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智能消防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221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消防检测仪。



背景技术:

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以预防为主则能够对消防安全的提高做出重大贡献,减少人民财产、生命损失。目前消防检测普遍以定点警报设备为主,人工检测为辅,这种方法存在着便携能力不强,难以根据需求移动检测设备的问题,而且对工作人员的检测技能要求较高,智能程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消防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便携式智能消防检测仪,包括蓄电池、进气管和信息处理器,所述蓄电池安装在红外辐射检测器的侧面,所述蓄电池下方设置有电量警示灯,所述电量警示灯安装在防滑壳上,所述进气管下方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外壳上安装有开关,所述红外辐射检测器与所述进气管相连接,所述红外辐射检测器通过双排烟雾检测器与所述信息处理器相连接,所述信息处理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过滤器和警报器,所述过滤器下方安装有排气管。

上述结构中,通过所述蓄电池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力,并由所述开关激活所述鼓风机工作,将外部空气由所述进气管输入所述红外辐射检测器中,并通过所述红外辐射检测器转入所述双排烟雾检测器,检测空气中的烟雾浓度和温度环境对比度,并将检测后的空气经过所述过滤器之后由所述排气管排放出去,同时将检测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处理器进行处理,当检测到烟雾浓度超过设定,或者温度环境对比度差异过大时通过所述警报器发出警报。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所述防滑壳与所述蓄电池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电量警示灯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红外辐射检测器电连接,所述红外辐射检测器与所述鼓风机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信息处理器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信息处理器与所述警报器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所述双排烟雾检测器与所述过滤器通过PVC管连接,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排气管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检测烟雾浓度和红外辐射强度,从而对场所进行消防检测作业,具备自动警报功能,提高了智能化程度,操作简便,具备双排检测功能,提高了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式智能消防检测仪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防滑壳;2、电量警示灯;3、蓄电池;4、红外辐射检测器;5、进气管;6、鼓风机;7、开关;8、双排烟雾检测器;9、信息处理器;10、警报器;11、过滤器;12、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智能消防检测仪,包括蓄电池3、进气管5和信息处理器9,蓄电池3安装在红外辐射检测器4的侧面,蓄电池3下方设置有电量警示灯2,电量警示灯2安装在防滑壳1上,进气管5下方设置有鼓风机6,鼓风机6的外壳上安装有开关7,红外辐射检测器4与进气管5相连接,红外辐射检测器4通过双排烟雾检测器8与信息处理器9相连接,信息处理器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过滤器11和警报器10,过滤器11下方安装有排气管12。

上述结构中,通过蓄电池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力,并由开关7激活鼓风机6工作,将外部空气由进气管5输入红外辐射检测器4中,并通过红外辐射检测器4转入双排烟雾检测器8,检测空气中的烟雾浓度和温度环境对比度,并将检测后的空气经过过滤器11之后由排气管12排放出去,同时将检测结果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器9进行处理,当检测到烟雾浓度超过设定,或者温度环境对比度差异过大时通过警报器10发出警报。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防滑壳1与蓄电池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防滑壳1可以为本实用新型提供防滑功能,避免携带和使用时掉落,电量警示灯2与蓄电池3电连接,电量警示灯2实时显示蓄电池3的剩余电量,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更换蓄电池3,蓄电池3与红外辐射检测器4电连接,蓄电池3可以为红外辐射检测器4提供电力支持,红外辐射检测器4与鼓风机6电连接,红外辐射检测器4可以检测外部红外辐射温度信息,蓄电池3与信息处理器9电连接,信息处理器9可以处理烟雾浓度检测信息和红外温度检测信息,鼓风机6与开关7电连接,开关7可以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开与关,信息处理器9与警报器10电连接,警报器10可以在信息处理器9检测到消防信息危险性高的时候可以发出警报,双排烟雾检测器8与过滤器11通过PVC管连接,双排烟雾检测器8可以检测空气中烟雾浓度,并在检测后将空气输送至过滤器11进行过滤,过滤器11与排气管12固定连接,过滤后的空气可以由排气管12排放出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