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折收纳与发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1837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存折收纳与发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现金自动存取机等设备中的收纳与发行存折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存折收纳与发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现金自动存取机(ATM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已知有具备将使用者忘取的存折回收的存折回收部的现金自动存取机(专利文献I)。存折回收部具备回收盒,将忘取的存折在打开的状态下输送到回收盒中,下落到回收盒内,使存折堆积而收纳。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818号公报
[0004]在以往的现有技术中,忘取的存折被随机地堆积到回收盒内,所以为了收纳许多存折而必须使回收盒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变长,难以实现存折回收部的小型化。所以,考虑将忘取的多个存折使装订线的位置相互重合并叠合收纳在回收盒内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例如可以考虑将新回收的存折与已收纳的存折平行地输送并重叠收纳到已收纳的存折之上的结构。但是,在该结构中,被输送的存折的前端部有可能碰到在已收纳的存折的装订线上形成的封皮的折痕(段差)上、或多个页重叠而形成的段差上,而发生向回收盒内的存折的收纳异常。另外,上述问题并不限于将忘取的存折回收的机构,在具备收纳存折的收纳库的任意的存折收纳装置中也可能发生。
[0005]中国专利CN102831696A(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存折收纳装置及现金自动存取机,实现了存折收纳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在存折收纳装置中,抑制向已经收纳的存折碰撞而造成的存折的收纳异常的发生。该存折收纳装置是用来收纳多个存折的存折收纳装置,具备:收纳库,用于将多个存折在分别打开的状态下相互重叠收纳;存折输送部,将第一存折在打开的状态下输送到与已经收纳在收纳库中的第二存折重叠的位置;引导部,配置在收纳库的内部,用于将在收纳库的内部输送的第一存折的输送方向向不同方向引导,该不同方向为与朝向第二存折被打开时形成的第二存折的突状部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0006]然而,在ATM的实际应用中,往往还存在着新存折如何单册发行的问题。
[0007]针对此,现有技术中,日本特开昭63-212635(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以下目的:若是存折类则可靠地传出并输送一本存折,若是证书类则可靠地传出并输送一张证书。
[0008]然而,在金融机构中使用的存折类等册子的中央部的书脊高度在制作时具有偏差。特别是在国外使用的存折多数情况下书脊的高度具有偏差,其高度也比国内的高。在专利文献3等现有技术中,与各个存折类的厚度相对应地调节传出门,并固定传出门的宽度。在以翻开的状态保存书脊高度具有偏差的存折并因存折换本等传出存折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在存折中央部的书脊经过传出门时因偏差而在预先调整为存折厚度的门处发生卡挂,导致存折的传出失败。

【发明内容】

[000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在不同的存折厚度以及存折书脊高度的偏差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一册一册地输送而发行存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折收纳与发行装置。
[0010]所述存折收纳与发行装置具有将多个存折在打开的状态下收纳的收纳库,用于将上述多个存折在分别打开的状态下相互重叠收纳,还具备:
[0011]存折插入口,门,该存折插入口与门之间的第一输送路径;存折发行部,以及该存折发行部与门之间的第二输送路径;以及该收纳库与门之间的第三输送路径;
[0012]若干个输送辊,例如,用于将第一个存折在打开的状态下输送到与已经收纳在上述收纳库中的第二个存折重叠的位置;一个磁数据读写部,一个打印部,一个光学读取部,一个换页部;所述磁数据读写部设置于第一输送路径中;所述打印部设置于第一输送路径中,位于所述门与所述磁数据读写部之间;所述光学读取部设置于第二输送路径中;所述换页部设置于第二输送路径中,位于所述光学读取部和所述存折发行部之间;
[0013]落入辊,配置在上述收纳库与连接于上述收纳库的输送路径之间的连接位置,以将通过与上述第三输送路径输送来的存折引入到上述收纳库;
[0014]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并列配置在上述收纳库内,分别具有前端弯曲的外观结构;
[0015]引导部,配置在上述收纳库的内部的底面,例如,其用于将在上述收纳库的内部输送的第一个存折的输送方向向不同方向引导,该不同方向为与朝向第二个存折被打开时形成的上述第二个存折的突状部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从而能够抑制第一个存折与第二个存折的突状部碰撞而造成的第一个存折的收纳异常的发生。此外,由于在收纳库中将多个存折在分别打开的状态下相互重叠收纳,所以能够使存折的层叠方向上的收纳库的尺寸变短,能够实现存折收纳装置的小型化。
[0016]收纳部,在上述收纳库内收纳存折的一部分;
[0017]上述第一臂部经由第一轴而与上述收纳库连接,以上述第一轴为中心可转动地配置,并且构成为其前端与上述引导部接触而能够向该导引部的上方转动,但不能向该导引部的下方转动;上述第二臂部经由第二轴而与上述收纳库连接,并以上述第二轴为中心可转动地配置;所述第一、第二臂部通过与上述第一个存折接触而使在上述收纳库的内部输送的上述第一个存折的状态维持为打开的状态,从而能够抑制在第一个存折的输送中途因第一个存折闭合而造成的第一个存折的收纳异常的发生。上述第一、第二臂部通过与上述第二个存折接触,而使上述第二个存折的一部分位于沿着上述引导部的表面的位置;上述第一个存折通过与沿着上述引导部的表面配置的上述第二个存折的一部分接触而被向上述不同方向输送;通过将第二个存折的一部分从引导部的表面离开配置,能够抑制第一个存折进入引导部与第二个存折之间、发生第一个存折的收纳异常的情况。
[0018]上述引导部位于在上述收纳库的内部中的存折的输送方向上比上述收纳部更上游侧的位置,其截面形状为具有从上述收纳库的底面突出的斜面部分的山型形状,在上述斜面部分上与上述第一臂部的前端接触;从而通过使第一个存折与引导部的表面、或在引导部的表面上配置的第二存折接触,能够控制第一存折的输送方向。
[0019]上述收纳部在上述收纳库内隔着上述引导部而配置在上述输送路径的相反侧;
[0020]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折发行部还设置有:
[0021]传出辊,将新存折从上述存折发行部传出;以及
[0022]拾取辊,安装在所述存折发行部底部,紧贴着所述新存折,用于拾取所述新存折;
[0023]传出确认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输送路径中,用于确认所述新存折的传出;此外,当运行发行新存折的程序一段时间后,如果没有检测到新存折的传出,则可以推定所述存折发行部内部已经无存折,可以将相关信号发送给工作人员,提醒工作人员补充新存折。
[0024]传出门部,设定了规定的间隙,以便从上述存折发行部将上述新存折一册一册地传出;上述传出门部具备柔软材料的软质门、以及将上述软质门固定在上述存折发行部的壁上的固定板,上述存折发行部的底面与上述软质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一册新存折的高度;当存折书脊部较大的待发行的新存折经所述传出门部时,该软质门则暂时变形而增大门间距tl的宽度,以实现书脊不被传出门部卡挂的方式一册一册地传出新存折。
[0025]按压板,通过弹簧连接在所述存折发行部的上壁;所述新存折被所述按压板按压以避免产生翘起或弯曲,从而保存在所述存折发行部中;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等效构件替代所述弹簧;
[0026]在将上述新存折从上述存折发行部传出时,在上述新存折的高度大于设定的上述距离的情况下,随着上所述按压板的按压,上述软质门将会被所述新存折挤压而变形,从而对所述新存折进行一册一册地发行。
[0027]通过拾取辊和传出门部分离成一册发行的新存折进一步被输送至具有传出辊的存折排出口,之后,通过若干个输送辊被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接着,输送过所述门,然后进入第一输送路径,再由若干个输送辊输送至所述存折插入口,最终将新存折发行给用户。
[0028]优选地,所述软质门为具有硬度不同的部件的多层构造。
[002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软质门具备作为坚硬部件的门薄板、以及作为柔软部件的软质门板。
[0030]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软质门在靠着所述新存折的一侧为上述门薄板,在靠着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为上述软质门板。
[0031]在上述基础上,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软质门在靠着所述新存折的一侧具有比所述固定板侧突出的突出部。
[0032]最优选地,靠着所述新存折的一侧的所述软质门的所述突出部的厚度比所述软质门整体的厚度薄。
[0033]优选地,所述引导部由金属板、或合成树脂板、或木质板制成。
[0034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