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7768发布日期:2020-07-14 17:0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



背景技术:

体温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各种疾病的最直观表达方式就是体温升高,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每天各地的机场、火车站、地铁等交通节点更是流动人口巨大,一旦爆发大范围疫情,流动人口体温检测成为最简单直接的排除方法,传统检测依然采用人工检测方式,不仅增加人力成本也使医护检测人员暴露在危险之中,为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通过与闸机的联动,可在人员进出站身份比对的同时自动检测人员体温,避免在地铁等进站测温区发生拥堵、排长队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包括外壳和主板,所述的主板安装在外壳内,包括面部识别模块、红外测温模块、触屏控制模块、rom、ram、phy芯片、poe接口、control接口、指纹识别模块、身份证识别模块、alarm接口、功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wifi6芯片、soc芯片、wifi天线,所述的外壳包括lcd屏幕。

当人员需要通过闸机时,先将身份证放置在身份证识别区域上,进行身份证信息读取,再将手指放置在指纹识别区域进行指纹读取,终端会通过云控制中心对人员身份证信息与指纹进行比对,进行第一步验证,人体站在验证终端面前时,lcd屏幕会显示面部识别框,只需将面部对准识别框,面部识别模块就可快速识别面部信息,同时红外测温模块默认对准识别框内额头的位置,会对当前人员进行测体温,并显示在屏幕上,如果体温低于预设值,会以绿色字显示在lcd屏幕上,同时终端通过与闸机联动自动放行被测人员,如果体温高于预设值,温度会以红色字显示lcd屏幕上,并拍照上传云端主机,同时通过alarm接口连接的闸机报警灯亮起,终端通过网络告知后台指挥中心的医务人员赶到现场进行下一步处置。

所述的面部识别模块、红外测温模块左右并排安装在主板上部,位于lcd屏幕上方,可对人员进行面部识别的同时进行体温测量。

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红外测温模块将辐射功率转换为电信号,该电信号在被补偿环境温度之后可以以温度为单位显示在lcd屏幕上。

所述的触屏控制模块位于主板中部,为lcd屏幕提供触控功能,当用户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于是手指吸收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屏的四个角上的电极中流出,且理论上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头到四角的距离成比例,模块通过对四个电流比例的精密计算,得出位置。使用者可通过触控屏幕按钮选择相应操作。

所述的poe接口、control接口位于主板下部右侧,外壳背面下方,poe接口是设备的网络接口亦可对终端提供电能,技术人员可通过control接口调试终端。

所述的alarm接口位于主板下部左侧,外壳背面下方,共两个接口,可分别连接报警灯或报警扬声器。

所述的wifi天线位于主板左侧外壳内,为wifi6芯片提供无线信号收发。

所述的phy芯片位于主板中下部右侧,poe接口、alarm接口、control接口通过phy芯片与soc芯片进行数据通信。

所述的指纹识别模块位于主板下部右侧,采用符合公安部标准的指纹识别模块,可快速准确识别指纹信息。

所述的身份证识别模块位于主板下部左侧,采用符合公安部标准的身份证识别模块,可安全准确读取身份证信息。

所述的soc芯片位于主板中部,是验证终端的核心运算部件,由于验证终端系统基于安卓开发,soc芯片采用arm架构,运行速度快发热小可不间断稳定运行。

所述的wifi6芯片位于主板中部左侧,支持802.11ax协议,最大可支持9.6gbps的数据带宽,通过功放芯片将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所述的功放芯片位于主板中部左侧,当wifi6芯片产生无线网络数据后,功放芯片将其放大到足够功率,经匹配网络,再由天线发射出去。

所述的电源管理芯片位于主板中部,通过poe接口,电源管理芯片根据各模块所需将处理好的工作电压传送给各个模块。

所述的rom位于主板中部右侧,soc芯片右侧,可存储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的固件及用户配置信息。

所述的ram位于主板中部右侧,rom右侧,可为设备运行提供高速运行内存。

所述的lcd屏幕位于外壳正面,通过触屏控制模块用户可通过lcd屏幕操作验证终端。

所述的主板安装在外壳内,各模块芯片均连接在主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外壳正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外壳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包括(1)面部识别模块、(2)红外测温模块、(3)lcd显示屏、(4)触屏控制模块、(5)rom、(6)ram、(7)phy芯片、(8)poe接口、(9)control接口、(10)指纹识别模块、(11)身份证识别模块、(12)alarm接口、(13)alarm接口、(14)功放芯片、(15)电源管理芯片、(16)wifi6芯片、(17)soc芯片、(18)wifi天线、(19)主板。

所述的(1)面部识别模块、(2)红外测温模块位于主板上部,图2(20)外壳(3)lcd屏幕上方,左右并排安装,并与(17)soc芯片相连接,当人体站在屏幕前时,屏幕自动显示面部识别框,只需将面部对准识别框,面部识别模块就可快速识别,由于红外测温模块默认对准面部识别框的额头位置所以可在面部识别的同时对人体进行额头测温,通过(17)soc芯片与(5)rom内的预设温度进行比较。所述的(3)lcd屏幕位于图2(20)外壳上,通过连接线与(19)主板连接,通过(4)触屏控制模块,当面部识别模块检测到有人员被检测时屏幕自动显示面部识别框,面部识别框包含额头标注,只需对准面部识别框所覆盖度的范围,即可开始面部识别及体温测量,人员可对lcd屏幕进行触摸操作。所述的(4)触屏控制模块位于(19)主板中部与(3)lcd屏幕、(17)soc芯片相连接,当用户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于是手指吸收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屏的四个角上的电极中流出,且理论上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头到四角的距离成比例,模块通过对四个电流比例的精密计算,得出位置。所述的(5)rom位于(19)主板中部右侧(17)soc芯片右侧,与(17)soc芯片相连接,可存储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的固件及用户配置信息。所述的(6)ram位于(19)主板中部右侧(5)rom右侧,与(17)soc芯片相连接,可为设备运行提供高速运行内存。所述的(7)phy芯片位于(19)主板中下部右侧,与(17)soc芯片相连接,是桥接芯片,所述的(8)poe接口、(13)alarm接口、(9)control接口均通过phy芯片与soc芯片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的(8)poe接口、(9)control接口位于(19)主板下部右侧,图3外壳背面下方,poe接口是设备的网络接口亦可对终端提供电能,技术人员可通过control接口调试终端。所述的(12)alarm接口、(13)alarm接口位于(19)主板下部左侧,图3外壳背面下方,共两个接口,可分别连接报警灯或报警扬声器,在被测人员体温过高时联动闸机报警灯亮起及报警提示音。所述的(10)指纹识别模块位于(19)主板下部右侧,与(17)soc芯片相连接,采用符合公安部标准的指纹识别模块,可快速准确识别指纹信息。所述的(11)身份证识别模块位于(19)主板下部左侧,与(17)soc芯片相连接,采用符合公安部标准的身份证识别模块,可安全准确读取身份证信息。所述的(14)功放芯片位于(19)主板中部左侧,与(15)wifi6芯片相连接,当wifi6芯片产生无线网络数据后,功放芯片将其放大到足够功率,经匹配网络,再由天线发射出去。所述的(15)电源管理芯片位于(19)主板中部,与主板上各模块及lcd屏幕相连接,通过poe接口,电源管理芯片根据各模块所需将处理好的工作电压传送给各个模块。所述的(16)wifi6芯片位于(19)主板中部左侧,与(14)功放芯片、(17)soc芯片相连接,支持802.11ax协议,最大可支持9.6gbps的数据带宽,通过功放芯片将无线信号发送出去,采用wifi6网络可大大提高网络带宽从而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更方便的布网。所述的(17)soc芯片位于(19)主板中部,是验证终端的核心运算部件,(1)面部识别模块、(2)红外测温模块、(4)触屏控制模块、(5)rom、(6)ram、(7)phy芯片、(10)指纹识别模块、(11)身份证识别模块、(14)功放芯片、(15)电源管理芯片、(16)wifi6芯片均与其相连接,由于验证终端系统基于安卓开发,soc芯片采用arm架构,运行速度快发热小可不间断稳定运行。

如图3所示的外壳背面安装有抱杆支架,可将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无人体温验证终端固定安装在闸机入口位置。

本实用新型区别于传统身份验证终端只是比对人员身份信息,又区别于传统人工测温时工作量大人员易被感染的不足,采用身份验证的同时即可自动测量体温,并可在体温过高时自动上报人员信息并通知现场医护人员进一步处置,减少了人员交叉感染的几率,同时对体温过高的疑似患者自动存储了人员信息便于后期追踪观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