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装置及车辆的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9610发布日期:2019-08-09 20:3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应装置及车辆的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应装置及车辆的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有桩公共自行车是最早出现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多为政府投入,在投放初期解决了市民短程出行的问题,为市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共享单车虽然借还使用方便,能够随时随地实现车辆的借还操作,但是因为城市治理的问题,给城管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同时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新一代公共自行车,不仅可以实现随借随还,还能实现定点桩满还车,同时停放在停车架上能实现抗倒伏的效果,而且停放整齐划一,带来干净整洁的观感。

由于现有的智能停车架上的身份识别装置不能对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进行识别处理,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只能在锁车桩上完成锁车,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想要达到的共享还车方式,同时当车辆想要还车时发现锁车桩满时,也必须找到空锁车桩完成还车,整个过程比较麻烦,也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如果全部替换成新一代公共自行车,一方面需要将原有的有桩公共自行车及车辆全部报废,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照顾一部分老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些老用户有的习惯于使用借车卡借车,有的不太会使用智能终端进行借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有桩公共自行车上的电子卡进行识别处理的感应装置,以及提供一种使有桩自行车不仅可以通过锁车桩还车,也可以通过智能停车架还车,兼容两种停车装置,实现有序停车的停车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应装置,包括识别模块,用于对公共车辆的电子卡支架上的电子卡进行识别,所述电子卡支架用于与锁车桩配合,对所述公共车辆进行锁止;所述感应装置还包括壳体和盖设于所述壳体上的上盖,所述壳体和所述上盖之间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主控板、供电模块和识别模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插槽,用于容纳所述电子卡支架;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触发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卡支架插入所述插槽时触发,给予所述识别模块开始识别的信号;所述主控板上设置有处理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对所述识别模块的识别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向外发送信息。

优选地,所述触发模块包括触点与压簧。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固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卡支架插入所述插槽时对所述电子卡支架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固定模块包括压块和限位滚珠。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射频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NFC模块、wifi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板和可充电电池,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气连接,所述太阳能板为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主控板、识别模块电气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为所述主控板和所述识别模块供电。

优选地,所述感应装置用于安装在停车架或锁车桩上。

优选地,所述停车架包括但不限于隔离栏式停车架、卡位式停车架、电磁锁式停车架、垂直升降式停车架;所述锁车桩包括但不限于单立柱锁车桩、双立柱锁车桩。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停车系统,所述停车系统包括公共车辆,所述公共车辆上设置有电子卡支架,所述电子卡支架上设置有电子卡,所述电子卡支架用于与锁车桩配合,对所述公共车辆进行锁止;所述停车系统还包括智能停车架,所述智能停车架包括停车架本体和上述的感应装置,所述停车架本体上具有容纳车轮的容纳空间,所述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停车架本体上对应所述电子卡支架的位置;所述公共车辆上还设置有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包括第二通信模块和锁止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向外发送的闭锁指令,所述锁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闭锁指令对车轮进行锁止。

优选地,所述停车系统还包括所述锁车桩。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公共车辆既可以通过锁车桩还车,又可以通过智能停车架还车,同时兼容两种停车装置,停车还车方便。

2.通过在感应装置上设置固定模块,可以对锁鼻进行固定,使公共车辆停放时不易倾倒,同时能够保持一排车辆的收尾在同一条线上。

3.公共车辆通过锁车桩或智能停车架停车还车,可以避免乱停乱放,使城市环境整洁有序。

4.智能停车架相较于锁车桩成本较低,且无需外接电源,安装方便,可以更密集地在城市内布置,方便用户的出行。

5.在停车架停满车时,可以将停车架上的车搬出,将需要还车的公共车辆停入停车架进行还车,实现桩满还车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停车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停车系统中公共车辆与锁车桩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传统停车系统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停车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停车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通过停车系统进行还车的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感应装置安装于停车架上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感应装置安装于隔离栏式停车架上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感应装置安装于锁车桩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智能停车架,110-感应装置,111-识别模块,112-壳体,113-上盖,114-主控板, 115-太阳能板,116-可充电电池,117a-触点,117b-压簧,118a-压块,118b-限位滚珠,120- 停车架本体,200-公共车辆,210-电子卡支架,220-智能锁,300-锁车桩,310-锁车桩插槽,400-隔离栏式停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停车系统,所述停车系统包括智能停车架 100和公共车辆200。

所述公共车辆200为加装有智能锁220的传统有桩公共车辆,优选地,所述传统有桩车辆可以包括有桩公共自行车或有桩公共助力车。

所述公共车辆200上设置有电子卡支架210。

所述电子卡支架210上设置有电子卡,所述电子卡支架210用于与锁车桩配合,对所述公共车辆200进行锁止。所述电子卡内设置有所述公共车辆200的唯一编码,以及所述智能锁220的识别码。所述电子卡支架210上,还设置有锁槽或锁孔,用于配合锁车桩上的锁具对所述公共车辆200进行锁止。

所述智能锁220包括第二通信模块和锁止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和远距离通信模块,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可以为蓝牙通信模块,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可以为GPRS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闭锁指令或开锁指令。所述锁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闭锁指令对所述公共车辆200的车轮进行锁止,根据所述开锁指令解除对车轮的锁止。所述锁止模块根据所述闭锁指令对车轮进行锁止,具体包括:所述锁止模块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闭锁指令后自动对车轮进行锁止;或,所述锁止模块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闭锁指令后处于可锁止的状态,手动操作所述锁止模块对车轮进行锁止。

所述智能停车架100包括停车架本体120和感应装置110。

所述停车架本体120通常是由金属杆弯制、连接形成的结构,用于停放所述公共车辆200。其上具有容纳车轮的容纳空间,公共车辆200停放于所述停车架本体120上时,车轮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停车架本体120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停车架本体120 通常多个并排设置在一起,从而使公共车辆200停放在其上时整齐有序。

参见附图2,所述感应装置110安装于停车架上,所述感应装置110还包括壳体112 和盖设于所述壳体112上的上盖113,所述壳体112和所述上盖113之间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识别模块111、主控板114、供电模块。所述壳体112与所述上盖 113的接触面,优选地,设置有防水条,从而使感应装置110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使外界的雨水不易从壳体112与上盖113之间进入所述容置空间,是容置空间内的部件在工作过程中不易因为进水而影响其功能。

所述供电模块优选地,包括太阳能板115和可充电电池116,所述太阳能板115与所述可充电电池116电气连接,所述太阳能板115为所述可充电电池116充电,所述可充电电池116与所述主控板114、识别模块111电气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116为所述主控板114和所述识别模块111供电。感应装置110通过太阳能板115与可充电电池116供电,不需要接入外部电源,设置方便,节能效果好。

所述壳体112上设置有插槽,用于容纳所述电子卡支架210。所述感应装置110设置在停车架本体120上对应所述公共车辆200的电子卡支架210的位置,使所述公共车辆 200停放于所述停车架本体120上时,电子卡支架210可以插入所述插槽内。

所述壳体112上还设置有触发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卡支架210插入所述插槽时触发,给予所述识别模块111开始识别的信号,使所述识别模块111对所述电子卡支架210 上的电子卡进行识别。优选地,所述触发模块包括触点117a和压簧117b。所述触点117a 用于在电子卡支架210插入插槽时,被电子卡支架210推动向后运动,使线路导通,从而给到识别模块111信号,使识别模块111开始进行识别。所述压簧117b用于在电子卡支架210从插槽拔出时,依靠其自身的弹力使触点117a向前运动,从而使线路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模块可以为干簧管,通过在电子卡支架210上设置磁钢,从而使电子卡支架210插入插槽时使干簧管导通,从而给到识别模块111信号,使识别模块111 开始进行识别。所述触发装置的设置可以使感应装置110的识别模块111不用一直工作,仅在电子卡支架210插入插槽时开始进行识别,从而有效节省电能。优选地,可以将识别模块111设置为识别到正确的电子卡后停止工作,从而进一步节省电能。

所述主控板114上设置有处理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对所述识别模块 111的识别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向外发送信息。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射频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NFC模块、wifi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包括远距离通信模块,所述远距离通信模块为GPRS通信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在所述识别模块111 识别到正确的电子卡时,第一通信模块发送闭锁指令到智能锁220上,智能锁220上的第二通信模块接收该闭锁指令,智能锁220上的锁止模块根据闭锁指令对车轮进行锁止。之后,智能锁220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向外发送消费结算信息。所述消费结算信息可以包括用户借车、还车的地点信息,骑行的时间、路线及距离信息、公共车辆200的信息、用户的身份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壳体112上还设置有固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卡支架210插入所述插槽时对所述电子卡支架210进行固定。这里的固定并非锁止,而是使电子卡支架210 与感应装置110更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从而使车辆停放在停车架上时不易倾倒。优选地,所述固定模块包括压块118a和限位滚珠118b,压块118a和限位滚珠118b对称设置在插槽两侧,每侧均有一个压块118a和一个限位滚珠118b。压块118a固定设置在壳体112 上,其上具有弧形凹槽,限位滚珠118b设置于弧形凹槽上。限位滚珠118b包括金属壳、弹簧和滚珠,金属壳的一端封闭,另外一端居中开设有圆形敞口;滚珠设置在金属壳内,滚珠的直径大于圆形敞口的直径;弹簧设置在金属壳内,弹簧的一端压在金属壳的封闭端,另外一端压制滚珠并使滚珠的一部分从圆形敞口凸出于金属壳外,滚珠可以万向转动。二个圆形敞口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并且关于插槽的中心平面对称,其中,中心平面为平分插槽的坚直平面。当电子卡支架210插入插槽时,挤压插槽两侧的滚珠向金属壳内运动,滚珠在弹簧的作用下与电子卡支架210紧密贴合,从而使电子卡支架210牢固地固定在插槽内。由于滚珠可以万向转动,所以不会影响电子卡支架210的插入和拔出。

优选地,所述感应装置100用于安装在停车架或锁车桩300上。所述停车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隔离栏式停车架400、卡位式停车架、电磁锁式停车架、垂直升降式停车架等;所述锁车桩300包括但不限于单立柱锁车桩、双立柱锁车桩等。参见附图1、附图8,感应装置110根据公共车辆200上电子卡支架210的位置,相应地安装在停车架本体120 上的合适位置,感应装置110与停车架本体120形成智能停车架。参见附图9,为感应装置110安装于隔离栏式停车架400上的示意图,所述隔离栏式停车架包括:至少二个竖直方向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置于地面;横梁,其两端连接于两个相邻的支撑杆上;在两个相邻的支撑杆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朝下的U形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顶部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U形的宽度大于所述车辆的车轮的宽度,相邻的两个容纳部的距离大于一车辆的宽度。通过在U形容纳部上对应公共车辆200上电子卡支架210的位置安装感应装置110,可以使公共车辆200在隔离栏式停车架400处进行还车。参见附图 10,为感应装置110安装于锁车桩300上的示意图。锁车桩300通过锁车桩插槽310对公共车辆200上的电子卡支架210进行锁止,来使公共车辆200完成还车。锁车桩插槽 310的位置固定,根据公共车辆200上的电子卡支架210的位置进行设置。但是公共车辆 200的种类繁多,电子卡支架210的设置位置也各不相同,有的设置在公共车辆200的正前方,有的设置在公共车辆200的侧边,所以对于现有的锁车桩300,仅适用于电子卡支架210与其锁车桩插槽310位置相匹配的公共车辆200。通过在锁车桩300上设置感应装置100,感应装置100设置的位置不同于锁车桩插槽310,使电子卡支架210位置与锁车桩插槽310位置不匹配的公共车辆200可以通过感应装置100还车,进而,电子卡支架 210位置不同的公共车辆200均可以在锁车桩处进行还车,大大提高锁车桩300的兼容性。

参见附图3,优选地,所述停车系统还包括锁车桩300,锁车桩300用于与公共车辆 200上的电子卡支架210配合完成停车锁车。优选地,所述停车系统还包括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用于接收智能锁220向外发出的消费结算信息,进行消费结算。

参见附图4,为传统停车系统的结构框图,该停车系统包括公共车辆和锁车桩,传统的公共车辆上仅设置有电子卡支架,电子卡支架上设置有电子卡。锁车桩内设置有IC读卡器、控制器、电控锁、识别模块,锁车桩上的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电子卡支架上的电子卡信息,传输并存储至控制器;IC读卡器读取IC借车卡的信息,将识别结果传输给控制器;电控锁用于锁住电子卡支架。

还车时,将传统公共车辆上的电子卡支架插入锁车桩,锁车桩内的识别模块对电子卡进行识别,在识别到正确的电子卡后,控制器控制电控锁锁住电子卡支架,完成还车。

借车时,采用IC借车卡借车,在锁车器的IC读卡器上刷IC借车卡,IC读卡器对 IC卡身份信息进行读取,当IC读卡器识别到正确的IC借车卡时,控制器控制电控锁解除对电子卡支架的锁止,完成借车。

参见附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停车系统的结构框图,停车系统包括公共车辆和智能停车架。公共车辆上设置有电子卡支架和智能锁,电子卡支架上设置有电子卡,智能锁内设置有IC读卡器、第二通信模块、控制模块和锁止模块,IC读卡器用于读取IC 借车卡;第二通信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锁止模块用于对车轮进行锁止;控制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锁止模块、IC读卡器电气连接,对其进行控制。智能锁上或车身上还设置有二维码,该二维码内包含第二通信模块的识别码和公共车辆的唯一编码。智能停车架包括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识别模块、触发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公共车辆上的电子卡;用于在所述电子卡支架插入感应装置时触发,给予识别模块信号,使其对电子卡进行识别;第一通信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所述停车系统还包括移动终端和后台服务器。

还车时,将公共车辆上的电子卡支架插入感应装置,触发模块触发,给予识别模块信号,使其对电子卡进行识别,在识别到正确的电子卡后,第一通信模块发送闭锁指令到智能锁的第二通信模块,控制模块根据闭锁指令控制锁止模块对车轮进行锁止,完成还车。

借车时,一种方式是将采用IC借车卡借车,在智能锁的IC读卡器上刷IC借车卡,当IC读卡器识别到正确的IC借车卡时,控制模块控制锁止模块解除对车轮的锁止,完成借车;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智能手机之类的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向后台服务器发送用车请求,通过后台服务器验证移动终端使用者的身份,在身份正确的情况下允许借车,通过移动终端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解锁指令,控制模块控制锁止模块解除对车轮的锁止,完成借车。

参见附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停车系统的结构框图,停车系统包括公共车辆和锁车桩,公共车辆与图5实施例中的公共车辆相同,这里不在赘述。锁车桩与图4实施例中的锁车桩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还车时,将公共车辆上的电子卡支架插入锁车桩,锁车桩内的识别模块对电子卡进行识别,在识别到正确的电子卡后,控制器控制电控锁锁住电子卡支架,完成还车。

借车时,采用IC借车卡借车,在锁车器的IC读卡器上刷IC借车卡,当IC读卡器识别到正确的IC借车卡时,控制器控制电控锁解除对电子卡支架的锁止,完成借车。

本申请的停车系统,只需要在现有的有桩公共车辆上增加智能锁220,同时设置所述的智能停车架及感应装置就可以实现。智能停车架相较于传统的锁车桩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可以更密集地设置在城市中,方便用户的出行。锁车桩考虑到成本,通常间隔1 公里进行设置,而本申请的智能停车架可以间隔500m左右设置,便于用户停车还车。本申请的停车系统可以使传统的有桩公共车辆在加装智能锁220后,既可以通过锁车桩还车,又可以通过智能停车架还车,同时兼容两种停车装置,停车还车方便,在方便使用的同时,可以实现有序停车,避免了乱停乱放,使城市环境整洁有序。同时由于智能停车架上的感应装置未对电子卡支架210锁止,所以在停车架停满车时,可以将停车架上的停放的车辆搬出,然后将需要还车的公共车辆200停入停车架进行还车,实现桩满还车的功能,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

参见附图7,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停车系统进行还车的方法包括通过智能停车架还车和通过锁车桩还车。

通过智能停车架还车包括如下步骤:

S1:车辆推入停车架,即:将需要进行还车的上述公共车辆200停放于所述智能停车架100上,使所述公共车辆200的车轮位于所述停车架本体120的容纳空间内,使所述公共车辆200上的电子卡支架210插入所述感应装置的插槽内;

S2:感应装置读取电子卡信息,即:所述电子卡支架210插入所述插槽后,触发所述感应装置110上的触发模块,给予所述识别模块信号,使所述识别模块读取所述电子卡支架210上的电子卡信息,并对电子卡进行识别;

S3:智能锁对车辆上锁,即:当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正确的电子卡后,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向所述公共车辆200上的智能锁220发送闭锁指令,所述智能锁 220上的第二通信模块接收所述闭锁指令,所述锁止模块根据所述闭锁指令对车轮进行锁止,完成还车。优选地,所述智能锁220在锁止模块对车轮锁止后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消费结算信息,后台服务器进行消费结算。

优选地,在进行步骤S1之前,若智能停车架100上已经停放有公共车辆200,将公共车辆200从所述智能停车架100上搬出,再进行步骤S1-S3,从而实现桩满还车。

优选地,所述锁止模块根据所述闭锁指令对车轮进行锁止,具体包括:所述锁止模块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闭锁指令后自动对车轮进行锁止;或,所述锁止模块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闭锁指令后处于可锁止的状态,手动操作所述锁止模块对车轮进行锁止。

通过锁车桩还车包括如下步骤:

S1’:车辆推入锁车桩,即:将需要进行还车的上述公共车辆200推入锁车桩300,使公共车辆200上的电子卡支架210插入锁车桩300上的插槽;

S2’:锁车桩内的识别模块读取电子卡信息,即:所述电子卡支架210插入锁车桩300 上的插槽后,锁车桩300上的识别模块读取所述电子卡支架210上的电子卡信息,并对电子卡进行识别;

S3’:锁车桩对车辆上锁,即:当识别模块识别到正确的电子卡时,锁车桩300内的控制器控制电控锁锁住公共车辆的电子卡支架210,完成还车。

应当注意的是,当锁车桩对公共车辆的电子卡支架进行锁止时,公共车辆上的智能锁无法对车辆进行锁止,两种锁车方式不并存。

通过本申请的还车方法,可以使用户在用完所述公共车辆后,既可以通过智能停车架便捷地还车,又可以通过锁车桩还车,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该还车方法在通过智能停车架还车时,还能实现桩满还车,进一步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