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5177发布日期:2018-10-19 21:58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验钞机的制作方法

一种验钞机,尤指纸钞在往下通过防盗闸门后,将纸钞再反向往上通过出钞口,从而使验钞机可达到防盗功效。



背景技术:

一般验钞机或纸钞接收器,大多使用于售票机、自动加值机或兑钞机等自动贩卖装置,由于自动贩卖装置是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往往会有不肖人士窃取自动贩卖装置内的纸钞,常见的手法为,将真纸钞一端连接一细线,待真纸钞往后通过验钞机后,再将真纸钞反向往前拉出验钞机。为了防止此种窃取方式,已有相关业者在验钞机内设置有防盗闸门,利用防盗闸门多个并排的防盗钩,让真纸钞所连接的细线卡入于防盗钩之间,而使真纸钞无法抽回。然而,窃取手法在不断更新,不肖人士亦发现可通过投入下一张假纸钞,使防盗闸门打开后,再趁机拉回上一张真纸钞的作法,而导致防盗闸门失效。

因此,要如何使验钞机内所设置的防盗闸门有效的发挥功能,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改善的课题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验钞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达到确实防盗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验钞机设置有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内的输送装置与防盗装置,本体具有入钞通道、暂存通道以及出钞口,入钞通道、暂存通道以及出钞口相互连通形成有防盗空间,而防盗装置于本体的防盗空间内枢接有防盗闸门,防盗闸门两侧分别形成有入钞导引面以及出钞导引面,入钞导引面朝向于本体的入钞通道与暂存通道,出钞导引面朝向于本体的暂存通道与出钞口,从而让纸钞由入钞通道进入后,纸钞受到输送装置带动而推抵入钞导引面,使纸钞进入暂存通道,而再次由输送装置带动纸钞推抵出钞导引面后,使纸钞通过出钞口送出。

前述的验钞机,其中该防盗装置于本体上进一步设置有感应器,以及于本体的入钞通道末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挡片,而防盗闸门具有枢接部,枢接部枢接于本体,且枢接部一侧朝下延伸间隔设置有多个防盗钩,另一侧设置有感应部,而入钞导引面以及出钞导引面位于防盗钩两侧,且于防盗闸门的防盗钩嵌入挡片时,防盗闸门的感应部正对于感应器。

前述的验钞机,其中该输送装置于本体的入钞通道内设置有第一传送器,以及于暂存通道内设置有第二传送器,且第二传送器位于挡片及防盗钩下方,而出钞口位于枢接部后方,第一传送器用以带动入钞通道内的纸钞朝向暂存通道移动,第二传送器用以带动纸钞通过入钞通道并往下进入暂存通道,以及将暂存通道内的纸钞往上朝向出钞口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第一传送器带动入钞通道内的纸钞朝向暂存通道移动,并且第二传送器带动纸钞通过入钞通道并往下进入暂存通道,再将暂存通道内的纸钞往上朝向出钞口移动,从而使通过验钞机内防盗闸门的纸钞,即使于防盗闸门再次打开时,也无法将纸钞抽回,以达到确实防盗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盗装置安装于本体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闸门与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纸钞进入入钞通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纸钞进入暂存通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纸钞通过防盗闸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纸钞由出钞口送出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防盗闸门再次打开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本体

11、入钞通道

12、暂存通道

13、出钞口

14、防盗空间

15、验钞器

16、枢轴

2、输送装置

21、第一传送器

22、第二传送器

3、防盗装置

31、防盗闸门

311、枢接部

312、防盗钩

313、感应部

314、入钞导引面

315、出钞导引面

32、挡片

33、感应器

34、弹簧

4、纸钞。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本体1、输送装置2以及防盗装置3,其中:

该本体1具有入钞通道11、暂存通道12以及出钞口13,入钞通道11、暂存通道12以及出钞口13相互连通形成有防盗空间14,本体1于入钞通道11一侧设置有验钞器15,以及于防盗空间14上设置有枢轴16。

该输送装置2于本体1的入钞通道11与暂存通道12内,分别设置有用以带动纸钞4(参阅图5)位移的第一传送器21与第二传送器22,在附图中,第一传送器21与第二传送器22以输送轮表示,由于此种带动纸钞4位移的方式为此技术相关业者所熟知,故不再赘述,也不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该防盗装置3设置于本体1内,其具有防盗闸门31、挡片32与感应器33,挡片32是多个间隔设置于本体1的入钞通道11末端侧,而感应器33设置于本体1上,防盗闸门31具有枢接部311,且枢接部311与弹簧34枢接于本体1的枢轴16,使防盗闸门31位于本体1的防盗空间14内,在枢接部311一侧朝下延伸间隔设置有多个防盗钩312,另一侧设置有感应部313,各防盗钩312两侧分别形成有入钞导引面314以及出钞导引面315,入钞导引面314朝向于本体1的入钞通道11与暂存通道12,出钞导引面315朝向于本体1的暂存通道12与出钞口13,且于防盗闸门31的防盗钩312嵌入挡片32时,防盗闸门31的感应部313正对于感应器33。

请参阅图5至图9所示,由图5与图6中可看出,当纸钞4由本体1的入钞通道11进入后,第一传送器21会带动纸钞4朝向防盗空间14位移,而于纸钞4推抵入防盗闸门31的入钞导引面314(参阅图4)后,会使防盗闸门31枢转,让防盗闸门31与挡片32之间形成有开口,供纸钞4进入暂存通道12,此时,第二传送器22会以相同于第一传送器21的旋转方向带动纸钞4往下进入暂存通道12,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当纸钞4完全通过防盗闸门31后,防盗闸门31会因失去纸钞4的推力与阻挡,让防盗闸门31的防盗钩312在此嵌入挡片32,使感应部313正对于感应器33,此时,第二传送器22即会反向带动纸钞4往上位移,从而让位于暂存通道12内的纸钞4反向往上送出暂存通道12,并于推抵出钞导引面315后,而往上朝向出钞口13送出。此时,如果入钞通道11再次有纸钞4进入,并如图9所示推动防盗闸门31,使防盗闸门31与挡片32之间形成有开口时,由于此开口仅连通入钞通道11与暂存通道12,因此出钞口13送出的上一张纸钞4也无法拉回,确实的达到防盗功效。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实用新型精神范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化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