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94548发布日期:2018-06-05 03:4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线射频技术因其技术成熟、价格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例如,大型会场或者智能家居中照明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然而,现有的智能设备之间通常采用射频通信技术来实现无线通信,射频通信不仅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无线频谱,导致无线频谱资源愈来愈紧张,而且射频信号很容易会被电磁干扰;另一方面,射频信号还会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辐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利用可见光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能够在不受传输资源限制、无电磁干扰以及对人体无辐射的情况下实现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照明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包括:

接收第一控制信号;

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解析,获取由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解析得到的下行控制指令和本机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本机控制指令,控制当前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指令,编码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加载到驱动所述当前照明设备工作的电流上,驱动所述当前照明设备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转化成光信号发送给所述预设下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照明设备,其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

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解析,获取由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解析得到的下行控制指令和本机控制指令;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机控制指令,控制当前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

编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指令,编码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加载驱动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加载到驱动所述当前照明设备工作的电流上,驱动所述当前照明设备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转化成光信号发送给所述预设下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控制信号加载照明设备的驱动电流上,驱动照明设备以可见光形式向下行设备发射控制信号,利用可见光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能够在不受传输资源限制、无电磁干扰以及对人体无辐射的情况下实现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包括:

步骤S101:接收第一控制信号。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控制信号具体可以是可见光信号、射频信号、红外信号或者基于电缆线传输的电力信号。对第一控制信号的信号类型对应的是,用于发射第一控制信号的终端具体可以是设置有照明器件、射频信号发射器、红外信号发射器或者具有电力信号输出功能的控制终端。在具体应用中,控制终端具体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手环、遥控器或各种开关。当第一控制信号基于电缆线传输时,控制终端可以选用用于控制市电信号通断的开关,与普通开关不同的是,该开关在接通电力信号与当前照明设备之间的连接时,在电力线信号中加载了包括下行控制指令、本机控制指令和第一身份数据的信号。

步骤S102: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解析,获取由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解析得到的下行控制指令和本机控制指令。

在具体应用中,步骤S102中对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解析的具体解析方式由第一控制信号的类型决定,例如,若第一控制信号为可见光信号或红外光信号,则所述解析具体是指光电转换,若第一控制信号为射频信号或电力线信号,则所述解析具体是指模数转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可见光信号,对应的,步骤S20具体包括:

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光电转换,以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处理为第一二进制编码信号;

对所述第一二进制编码信号进行解析,将所述第一二进制编码信号识别为下行控制指令和本机控制指令。

在具体应用中,下行控制指令用于与当前照明设备预先建立有关联或者在当前照明设备信号范围内的下行设备。下行设备可以是设置有可见光信号检测功能的任何智能设备,例如,智能照明设备,各种智能家用电器如洗衣机、空调、冰箱等等,可见光信号检测设备具体可以使感光二极管、照度计或者图像传感器。用户只需要向当前照明设备发送控制信号,即可实现对与当前照明设备预先建立有关联或者在当前照明设备信号范围内的任意下行设备进行控制。

步骤S103:根据所述本机控制指令,控制当前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

在具体应用中,当前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点亮、熄灭、闪烁、按预设功率发光、定时点亮、发出预设颜色的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3具体包括:根据所述本机控制指令,控制当前照明设备按预设功率发光。

步骤S104:根据所述下行控制指令,编码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控制信号具体可以是二进制编码信号。

步骤S105: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加载到驱动所述当前照明设备工作的电流上,驱动所述当前照明设备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转化成光信号发送给所述预设下行设备。

在具体应用中,预设下行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设备。

在具体应用中,若第二控制信号为二进制编码信号,则步骤S105的具体工作原理为:

当第二控制信号的编码为0时控制驱动当前照明设备的电流为0或降低,以驱动当前照明设备不发光,当第二控制信号的编码为1时控制驱动当前照明设备的电流恢复到正常值,以驱动当前照明设备发出普通白光、特定强度或者特定颜色的光。

本实施例通过将控制信号加载照明设备的驱动电流上,驱动照明设备以可见光形式向下行设备发射控制信号,利用可见光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能够在不受传输资源限制、无电磁干扰以及对人体无辐射的情况下实现数据传输。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之前还包括:

步骤S201:获取由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解析得到的第一身份数据。

在具体应用中,步骤S201中对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解析的具体方式与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中所例举的具体解析方式相同。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身份数据具体用于使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无法被其他照明设备识别,只有能够与该身份数据匹配的照明设备才能识别,同时也能防止其他设备对当前照明设备进行恶意控制。

步骤S202:验证所述第一身份数据是否与所述当前照明设备匹配。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身份数据可包括与当前照明设备匹配的唯一识别码。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3具体包括:

步骤S203:若所述第一身份数据与所述当前照明设备匹配,则根据所述本机控制指令,控制当前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2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身份数据与所述当前照明设备不匹配,则返回步骤S101。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控制信号中写入与照明设备匹配的身份数据,通过身份匹配识别验证,可实现对特定照明设备的指定控制。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4之前包括:

步骤S301:根据所述下行控制指令,调取预先存储的第二身份数据,所述第二身份数据与预设下行设备匹配。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身份数据与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身份数据的性质相同。第二身份数据包括与预设下行设备匹配的唯一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1之前包括:

预先存储第二身份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4具体包括:

步骤S302:对所述下行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二身份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验证码段和数据码段,所述验证码段通过对所述第二身份数据进行编码得到,所述数据码段通过对所述下行控制指令进行编码得到。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将身份数据作为验证码段可以保证第二控制信号只能够被匹配验证通过所述验证码段的下行设备识别,并根据数据码段执行相应的操作,无法对验证码段验证通过的下行设备即使接收到了第二控制信号也无法根据数据码段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实施例通过将包括下行控制指令和身份数据的第二控制信号发送给下行设备,可以实现仅对能够识别所述身份数据的下行设备进行控制,从而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有选择性的针对特定对象传输数据。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设备100,用于执行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其包括:

接收单元101,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

解析单元102,用于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解析,获取由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解析得到的下行控制指令和本机控制指令;

控制单元103,用于根据所述本机控制指令,控制当前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

编码单元104,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指令,编码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加载驱动单元105,用于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加载到驱动所述当前照明设备工作的电流上,驱动所述当前照明设备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转化成光信号发送给所述预设下行设备。

在具体应用中,照明设备具体可以为LED灯;根据第一控制信号的种类,接收单元101具体可以为光电二极管、射频感应器、红外感应器或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对应的,解析单元102可以为光电转换器或模数转换器;控制单元103具体可以为单片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编码单元具体可以为编码器、数模转换器;加载驱动单元具体可以为LED驱动芯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解析单元102具体为光电转换器,其用于:

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光电转换,以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处理为第一二进制编码信号;

对所述第一二进制编码信号进行解析,将所述第一二进制编码信号识别为下行控制指令和本机控制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本机控制指令,控制当前照明设备按预设功率发光。

本实施例通过将控制信号加载照明设备的驱动电流上,驱动照明设备以可见光形式向下行设备发射控制信号,利用可见光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能够在不受传输资源限制、无电磁干扰以及对人体无辐射的情况下实现数据传输。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单元101,还用于获取由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解析得到的第一身份数据;

照明设备100还包括验证单元106,用于验证所述第一身份数据是否与所述当前照明设备匹配;

控制单元103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身份数据与所述当前照明设备匹配,则根据所述本机控制指令,控制当前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

在具体应用中,当控制单元103为单片机、CPU或ASIC时,验证单元106具体可以为写入控制单元103的验证程序。验证单元106也可以为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验证程序。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控制信号中写入与照明设备匹配的身份数据,通过身份匹配识别验证,可实现对特定照明设备的指定控制。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照明设备100还包括:

调取单元107,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指令,调取预先存储的第二身份数据,所述第二身份数据与预设下行设备匹配;

编码单元104还用于对所述下行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二身份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在具体应用中,当控制单元103为单片机、CPU或ASIC时,调取单元107具体可以为写入控制单元103的数据调用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照明设备100还包括存储单元108,用于预先存储第二身份数据。在具体应用中,存储单元108具体可以为高速RAM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预设磁盘存储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号包括验证码段和数据码段,验证码段通过对第二身份数据进行编码得到,数据码段通过对下行控制指令进行编码得到。

本实施例通过将包括下行控制指令和身份数据的第二控制信号发送给下行设备,可以实现仅对能够识别所述身份数据的下行设备进行控制,从而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有选择性的针对特定对象传输数据。

在具体应用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包含大量照明设备或智能设备的住宅、会场、办公室或教学楼等场所。可以使建筑物内的所有智能设备均能够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就可以实现多个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从而使得发射第一控制信号的设备能够不受场地限制,对整个建筑物内的所有智能设备进行批量控制或者远程控制。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的单元均可以为实体单元也可以为虚拟的程序单元。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通用集成电路,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通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