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7463发布日期:2019-08-16 21:4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交通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加。在城市街头、路口随处可见一些行人边走路边低头刷手机,这样的“手机低头族”已逐渐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新隐患。现有的交通信号灯大多采用架空设置,例如人行横道两侧的交通信号灯安装在灯杆上,对于只低头专注手机的行人,往往不注意抬头看交通信号灯,更有甚者,甚至一边过马路一边看手机,从而容易酿成交通事故的发生,甚至出现人员伤亡。基于上述问题,设计一种针对“手机低头族”的交通信号灯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指示信号灯与高空信号灯同步发出指示光信号以提醒低头玩手机的行人过马路,有助于提高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包括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和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的信号控制器,其中,所述信号控制器的信号输入接口与所述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系统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设置于人行横道处的地面上,指示信号灯i包括主壳体、控制电路板、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和透光保护罩,所述指示信号灯i具有控制信号输入接口,且所述控制信号输入接口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信号控制器的信号输出接口连接;其中,所述主壳体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为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所述透光保护罩罩盖于容纳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开口面,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开口面与所述透光保护罩之间配合形成密封防水结构,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信号能够部分或全部穿透所述透光保护罩;所述主壳体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二收容腔;

所述指示信号灯i被设置于所述人行横道处的地面上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朝向所述人行横道一端的行人等待区,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朝向所述人行横道另一端的行人等待区,所述指示信号灯i为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中的其中一个或任意一个指示信号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包括设置于所述人行横道一端或两端行人等待区的地面上的指示信号灯,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包括设置于所述人行横道两端行人等待区之间路段的地面上的指示信号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二收容腔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底面,所述指示信号灯i还包括底板,其中,所述底板罩盖于容纳了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开口面,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开口面与所述底板之间配合形成密封防水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另外两个侧壁的长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或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是由多个LED灯珠或者LED灯带或者石墨烯灯组合而成的发光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透光保护罩为钢化玻璃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指示信号灯i还包括反光板,所述反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底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经由所述反光板发射后穿透所述透光保护罩。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指示信号灯i还包括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所述第一遮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透光保护罩之间,所述第二遮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透光保护罩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遮光板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遮光板的宽度远小于所述透光保护罩的宽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透光保护罩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正上方的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正上方的区域均设置有遮光涂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当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在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控制下均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当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在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控制下均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

或者,当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在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控制下均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当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在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控制下均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当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在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控制下均发出警示通行光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包括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系统、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和用于控制上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的信号控制器,上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设置于人行横道处的地面上,其中,指示信号灯包括主壳体、控制电路板、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和透光保护罩,并在主壳体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收容腔,由于信号控制器的信号输入接口与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系统连接,指示信号灯的控制信号输入接口分别与控制电路板、信号控制器的信号输出接口连接,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分别被设置在第一收容腔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受控于控制电路板,使得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可根据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的状态受控同步发出相同的指示信号,例如在某一时刻,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则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同步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或者,在某一时刻,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则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同步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由于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分布于第一收容腔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将指示信号灯布置于人行横道处时,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可以分别向人行横道两端发出指示光信号,这样可以使得人行横道两端的行人等待区的行人能够直观地看到指示光信号,并根据指示光信号合理安排过马路;尤其对于低头玩手机的行人,能够在不抬头的情况下掌握人行横道的可通行状态,有助于提高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信号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举例所示的指示信号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举例所示的指示信号灯的主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面交叉路口处人行横道的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信号灯在人行横道处的分布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图2举例所示的指示信号灯的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铺设有指示信号灯的道路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出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未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并非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

请参阅图1,该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可以包括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系统30、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10(如指示信号灯1、指示信号灯2、……、指示信号灯N,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以及用于控制上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10的信号控制器20,其中,信号控制器20的信号输入接口与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系统30连接;

上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10可以设置于人行横道处的地面上,上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10中的其中一个或任意一个指示信号灯i的具体结构可以如图2~图4举例所示。具体的,指示信号灯i可以包括主壳体110、控制电路板120、第一发光器件130、第二发光器件140和透光保护罩150,指示信号灯i可以具有控制信号输入接口,且该控制信号输入接口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20、信号控制器20的信号输出接口连接;其中,主壳体110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的第一收容腔111,第一发光器件130固定在第一收容腔111的第一侧壁,第二发光器件140固定在第一收容腔111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为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透光保护罩150罩盖于容纳了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的第一收容腔111的开口面,第一收容腔111的开口面与透光保护罩150之间配合形成密封防水结构,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20连接,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所发出的光信号能够部分或全部穿透透光保护罩150;主壳体110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控制电路板120的第二收容腔(图中未示出);

指示信号灯i被设置于人行横道处的地面上时,第一发光器件130朝向人行横道一端的行人等待区,第二发光器件140朝向人行横道另一端的行人等待区。

可选的,上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10可以包括设置于人行横道一端或两端行人等待区的地面上的指示信号灯,和/或,上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10可以包括设置于人行横道两端行人等待区之间路段(行人通行路段)的地面上的指示信号灯,和/或,上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10可以包括设置于人行横道侧边到行车道(如行车道的停车线)之间区域的地面上的指示信号灯等。

可选的,第二收容腔可以设置于主壳体110的底面,指示信号灯i还可以包括底板160,其中,底板160罩盖于容纳了控制电路板120的第二收容腔的开口面,第二收容腔的开口面与底板160之间配合形成密封防水结构。

可选的,底板160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对外走线的防水走线孔。可以理解的是,指示信号灯10可以是无线通信式信号灯,如可以利用3G、4G、5G、WiFi、蓝牙、射频等中的至少一种无线方式进行对外通信,此时,指示信号灯10上可以不用设置对外通信的走线孔。另外,指示信号灯10可以是无线充电式信号灯,如可以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电磁感应、电磁共振等中的至少一种无线方式获取电能,此时,指示信号灯10上也无需设置对外充电的走线孔。

可选的,容纳了控制电路板120的第二收容腔内可以填充有防水密封胶泥。

可选的,第一收容腔111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收容腔111的另外两个侧壁的长度。具体的,第一收容腔111的腔体可以是中空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可选的,第一发光器件130可以通过胶水粘连或螺丝拧紧等方式固定在第一收容腔111的第一侧壁上,第二发光器件140也可以通过胶水粘连或螺丝拧紧等方式固定在第一收容腔111的第二侧壁上。

可选的,主壳体110的形状可以为如图所示的长方体,还可以为正方体、圆柱体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其它不规则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第一发光器件130和/或第二发光器件140可以是由若干个LED灯珠或者LED灯带或者石墨烯灯组合而成的发光体。当然,第一发光器件130和/或第二发光器件140的表现形式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对第一发光器件130和/或第二发光器件140的表现形式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可以减少或增加第一发光器件130和/或第二发光器件140中灯珠的个数或灯带的条数,或改变灯珠或灯带的排列形状等等。

可选的,透光保护罩150可以为钢化玻璃材料制成的保护罩,如由钢化磨砂玻璃材料或钢化非磨砂玻璃材料制成的保护罩,也可为其他硬度较高的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的保护罩。透光保护罩150可以具备透光、硬度高(耐压)等特性。

可选的,指示信号灯i还可以包括反光板112,反光板112设置于第一收容腔111的底部,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所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经由反光板112发射后穿透透光保护罩150。其中,反光板112可以通过胶水粘在第一收容腔111的底面上,反光板112的表面可以是不平整或不规则的纹理,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反光板112的表面上会产生漫反射现象,使得光线扩散,有助于使行人看到的指示光信号更清晰。

可选的,指示信号灯i还可以包括第一遮光板131和第二遮光板141,第一遮光板131设置于第一发光器件130和透光保护罩150之间,第二遮光板141设置于第二发光器件140和透光保护罩150之间,其中,第一遮光板131的宽度和第二遮光板141的宽度远小于透光保护罩150的宽度。

其中,第一遮光板131和第二遮光板141可以用于遮挡部分外界光线,如遮挡阳光照射,以避免强阳光直射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由于白天在强阳光的照射下,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发出的光信号会被部分抵消,使得人们无法很好的看清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发出的指示光信号,因此,通过设置遮光板可以较好的抵挡部分外界光照对发光器件的影响。第一遮光板131和第二遮光板141可以是由塑料、金属等不透光材料制成的。第一遮光板131和第二遮光板141的表现形式可以分别是长条状的,可以通过胶水粘连或螺丝拧紧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收容腔111的侧壁上。具体的,第一遮光板131固定在第一收容腔111的第一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发光器件130的上方以及透光保护罩150的下方。第二遮光板141固定在第一收容腔111的第二侧壁上,且位于第二发光器件140的上方以及透光保护罩150的下方。第一遮光板131和第二遮光板141的表现形式也可以分别是如图3所示的槽形,如U型槽、V型槽等。具体的,第一遮光板131的底面可以通过胶水粘连或螺丝拧紧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收容腔111的第一侧壁上,第一发光器件130可以通过胶水粘连或螺丝拧紧的方式固定在第一遮光板131的底面上,第一遮光板131的两侧面分布在第一发光器件130的两侧,以起到遮挡外界光线的作用。第二遮光板141的底面可以通过胶水粘连或螺丝拧紧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收容腔111的第二侧壁上,第二发光器件140可以通过胶水粘连或螺丝拧紧的方式固定在第二遮光板141的底面上,第二遮光板141的两侧面分布在第二发光器件140的两侧,以起到遮挡外界光线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遮光板131和第二遮光板141还可以有其他的表现形式,这里不作限定。

另外,第一遮光板131的宽度可以稍大于第一发光器件130的宽度且远小于透光保护罩150的宽度,以使得能够尽量遮挡外界光线照射到第一发光器件130,又能使第一发光器件130发出的指示光信号尽可能的透射出来。第二遮光板141的宽度可以稍大于第二发光器件140的宽度且远小于透光保护罩150的宽度,以使得能够尽量遮挡外界光线照射到第二发光器件140,又能使第二发光器件140发出的指示光信号尽可能的透射出来。

可选的,透光保护罩150位于第一发光器件130正上方的区域和位于第二发光器件140正上方的区域均可以设置有遮光涂层。

其中,可以利用遮光涂层取代上述的第一遮光板131和第二遮光板141的作用。具体的,在透光保护罩150上位于第一发光器件130正上方的区域设置遮光涂层,遮光涂层的长度不小于第一发光器件130的长度,遮光涂层的宽度稍大于第一发光器件130的宽度且远小于透光保护罩150的宽度,以使得能够尽量遮挡外界光线照射到第一发光器件130,又能使第一发光器件130发出的指示光信号尽可能的透射出来;以及,在透光保护罩150上位于第二发光器件140正上方的区域也设置遮光涂层,遮光涂层的长度不小于第二发光器件140的长度,遮光涂层的宽度稍大于第二发光器件140的宽度且远小于透光保护罩150的宽度,以使得能够尽量遮挡外界光线照射到第二发光器件140,又能使第二发光器件140发出的指示光信号尽可能的透射出来。遮光涂层可以设置在透光保护罩150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在透光保护罩150的下表面,这里不作限定。此外,遮光涂层可以是直接涂抹在透光保护罩150上的不透光材料,也可以是黏贴在透光保护罩150上的不透光贴膜,还可以是其他表现形式,这里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器件130能够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如第一发光器件130点亮发出绿光),第一发光器件130还能够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如第一发光器件130点亮发出红光);或者,第一发光器件130能够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第一发光器件130还能够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第一发光器件130还能够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发出警示通行光信号(如第一发光器件130点亮发出黄光或第一发光器件130发出绿闪)。

同理的,第二发光器件140能够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第二发光器件140还能够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或者,第二发光器件140能够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第二发光器件140还能够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第二发光器件140还能够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发出警示通行光信号。

其中,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可以分别独立受控于控制电路板120,此时,控制电路板120可以分别控制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发出相同或不同的指示光信号。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也可以联合受控于控制电路板120,此时,控制电路板120同时控制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发出相同的指示光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系统30至少可以包括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该高空信号灯的控制设备以及供电设备等。信号控制器20的信号输入接口可以是与高空信号灯的控制设备连接,当高空信号灯的控制设备控制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允许/禁止通行光信号时,也可以同时向信号控制器20发出控制信号,以使信号控制器20控制指示信号灯10同步发出相同的指示光信号。具体的,当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时,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可以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均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当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时,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均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或者,当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时,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均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当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时,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均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当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时,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均发出警示通行光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号灯1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有线式和/或无线式控制信号输入接口,且每一控制信号输入接口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20、信号控制器20的信号输出接口连接,以使指示信号灯10可以与信号控制器20之间建立起有线式和/或无线式通信连接。两者之间的通信建立完成后,信号控制器20可以向指示信号灯10的控制电路板120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不同的发光器件发出相应的指示光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号灯10可以设置于人行横道处,具体的,可以设置在人行横道两端的行人等待区域的地面上,也可以设置在用于行人通行的人行横道的地面上,还可以设置在人行横道侧边到行车道停车线之间区域的地面上。其中,人行横道可以是平面交叉路口的其中一条或几条。具体的,如图5举例所示,是以平面交叉路口的某些入口道/出口道与路口之间设置有人行横道,而另一些入口道/出口道与路口之间未设置人行横道为例的。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平面交叉路口的部分或全部入口道/出口道与路口之间可设置有人行横道,有些平面交叉路口的部分或全部入口道/出口道与路口之间可不设置有人行横道。图5中是以十字形平面交叉路口为例的,然而平面交叉路口也还可能是T字形或Y字形的平面交叉路口或是其它形状的平面交叉路口,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其中,一种可能的在人行横道处设置指示信号灯10的方式可以如图6举例所示。在人行横道两端的行人等待区域(如等待区1和等待区2)的地面上分别设置指示信号灯10,和/或在行人通行路段(等待区1与等待区2之间的路段)的地面上设置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10。其中,指示信号灯10的第一发光器件130朝向等待区1,即能够使得位于等待区1的行人能够看到第一发光器件130发出的指示光信号;指示信号灯10的第二发光器件140朝向等待区2,即能够使得位于等待区2的行人能够看到第二发光器件140发出的指示光信号。当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均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如发出绿光)时,则可以表明人行横道允许行人通行而禁止车辆通行,此时位于等待区1和等待区2的行人可以过马路。当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均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如发出红光)时,则可以表明人行横道禁止行人通行而允许车辆通行,此时位于等待区1和等待区2的行人不允许过马路。当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均发出警示通行光信号(如发出绿闪)时,可以提示正在过马路的行人加速通行。此外,由于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发出的光信号在第一收容腔111中发生漫反射,位于人行横道两侧的车辆驾驶者也可以看到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发出的光信号,从而可以根据指示光信号在人行横道上进行安全通行,在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发出绿光时停止通行,在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发出红光时通行。

此外,由于有些入口道和/或出口道较长,为方便行人过马路,一般会在入口道和/或出口道路段之间设置若干条人行横道,因此指示信号灯10也可以设置于某一条入口道和/或出口道之间的人行横道处。

可选的,指示信号灯1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无线式和/或有线式电源输入接口,上述至少一个无线式和/或有线式电源输入接口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20、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耦合连接,通过上述至少一个无线式和/或有线式电源输入接口与外部供电电路连接,为指示信号灯10中各模块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具体的,指示信号灯10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和/或有线方式与外部供电电路连接,从外部供电电路处获取电能来维持自身各个功能模块的正常运行所需电能,其中,外部供电电路可以是电网、电站、供电箱、蓄电池等等。

可选的,指示信号灯10也可以自身具备供电电路,如指示信号灯10内设置有供电块(如蓄电池或其他续航能力强的电池等),该供电块能够为指示信号灯10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供电。

可选的,指示信号灯10还可以采用新能源供电模块,如常见的太阳能供电模块。具体的,可以将透光保护罩150由透光性能较好、硬度较高的太阳能电池板取代。指示信号灯10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外部环境中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指示信号灯10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供电,以维持指示信号灯10的正常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号灯10被设置于地面上时,指示信号灯10的主壳体110可以被部分或全部掩埋于地面之下,或者指示信号灯10的主壳体110可以被贴装于道路表面。优选的,指示信号灯10的主壳体110可以被全部掩埋于地面之下,且指示信号灯10的透光保护罩150与地面平齐,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不会妨碍行人过马路,避免突出地面的壳体绊倒行人。

可选的,指示信号灯10的主壳体110的四个顶角上可以分别设置有螺丝孔,用于通过螺丝将指示信号灯10固定在地面上。具体的,在将指示信号灯10安装于凹槽内时,通过螺丝穿过四个角上的螺丝孔与地面旋紧将指示信号灯10固定在凹槽内。

可选的,第一收容腔111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可以开设若干个注胶槽,通过往注胶槽中注胶将第一发光器件130(或第一遮光板131)和第二发光器件140(或第二遮光板141)分别粘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

可选的,由于现在大部分的道路路面是由柏油(或沥青)铺设而成的,一旦天气过热温度升高,会产生些许形变,直接将指示信号灯10安装于地面上,时间一长,随着外界天气因素和车辆的不断碾压,指示信号灯10可能会松动或突出地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预埋件40,如图7所示,其作用在于固定指示信号灯10。具体的,指示信号灯10被设置于地面上时,可以在地面上开设一个凹槽,将预埋件40放入凹槽内,并在预埋件40与凹槽四周的空隙中可以注入胶泥,使得预埋件40固定在凹槽内,其中,凹槽的尺寸大小与预埋件40的尺寸大小相适配。进一步地,将指示信号灯10放入预埋件40的容腔内,并通过螺丝将指示信号灯10拧紧固定在容腔内,其中,预埋件40的容腔的尺寸大小与指示信号灯10的主壳体110的尺寸大小相适配。在凹槽内安装预埋件40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指示信号灯10直接固定在地面上容易出现松动,在指示信号灯10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更换时,也方便取出。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及的信号控制器20也可以称为信号机、程控交换机,交通控制信号机、交通信号机、路口信号机、路口交通信号机或者路口交通控制信号机等等。具体的,信号控制器20通过控制信号输出接口向指示信号灯10的控制信号输入接口传递控制信号,并通过指示信号灯10的控制电路板120来驱动控制第一发光器件130和第二发光器件140工作。此外,信号控制器20可以由外部供电电路对其进行供电,以维持信号控制器20正常工作所需的电能。

由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包括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系统、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和用于控制上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的信号控制器,上述至少一个指示信号灯设置于人行横道处的地面上,其中,指示信号灯包括主壳体、控制电路板、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和透光保护罩,并在主壳体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收容腔,由于信号控制器的信号输入接口与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系统连接,指示信号灯的控制信号输入接口分别与控制电路板、信号控制器的信号输出接口连接,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分别被设置在第一收容腔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受控于控制电路板,使得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可根据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的状态受控同步发出相同的指示信号,例如在某一时刻,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则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同步发出允许通行光信号;或者,在某一时刻,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则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同步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由于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分布于第一收容腔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将指示信号灯布置于人行横道处时,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可以分别向人行横道两端发出指示光信号,这样可以使得人行横道两端的行人等待区的行人能够直观地看到指示光信号,并根据指示光信号合理安排过马路;尤其对于低头玩手机的行人,能够在不抬头的情况下掌握人行横道的可通行状态,有助于提高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道路,该道路可以应用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如图8所示,该道路可以包括路基(图中未示出)和设置于路基上的路面,路面上设置有人行横道,人行横道上可以部署有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任一种指示信号灯10。

具体的,道路主要是由路基和路面两部分组成,这里的道路可以是指城市道路、郊区道路等。路基可以看作是道路的基础,位于路面之下,而路面铺筑在路基之上供车辆和行人通行。进一步地,路面上可以设置至少一条的行车道,用于车辆通行,以及可以设置至少一条人行横道,用于行人过马路。在用于行人通行的人行横道的地面上,和/或人行横道两端的行人等待区域的地面上,和/或人行横道侧边到行车道停车线之间区域的地面上开设若干个凹槽,并在每一凹槽内嵌入一个指示信号灯10,用于指示人行横道的通行状态。其中,凹槽的形状和大小与指示信号灯10的主壳体110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以使指示信号灯10的主壳体110被完全嵌于凹槽内,且指示信号灯10的透光保护罩150与地面平齐。在人行横道的行人等待区旁可以设置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系统30,具体的,可以在人行横道两端的行人等待区旁架设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31,以及在其中一端设置高空信号灯的控制设备32,用于控制两端的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31。此外,在人行横道其中一端或任意一端的路边可以设置信号控制器20,该信号控制器20可以通过有线方式和/或无线方式与高空信号灯的控制设备32建立通信连接,以接收高空信号灯的控制设备32发送的控制信号,以及信号控制器20可以通过有线方式和/或无线方式与每一指示信号灯10进行通信连接,以控制指示信号灯10发出相应的指示光信号。

其中,指示信号灯10的具体功能和结构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信号控制器20的具体功能也可以考前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这里将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安装指示信号灯10之前,可以在凹槽内设置一预埋件40,再将指示信号灯10固定在预埋件40中,这样可以避免指示信号灯10直接固定在地面上容易出现松动,在指示信号灯10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更换时,也方便取出。

本申请实施例在道路上设置有人行横道,并在人行横道的行人等待区域处设置人行横道高空信号灯系统,以及在人行横道地面上开设若干个凹槽用来部署上述的指示信号灯,通过控制指示信号灯与高空信号灯同步发出指示光信号,可以使得人行横道两端的行人等待区的行人能够直观地看到指示光信号,并根据指示光信号合理安排过马路;尤其对于低头玩手机的行人,能够在不抬头的情况下掌握人行横道的可通行状态,有助于提高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可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指示信号灯中的组成部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行横道高空和地面信号灯的同步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