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区车辆识别监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118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区车辆识别监管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监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小区车辆识别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小区日益兴起。小区内通常都为住户有偿开辟有停车位。对于外来的车辆,现有的小区往往只是对车辆信息进行简单登记即可,未对车辆做进一步的管理监控。上述设定也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外来的车辆乱停乱放,常常占用正常住户的停车位,给住户的出行和停车带来不便;其次,许多不法之徒利用小车进入小区行窃或观望小区的布局结构,或者进行一些其它的与正常车辆活动无关的动作,给小区治安带来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安全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103714605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小区车库控制报警系统,其通过识别验证车辆的信息,当其非本小区车辆时,则提示管理员询问具体情况,如此实现小区车辆的防盗,提高小区的安全性。上述方案并未对进入到小区后的陌生车辆做进一步的监管,容易造成安全漏洞。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小区车辆监控方式被动,容易出现安全漏洞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小区车辆识别监管系统,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小区车辆识别监管系统,包括:

车辆信息识别单元,设置于小区车辆入口处,用于自动识别车辆特征信息并输出一车辆特征识别信号;

信息匹配单元,与车辆信息识别单元信号连接,包括存储有常驻小区车辆信息的数据库以及与之连接的数据比对器,所述数据库接收并存储所述车辆特征识别信号;所述数据比对器接收所述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并将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做匹配,若匹配成功,输出匹配成功信号,若匹配失败,输出匹配失败信号;

车位监控单元,设于小区外来车辆泊车车位处,用于检测车位的使用状态及停驻车辆的特征信息,输出车位占用状态信号、车位位置信号和/或停驻车辆特征信号;

提示单元,包括设置于小区车门入口处的显示模块及导向模块,用于向车辆驾驶员提供小区内可用车位的位置及路线信息;

预警单元,包括现场预警端与远程预警端,用于向小区管理人员发出预警信息;

管控中心单元;

其中,所述管控中心单元与所述信息匹配单元、车位监控单元信号连接,与提示单元及预警单元控制连接,接收所述匹配失败信号与车位占用状态信号及车位位置信号,当匹配失败信号显示车辆为外来车辆且车位占用状态信号显示有空闲车位时,开启提示单元为外来车辆进行导航;当提示单元发出提示信息后预设时长内,车位监控单元未在预定车位上检测到外来车辆,管控中心单元控制预警单元发出预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小区车辆识别监管系统还包括一车辆路径记录单元,所述车辆路径记录单元包括多个设置于小区道路旁的用于采集车辆信息的采样组件以及采样比较组件,所述采样组件采集车辆信息并输出车辆采样信号,所述采样比较组件与车辆信息识别单元及采样组件数据连接,响应于管控中心单元的控制信号接收所述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及车辆采样信号并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输出一包含有时间及位置信息的定位信号至所述数据库中进行存储。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信息识别单元及采样组件包括设置于小区车辆入口处的多个车牌自动识别器。

进一步的,所述提示单元包括:

车位路线信息存储器,用于存储车辆入口至各个车位的路线信息;

导向模块,与车位监控单元、管控中心单元及车位路线信息存储器信号连接,接收管控中心单元发送的车位位置信号,查找车位路线信息存储器中对应的路线信息,并输出一导向信息;

显示模块,包括LED显示屏及处理器,接收并显示所述导向信息,输出一定时开始信号至管控中心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预警单元的远程预警端包括一WIFI无线通信模块和/或GPRS通信模块及利用上述通信模块与管控中心单元通信连接的手持移动终端;

所述预警单元的现场预警端包括一LED报警灯及其驱动控制电路,所述LED报警灯的驱动控制电路与管控中心单元信号连接,用于发出光线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管控中心单元包括一IC控制芯片,所述IC控制芯片内置计时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所述IC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管脚分别耦接于所述匹配失败信号、车位占用状态信号、车位位置信号及定时开始信号,IC控制芯片的其中两个信号输出管脚耦接于所述提示单元,分别用以开启提示单元及为导向模块提供车位位置信号;所述IC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出管脚与数据库的数据输出使能端耦接,若接收到匹配失败信号,则将存储于数据库中的陌生车辆的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发送至采样比较组件;所述计时模块接收并响应于所述定时开始信号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输出一计时结束信号,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采集当下车位占用状态信号,若车位未被占用,则通过IC控制芯片的一与预警单元信号连接的输出管脚输出预警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采样比较组件包括一数据存储器及数据匹配器,所述数据存储器接收数据库发送的陌生车辆的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并进行存储;数据匹配器与数据存储器相连,接收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及车辆采样信号进行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车位监控单元包括设置于车位地面上或车位旁边的用于检测车体的红外检测传感器、信号发送器以及车牌识别器,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检测车位上的车体并输出一红外检测信号至车牌识别器,所述车牌识别器响应于上述红外检测信号启动并拍摄识别车位上的车牌,所述信号发送器与车牌识别器信号连接,用于接收车牌识别器的识别信号并将其发送至管控中心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车辆进入小区时对车辆进行识别,确认其是否为本小区车辆,若不是则对其进行监控,当其行为超出正常范围时,输出预警信号给到管理人员,减少小区管理的安全漏洞,提升小区的安全性;

(2)通过设置车辆路径记录单元,可以对进入到小区后的陌生车辆行进轨迹做记录,实现全面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框架示意图。

附图标志:1、车辆信息识别单元;2、信息匹配单元;3、数据库;4、数据比对器;5、车位监控单元;6、提示单元;7、预警单元;8、管控中心单元;9、车辆路径记录单元;10、采样比较组件;11、采样组件;12、车牌自动识别器;13、车位路线信息存储器;14、导向模块;15、显示模块;16、手持移动终端;17、WIFI无线通信模块;18、远程预警端;19、现场预警端;20、LED报警灯;21、驱动控制电路;22、数据存储器;23、数据匹配器;24、红外检测传感器;25、信号发送器;26、车牌识别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小区车辆识别监管系统,包括车辆信息识别单元1、信息匹配单元2、车位监控单元5、提示单元6、预警单元7以及管控中心单元8。当车辆进入到小区时,本实用新型小区车辆识别监控系统通过车辆信息识别单元1对过往车辆进行抓拍,并进行车辆车牌、车型、车标等识别,实现智能的道路数据采集。采集到的车辆特征信息直接通过通信网络送至信息匹配单元2,信息匹配单元2对上述车辆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分辨进入小区车辆的身份,若判定车辆为外来的陌生车辆,由于陌生车辆需要停放在小区中专设的外来车辆停驻车位中,因此则根据车位监控单元5提供的车位占用状态信号,利用提示单元6为车辆提供其可以停驻的车位以及由入口处到达该车位的路线。当显示单元显示上述路线后,管控中心单元8开始计时,若设定时间内仍未在预定的车位上检测到该车辆,则预警单元7发出预警信号给到管理人员,提醒管理人员注意该车辆的动向。

上述整体方案中,车辆信息识别单元1主要用于识别车辆的特征信息,如车型、车牌等,可以采用摄像头等拍摄器材进行录像并由后台处理器进行分辨。本实施例中,车辆信息识别单元1采用车牌自动识别器12来完成,主要的识别目标是车辆的车牌号。

车牌自动识别器12在当下的小区门禁系统中已经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此仅对其大致的工作原理做简单的说明。车牌自动识别器12主要包含汽车牌照自动识别技术,汽车牌照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车辆的动态视频或静态图像进行牌照号码、牌照颜色自动识别的模式识别技术。通过对图像的采集和处理,完成车牌自动识别功能,能从一幅图像中自动提取车牌图像,自动分割字符,进而对字符进行识别。其硬件基础一般包括触发设备(监测车辆是否进入视野)、摄像设备、照明设备、图像采集设备、识别车牌号码的处理机(如计算机)等,其软件核心包括车牌定位算法、车牌字符分割算法和光学字符识别算法等。车辆检测可以采用埋地线圈检测、红外检测、雷达检测、视频检测等多种方式。进行牌照识别,需要以下几个基本的步骤:牌照定位,定位图片中的牌照位置;牌照字符分割,把牌照中的字符分割出来;牌照字符识别,把分割好的字符进行识别,最终组成牌照号码。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上述现有技术及现有小区的门禁系统硬件配置,大大节省了前期系统研发的投入,降低系统运行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由车牌自动识别器12采集到的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即车牌信息,传输至信息匹配单元2中进行匹配。信息匹配单元2主要包括一存储有常驻小区车辆信息的数据库3以及数据比对模块。数据比对模块主要由现有技术中的基于硬件(如FPGA)的匹配算法模块或者直接由软件数据匹配模块搭建而成。比对模块与车辆信息识别单元1及数据库3信号连接,接收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并将其与数据库3中的数据做匹配,若匹配成功,输出匹配成功信号,若匹配失败,存储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并输出匹配失败信号。

当管控中心单元8接收到上述匹配成功信号,则说明进入小区的车辆为常驻车辆,系统记录其进出的次数以及时间,将上述内容存储至数据库3中。当管控中心单元8接收到匹配失败信号,则说明进入小区的车辆为外来陌生车辆,则将上述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存储至数据库3中,并且管控中心单元8响应于上述失败信号,控制提示单元6发出指导信息引导外来车辆到指定位置停驻,并且,管控中心单元8开始计时。

对于上述提示单元6,主要包括车位路线信息存储器13、导向模块14以及显示模块15,其中,车位路线信息存储器13用于存储车辆入口至各个车位的路线信息。导向模块14与小区车位监控单元5、管控中心单元8及车位路线信息存储器13信号连接,接收管控中心单元8发送的车位位置信号,查找车位路线信息存储器13中对应的路线信息,并输出一导向信息引导外来车辆停驻到指定位置。显示单元包括LED显示屏。上述导向模块14包括一独立的单片机控制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获取闲置的车位位置信号,例如一个数据段,单片机控制电路接收到之后查找该数据段对应的路线信息并通过信号数据输出端发送至LED显示屏处理器的信号接收端。上述车位路线信息存储器13可以是存在单片机外接存储芯片中的数组数据,LED显示屏受控显示对应的路线信息。

上述小区车位监控单元5主要包括设置于车位地面上或车位旁边的用于检测车体的红外检测传感器24以及位置信号发送器25,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24输出所述车位占用状态信号,所述位置信号发送器25发送所述车位位置信号,即上面提到的数据段。为了准确地获知停放在车位上的车牌信息,在车位前后两侧还设置有车牌识别器26,与车牌自动识别器12不同,车牌识别器26的触发端耦接于红外检测传感器24,只有当红外检测传感器24检测到车位上有车辆时,车牌识别器26才开始工作,车牌识别器26的识别输出端与管控中心单元8信号连接,将车牌识别信号发送至管控中心单元8。

对于管控中心单元8,本实施例中主要采用一由单片机或FPGA芯片构成的数据处理器组成,优选为单片机芯片,单片机内置计时模块(主要对外部晶振频率计数得到)与数据处理模块,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管脚分别耦接于匹配失败信号、车位占用状态信号、车位位置信号及定时开始信号,单片机的其中两个信号输出管脚耦接于提示单元6,分别用以开启提示单元6及为导向模块14提供车位位置信号;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管脚与数据库3的数据输出使能端耦接,若接收到匹配失败信号,则将存储于数据库3中的陌生车辆的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发送至采样比较组件10;计时模块接收并响应于定时开始信号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输出一计时结束信号,数据处理模块采集当下车位占用状态信号,若车位未被占用,则通过单片机的一与预警单元7信号连接的输出管脚输出预警信号。上述过程中,涉及到单片机的部分均十分简单,例如接收到匹配失败信号则输出一控制信号启动LED显示屏等,上述过程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许多应用示例,可以直接添加于本实施例中加以运用,在此对其具体的工作过程不再赘述。

对于预警单元7,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现场预警端19与远程预警端18,现场预警端19包括与控制中心单元连接的显示屏,LED报警灯20等设备,设置在监控室内部,当管控中心单元8接收到预警信号的时候,对应的LED报警灯20便发出闪烁之类的报警信号。提醒现场的管理人员留意进入到小区内部的陌生车辆的动向。

出现场预警端19外,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一远程预警端18,远程预警端18主要用于管理人员离现场较远或不再监控室的情况,远程预警端18包括一手持移动终端16,如智能手机等,上述手持移动终端16通过WIFI无线通信模块17和/或GPRS通信模块与管控中心单元8通信连接,当管控中心单元8发出预警信号后,相应管理员的手持移动终端16上会收到提示信息,由此通知不在现场的管理人员留意外来车辆的动向。

综合上述整体方案,可以自动监控外来车辆进入小区后的动向,当其行为异常,如长时间未到达指定停车区域后,则其可能会出现违规甚至违法的现象,如停在了小区私家车位上或者是小区消防道路上,管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预警,减少小区车辆管理的安全漏洞。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小区车辆识别监管系统,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小区车辆识别监管系统还包括一车辆路径记录单元9,车辆路径记录单元9包括多个设置于小区道路旁的用于采集车辆信息的采样组件11以及采样比较组件10,采样组件11采集车辆信息并输出车辆采样信号,采样比较组件10与车辆信息识别单元1及采样组件11数据连接,响应于管控中心单元8的控制信号接收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及车辆采样信号并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输出一包含有时间及位置信息的定位信号至数据库3中进行存储。上述采样组件11同样采用车牌自动识别器12,设置在小区的主要道路两旁。

采样比较组件10包括一数据存储器22及数据匹配器23,所述数据存储器22接收数据库3发送的陌生车辆的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并进行存储;数据匹配器23与数据存储器22相连,接收车辆特征识别信号及车辆采样信号进行匹配。

上述技术方案,则可以对外来的车辆在小区内的行进轨迹进行跟踪,并且存储在数据库3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