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城市干道变向交通的车道调整方法

文档序号:6722074阅读:16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向城市干道变向交通的车道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交通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城市干道变向交通的可变车道数量和车道调整后各车道转向功能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空间与职能调整,多中心、新城、都市区(圈)等成为空间扩展的新模式,越来越多的家庭居住在新城区,工作在城市中心区,日常出行依赖小汽车,“职住分离”现象相当普遍。随之而来,在新城与中心区的联系通道上的交通流呈现出明显的潮汐特性:早(晚)高峰往往出现进(出)城方向因道路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常发性拥堵,而同时相反方向的道路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现象。根据国内外多年实践经验,缓解该现象的一种有效和可行措施就是应用变向交通技术。目前缺乏将交叉口信号控制与变向交通技术相结合来缓解潮汐交通拥堵的研究,也没有当双向车道数量调整后各车道转向功能方面的理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面向城市干道变向交通的车道调整方法。包括需要改变方向的可变车道数量和车道调整后各车道转向功能的确定方法两个部分,将交叉口信号控制与变向交通技术相结合来缓解潮汐交通拥堵,减小延误,有效提高现有道路资源的利用率。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面向城市干道变向交通的车道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计算交通量方向不均匀系数Kd:交通量方向不均匀系数计算公式为:
则式中:Q1-重交通流方向交通流量(pcu/h);q2-轻交通流方向交通流量(pcu/h)。b.判断是否满足变向交通设置条件:变向交通的设置条件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条件一:道路上机动车车道数为双向3车道以上,在交通量较大的城市主干路上车道数通常为6条以上,至少为5条;条件二:交叉口车道不适合扩建或加宽的情况下;条件三:路段上要有明显的“潮汐现象”,比如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车流量非常大,造成拥堵,而其他时间车流量都正常,此时才有实施变向交通的必要;条件四:存在潮汐交通的路段若要实施变向交通,需满足一个标准,在高峰时段,该路段一个方向车流量比反方向车流高出40%,即交通量方向分布系数最低需达到2/3,尽可能在3/4以上;条件五:重交通方向在借用对向车道,即轻交通方向减少车道数后,应保证调整后的双向车道的通行能力满足各自需求;条件六:设置变向交通道路的终端应由充分的交通处理能力,不会形成新的交通瓶颈,并方便车辆进出车道。若满足变向交通设置条件,进一步计算确定可变车道数量及车道调整后各车道转向功能;若不满足,则选择潮汐交通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方案。c.确定可变车道数量及车道调整后各车道转向功能:步骤一:计算现状双向道路的通行能力:
权利要求
1.面向城市干道变向交通的车道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O计算交通量方向不均匀系数KD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城市干道变向交通的车道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潮汐交通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方案选择方法见下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城市干道变向交通的车道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交通的设置条件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条件一:道路上机动车车道数为双向3车道以上,在交通量较大的城市主干路上车道数为5条以上; 条件二:交叉口车道不适合扩建或加宽的情况下; 条件三:路段上要有明显的“潮汐现象”; 条件四:存在潮汐交通的路段若要实施变向交通,需满足一个标准,在高峰时段,该路段一个方向车流量比反方向车流高出40%,即交通量方向分布系数最低需达到2/3 ; 条件五:重交通方向在借用对向车道,即轻交通方向减少车道数后,应保证调整后的双向车道的通行能力满足各自需求;条件六:设置变向交通道路的终端应由充分的交通处理能力,不会形成新的交通瓶颈,并方便车辆进出车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城市干道变向交通的车道调整方法,用以缓解城市道路中存在的潮汐交通现象,主要包括需要改变方向的可变车道数量和车道调整后各车道转向功能的确定方法两个部分,首先给出了城市干道的变向交通设置条件,接着结合潮汐交叉口信号控制,来确定可变车道的数量以及车道调整后各车道转向功能,然后计算交叉口延误值,最后对比各延误值,得到面向城市干道变向交通的车道调整方法。本发明将交叉口信号控制与变向交通技术相结合来缓解潮汐交通拥堵,减小延误,有效提高现有道路资源的利用率。
文档编号G08G1/08GK103208196SQ20131014021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2日
发明者陈峻, 陈亚维, 顾姗姗, 周洋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