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地图数据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514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地图数据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地图数据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地图数据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可知的有按规定区划单位管理地图、同时按所管理的区划单位更新地图数据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開2003-337026号公报发明内容但现有地图数据处理装置中,即便是更新区划内一部分道路数据的情况下,仍需要按区划单位更新地图数据,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因所更新的数据内容不同而有可能使数据更新效率降低。
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存储作为规定区域的地图数据的第1数据单位、作为部分区域的地图数据的第2数据单位、以及所述第1数据单位和第2数据单位的地图数据存储手段,按第2数据单位进行更新,从而部分地更新第1数据单位,再按第1数据单位将更新后的地图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手段。
按照本发明,通过按第2数据单位更新存储有作为规定区域的地图数据的第1数据单位和作为部分区域的地图数据的第2数据单位的地图数据,从而使得第1数据单位部分地更新,所以可提高数据更新时的效率。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中地图数据交换的说明图。
图2为车载用导航装置的框图。
图3为说明地图数据的等级、地域(block)、以及地区(region)间关系的概念图。
图4示出的是链列和链的一例构成。
图5示出的是按地区单元管理的道路数据结构。
图6示出的是链数据的详细数据结构。
图7为示出利用导航装置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8为示出道路数据更新处理的详细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示出按地区单位管理的背景数据结构。
图10示出的是多边形数据的详细数据结构。
图11示出的是包含标记·注记数据的背景地区数据结构。
图12示出的是标记·注记数据的详细数据结构。
图13示出的是显示地图时所显示的标记和注记两者的位置关系。
图14为示出利用导航装置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15为示出背景数据更新处理的详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中地图数据交换的说明图。车载用导航装置(地图数据处理装置)1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读取地图数据。另外,车载用导航装置1通过手机等通信装置4,从地图服务器6受取用于更新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所存储的地图数据的数据。
地图服务器6,举例来说设置于将各种数据发送至车载用导航装置1的信息中心(未图示)内,在地图数据库7中保存有从旧地图数据至最新地图数据的数据。地图服务器6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将更新地图数据其中一部分的更新数据提供给车载导航装置1。
导航装置1具有控制装置11和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控制装置11由微处理器及其周边电路构成。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举例来说为导航装置1内部设置的硬盘。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只要是即使导航装置1的电源掉电、所写入的数据也不会丢失的存储装置便可。
图2为表示车载用导航装置1构成的框图。导航装置1具有控制装置11、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当前位置检测装置13、存储器15、通信接口16、监视器17、输入装置18。
当前位置检测装置13是检测车辆当前位置的装置,举例来说包括检测车辆行驶方位的方位传感器、检测车速的车速传感器、或检测来自GP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GPS信号的GPS传感器等。
存储器15是存储当前位置检测装置13所检测出的车辆位置信息等、或存储控制装置11运算出的推荐路径上的节点信息、链信息等的存储器。存储器15是控制装置11的工作区。通信接口16是连接通信装置4的接口。可通过通信接口16利用手机、与互联网连接。
监视器17是显示地图、推荐路径、或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监视器17可以作为导航装置主体其中一部分一体设置,也可以就壳体来说分开设置。此外,也可以只是将监视器17用电缆等与导航装置主体连接,并设置于分开的位置。输入装置18是在搜寻路径时输入车辆目的地等的输入装置。可以是遥控器,也可以由监视器17屏幕上所设置的触摸屏等构成。控制装置11使用当前位置检测装置13检测出的车辆当前位置信息和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所存储的地图数据等,进行道路地图显示、路径计算(路径搜寻)、路径引导等各种导航处理。另外,控制装置11执行的各种处理程序装入到控制装置11内部设置的ROM(未图示)中。
(地图数据的结构)下面进一步具体说明上述地图数据的数据结构。地图数据是与地图有关的信息,包含至少道路数据以及背景数据。道路数据是用于道路显示、车辆当前位置的指定、或地图匹配等的数据。背景数据是显示道路、道路地图背景用的数据。
本实施方式的地图数据按等级(level)和地区(region)这种概念管理。本实施方式中将地图数据分为比例尺不同的7个等级,以最详细的比例尺等级为0级,范围最广的地图的等级为6级。各等级包含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数据,但成为对象的区域各等级都相同。也就是说,以日本领土为对象的话,每一等级具有比例尺不同的日本领土的地图数据。举例来说,等级0具有比例尺1/6250、等级1具有比例尺1/25000、等级2具有比例尺1/100000、等级3具有比例尺1/400000、等级4具有比例尺1/1600000、等级5具有比例尺1/6400000、等级6具有比例尺1/128000000的日本领土的地图数据。也就是说,存在与等级0~6相对应的7个地图数据的集合。以等级0一侧为下位等级,等级6一侧为上位等级。
图3为说明地图数据的等级和地区间关系的概念图,作为代表示出3级和4级。标号101示出为本地图数据其对象的区域。使用日本领土的地图数据的话,区域101为包含日本领土在内的范围。3级和4级都以相同范围的区域为对象。如图3所示,地图数据与等级相对应划分为多个矩形区域。本说明书中将所划分的矩形区域称为地区。但地区是表示地图上规定区域的概念,不限于矩形区域。图3所示的例子中,就3级而言,区域101分为m×n个地区102,就4级而言,区域101便分为p×q个地区103。地区102举例来说是指标号101(日本领土)中所包含的都道府县市町村等。
3级和4级中,对区域101进行划分后的地区其数目不相同。这是因为,使用比例尺小(分母值大)的较广域地图的4级、和与4级相比使用比例尺大(分母值小)的较详细地图的3级所用的数据量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说,设法针对各等级进行与所用的数据量相对应的适当划分。但同一等级内1地区的大小是相同的。
本实施方式中,用节点、链、和链列这种概念表示道路。节点是指交叉点或道路上具体指定的点。链相当于相邻节点间的道路,而链列则是用连续的多链表示一条道路等的概念。节点间可利用内插点插补位置信息等。图4示出的是链列和链的构成的一例,由4条链构成某一条链列。
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处理装置中,地图数据存储手段12所存储的地图数据中所包含的道路数据以关系数据库形式按地区单位管理。下面将按地区单位管理的道路数据称为地区数据。图5示出的是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所存储的多个地区数据中1个地区数据的结构。
各地区数据中包含每一地区固有的地区ID、该地区内所包含的多条链列数据、以及关联ID。地区ID中至少包含表示该数据是地区这种数据、以及指定地区用的数据。关联ID中包含与其它地区相关联用的地区ID等。
图5所示例中,1个地区数据中包含链列1、链列2、…、链列N(N为3或以上的自然数)的数据。如稍后所述,地区数据能够按链列数据单位增加删除数据,所以各链列数据之间另外设置有增加链列数据用的空白数据空档。
各链列数据中包含每一链列固有的链列ID、构成该链列的链数据、以及关联ID。链列ID中至少包含表示该数据是链列这种数据、以及指定链列用的数据。图5所示例中,链列1的数据中包含链1、链2、链3、链4、…、链M(M为5或以上的自然数)数据。如稍后所述,地区数据也可按链单位增加删除数据,还可另外设置有增加链数据用的空白数据空档。关联ID中包含与其它链列、链、节点、地区等相关联用的链列ID、链ID、节点ID、地区ID等。
图6示出的是链数据的详细数据结构。各链数据中包含每一链固有的链ID、形状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关联ID。也就是说,可利用链ID、形状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关联ID形成1个记录。
链ID中至少包含表示该数据是链这种数据、以及指定链用的数据。形状数据中包含构成该链的节点的座标数据、以及内插点的座标数据。属性数据中包含该链的属性信息,即路宽、限速、道路名称、路线编号、单向通行等管理限制信息等数据。关联ID中包含与该链相关的节点的ID、包含该链的链列的ID、包含该链的地区的ID等数据。
另外,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所存储的地区数据的排列方式、链列数据的排列方式、以及链数据的排列方式并没有含义。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可按链单位、链列单位、以及地区单位部分地更新按地区单位管理的道路数据。地图服务器6根据更新内容将道路数据发送给车载用导航装置1。举例来说,数据更新部位是链的情况下,发送链数据,而数据更新部位是链列的情况下,则发送链列数据。数据更新部位涉及较广范围的情况下,发送地区数据。另外,删除数据的情况下发送的是表明所删除的链、链列、或地区的ID以删除数据的指令数据。另外,更新数据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删除老数据并增加新数据这种处理。也就是说,将删除老数据这种内容的指令数据与所增加的新数据一起发送给车载用导航装置1。下面用图7和图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部分地更新道路数据的方法。
图7为示出利用导航装置1的控制装置11进行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导航装置1的电源一旦接通,处理装置11便开始步骤S10的处理。步骤S10中,判定是否有地图数据的读入指令。举例来说,用户一旦用输入装置18发出在监视器17上显示地图这种指令,便判定为具有地图数据的读入指令。判定为具有地图数据的读入指令的话,便进入步骤S20,而判定为没有读入指令的话,则进入步骤S40。
步骤S20中,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读入用户所要求的地图数据。如上所述,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存储的地图数据按地区单位管理,所以按地区单位读入地图数据。举例来说,读入以本车为中心的周围规定范围所包含的多个地区数据。在监视器17上显示基于所读入的地图数据的地图。通过按地区单位读入地图数据,与按链单位或按链列单位读入地图数据的情况相比可加快地图数据的读入速度和地图的显示速度。
步骤S20后续的步骤S30中,判定地图数据的读入处理是否完成。判定地图数据的读入处理尚未完成的话,返回步骤S20,继续进行地图数据的读入处理,而判定地图数据的读入处理完成的话,则返回步骤S10。
另一方面,步骤S40中,判定是否具有构成地图数据的道路数据的更新指令。这里,地图服务器6一旦有更新用数据发送过来,判定为具有道路数据的更新指令。判定为没有道路数据的更新指令的话便返回步骤S10,而判定为具有更新指令的话则进入步骤S50。
步骤S50中,进行道路数据的更新处理。下面用图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道路数据更新处理的具体方法。步骤S50中后续的步骤S60中,判定道路数据的更新处理是否完成。判定为道路数据的更新处理尚未完成的话便返回步骤S50,而判定为完成的话则返回步骤S10。
图8为示出道路数据更新处理的详细方法的流程图。另外,道路数据的更新处理对每一等级的地图数据进行处理。如上所述,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与0~6级相对应存储有7种地图数据,从地图服务器6有与每一等级的地图数据相应的更新用数据发送过来。下面说明某一等级的道路数据更新方法,但对于其它等级的道路数据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数据内容的更新处理。
步骤S100中,判别从地图服务器6发送过来的道路数据的种类。这里,根据道路数据中所包含的ID判别所接收到的道路数据是链数据、还是链列数据、还是地区数据。一旦进行判别道路数据种类的处理,便进入步骤S110。
步骤S110中,根据步骤S100所进行的判别处理的结果,判定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道路数据是否是链数据。判定所接收到的道路数据是链数据的话,进入步骤S120。步骤S120中,根据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链数据的关联ID,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读入与该连接相对应的地区数据,进入步骤S130。
步骤S130中,根据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链数据,更新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读入的地区数据的内容。举例来说,自地图服务器6有增加用链数据发送过来的情况下,将所接收到的链数据存储于空白数据空档。此时,根据链数据的关联ID,包含该链的链列存储于数据空档。另外,从地图服务器6所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删除链数据这种内容的指令的情况下,进行删除所指令的链数据的处理。
如上所述,更改链数据内容的情况下,与新的链数据一起,自地图服务器6有删除老的链数据这种内容的指令数据发送过来。因而,进行删除所指令的链数据的处理,同时还进行增加新的链数据的处理。
步骤S130后续的步骤S140中,将更新内容的地区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由此可以再将地区单位的道路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
另一方面,步骤S110中,判定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道路数据并非链数据的话,进入步骤S150。步骤S150中,判定为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道路数据是否是链列数据。判定为所接收到的道路数据是链列数据的话,便进入步骤S160。
步骤S160中,根据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链列数据的关联ID,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当中读入与该链列相对应的地区数据,进入步骤S170。步骤S170中,根据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链列数据,更新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读入的地区数据的内容。举例来说,自地图服务器6有增加用链列数据发送过来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链列数据存储于空白数据空档。另外,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删除链列数据这种内容的指令的情况下,进行删除所指令的链列数据的处理。在更新链列数据内容的情况下,与链数据更新时同样,进行删除老的链列数据、增加新的链列数据这种处理。
步骤S170后续的步骤S180中,将更新后的地区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由此可以再将地区单位的道路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
另一方面,步骤S150中,判定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道路数据并非链列数据的话,进入步骤S190。这种情况下,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道路数据是地区数据。步骤S190中,根据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地区数据,更新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存储的地区数据。举例来说,自地图服务器6有增加用地区数据发送过来的情况下,将所接收到的地区数据存储于空白数据空档。另外,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删除地区数据这种内容的指令的情况下,进行删除所指令的地区数据的处理。更新地区数据内容的情况下,与更新链数据或链列数据时同样,进行删除老地区数据、增加新地区数据这种处理。这种情况下,也能再将地区单位的道路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按小于地区单位的链单位或链列单位(第2数据单位)部分地更新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按地区单位(第1数据单位)存储的地图数据,再按地区单位(第1数据单位)将部分地更新后的地图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可通过按地区单位预先存储道路数据来按地区单位读出道路数据,所以能够加快数据读出速度即地图的显示速度。而且,可按小于地区单位的链单位或链列单位更新道路数据,所以能够提高数据更新效率。也就是说,数据的更新部位是链或链列的情况下,就不需要按地区单位进行无谓的数据更新。另外,从信息中心通过无线通信接收更新用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按链单位或链列单位等较小的数据量进行数据更新,来抑制通信费用。
(第二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中,按链单位、链列单位、或地区单位对按地区单位管理的道路数据进行数据更新以后,再按地区单位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第二实施方式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中,将地图显示用的背景数据按地区单位预先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按稍后说明的多边形·多线型(ポリライン)数据单位、标记·注记数据单位、类别数据单位、地区单位进行数据更新以后,再按地区单位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另外,背景数据以关系数据库形式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
背景数据中包括表示山、海、铁道、公园、设施等所用的多边形数据或多线型数据。多边形数据为表示封闭区域的数据,举例来说为表示公园的数据。多线型数据则表示铁道等线状的数据。类别数据是由多个多边形数据或多线型数据表示一个集合的数据,举例来说为海岸线、河流等。地区则如上文所述,为表示规定区域的单位。这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地区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地区为相同概念。
图9为示出按地区单位管理的背景数据结构。这里,将按地区单位管理的背景数据称为背景地区数据。各背景地区数据中包含每一地区固有的地区ID、该地区内包含的多个类别数据、多边形·多线型数据、以及关联ID。地区ID至少包含表示该数据是地区这种数据、以及指定地区用的数据。关联ID中包含与其它地区等相关联用的地区ID等。
如图9所示,1个背景地区数据中包含多个类别数据或多边形数据·多线型数据。背景地区数据可按类别数据单位增加删除数据,所以各类别数据之间可另外设置有增加类别数据用的空白数据空档。另外,背景地区数据还能够按多边形单位或多线型单位增加删除数据,所以还设置有增加多边形数据或多线型数据用的空白数据空档。
各类别数据包含每一类别固有的类别ID、构成该类别数据的多边形数据和多线型数据、以及关联ID。类别ID中至少包含表示该数据是类别数据这种数据和指定类别用的数据。类别数据中还设置有增加多边形数据或多线型数据用的空白数据空档。关联ID中包含与背景地区数据等其它数据相关联用的ID等。
图10示出的是多边形数据的详细数据结构。各多边形数据中包含每一多边形数据固有的多边形ID、形状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关联ID。多边形ID中至少包含表示该数据是多边形数据这种数据、以及指定多边形用的数据。
形状数据中包含构成该多边形的形状要素点数据。属性数据中包含该多边形的属性信息,例如多边形是公园的话则包含公园名称等数据。关联ID包含的是与该多边形相关联的链ID、包含该多边形在内的类别的ID、包含该多边形在内的地区的ID等数据。另外,图10中虽然给出多边形数据的数据结构,但多线型数据其数据结构也一样。
背景数据中还包含显示各种各样标记用的标记·注记数据。所谓各种各样的标记是例如学校或邮局的标记。显示地图时,与标记一起显示的还有该标记的名称(例如○○邮局)。称该名称为“注记”。
图11示出的是包含标记·注记数据的背景地区数据结构。该背景地区数据中包含每一地区固有的地区ID、该地区内所包含的多个类别数据、标记·注记数据、以及关联ID。各类别数据中包含每一类别固有的类别ID、构成该类别数据的标记·注记数据、以及关联ID。这种情况下的类别为例如设施的名称,为“邮局”这种类别的话,邮局这种类别数据中包含多个邮局的标记·注记数据。
图12示出的是标记·注记数据的详细数据结构。各标记·注记数据中包含每一标记·注记数据固有的标记·注记ID、标记位置数据、标注位置数据、注记数据、以及关联ID。标记·注记ID中至少包含表示该数据是标记·注记数据这种数据、以及指定标记用的数据。标记位置数据是表示标记位置座标的数据,标注位置数据是表示注记位置座标的数据。注记数据如上文所述是标记的名称(例如○○邮局)等数据。
图13示出的是显示地图时所显示的标记和注记两者间的位置关系。标记131的位置可基于标记位置数据确定。另外,注记132的位置可基于标注位置数据确定。举例来说,标记位置数据为(X,Y)、而标注位置数据为(ΔX,ΔY)的情况下,在地图上的(X,Y)位置处显示标记131,而在(X+ΔX,Y+ΔY)位置处显示注记132。
第二实施方式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中,能够按多边形·多线型数据单位、按标记·注记数据单位、按类别数据单位、按地区单位对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按地区单位存储的背景数据部分地进行更新。地图服务器6将与更新内容相应的背景数据发送给车载用导航装置1。举例来说,更新特定的多边形数据其内容的情况下,发送更新的多边形数据,而更新特定的类别数据的情况下,发送更新的类别数据。而且,对特定地区内的背景数据进行更新的情况下,发送更新的背景地区数据。删除背景数据的情况下,表明删除的多边形·多线型数据、标记·注记数据、类别数据、或地区数据的ID,发送删除数据这种内容的指令数据。对背景数据更新内容的情况下,与更新道路数据情形同样进行删除老背景数据、增加新背景数据的处理。下面用图14和图15所示的流程图说明部分更新背景数据的方法。
图14为示出利用导航装置1的控制装置11进行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导航装置一旦电源接通,处理装置开始步骤S210的处理。步骤S210中,判定是否有地图数据的读入指令。举例来说,用户用输入装置18给出在监视器17上显示地图这种指令的话,便判定有地图数据的读入指令。判定有地图数据的读入指令的话,便进入步骤S220,而判定没有读入指令的话,则进入步骤S240。
步骤S220中,自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读入为了在监视器17上显示地图所使用的地图数据。如上文所述,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存储的地图数据按地区单位管理,所以按地区单位读入监视器17上所显示范围的地图数据。在监视器17上显示基于所读入的地图数据的地图。可通过按地区单位读入地图数据,与按多边形数据单位·多线型数据单位、或按标记·注记数据单位读入地图数据的情形相比,使数据的读入速度和地图的显示速度加快。
步骤S220后续的步骤S230中,判定地图数据的读入处理是否完成。判定地图数据的读入处理尚未完成的话,便返回步骤220继续进行地图数据的读入处理,而判定地图数据的读入处理完成的话,则返回步骤S210。
另一方面,步骤S240中判定是否有构成地图数据的背景数据的更新指令。这里,自地图服务器6有更新用背景数据发送过来的话,便判定有背景数据的更新指令。判定没有背景数据的更新指令的话,便返回步骤S210,而判定有更新指令的话,则进入步骤S250。
步骤S250中对背景数据进行更新处理。稍后用图15所示的流程图说明背景数据更新处理的详细方法。步骤S250后续的步骤S260中,判定背景数据的更新处理是否完成。判定背景数据的更新处理尚未完成的话,便返回步骤S250,而判定为完成的话则返回步骤S210。
图15为示出背景数据更新处理的详细方法的流程图。另外,背景数据的更新处理是针对每一等级的地图数据进行的。如上文所述,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与等级0~6级相对应存储有7个地图数据,自地图服务器6有与每一等级的地图数据相应的更新用数据发送过来。下面说明一个等级的背景数据更新方法,但对于其它等级的背景数据也利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内容的更新处理。
步骤S300中判别地图服务器6发送过来的背景数据的类别。这里,根据背景数据中所包含的ID,判别接收到的背景数据是多边形数据·多线型数据、还是标记·注记数据、还是类别数据、还是背景地区数据。进行判别背景数据的类别这种处理的话,便进入步骤S310。
步骤S310中,根据步骤S300进行的判别处理的结果,判定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背景数据是否是多边形数据·多线型数据、或标记·注记数据。判定接收到的背景数据是多边形数据·多线型数据、或标记·注记数据的话,便进入步骤S320。步骤S320中,自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读入背景地区数据。这里,根据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背景数据的关联ID,读入与该背景数据对应的背景地区数据。读入背景地区数据的话,便进入步骤S330。
步骤S330中,根据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背景数据,按多边形·多线型数据单位、或按标记·注记数据单位更新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读入的背景地区数据。举例来说,自地图服务器6有增加用的多边形数据发送过来的情况下,将所接收到的多边形数据存储于空白数据空档。此时,多边形数据的关联ID中包含类别ID的情况下,与该类别ID对应的类别存储于数据空档中。另外,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删除多边形数据这种内容的指令的情况下,进行删除所指令的多边形数据的处理。此外,更改多边形数据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删除所指令的老多边形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增加新多边形数据的处理。多线型数据和标记·注记数据的增加·删除·更新方法也一样。
步骤S330后续的步骤S340中,使内容更新后的背景地区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由此,可再将地区单位的背景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
另一方面,步骤S310中,判定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背景数据并非多边形数据·多线型数据或标记·注记数据的话,便进入步骤S350。步骤S350中,判定自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背景数据是否是类别数据。判定为接收到的背景数据是类别数据的话,便进入步骤S360。
步骤S360中,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当中读入背景地区数据。这里,根据从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类别数据的关联ID读入与该类别数据相对应的背景地区数据。读入背景地区数据的话,便进入步骤S370,步骤S370中,根据从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类别数据按类别数据单位更新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读入的背景地区数据。类别数据的增加·删除·更新方法与多边形数据·多线型数据或标记·注记数据的增加·删除·更新方法相同。
步骤S370后续的步骤S380中,使更新后的背景地区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由此,可再将地区单位的背景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
另一方面,步骤S350中,判定为从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背景数据并非类别数据的话,便进入步骤S390。这种情况下,从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背景数据是地区数据。步骤S390中,根据从地图服务器6接收到的背景地区数据,更新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所存储的背景地区数据。背景地区数据的增加·删除·更新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所进行的地区数据的增加·删除·更新方法相同。这种情况下,也可再将地区单位的背景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也按小于第1数据单位的第2数据单位部分地更新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按第1数据单位存储的地图数据,再按第1数据单位将部分更新后的地图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尤其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中,将地图数据中所包含的背景数据按地区单位预先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同时按小于地区单位的多边形数据·多线型数据单位、标记·注记数据单位、或类别数据单位进行更新,所以可提高数据更新时的效率。也就是说,数据更新对象为多边形数据·多线型数据、标记·注记数据、或类别数据的情况下,就不需要按地区单位进行无谓的数据更新。另外,从信息中心通过无线通信接收更新用背景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按多边形数据·多线型数据、标记·注记数据、或类别数据等较小的数据量进行数据更新,来抑制通信费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举例来说,为了更新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存储的地图数据,由地图服务器6通过无线通信将地图数据更新用数据发送给导航装置1,虽以此为例进行说明,但地图数据的更新方法并不限于此方法。举例来说,也可以通过可移除存储器等存储媒体对导航装置1提供地图数据更新用数据。另外,导航装置1和外部终端(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两者间也可以用电缆等进行有线连接,从而由外部终端来更新。
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将地图数据经过划分的矩形区域称为地区,但地区这种名称是为了便于说明来命名的,所以不一定限于该名称。另外,地区不限于矩形区域,举例来说,也可以将市区町村或都道府县的各个区域作为地区来设定。
地图数据的更新单位不限于上述链单位、链列单位、多边形·多线型数据单位、标记·注记数据单位、类别数据单位。另外,使地图数据预先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时的数据单位也不限于上述地区单位。也就是说,只要按小于第1数据单位的第2数据单位部分更新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按第1数据单位存储的地图数据,并再按第1数据单位将部分更新后的地图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各数据单位不限于上述情形。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尽管是按将道路数据或背景数据以关系数据库形式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中进行说明的,但存储数据的形式不限于关系数据库形式。
图7所示流程图的步骤S10中,用户用输入装置18给出在监视器17上显示地图这种指令的话,判断为有地图数据的读入指令,尽管以此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地图数据的读入指令不限于地图的显示指令,也可以是例如路径搜索指令或路径引导指令。
尽管存储地图数据的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是按为车载用导航装置所包含的情形进行说明的,但可以为便携式导航装置所包含,也可以为个人计算机等当中除了导航装置以外的设备所包含。
本专利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和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具体来说,地图数据存储装置12构成地图数据存储手段;控制装置11构成地图数据更新手段、处理手段、以及判定手段;通信装置4构成通信装置;地图服务器6构成更新用地图数据发送装置。另外,以上的说明归根结底是一示例,在对本发明的解释上,不对上述实施方式构成要素和本发明构成要素两者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任何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第1数据单位存储地图数据的地图数据存储手段;按小于所述第1数据单位的第2数据单位部分地更新所述地图数据存储手段所存储的地图数据的地图数据更新手段;以及再按所述第1数据单位将所述地图数据更新手段所更新的地图数据存储于所述地图数据存储手段的处理手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图数据更新手段根据自外部所取得的所述第2数据单位的更新用地图数据,对从所述地图数据存储手段所存储的地图数据中为更新用而读取的所述第1数据单位的地图数据部分地进行更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单位数据为地图上的规定的区域单位。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数据单位为链单位、1个或以上链的集合即链列单位、构成背景数据的多边形数据单位、构成背景数据的多线型数据单位、构成背景数据的标记数据单位、以及1个或以上的多边形数据、多线型数据或标记数据的集合即类别数据单位其中至少1个单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判定自外部所取得的所述第2数据单位的更新用地图数据是链单位数据还是链列单位数据的判定手段,所述地图数据更新手段根据所述判定手段的判定结果,按所述第2数据单位部分地更新所述地图数据存储手段按所述第1数据单位存储的地图数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判定自外部所取得的所述第2数据单位的更新用地图数据是多边形数据单位的数据、还是多线型数据单位的数据、还是标记数据单位的数据、还是1个或以上的多边形数据、多线型数据、或标记数据的集合即类别单位的数据的判定手段,所述地图数据更新手段根据所述判定手段的判定结果,按所述第2数据单位部分地更新所述地图数据存储手段按所述第1数据单位存储的地图数据。
7.一种地图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接收所述第2数据单位的更新用地图数据,发送至所述地图数据处理装置的通信装置;以及将所述第2数据单位的更新用地图数据发送至所述通信装置的更新用地图数据发送装置。
8.一种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地图数据存储手段按第1数据单位存储的地图数据,按小于所述第1数据单位的第2数据单位部分地进行更新,再按所述第1数据单位将更新后的地图数据存储于所述地图数据存储手段。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地图数据处理装置、地图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地图数据处理系统其课题为高效地更新地图数据。其技术方案为,通过按第2数据单位更新存储有作为规定区域的地图数据的第1数据单位、和作为部分区域的地图数据的第2数据单位的地图数据,从而使得第1数据单位部分更新,再按第1单位将部分更新后的地图数据存储于地图数据存储装置。
文档编号G08G1/137GK101075386SQ20071010296
公开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日
发明者野村高司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