外。本发明中,下挡光板153由现有技术中的吸光材料来构成,优选为黑色下挡光板,例如,可以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内安装一倾斜设置的安装板,通过在该安装板上涂覆吸光涂料来形成本发明所述下挡光板,或者,在安装板上粘贴黑色吸光布来构成本发明所述下挡光板。下挡光板153的作用是将主照明灯模块151照射在其上的光线吸收掉,同时,控制主照明灯模块151所发出光线的方向,将主照明灯模块151发出直射光照明范围的下限限定在相机141视角的下限之外,保证光照均匀,以防止背景出现反光。另外,利用下挡光板153还可对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使位于下挡光板153下方的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空间可以被利用起来,如此,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特别地,上挡光板152和下挡光板153的设置方式优选满足:上挡光板152的底端和主照明灯模块151的前端这两者之间的连线与下挡光板153所在平面这两者之间的夹角约为45°,由此使主照明灯模块151所发出的散射光线调整为向人物发出约45°的可控方向的柔和光线,形成专业人物摄影的布光效果和照明效果,使光线效果更加立体生动。

另外,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后侧于窗口155上还安装有导光装置,该导光装置位于下挡光板153与上挡光板152之间,它的顶端与上挡光板152的底端连接,其底端与下挡光板153的后端连接。通过导光装置可以更精细控制光线的方向性和均匀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拍摄质量,同时还能对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后侧进行密封,避免灰尘侵入主灯光安装腔室150内。

如图1所示,在背景柜体200的顶部还安装有轮廓灯模块230,该轮廓灯模块230位于背景灯模块210的上方,并且,前者在与前后方向相垂直方向(即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背景灯模块210的前侧,作为举例而非限定,轮廓灯模块230可由竖直且平行相间隔设置的一对挡板(用以挡光)、设置在这一对挡板之间的间隔内的小型照明灯、与该小型照明灯相对设置且位于其下方的透镜构成。采用这种轮廓灯模块230可使其发出的光线不会照射到背景灯模块210上进而避免在背景上形成反光,而是直接照射到人物的头发、肩部,由此为人物的头部、肩部补光,增加照片的空间感、立体感。

此外,本发明中,背景灯模块210优选包括亚克力灯箱、安装在该亚克力灯箱内的可变色RGB平板灯,该可变色RGB平板灯与自助拍照设备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可通过控制单元来控制其色彩、亮度,并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背景的颜色,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要求,有利于增加其适配性和提高使用便利性。另外,背景柜体200内的遮光帘的内侧以及背景柜体200的内壁面优选为白色或浅灰色,如此可适当增加人脸侧面的反光,达到柔和的光线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改进之处在于,相机141安装在相机安装腔室140的前壁面上并且其镜头向下倾斜3-5°,如此,可进一步降低眼镜片、背景表面反光的几率,提高拍摄质量,又可使拍出人的脸型显得略瘦,眼睛更大,眼神更明亮,同时满足证件照的严格要求。

本发明主要对自助拍照设备的主照明灯模块151的安装位置进行了改进,并增加了轮廓灯模块230,拍摄者利用自助拍照设备拍照时,主照明灯模块151、下巴补光组件121、背景灯模块210、轮廓灯模块230以及现有技术中的设置在控制面板131左右两侧的辅助照明灯组件这些照明模块共同作用,构成了自助拍照设备的照明方案。

由上,采用图1所示技术方案,由于主照明灯模块151安装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内侧,利用拍摄柜体100的腔室本身所具有的较大空间或机柜的深度,使主照明灯模块151到人物的距离(与主照明灯模块安装在操作面板上相比)增加了近50%以上,根据光线亮度降低与距离增加成平方反比原理,则由主照明灯模块151发出光线照射在人物不同位置而引起的亮度变化幅度,随着主照明灯模块151与人物距离增加而明显降低,则使投射在人物上的光线更加均匀,避免了光照不均匀、阴影等缺陷,实现在狭小空间内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实现专业人物摄影的拍摄条件,进而提高拍摄效果。另外,由于主照明灯模块151由大型平板LED灯所构成,有利于扩大主光源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照明效果。

同时,通过下挡光板上挡光板152与下挡光板153能够更精确控制照射到人物、背景上的光线的角度,避免眼镜片、背景上的反光。另外,主照明灯模块151安装在拍摄柜体100的位于相机安装腔室140上方的部位,使在人物眼球的中上方形成一个大小位置适中的眼神光点,使人眼看起来更加炯炯有神,拍出的人物更有神采。

图3为自助拍照设备的示意图,为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其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主照明灯模块151安装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外侧,在该主照明灯模块151与该腔室之间设有柔光板154,由该柔光板154构成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壁,上挡光板152位于该柔光板154的后端;下挡光板153的顶端位于柔光板154的前端(即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前端),其底端位于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底部后端。其中,柔光板154由现有技术中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柔光材料来构成,例如,塑料或树脂制成的柔光板,或者柔光布。

采用图3所示技术方案,与图1所示技术方案相比,由于主照明灯模块151安装在拍摄柜体100的顶部外侧,避免占用拍摄柜体100内部空间,同时还能显著增加主照明灯模块151到人物的距离,进而使投射在人物、背景灯模块210上的光线更加均匀、柔和,避免了光照不均匀、阴影等缺陷,实现在狭小空间内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实现专业人物摄影的拍摄条件,进而提高拍摄效果。

图4为自助拍照设备的示意图,为第三实施例。如图4所示,其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主照明灯模块151紧贴安装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前内壁面上;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内侧紧贴设有柔光板154,该柔光板154由现有技术中的柔光材料来构成,例如,塑料或树脂制成的柔光板,或者柔光布,这里的柔光板154并非局限于半透明或透明材料,只要是能起到柔光作用的柔光材料均可以;下挡光板153的纵截面呈倒V形,优选地,下挡光板153由相垂直设置的两下挡光板部件构成,它的前端位于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底部前端,其后端位于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底部后端。通过将下挡光板153设置成直角状,利用下挡光板153的位于前侧的部分可以将主照明灯模块151投射在其上的光线全部吸收,利用下挡光板153的位于后侧的部分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由主照明灯模块151所发出的光线的方向,使由主照明灯模块151发出的光照范围下限限定在相机141视角的下限之外。

采用图4所示的技术方案,利用拍摄柜体100的腔室本身所具有的较大空间或机柜的深度,能显著增加主照明灯模块151到人物的距离,进而使投射在人物、背景灯模块210上的光线更加均匀、柔和,避免了光照不均匀、阴影等缺陷,实现在狭小空间内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实现专业人物摄影的拍摄条件,进而提高拍摄效果。

图5为自助拍照设备的示意图,为第四实施例。如图5所示,其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主照明灯模块151垂直安装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内侧并靠近该腔室的后侧设置,上挡光板152紧贴主照明灯模块151的后表面和下表面设置;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内侧紧贴设有柔光板154,该柔光板154与图4所示第三实施例中的柔光板相同。

采用图5所示的技术方案,由主照明灯模块151发出的光线先照射在位于主灯光腔室前壁面上的下挡光板153上,然后经由该下挡光板153反射后从主灯光腔室150发出并投射在人物上,如此,与上述三个实施例相比,能显著增加主照明灯模块151发出的光线到人物的距离,进而使投射在人物、背景灯模块210上的光线更加均匀、柔和,避免了光照不均匀、阴影等缺陷,实现在狭小空间内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实现专业人物摄影的拍摄条件,进而提高拍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上挡光板152均垂直安装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内侧,然而并非局限于此,上挡光板152还可采用与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内侧呈一定角度的形式安装在主灯光安装腔室150的顶部内侧,只要上挡光板152的安装方式满足将主照明灯模块151在背景柜体200上的光照范围上限限定在相机141的视角上限处即可。

又例如,还可利用百叶窗结构或格栅结构来代替上挡光板152和下挡光板153,具体地,用来充当上挡光板152的百叶窗结构或格栅结构由能够实现挡光作用的挡光材料来制成,用来充当下挡光板153的百叶窗结构或格栅结构由用来构成下挡光板153的材料来制成,通过调节百叶窗结构或格栅结构中的单片部件的角度或设置长度来实现与上挡光板和下挡光板相同的作用。

又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窗口155处设置有导光装置,然而并非局限于此,也可在窗口155处安装百叶窗结构或格栅结构,通过调节百叶窗结构或格栅结构中的单片部件的角度或设置长度来实现导光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