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5401阅读:8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现阶段智能手环的种类繁多,市面上常见的智能手环以运动手环居多,主要具有心率检测、计步、卡路里消耗计算、睡眠监测等功能,有些手环还具有短信提示、微信提示等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穿戴设备以佩戴简单、功能丰富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现阶段,很多医疗设备也逐渐向可穿戴设备发展,当可穿戴设备与手机配置成功后,通过手机app应用软件,很多测量结果都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查看。

老人是智能手环使用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年龄较大,身体容易出现状况,且子女大多不在老人身边,当老人遇到跌倒等突发状况时,子女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得知,不能及时向老人提供帮助。市场上的智能手环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却不具有检测老人是否跌倒并在老人跌倒时及时通知老人的子女为老人提供必要帮助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手环,该智能手环可以在智能手环佩戴者跌倒时向一终端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及时地获得外界的救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手环,该智能手环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处理器,用于在以下情形下判断所述智能手环的佩戴者跌倒,并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一终端发送报警信号:所述陀螺仪检测到一z轴方向向下的角速度大于预设值,且所述加速度计检测 到所述z轴方向向下的加速度且一延时之后检测到所述z轴方向向上的加速度。

优选地,所述智能手环还包含:心率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智能手环的佩戴者的心率;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心率超出异常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终端发送报警信号。

优选地,所述智能手环还包括: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智能手环的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位置信息。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定位装置所检测的所述位置信息超出预设位置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终端发送报警信号。

优选地,所述智能手环还包括报警装置,该报警装置用于在以下情形中的一者或多者下发出报警信号:所述智能手环的佩戴者跌倒;所述智能手环的佩戴者的心率超出异常范围;以及所述智能手环的位置超出了所述预设位置范围。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智能手环的佩戴者的心率和所述位置信息发送到云端存储设备。

优选地,所述智能手环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电话号码;以及触摸屏装置,用于接收用户指令;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指令,读取所述电话号码,并采用所述电话号码连接到所述终端,与所述终端进行语音或短信通信。

优选地,所述智能手环还包括支付装置,该支付装置用于进行移动支付。

优选地,所述支付装置包括nfc支付模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智能手环佩戴者在跌倒时,所佩戴的智能手环可自动地向外界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及时地通知外界智能手环佩戴者所遇到的状况,以利于外界及时地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手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上”通常是指人站立时,从脚部指向头部的方向;使用的方位词“下”通常是指人站立时,从头部指向脚部的方向。

为了使智能手环佩戴者(如老人)在跌倒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及时地获得救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手环,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手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智能手环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该智能手环包括:陀螺仪,位于智能手环内部的电路板上,用于检测智能手环佩戴者的在一z轴方向(设定智能手环佩戴者从脚部指向头部的方向为z轴方向)的角速度;加速度计,位于智能手环内部的电路板上,用于检测智能手环佩戴者的在z轴方向的加速度;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器。通过模拟智能手环佩戴者跌倒时的情况,得到陀螺仪检测到的在z轴方向向下的角速度的阈值,将这一阈值设置为角速度的预设值,作为判断智能手环佩戴者是否跌倒的标准之一。当智能手环佩戴者跌倒时,处理器,如mcu微控制器,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果 陀螺仪检测到z轴方向向下的角速度且该角速度的值大于预设值,加速度计检测到z轴方向向下的加速度,且在延迟一段时间后,加速度计还检测到由于运动撞击产生的z轴方向向上的加速度,则处理器得出智能手环佩戴者跌倒的结论,并控制无线通信模块向一终端(如手机,电脑等)发送报警信号(如短信提示、语音提示等),以提醒外界(如老人的子女,医疗机构等)智能手环佩戴者跌倒。在外界接收到上述报警信号时,可立即采取措施,为智能手环佩戴者提供必要的救助。

陀螺仪可采用st公司的l3g4200d芯片,但并不限于此。l3g4200d芯片是一种低功耗、高灵敏度的三轴角速度传感器。加速度计可采用adi公司的adxl345芯片,但并不限于此。adxl345芯片是一款具有13位分辨率、超低功耗的三轴加速度计。在正常情况下,l3g4200d芯片和adxl345芯片均处于低功耗模式。

为了能够随时检测到智能手环佩戴者的心率,智能手环中还设置了心率传感器,如图1所示。该心率传感器位于图2所示的g处。处理器在接收到的智能手环佩戴者的心率超出异常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无线通信模块向终端发送报警信号,以提醒外界智能手环佩戴者的身体状况不好,让外界能够及时地为智能手环佩戴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为了能够及时获知智能手环佩戴者的位置信息,智能手环中还设置了定位装置(包括gps定位模块和基站定位模块),如图1所示。智能手环佩戴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跌倒、心率超出异常范围和智能手环佩戴者的位置超出预设的位置范围等突发状况。当智能手环佩戴者遇到上述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处理器会控制无线通信模块向终端发送包含智能手环佩戴者位置信息(即智能手环位置信息)的报警信号,以告诉外界智能手环佩戴者在发生突发状况时所处的位置,以便于外界能够为智能手环佩戴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为了使智能手环佩戴者在遇到跌倒、心率超出异常范围或智能手环佩戴者的位置超出预设位置范围等突发状况时获得更多的帮助,智能手环中还设置了报警装置,在遇到上述突发状况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情况下,报警装置可发出报警信号,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以便为智能手环佩戴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为了方便外界能够随时获知智能手环佩戴者的身体状况及智能手环佩戴者的位置,智能手环中的处理器还可以控制无线通信模块中的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模块或wifi模块将智能手环佩戴者的心率和位置信息发送到云端存储设备,如图1所示。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中的蓝牙模块与智能手环匹配成功后,可从上述云端存储设备中随时读取智能手环佩戴者的心率和位置信息,如图1所示,以便于外界随时关注智能手环佩戴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查看智能手环佩戴者是否在预设位置范围内活动,以确保智能手环佩戴者的安全。

为了便于智能手环佩戴者与外界取得联系,智能手环中还设置了存储装置(如sim卡,位于图2中e处的sim卡卡槽中)和触摸屏装置(位于图2中的f处),智能手环佩戴者通过触摸屏装置向处理器发出用户指令,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指令从存储装置中读取对应的电话号码,并采用上述电话号码连接到终端,与外界进行语音或短息通信,如图1所示。

为了给智能手环佩戴者提供便利的支付环境,智能手环中还设置了支付装置。该支付装置包括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支付模块(位于图2中的d处),其中,nfc支付模块可集成银联的quickpass闪付功能,即nfc通信功能,进行nfc支付。通过nfc支付模块关联信用卡,并对该支付模块设置一定的消费额度,这样,智能手环佩戴者在日常消费过程中就无需现金,直接利用pos机扫描所佩戴的智能手环即可完成支付,如图1所示。在支付完成后,后台可自动向终端推送交易信息。支付装置不仅为智能 手环佩戴者提供了便利的支付环境,还可以使外界及时了解智能手环佩戴者的消费情况,确保智能手环佩戴者的消费的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设计的智能手环中还可设置电源开关、音量调节按钮和microusb接口,其中,电源开关位于图2中的a处,用于控制智能手环的开启和停止的工作状态,音量调节按钮位于图2中的b处,用于智能手环在进行语音通信或发出的报警信号为语音类型的报警信号时,调节音量的大小,microusb接口位于图2中的c处,用于连接充电器,为手环充电。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手环,可以在智能手环佩戴者遇到跌倒、心率超出异常范围或智能手环佩戴者所处的位置超出预设位置范围等突发状况时,向一终端发出报警信号,以获得外界的帮助,智能手环本身在遇到上述突发状况时也可发出报警信号,引起智能手环佩戴者周围人的注意,以获取他们的帮助。另外,智能手环还可为智能手环佩戴者提供移动支付功能,给智能手环佩戴者提供了便利和安全的支付环境。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