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时语音提示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7343阅读:10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时语音提示电路。



背景技术:

当下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繁重,一些重要事情需要定时语音提醒,而现代定时语音提醒电路成本高,功耗高,从而导致经济效益过低,同时操作复杂,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时语音提示电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时语音提示电路,电路中芯片IC1的VCC端口经开关SB接电池E负极,芯片IC1的RC端口经电阻R1接电容C1,电阻R1接电阻R2,同时电容C1接芯片IC1的CC端口,电阻R2接芯片IC1的RS端口,芯片IC1的AUTO端口接电池E负极,芯片IC1的MASTER端口经二极管VD接芯片IC1的Q端口,芯片IC1的Q端口经电阻R3接晶体管的基极,芯片IC1的GND端口接电池负极,芯片IC1的A端口、B端口及MODE端口接开关SB,开关SB接电池E正极,芯片IC1的SELECT端口接电池E负极,芯片IC1的VCC端口经电阻R4接晶体管VT1的集电极,晶体管VT1的发射极接晶体管VT2的基极,晶体管VT2的发射极接晶体管VT3的集电极,同时VT2的集电极经电阻R5接开关SB,晶体管VT3的发射极经电阻R6接电池E负极,芯片IC1的VCC端口经晶闸管VS接芯片IC2的TG端口,晶闸管VS接电阻R6,同时晶闸管VS经电阻R7接电池E负极,芯片IC2的OSC端口经电阻R8接芯片IC2的VCC端口,芯片IC2的VCC端口接电池E正极,芯片IC2的OUT端口接晶体管VT4的基极,芯片IC2的GND端口接电池E负极,开关SB经喇叭BL接晶体管VT4的集电极,晶体管VT4的发射极接电池E负极,电容C2并联在电池E两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芯片IC1采用MC14541B型可编程定时器专用集成电路,所述芯片IC2采用HL-169A型语音合成报警集成电路。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路设置了MC14541B型可编程定时器专用集成电路,MC14541B型芯片功耗低,且成本低,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通过设置HL-169A型保证了电路语音运行稳定性,电路整体操作简单,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一种定时语音提示电路,电路中芯片IC1的VCC端口经开关SB接电池E负极,芯片IC1的RC端口经电阻R1接电容C1,电阻R1接电阻R2,同时电容C1接芯片IC1的CC端口,电阻R2接芯片IC1的RS端口,芯片IC1的AUTO端口接电池E负极,芯片IC1的MASTER端口经二极管VD接芯片IC1的Q端口,芯片IC1的Q端口经电阻R3接晶体管的基极,芯片IC1的GND端口接电池负极,芯片IC1的A端口、B端口及MODE端口接开关SB,开关SB接电池E正极,芯片IC1的SELECT端口接电池E负极,芯片IC1的VCC端口经电阻R4接晶体管VT1的集电极,晶体管VT1的发射极接晶体管VT2的基极,晶体管VT2的发射极接晶体管VT3的集电极,同时VT2的集电极经电阻R5接开关SB,晶体管VT3的发射极经电阻R6接电池E负极,芯片IC1的VCC端口经晶闸管VS接芯片IC2的TG端口,晶闸管VS接电阻R6,同时晶闸管VS经电阻R7接电池E负极,芯片IC2的OSC端口经电阻R8接芯片IC2的VCC端口,芯片IC2的VCC端口接电池E正极,芯片IC2的OUT端口接晶体管VT4的基极,芯片IC2的GND端口接电池E负极,开关SB经喇叭BL接晶体管VT4的集电极,晶体管VT4的发射极接电池E负极,电容C2并联在电池E两端。

所述芯片IC1采用MC14541B型可编程定时器专用集成电路,所述芯片IC2采用HL-169A型语音合成报警集成电路。

电路通电后,由于芯片MC14541B的Q端口初始电平状态定于低电平,故4h定时时间到后.其Q端口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一路经二极管VD反馈至复位端M端口,使集成电路IC1复位,Q端口输出低电平,电路重新开始计时;另一路使晶体管VT3导通,若此时VT2也处于导通状态,则单向晶闸管VS受触发开通,HL-169A触发端TG为高电平,芯片输出端OUT输出相应语音提示经VT4放大后驱动扬声器BL发出响亮的提醒声,直到打开药盒取出药物为止。若VT2截止,则VS处于关断状态,即HL-169A由于触发端TG为低电平而不工作,扬声器BL不发声。VT2工作状态由光敏晶体管VT1控制,在白天,因为有光照,VT1呈低电阻,VT2导通,提醒器按设定定时语音提醒;当电路工作于夜晚时,VT1无光照射呈高电阻,VT2截止,使VS始终处于截止状态,IC2不会被触发工作,BL不发声。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