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tri网的管制自动移交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8260889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基于petri网的管制自动移交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航空管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petri网的管制自动移交系统 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航空器从起飞到降落需要经历多个管制过程,从放行、滑行、起飞、爬升、进入航 线、进港、下降、着陆、滑行、停机等所有的阶段都需要对航空器进行管制,对应的管制员席 位有放行管制席位、离港地面管制席位、离港塔台管制席、离港进近管制席、其他进近管制 席、进港进近管制席、进港塔台管制员席位、进港地面管制员席位等,其中管制移交分为分 区内管制移交和分区间管制移交,放行管制席位、离港地面管制席位、离港塔台管制席、离 港进近管制席之间的管制移交属于分区内管制移交;进近管制席之间的管制移交属于分区 间的管制移交。在航空器运行过程中,各席位管制员根据飞行计划、管制范围和权限对航空 器进行管制和管制移交。
[0003]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空中交通流量的迅速增加,为了更安全,高效的指 挥好空中交通,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缩小飞行间隔,加大飞行流量,从根本上解决流 量密集空域的交通拥挤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管制员移交效率已经成为影 响航班运行进程、飞行流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0004] 目前分区内管制移交主要通过纸质进程单手工传递、电子进程单发送传递、电 话语音交互传递等形式,分区之间管制移交主要通过AIDC(IdentificationandData Collection,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电报传递形式,这些人工传递方式或半自动化方式,容 易出现错误、遗忘、遗漏等问题,而且传递效率非常低下,已经成为加大飞行流量、提高空域 利用率的瓶颈,不能满足现今大飞行流量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解决现有管制移交过程 中存在效率低下,过于依赖人工操作,容易出现"错、忘、漏"等局限性,提供一种基于petri 网的管制自动移交方法。本发明根据航空器当前态势和飞行计划,以及划分的管制功能区 域,当航空器在上一管制区域运行即将结束,同时即将到达下一管制区域时,根据管制移交 规则和下一管制区域态势,自动判断是否进行管制移交,并发送相关指令到下一管制区域, 实现管制移交的自动化。这一发明将有效降低管制员操作负荷、提高管制移交效率,加大空 域飞行流量。
[0006] 一种基于petri网的航空管制自动移交系统,其包括如下模块:
[0007]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探测航空器位置信息,并实时新航空器所处位置信息; [0008] 管制功能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将航空器运行全过程分成多个管制功能区域,并判 断航空器当前所处的管制功能区域;
[0009] 航空器运行模型建立模块,用于通过petri网对航空器在管制功能区域运行过程 进行建模,建立航空器运行模型;
[0010] 航空器运行受控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航空管制部门提供的管制移交规则,利 用petri网控制理论,将管制移交规则的形式转为petri网控制形式融入航空器运行模型, 从而建立航空器运行受控模型;
[0011] 管制移交控制指令决策模块,用于将航空器位置信息、飞行计划融合到航空器运 行受控模型,依据管制移交指令决策算法,判断管制是否移交,进而确定移交指令,发送管 制信息。
[0012] 一种基于petri网的航空管制自动移交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3] S1、探测航空器位置信息,并实时新航空器所处位置信息;
[0014]S2、将航空器运行全过程分成多个管制功能区域,并判断航空器当前所处的管制 功能区域;
[0015] S3、通过petri网对航空器在管制功能区域运行过程进行建模,建立航空器运行 丰旲型;
[0016] S4、根据航空管制部门提供的管制移交规则,利用petri网控制理论,将管制移交 规则的形式转为petri网控制形式融入航空器运行模型,从而建立航空器运行受控模型;
[0017]S5、将航空器位置信息、飞行计划融合到航空器运行受控模型,依据管制移交指令 决策算法,判断管制是否移交,进而确定移交指令,发送管制信息。
[0018]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petri网的航空管制自动移交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充分考虑了 航空器运行过程特点,综合考虑航空器在不同管制功能区域实际情况,克服了人工传递方 式或半自动化方式,容易出现错误、遗忘、遗漏等缺陷,并具有如下优点:1、将航空管制移交 方式由原有人工操作方式转变为自动移交方式,减少管制员工作量,降低管制员负荷。2、自 动移交利用基于petri运行模型的管制规则智能算法,比人工操作花费时间缩短,提高运 行效率,加大空域飞行流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实施的基于petri网的航空管制自动移交系统结构框图;
[0020] 图2为管制功能区域划分示意图;
[0021] 图3为航空器运行模型;
[0022] 图4是图1中管制移交控制指令决策模块的结构框图;
[0023] 图5是管制移交指令决策过程图;
[0024] 图6是本发明实施的基于petri网的航空管制自动移交方法流程图;
[0025] 图7是图6中步骤S5的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petri网的航空管制自动移交系统,其包括如下模块:
[0027]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10,用于探测航空器位置信息,并实时新航空器所处位置信息。 探测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雷达、ADS-B等方式。
[0028] 管制功能区域划分模块20,用于将航空器运行全过程分成多个管制功能区域,并 判断航空器当前所处的管制功能区域。
[0029]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petri网的航空管制自动移交系统中,所述 管制功能区域划分模块20中将航空器运行全过程分成多个管制功能区域包括:获取航空 器的飞行计划信息、运行全过程管制区信息以及电子进程单,并结合实时更新的航空器所 处位置信息,对航空器运行全过程分成多个管制功能区域。
[0030] 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petri网的航空管制自动移交系 统中,所述管制功能区域划分模块20中将航空器运行全过程管制定义为活动区域Q,管制 区域边界线集合称为L,L={lp12,…h,…18},通过离散化,利用管制移交边界线L对活 动区域Q进行分割,Q= …Qi…QJ;其中%表示放行管制区域;Q2表示离港地面管制 区域;Q3表示离港塔台管制区域;Q4表示离港进近管制区域;Q5表示其他管制区域;Q6表示 进港进近管制区域;Q7表示进港塔台管制区域;Q8表示进港地面管制区域;Q9表示进港回收 管制区域。
[0031] 其中放行管制区域可以描述为放行管制席位管制的区域,该区域需要将航空器放 行许可指令传达给离港地面管制区域;离港地面管制区域可以描述为离港地面管制席位管 制的区域,主要负责监视和引导航空器在场面上的滑行,待航空器完成场面滑行过程后,将 管制移交到离港塔台管制区域;离港塔台管制区域可以描述为离港塔台管制席位管制的区 域,主要负责发布起飞指令,监视起飞状态等,待完成该区域任务后,将管制移交给离港进 近管制区域;离港进近管制区域负责监视与引导航空器在航路上的飞行,并最终将航空器 移交给进港进近管制区域管制,然后逐步将管制权进行移交,直到航空器进入停机坪。本发 明实施例不再区别分区内和分区间的管制移交方式,所有区域按照管制功能进行划分后, 统一利用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管制自动移交。
[0032] 航空器运行模型建立模块30,用于通过petri网对航空器在管制功能区域运行过 程进行建模,建立航空器运行模型。Petri网是一种过程模型,Petri网的元素包括:库所 (Place)圆形节点;变迀(Transition)方形节点;有向弧(Connection)是库所和变迀之间 的有向弧;令牌(Token)是库所中的动态对象,可以从一个库所移动到另一个库所。
[0033] 航空器运行受控模型建立模块40,用于根据航空管制部门提供的管制移交规则, 利用petri网控制理论,将管制移交规则的形式转为petri网控制形式融入航空器运行模 型,从而建立航空器运行受控模型。
[0034]由于基于petri网的航空管制自动移交系统无法直接读取航空管制部门的管制 移交规则,并且航空器运行模型是航空器自身的运行规律的体现,系统无法直接根据航空 器运行模型对航空器运行进行管制;因此需要将管制移交规则的形式转为petri网控制形 式融入航空器运行模型,建立航空器运行受控模型,基于petri网的航空管制自动移交系 统才能对管制移交规则进行识别,从而能够根据航空器运行受控模型对航空器进行管制。
[0035] 管制移交控制指令决策模块50,用于将航空器位置信息、飞行计划融合到航空器 运行受控模型,依据管制移交指令决策算法,判断管制是否移交,进而确定移交指令,发送 管制信息。
[0036] 航空器运行受控模型仅为一个模型,其需要提供了具体航空器的被控制信息,比 如航空器位置信息、飞行计划信息,才能根据管制移交指令决策算法,判断管制是否移交, 进而确定移交指令,发送管制信息。
[0037]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petri网的航空管制自动移交系 统中,所述航空器运行模型建立模块30中航空器运行模型如下:
[0038] N= (P,T,Pr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