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自动感应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2759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体自动感应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很多设备在运行时有许多危险点不允许人靠近,当人靠近到一定范围内,有可能会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因此研究一种人体自动感应报警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人体自动感应报警装置,以快速判别是否有人接近运行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人体自动感应报警装置,包括电源E、扬声器Y、时基电路芯片IC、场效应管BG、可变电阻W1、感应片S,所述电源E一端连接开关K,电源E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2、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4和引脚8、电阻R1,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3连接扬声器Y,扬声器Y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E负极、极性电容C2负极、电容C1、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1、可变电阻W1和可变电阻W1滑片,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6连接电阻R2另一端、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7和极性电容C2正极,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5连接电容C1另一端,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2连接可变电阻W1另一端和场效应管BG的源极,场效应管BG的漏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场效应管BG的栅极连接感应片S。

进一步的,所述时基电路芯片IC为NE555时基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场效应管BG为3DJ6型场效应晶体管。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片S由15×15mm的薄铜片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1和R2均为功率为1/2W的金属膜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可变电阻W1为1/2W实心可调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开关K选用拨动式扭子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扬声器Y采用直径2.5英寸的永磁电动式扬声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采用6V叠层电池。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人体自动感应报警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体自动感应报警装置有效防止危险设备运行时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且成本低廉、运行可靠。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人体自动感应报警装置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电路,一种人体自动感应报警装置,包括电源E、扬声器Y、时基电路芯片IC、场效应管BG、可变电阻W1、感应片S,所述电源E一端连接开关K,电源E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2、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4和引脚8、电阻R1,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3连接扬声器Y,扬声器Y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E负极、极性电容C2负极、电容C1、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1、可变电阻W1和可变电阻W1滑片,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6连接电阻R2另一端、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7和极性电容C2正极,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5连接电容C1另一端,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2连接可变电阻W1另一端和场效应管BG的源极,场效应管BG的漏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场效应管BG的栅极连接感应片S。

所述时基电路芯片IC为NE555时基电路。

所述场效应管BG为3DJ6型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感应片S由15×15mm的薄铜片制成。

所述电阻R1和R2均为功率为1/2W的金属膜电阻。

所述可变电阻W1为1/2W实心可调电阻。

所述电源开关K选用拨动式扭子开关。

所述扬声器Y采用直径2.5英寸的永磁电动式扬声器。

所述电源采用6V叠层电池。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感应片S安装在设备危险点上,且受控距离可调,可以随时调整人与设备之间的危险距离范围。平时无人接近感应片时,场效应管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阻小,与源极相连的时基电路芯片IC的引脚2电位高于1/3VCC,此时扬声器不响;当有人接近设备并且到达感应片S的控制范围内时,人体感应的杂波就会通过感应片S加到场效应管BG的栅极上,场效应管BG被瞬间夹断,使漏极、源极之间的电阻增大,时基电路芯片IC的引脚2电位变低(≤1/3VCC),引脚3输出高电平,此时扬声器发生报警,并延时1.1R2C2(约40)秒时间。同时时基电路芯片IC内部放电管截止,允许外部电容C2充电,与C2正极相连的时基电路芯片IC引脚6电位也随着充电而升高,当其电位升高到引脚6的阈值2/3VCC时,引脚3输出低电平,扬声器不响,停止报警。

调整可变电阻W1使人离开感应片1.2M以外时扬声器应不响,当人体接近感应片1M至1.2M时,扬声器应发声报警,否则将可变电阻W1再向反方向稍微调整一点即可。

此外,也可将快速判别有无人接近设备时的信号引入设备运行控制系统,使设备急时停车,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