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消防用的火灾安全监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8656发布日期:2018-07-20 21:4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消防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消防用的火灾安全监测器。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各种新型的建筑群拔地而起,随眼望去,城市就是一片建筑的海洋。但是,建筑业的盛行也意味着建筑消防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建筑消防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有技术CN107134106A提供了一种电子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包括壳体、上采样管、下采样管、采样孔、烟感探测器、烟感探测腔、风机、气流传感器、过滤网、警报器、电源接口、出气口和灰斗,壳体的一侧设有上采样管和所述下采样管,壳体的上端设有所述警报器,且壳体的内部设有两个所述烟感探测腔,两个烟感探测腔均与警报器连接,两个烟感探测腔的一侧均与风机连接。该技术优点在于通过安装两个采样管、两个烟感探测器和警报装置,提高了探测精度,内部安装有灰斗和过滤网,便于定期清除内部灰尘。但是该技术的探测器没有设置相关的电源设备,在火灾发生时,大多电力系统君会在第一时间瘫痪,该探测器在灾前具备火灾监测,但是在火灾发生时,该探测器也会在第一事件瘫痪。

现有技术CN206058445U提供了一种火灾监测装置,包括太阳能光伏板、主机、数据采集仪和传感器;所述主机和数据采集仪的电源端均连接至太阳能光伏板的电能输出端;所述数据采集仪具有多个,且通过GPRS与主机连接;所述每个数据采集仪均配套有一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每个传感器与相应的数据采集仪之间通过433MHz无线传输连接。该技术优点在于采用数据采集一配套的传感器进行火灾监测,对火灾监测点进行集中管理。但是,该监测装置采用了太阳能供电和GPRS进行数据传输,在恶劣情况下例如火情出现情况下,对火灾点的监测效果不明显,监测装置后续功用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背景技术中火灾探测器功能单一、供电系统不完善和对火灾的有益之处不健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消防用的火灾安全监测器,包括:

壳体、影像装置和卡扣,所述影像装置螺接于壳体底部,所述卡扣设于壳体顶部;

所述壳体为空腔结构,沿着其下端周侧间隔开设有进气口,其腔室内设有监测室和吸风机,所述监测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监测室靠近影像装置的一端开设有进气管,所述吸风机通过连接进气管连接监测室,所述监测室靠近卡扣的一端开设有出气管,其中,出气管延伸至壳体外,其与监测室接口处设有第一出风机,其与壳体接口处设有第二出风机,所述第一出风机和第二出风机之间设有除尘块,所述监测室顶端设有继电开关、储备电源和警报器;

所述影像装置为玻璃组成的空心腔体,其内部设有转动支架和摄像头,所述转动支架通过滚动轴承连接影像装置,所述转动支架一端开设有螺纹,所述摄像头通过螺纹螺接于转动支架;

所述卡扣一端横向设有凸块,凸块上设有卡台,所述卡扣不同于凸块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下方设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包括贯穿壳体的进气孔和完全填充进气孔的挡板,所述进气口上方沿着壳体内腔壁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下端均匀分布滑接件,所述挡板通过螺接滑接件连接滑轨。

优选的,所述壳体顶端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卡扣,壳体顶端上两个所述卡扣之间开设有凸块,所述卡扣通过弹簧连接该凸块。

优选的,所述壳体周侧不同于进气口的一侧设有卡扣开关转动棒,所述转动棒设于壳体腔室内,所示卡扣开关在壳体的压紧卡扣上不同于弹簧的一侧用于卡扣绕转动棒转动。

优选的,所述警报器通讯连接继电开关和储备电源。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云母板耐温层、真空层和干燥层。

优选的,所述安全监测器安装在建筑的墙壁上,建筑墙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台扣接固定的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影像装置对建筑系统实现灾前监测和灾情监测,实现外界人员对火灾点的情况的掌握和了解,快速做出灭火方案;

2.通过检测到火灾信息后,第一时间经过滑接件将进气孔进行封闭,在整个装置均为耐高温材料情况下,确保监测器的安全性;

3.通过继电开关在火灾发生时自动断开建筑内供电系统的联系,避免了由于火灾导致监测器断电和受到电气火灾的影响,并且由储备电源对内部封闭空间进行供电,保证监测器继续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消防用的火灾安全监测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消防用的火灾安全监测器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消防用的火灾安全监测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消防用的火灾安全监测器进气口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消防用的火灾安全监测器卡扣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消防用的火灾安全监测器卡扣和转动棒的装配后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消防用的火灾安全监测器卡扣与壳体凸块装配后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壳体,101-云母板耐温层,102-真空层,103-干燥层,2-影像装置,201-转动支架,202-摄像头,3-卡扣,301-卡台,302-转动槽,303-弹簧,4-监测室,401-温度传感器,402-烟雾传感器,403-继电开关,404-储备电源,5-吸风机,6-进气管,7-出气管,701-第一出风机,702-第二出气管,8-除尘快,9-警报器,10-卡扣开关,11-进气口,1101-进气孔,1102-挡板,1103-滑接件,1104-滑轨,12-转动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

一种建筑消防用的火灾安全监测器,包括壳体1、影像装置2和卡扣3,影像装置2螺接于壳体1底部,卡扣3设于壳体1顶部。

壳体1为空腔结构,包括云母板耐温层101、真空层102和干燥层103,云母板耐温层101为云母板,其最高耐温达1000℃。真空层102用于增加监测器的耐温性能,干燥层103用于对整个监测器内进行干燥作用,保证监测器内的电器元件处于干燥环境。

沿着壳体1下端周侧间隔开设有进气口11,其腔室内设有监测室4和吸风机5,监测室4内设有温度传感器401和烟雾传感器402,用于对环境中的气体温度和烟雾情况进行检测,当超出预设数值时做出相应处理。监测室4靠近影像装置2的一端开设有进气管6,吸风机5通过连接进气管6连接监测室4,吸风机5将建筑内的气体吸入监测室4进行监测。监测室4靠近卡扣3的一端开设有出气管7,其中,出气管7延伸至壳体1外,其与监测室4接口处设有第一出风机701,其与壳体1接口处设有第二出风机702,第一出风机701和第二出风机702之间设有除尘块8,出风机将监测室4内的气体排出并进行除尘,防止堵塞监测室4。

监测室4顶端设有继电开关403、储备电源404和警报器9。警报器9通讯连接继电开关403和储备电源404。当传感器检测到空气中相关数据超出预设的数值时,将报警信号传递给警报器9,警报器9发出蜂鸣音报警,并且在报警后传递警报信号至继电开关403和储备电源404,继电开关403断开与建筑的电力系统的连接,储备电源404开启进行工作,为断电后的监测器进行供电。

影像装置2为玻璃组成的空心腔体,其内部设有转动支架201和摄像头202,转动支架201通过滚动轴承连接影像装置2,转动支架201一端开设有螺纹,摄像头202通过螺纹螺接于转动支架201。影像装置2采用的玻璃为1200度高温玻璃,其长时间处在1200℃高温环境下工作,不褪色、不变形、不软化,具有高稳定性,十分安全可靠。当遇到火灾时,切断建筑电源供电,影像装置2在储备电源404的供电下持续工作,多火灾点进行全方位拍摄,并通过互联网上传至后台,便于外界消防人员对建筑内的火情做出了解及判断,实现快速有效的灭火。

进气口11包括贯穿壳体1的进气孔1101和完全填充进气孔1101的挡板1102,进气口11上方沿着壳体1内腔壁设有滑轨1104,滑轨1104下端均匀分布滑接件1103,挡板1102通过螺接滑接件1103连接滑轨1104。

请参阅图5-7

壳体1顶端设有至少两个卡扣3,壳体1顶端上两个卡扣3之间开设有凸块,卡扣3通过弹簧303连接该凸块。卡扣3一端横向设有凸块,凸块上设有卡台301,卡扣3不同于凸块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302,转动槽302下方设有弹簧303。壳体1周侧不同于进气口11的一侧设有卡扣开关10转动棒12,转动棒12设于壳体1腔室内,所示卡扣开关10在壳体1的压紧卡扣3上不同于弹簧303的一侧用于卡扣3绕转动棒3转动。安全监测器安装在建筑的墙壁上,建筑墙壁上设有与卡台301扣接固定的孔。卡扣3通过卡台301和墙壁上的孔进行卡紧来固定在墙壁上。

当警报器9进行报警后,继电开关403断电,触发滑接件1103的启动开关,滑接件1103带动挡板1102在滑轨1104上滑动,直到挡板1102和进气孔1101完全重合,断开监测器与外界的接触。

通过影像装置对建筑系统实现灾前监测和灾情监测,实现外界人员对火灾点的情况的掌握和了解,快速做出灭火方案;通过检测到火灾信息后,第一时间经过滑接件1103将进气孔1101进行封闭,在整个装置均为耐高温材料情况下,确保监测器的安全性;通过继电开关403在火灾发生时自动断开建筑内供电系统的联系,避免了由于火灾导致监测器断电和受到电气火灾的影响,并且由储备电源404对内部封闭空间进行供电,保证监测器继续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