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监控防瞌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1131发布日期:2020-06-16 23:17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监控防瞌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监控防瞌睡系统。



背景技术:

绞车,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又称卷扬机。绞车是可单独使用,也可作起重、筑路和矿井提升等机械中的组成部件,因操作简单、绕绳量大、移置方便而广泛应用。主要运用于建筑、水利工程、林业、矿山、码头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尤其在采矿方便应用居多,绞车不仅用于矿石的运输还用于人员的运输,所以安全性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井下作业较为无聊,致使绞车司机工作一段时间后会由于枯燥极易困乏,进而发生瞌睡的情况,一旦发生瞌睡的现象,便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造成几个家庭的破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监控防瞌睡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监控防瞌睡系统,包括脊背检测装置、手臂检测装置与叫醒装置;

所述脊背检测装置包括弯折板、背部拉伸带、手臂带与腰带,所述背部拉伸带紧贴操作员的背部设置,腰带缠绕在操作员腰上,手臂带戴在手臂上,所述背部拉伸带的两端均使用第一连接带连接相应的手臂带,所述弯折板的上端使用第一固定带固定在背部拉伸带上,所述弯折板的下端使用第二固定带固定在腰带上。

优选地,所述弯折板由多个阵列设置的连接板拼成,每两个连接板之间均使用铰接件进行铰接。

优选地,所述弯折板一侧固定有缓冲板,在弯折板相对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拉伸传感器与第一固定杆,第一拉伸传感器与第一固定杆分别处于弯折板的两侧且对称设置,在第一拉伸传感器与第一固定杆之间设有第一弹性绳。

优选地,所述每个连接板上均设有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设置在设有第一拉伸传感器的一侧,第一弹性绳一端连接在第一拉伸传感器上,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连接环并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

优选地,所述手臂检测装置包括小臂套与大臂套,在小臂套与大臂套之间使用肘关节软套进行连接,在小臂套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拉伸传感器,在大臂套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在第二拉伸传感器与第二固定杆之间使用第二弹性绳,在大臂套与小臂套上均设有第二连接环,在肘关节软套上固定有第三连接环,所述第二弹性绳一端连接在第二拉伸传感器上,另一端依次穿过相应的第二连接环与第三连接环并固定在第二固定杆上。

优选地,所述叫醒装置包括套子,在套子一侧设有耳朵放置槽,在耳朵放置槽内设有通音孔,在耳朵放置槽内设有叫醒喇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脊背检测装置能够有效判断操作员的操作动作,防止操作员打瞌睡,弯折板由多个阵列设置的连接板拼成,方便进行弯折进而确定脊背是否弯曲,在弯折板相对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拉伸传感器与第一固定杆,第一拉伸传感器与第一固定杆分别处于弯折板的两侧且对称设置,在弯折板发生弯曲时,第一弹性绳会由于走的长度增大,从而拉伸第一拉伸传感器,第一拉伸传感器的信号经过处理进而使叫醒装置内的叫醒喇叭发声,提醒操作员不要打瞌睡,有效防止了由于瞌睡造成的安全事故。

2、通过手臂检测装置同样能够有效判断操作员的操作动作,防止操作员打瞌睡,在小臂套与大臂套之间使用肘关节软套进行连接,在小臂套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拉伸传感器,在大臂套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在第二拉伸传感器与第二固定杆之间使用第二弹性绳进行连接,在抽关节弯曲时,第二弹性绳的长度发生形变,从而使第二弹性绳的弹力对第二拉伸传感器发出拉力,第二拉伸传感器的信号经过处理进而使叫醒装置内的叫醒喇叭发声,提醒操作员不要打瞌睡,有效防止了由于瞌睡造成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脊背检测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脊背检测装置上第一拉伸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手臂检测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4叫醒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5是操作员正常操作时的情况;

图6是操作员打瞌睡的情况。

图中:1、弯折板;2、腰带;3、手臂带;4、第二固定带;5、第一固定带;6、背部拉伸带;7、第一连接带;8、第一连接带;9、第一固定杆;10、第一拉伸传感器;11、第一弹性绳;12、缓冲板;13、第一连接环;14、小臂套;15、大臂套;16、肘关节软套;17、第二拉伸传感器;18、第二固定杆;19、第二弹性绳;20、第二连接环;21、第三连接环;22、套子;23、耳朵放置槽;24、通音孔;25、叫醒喇叭;26、连接板;30、脊背检测装置;40、手臂检测装置;50、叫醒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监控防瞌睡系统,包括脊背检测装置30、手臂检测装置40与叫醒装置50,脊背检测装置30、手臂检测装置40与叫醒装置50均通过蓝牙技术进行连接,由于蓝牙通讯技术为常规的现有技术再次便不做过多阐述,脊背检测装置30包括弯折板1、背部拉伸带6、手臂带3与腰带2,背部拉伸带6紧贴操作员的背部上的肩胛骨所在部位设置,腰带2缠绕在操作员腰上,手臂带3戴在手臂上,背部拉伸带6的两端均使用第一连接带7连接相应的手臂带3,第一连接带7为弹性带,能够方便手臂带3与背部拉伸带6之间的连接使操作员更加舒适,手臂带3与第一连接带7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完成背部拉伸带6的固定,弯折板1的上端使用第一固定带5固定在背部拉伸带6上,固定方式采用胶水固定,弯折板1的下端使用第二固定带4固定在腰带2上,固定方式采用胶水固定。

弯折板1由多个阵列设置的连接板26拼成,方便进行弯折进而确定脊背是否弯曲,每两个连接板26之间均使用铰接件8进行铰接,弯折板1一侧固定有缓冲板12,缓冲板12为硅胶材质,能够防止弯折板1对操作员的脊背进行损伤,在弯折板1相对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拉伸传感器10与第一固定杆9,第一拉伸传感器10与第一固定杆9分别处于弯折板1的两侧且对称设置,在第一拉伸传感器10与第一固定杆9之间设有第一弹性绳11,每个连接板26上均设有第一第一连接环13,第一连接环13设置在设有第一拉伸传感器10的一侧,第一弹性绳11一端连接在第一拉伸传感器10上,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连接环13并固定在第一固定杆9上,连接环能够方便弹性绳的安装防止其错位。

手臂检测装置40包括小臂套14与大臂套15,在小臂套14与大臂套15之间使用肘关节软套16进行连接,在小臂套14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拉伸传感器17,在大臂套15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8,在第二拉伸传感器17与第二固定杆18之间使用第二弹性绳19,在大臂套15与小臂套14上均设有第二连接环20,在肘关节软套16上固定有第三连接环21,第二弹性绳19一端连接在第二拉伸传感器17上,另一端依次穿过相应的第二连接环20与第三连接环并固定在第二固定杆18上,第二连接环20与第三连接环21均防止在靠近肘关节的一侧,这样能够使手臂弯曲时第二拉伸传感器17第一时间得到信号。

叫醒装置50包括套子22,在套子22一侧设有耳朵放置槽23,在耳朵放置槽23内设有通音孔24,在耳朵放置槽23内设有叫醒喇叭25,叫醒装置50为一个,防止耳朵听不到声音,通音孔24用于防止。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使用前,首先先进行脊背检测装置30的安装,脊背检测装置30能够检测操作员的脊椎是否挺直,是否有趴在操作杆上的情况,再进行手臂检测装置40的安装,在使用时,如果操作员发生脊背弯曲的情况,连接板26会发出弯曲的情况,致使第一弹性绳11会被拉伸,致使第一拉伸传感器10得到信号,控制叫醒装置50发出警报,提醒操作员注意操作姿势;手臂检测装置40能够检测手臂弯曲的读书哦是否过大,是否有趴在操作杆上睡觉的情况,在使用时,如果操作员发生身体前倾的情况,大臂与小臂之前的夹角会减小,第二弹性绳19会被拉伸,致使第二拉伸传感器17得到信号,控制叫醒装置50发出警报,提醒操作员注意操作姿势,防止其打瞌睡;叫醒装置50能够提醒操作员注意操作安全,还能发出警报声对操作员进行叫醒。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