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停车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4922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停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机动车数量尤其是私人小汽车数量迅速增长,而城市停车位数量却增长缓慢,以致停车位一位难求,一些车主的乱停乱放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交通秩序,城市停车难问题正愈演愈烈。城市停车场由于城市空间场地的限制,其发展已经趋于饱和,然而城市中分布着许多私人停车位,因为设置车位锁而得不到有效利用。私人停车位虽数量众多,却由于太过分散难于集中人工管理,亟需一种管理方法化解私人停车位难以充分利用的难题。我国城市道路两侧停车场众多,针对这种非封闭停车场只能采取人工管理的方式,收费效率不高,针对非封闭车位也亟需一种自动化的无人值守自助停车系统。

目前城市停车场管理系统已得到广泛使用,但它们多针对大型封闭停车场,采用入口档杆的方式,以刷RFID卡的方式收取停车费,当遇到无卡临时停车时,仍然需要采用人工收费。一些停车系统使用了车牌图像识别技术,也只能实现对进出车辆的记录功能,仍然需要人工缴费的方式。对于分布分散的私人停车位和道路两侧的收费停车位而言,这些停车场管理系统方式并不适用,也不能实现无人值守自助停车。采用咪表计费系统是管理道路临时停车的主要手段之一,一些城市采用了咪表计费系统,但在实际使用中仍需要有人值守,并且咪表计费系统需要办理专用停车卡,无法为无卡车辆服务,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并不理想。

为此,申请号为201420869340.3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互联网车位锁装置,申请号为201510096142.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智能停车收费系统及方法。两篇文献都使用了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助停车,并使用专用停车APP完成停车费的支付。却存在如下缺点:1)当用户需要临时停车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下载和安装APP,以及注册新用户。不同的停车系统需要安装不同的停车APP,注册各自用户,这也给用户平添了很多烦恼,用户体验差,忠诚度不高。2)不同的停车系统拥有各自的APP,这些APP之间相互竞争,存在行业信息壁垒,致使停车位位置信息不能共享,用户登录一个APP只能看到该停车系统管理下的空闲车位信息,无法看到其他停车系统的空闲车位信息,客户需要登录数个甚至更多停车系统APP才能看到完整的停车空闲情况。在使用便捷程度上有待提高。另外,201510096142.7专利文献所述方法需要通过APP提前获取用户第三方支付账号余额是否充足,这种方式泄露了用户账户隐私信息。

为此,申请号为201510014511.3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私人车位共享方法及车位锁。该文献公开的方案为通过一种无需专用停车APP,随见随用的私人车位共享方法。只要用户见到当前有提供共享的私人车位,无需专用停车APP,即可通过移动终端扫描图形码的方式支付一定费用来使用该车位。该方法虽避免了使用专用停车APP的弊端,然而其所谓“随见随用”特点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能将空闲车位地理位置和可用状态信息发布出来,停车用户只能通过肉眼观察的原始方法找到车位,由于该系统所述的车位锁和普通车位锁外观及其相似,用户找到该种车位非常困难,而对于一些位置偏僻的车位更是得不到有效利用。另外,其所述方法未提及使用服务器技术,仅依靠车位锁的CPU处理相关信息,只能实现对单个车位锁管理,无法实现对车位锁的系统化信息化集中管理。另外,与有人值守停车场相比,现有的无人值守停车系统或方法人机交互性能差是其通病,尤其是在停车者倒车过程中,不能给停车者及时的倒车提示,倒车安全得不到保障,常常出现停车者停车不到位等现象,擦碰事故也时有发生。尤其对于狭小的城市停车位,对驾驶技术更是考验,致使许多停车者敬而远之。亟需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无人值守停车系统或方法。

目前的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主要由入口和出口票箱(内含感应式ID/IC卡读写器、语音播放设备、语音对讲系统)、自动道闸、车辆检测线圈、入口和出口摄像模块、管理软件等组成。车辆进入停车场时,系统检测到车辆,语音提示司机取卡或刷卡,司机取卡或刷卡后,系统对车辆放行。车辆驶出停车场出口时,在出口处刷卡交费或者交给收费员核算费用。这种方式,需要在每个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工作人员,增加了运营车本,而且操作较为繁琐,效率低下。而且还需要额外的停车卡,若丢失或者忘记携带停车卡,将会造成较大不便。

另外,现有智能车位锁多使用有线或电池供电。对有线供电而言,由于要铺设比较长的供电线路,其安装难度比较大。而电池供电需要定期充电或更换电池,费时费力。

综上,目前的停车管理系统有诸多缺点,亟需一种能克服如上缺点的自助停车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停车系统及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停车系统,包括:三维定位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地图服务器、支付平台及道闸,所述三维定位模块与地图服务器连接,所述地图服务器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显示模块、支付平台及道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维定位模块为基于北斗导航开发的定位模块,其中定位模块中设有蓝牙模块、北斗芯片、超声波探测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地图服务器采用在线服务器或者离线本地存储地图服务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付平台采用基于二维码识别或者NFC功能的支付平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道闸上设有红外识别装置。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停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三维定位模块对进入停车库的车辆进行实时探测,当车辆进入停车库前的道闸,准备入库的车辆信息更新并反馈到数据处理模块;

(2)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准备入库的车辆信息及停车库内已经占用的车位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检查是否与预约停车记录匹配,若不匹配,则进行语音提示,若匹配,则进行下一环节;

(3)当准备入库的车辆信息与预约停车记录匹配时,支付平台核算的信息显示在显示模块上,支付完成后,道闸开启,车辆入库;

(4)车辆入库时,三维定位模块结合地图服务器对进入车库的车辆进行实时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包括:三维定位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地图服务器、支付平台及道闸,所述三维定位模块与地图服务器连接,所述地图服务器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显示模块、支付平台及道闸连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分散的私人停车位和路侧停车场的集中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互联网和停车系统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可见,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停车系统,包括:三维定位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地图服务器、支付平台及道闸,所述三维定位模块与地图服务器连接,所述地图服务器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显示模块、支付平台及道闸连接。

所述三维定位模块为基于北斗导航开发的定位模块,其中定位模块中设有蓝牙模块、北斗芯片、超声波探测模块。

所述地图服务器采用在线服务器或者离线本地存储地图服务器。

所述支付平台采用基于二维码识别或者NFC功能的支付平台。

所述道闸上设有红外识别装置。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停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三维定位模块对进入停车库的车辆进行实时探测,当车辆进入停车库前的道闸,准备入库的车辆信息更新并反馈到数据处理模块;

(2)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准备入库的车辆信息及停车库内已经占用的车位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检查是否与预约停车记录匹配,若不匹配,则进行语音提示,若匹配,则进行下一环节;

(3)当准备入库的车辆信息与预约停车记录匹配时,支付平台核算的信息显示在显示模块上,支付完成后,道闸开启,车辆入库;

(4)车辆入库时,三维定位模块结合地图服务器对进入车库的车辆进行实时定位。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