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智能烟雾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660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主动式智能烟雾报警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烟雾报警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主动式智能烟雾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火灾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因为火灾危害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烟雾报警器就此诞生。传统的烟雾报警器的原理是利用被测气体的吸附作用,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通过电流变化的比较,激发报警电路,一般的报警电路只是通过警报声音报警,无法远程实时监控报警器的状态,而且现有的报警器只有在烟雾到达报警器附近才会检测到烟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烟雾报警器的可靠性,无法在第一时间感测到烟雾。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烟雾报警器[申请号:201420139979.6],包括烟雾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声光报警电路、烟雾数码显示电路、状态显示电路、WIFI模块和智能终端;所述A/D转换电路、声光报警电路、烟雾数码显示电路、状态显示电路、WIFI模块均与单片机连接,所述WIFI模块与智能终端之间通讯连接,所述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烟雾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烟雾报警器连接智能终端的问题,但还是没有加强烟雾报警器的烟雾检测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主动式智能烟雾报警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主动式智能烟雾报警设备,包括壳体、烟雾传感芯片、报警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还包括单片机、WIFI模块、智能终端、抽风装置,所述的烟雾传感芯片、WIFI模块、报警器、抽风装置、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均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的壳体上设有通气孔。

在上述的主动式智能烟雾报警设备中,所述的抽风装置包括马达、中心转轴和与中心转轴连接且围绕中心转轴周向均匀分布的叶片,所述的中心转轴的轴心和壳体横截面的中心重合。

在上述的主动式智能烟雾报警设备中,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半壳和下半壳,所述的上半壳和下半壳均至少有一个通气孔,所述的抽风装置设置在所述上半壳中,所述的上半壳和所述的下半壳通过螺纹或卡扣连接。

在上述的主动式智能烟雾报警设备中,所述的下半壳中的通孔由50目不锈钢筛网覆盖。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主动式智能烟雾报警系统有主动抽吸空气的作用,提高了烟雾感应速度,还能向智能终端发送室内环境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流程图。

图中,烟雾传感芯片1、报警器2、湿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4、单片机5、WIFI模块6、智能终端7、抽风装置8、通气孔9、中心转轴10、叶片11、上半壳12、下半壳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如图1-2所示,本主动式智能烟雾报警系统,包括壳体、烟雾传感芯片1、报警器2、湿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片机5、WIFI模块6、智能终端7、抽风装置8,所述的烟雾传感芯片1、WIFI模块6、报警器2、抽风装置8、湿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4均与单片机5连接,所述的壳体上设有通气孔9,所述的抽风装置8包括马达、中心转轴10和与中心转轴10连接且围绕中心转轴10周向均匀分布的叶片11,所述的中心转轴10的轴心和壳体横截面的中心重合,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半壳12和下半壳13,所述的上半壳12和下半壳13均至少有一个通气孔9,所述的抽风装置8设置在所述上半壳12中,所述的上半壳12和所述的下半壳13通过螺纹或卡扣连接,所述的下半壳13中的通气孔9由50目不锈钢筛网覆盖。

本装置可主动抽吸烟雾,50目不锈钢筛网覆盖防止赃物被吸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烟雾传感芯片1、报警器2、湿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4、单片机5、WIFI模块6、智能终端7、抽风装置8、通气孔9、中心转轴10、叶片11、上半壳12、下半壳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