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691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光盘上记录信息信号和/或从光盘再现信息信号的盘驱动装置、用于保持这种盘驱动装置的框架、包括这种盘驱动装置和框架的盘驱动装置组以及安装有这种盘驱动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包括CD(高密度盘)和DVD(数字通用盘)的光盘以及磁光盘是已知的。与这些光盘相对应的各种盘驱动装置也是已知的。
同时,对于安装有这种盘驱动装置的小尺寸、薄而且轻的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式个人电脑)存在很强的需求。因此,被考虑的此类型的盘驱动装置也要求比以前小尺寸、薄而且轻。
为了满足此需求,取代适合于通过夹具部件保持光盘的传统盘驱动装置(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No.2002-352497等),已经提出了一种盘驱动装置,其适合于通过升高转台以将光盘压靠到并且保持到机壳的顶板上的卡紧动作,来将光盘紧固到转台。
这种盘驱动装置可以减小其厚度达夹具部件的厚度,因为其不包括夹具部件。但是,为了这种盘驱动装置被可靠地紧固到转台,要求机壳的顶板有足够刚性。于是,顶板需要被做得厚而且重以满足刚性的要求。
因此,如果顶板需要被设置成具有足够高的刚性,则难以使被考虑的此类型盘驱动装置更小尺寸、薄而且轻。具体而言,当这种盘驱动装置具有约9.5mm或者等于硬盘驱动(HDD)单元厚度的厚度时会出现折衷问题,因为没有任何能够参与减小装置厚度的部件,并且如果顶板满足刚性要求则机壳的顶板的厚度不得不提高。如果减小顶板的厚度,则顶板的刚性下降,使得难以通过卡紧动作将光盘可靠地紧固到转台。
本申请要求于2004年3月8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4-064713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确定的情况,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盘驱动装置,其能够被制得更小尺寸、薄而且轻,并且通过卡紧作用光盘可以被可靠地固定到该装置的盘接受部分,即使由于其减小尺寸和轻量的结构使得机壳的顶板的刚性不足以令人满意地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靠接突起在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布置在所述顶板上以向着所述转台突出,所述靠接突起的、与其面对所述转台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被布置在外部部件上的支撑部分所支撑。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在所述顶板的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穿过所述顶板形成孔部分,以允许布置在外部部件上的靠接突起进入。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持盘驱动装置的框架;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靠接突起在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布置在所述顶板上以向着所述转台突出,所述靠接突起的、与其面对所述转台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被支撑部分所支撑。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持盘驱动装置的框架;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在所述顶板的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穿过所述顶板形成孔部分,以允许靠接突起进入。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盘驱动装置和用于保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框架的盘驱动装置组;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靠接突起在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布置在所述顶板上以向着所述转台突出,所述靠接突起的、与其面对所述转台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被布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支撑部分所支撑。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盘驱动装置和用于保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框架的盘驱动装置组;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在所述顶板的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穿过所述顶板形成孔部分,以允许布置在所述框架上的靠接突起进入。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中的盘驱动装置和用于保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框架;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靠接突起在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布置在所述顶板上以向着所述转台突出,所述靠接突起的、与其面对所述转台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被布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支撑部分所支撑。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中的盘驱动装置和用于保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框架;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在所述顶板的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穿过所述顶板形成孔部分,以允许布置在所述框架上的靠接突起进入。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中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具有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靠接突起在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布置在所述顶板上以向着所述转台突出,所述靠接突起的、与其面对所述转台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被布置在所述设备的所述主体上的支撑部分所支撑。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中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具有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在所述顶板的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穿过所述顶板形成孔部分,以允许布置在所述设备的所述主体上的靠接突起进入。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顶板的主表面,在其与面对转台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处,被布置在用于保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框架上的支撑部分、或者布置在其中安装有所述盘驱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主体上的支撑部分所支撑。当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升/降机构将基体升高到卡紧位置时,光盘在其环绕中心孔的部分处被由支撑部分所支撑的顶板的靠接突起所按压,使得在光盘沿着中心孔被多个定位部分所定位的状态下,啮合突起与光盘的中心孔啮合并且同时光盘被保持在转台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中,顶板在面对转台的位置处设置有孔部分,以允许布置在用于保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框架上的靠接突起或者布置在其中安装有所述盘驱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主体上的靠接突起进入。于是,当所述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升/降机构将所述基体升高到所述卡紧位置时,光盘在其环绕中心孔的部分处被进入孔部分的靠接突起所按压,使得在光盘沿着中心孔被多个定位部分所定位的状态下,啮合突起与光盘的中心孔啮合并且同时光盘被保持在转台上。
由此,如果盘驱动装置的机壳的顶板没有被制成显示出充足的增强水平的刚性,光盘也可以被可靠地加载到盘接受部分中。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可以通过使用薄和/或轻的顶板而被制得更薄和轻。此外,如果顶板因为其被制得薄和轻而没有显示出充足的增强水平的刚性,光盘也可以被可靠地卡紧到盘接受部分。


图1是笔记本式个人电脑安装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示例性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示例性透视图,示出其外观;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的分解示例性透视图,示出了其装置主体、顶盖和前面板;图4是从内部观察时图2的顶盖的示例性透视图;图5是图2的装置主体分解示例性透视图,示出了其构造;图6是图2的装置主体的示例性俯视图,示出了其构造;图7是图2的装置主体的示例性后视图;图8是图2的装置主体的示例性侧视图;图9A是从上方观察时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一个导向部件的示例性透视图,图9B是从下方观察时该导向部件的示例性透视图,和图9C是沿着图9A的线X1-X1′所取的的示例性剖视图;图10A是从上方观察时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另一个导向部件的示例性透视图,图10B是从下方观察时该导向部件的示例性透视图,和图10C是沿着图10A的线X2-X2′所取的的示例性剖视图;图11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单元的示例性透视图;图12A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驱动杠杆的示例性透视图,和图12B是从下方观察时该驱动杠杆的示例性透视图;图13A是从上方观察时该驱动杠杆的示例性俯视图,图13B是从下方观察时该驱动杠杆的示例性仰视图,图13C是从其侧面观察时该驱动杠杆的示例性侧视图,和图13D时从其另一个侧面观察时该杠杆的示例性侧视图;图14A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可移动板的示例性透视图,和图14B是该可移动板的示例性俯视图,示出了其构造;图15A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凸轮杠杆的示例性透视图,示出了其构造,图15B是该凸轮杠杆的示例性俯视图,示出了其构造,和图15C是该凸轮杠杆的侧视图,示出了其构造;图16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在其被保持在框架中的状态下的示例性透视图;图17是图16的框架的只要部分的示例性透视图,示出了布置在框架的顶表面的支撑部分处的突起;
图18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在盘被插入到其盘插入/取出位置的状态下的示例性透视图,图示了其盘插入/取出机构的操作;图19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在开始盘传送操作的状态下的示例性透视图,图示了其盘插入/取出机构的操作;图20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在盘被传送到其盘接受位置的状态下的示例性透视图,图示了其盘插入/取出机构的操作;图21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在结束盘传送操作的状态下的示例性透视图,图示了其盘插入/取出机构的操作;图22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在盘被传送到其盘插入/取出位置的状态下的示例性透视图,图示了其盘插入/取出机构的操作;图23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在盘在弹出操作中被强行推入到装置的机壳内的状态下的示例性透视图,图示了其盘插入/取出机构的操作;图24A、24B和24C示例性地图示了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升/降机构的操作、导向升/降机构的操作和遮板开/关机构的操作,图24A是盘驱动装置在该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单元处于解除卡紧位置的状态下的示例性俯视图,图24B是该盘驱动装置的示例性侧视图,图示了在基体单元的解除卡紧位置下基体的第一轴和驱动杠杆的第一凸轮狭缝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图24C是该盘驱动装置的示例性侧视图,图示了在解除卡紧位置下基体的第二轴相对于凸轮件的第二凸轮狭缝和相对于弯曲件的垂直狭缝的位置关系;图25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单元在解除卡紧位置下的示例性剖视图,图示了基体升/降机构的操作、导向升/降机构的操作和遮板开/关机构的操作;图26A、26B和26C示例性地图示了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升/降机构的操作、导向升/降机构的操作和遮板开/关机构的操作,图26A是盘驱动装置在该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单元处于卡紧位置的状态下的示例性俯视图,图26B是该盘驱动装置的示例性侧视图,图示了在基体单元的卡紧位置下基体的第一轴和驱动杠杆的第一凸轮狭缝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图26C是该盘驱动装置的示例性侧视图,图示了在基体的卡紧位置下基体的第二轴相对于凸轮件的第二凸轮狭缝和相对于弯曲件的垂直狭缝的位置关系;图27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在基体单元处于卡紧位置状态下的示例性透视图,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升/降机构的操作、导向升/降机构的操作和遮板开/关机构的操作;图28A、28B和28C示例性地图示了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升/降机构的操作、导向升/降机构的操作和遮板开/关机构的操作,图28A是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单元在记录/再现位置下的示例性俯视图,图28B是该基体单元的示例性侧视图,图示了在记录/再现位置下基体的第一轴和驱动杠杆的第一凸轮狭缝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图28C是该基体单元的示例性侧视图,图示了在记录/再现位置下基体的第二轴相对于凸轮件的第二凸轮狭缝和相对于弯曲件的垂直狭缝的位置关系;图29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在基体单元处于记录/再现位置状态下的示例性透视图,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升/降机构的操作、导向升/降机构的操作和遮板开/关机构的操作;图30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在使得盘靠接在盘驱动装置的上推销上的状态下的示例性透视图,图示了盘驱动装置的基体升/降机构的操作、导向升/降机构的操作和遮板开/关机构的操作;图31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启动操作的时序图,图示了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如何接通/断开以进行该操作;图32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加载操作的时序图,图示了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如何接通/断开以进行该操作;图33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弹出操作的时序图,图示了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如何接通/断开以进行该操作;图34是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记录/再现操作的时序图,图示了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如何接通/断开以进行该操作;图35是当突起部分布置在图1的个人电脑的主体上时图2的盘驱动装置的示例性剖视图;图36是根据本发明并且具有不同于图2的构造的盘驱动装置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37是图36的盘驱动装置的顶盖的示例性透视图,示出了其内表面侧;图38是图36的盘驱动装置在基体单元处于解除卡紧位置的状态下的示例性剖视图,图示了其基体升/降机构的操作;图39是图36的盘驱动装置在基体单元处于卡紧位置的状态下的示例性剖视图,图示了其基体升/降机构的操作;和图40是当靠接突起被布置在图1的个人电脑的主体上时,图36的盘驱动装置的示例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通过参照图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是插槽式盘驱动装置1,其适合于被安装在笔记本式个人电脑1000的主体1001中,如图1所示。如图2所示,盘驱动装置1显示出厚度小至约12.7mm的非常薄的外形,并且适合于在光盘2上记录信息信号和从其再现信息信号,光盘2可以是CD(高密度盘)或DVD(数字通用盘)。
(1)盘驱动装置的构造首先,下面将具体地说明盘驱动装置1的构造。
(1-1)机壳的构造如图2和3所示,盘驱动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1a和包装装置主体1a的机壳3。机壳3包括底盒4和顶盖5,底盒4是装置主体1a安装在其中的下机壳部件,顶盖5是用于覆盖装置主体1a的顶表面的顶板。
如图3和4所示,顶盖5由相对薄的金属板制成,并且包括用于封闭底盒4的开口顶部的顶板部分5a,和通过沿着底盒的两个相对侧面和后表面从后者的外部弯曲该金属板而形成的外周壁部分。基本上环形的孔6基本上形成在顶板部分5a的中心处。孔6被布置成暴露出盘驱动装置1的转台27a的啮合突起34a,该啮合突起34a在卡紧操作中将与光盘2的中心孔2a啮合,这将在下面详细说明。顶板部分5a设置有靠接突起7,其环绕孔6并且稍微向转台27a突出以环绕光盘2的中心孔2a靠在光盘2的一部分上。
顶板部分5a在其前端附近设置有一对导向突起8a、8b,用于引导通过盘插入/取出端口21(这将在下面详细说明)被插入的光盘2,其在垂直方向上限制光盘2的移动。成对导向突起8a、8b布置在相对于光盘2的中心线(该中心线在光盘2被插入并升高到机壳3内部的方向上穿过孔6)对称的位置处,以显示出部分圆锥的轮廓,其直径从外部向内部持续减小而在该方向上画出弧形。换言之,成对导向突起8a、8b具有这样形成的轮廓,即通过将圆锥沿着其轴线分成对半,并且以它们的顶点定向到内侧的方式布置在顶板部分5a上。因此,它们在高度和宽度两方面都从外侧向内侧逐渐变小。
因为成对导向突起8a、8b具有这样的轮廓,通过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到机壳3中的光盘2被流畅地引导到机壳3内部,校正了横向位置误差(如果存在的话)。此外,具有这样的轮廓并且布置在顶盖5上的导向突起8a、8b可以增大顶板部分5a的刚性。顶板部分5a的内部主表面被处理以减小其对光盘2的摩擦阻力。
如图3、5和6所示,底盒4由金属板制成并且显示出基本上扁平的盒形轮廓。其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的底表面,并且在其横向侧处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平台部分4a,并且具有从底盒4的其余底表面升高的底表面。
电路基片9布置在底盒4的底表面上。其上携带有用于驱动/控制装置主体1a的部件的驱动控制电路。电路基片9通过拧入底表面中的螺钉在底盒4的后端附近装配到底盒4。布置在电路基片9上的驱动控制电路包括例如IC芯片的电子部分10、用于电连接驱动控制电路的部件的连接器11、用于检测这些部件的操作的检测开关SW1、SW2、SW3以及用于连接驱动控制电路和个人电脑1000的主体1001的外部连接器12,此外部连接器12装配到电路基片9上以通过在底盒4的后侧形成的孔13暴露到外部。
机架14通过螺钉刚性装配到底盒4的底表面。机架14被布置在电路基片9上方,以在与平台部分4a基本上平齐的水平处分隔底盒4的内部。此外,机架14具有用于封闭外部连接器12的封闭部分15。通过沿着外部连接器12的外周弯曲机架14而形成封闭部分15。利用此布置,封闭部分15防止灰尘进入机壳3的内部,并且相对于电路基片9提高了外部连接器12的强度,因为它牢固地保持外部连接器12。
顶盖5通过螺钉装配到底盒4和机架14。更具体而言,如图3和4所示,顶板5a沿着其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7a,其允许同样多的螺钉16穿过,以及设置有相对于第一通孔17a布置在内侧的第二通孔17b,其也允许螺钉16通过。另一方面,如图3和5所示,底盒4沿着其外周设置有多个定位件18a,其具有与顶盖5的第一通孔17a相对应的各自的第一螺钉孔19a。此外,机架14设置有第二定位件18b,其通过使机架的一部分向上弯曲并且然后将机架14的弯曲部分的前端部分在与第一定位件18a水平平齐的水平处水平地弯曲来形成。当被放置在盘接受位置时,第二定位件18b定位成相对于底盒4的外周在内侧而相对于光盘2的外周在外侧。在上述前端部分中形成第二螺钉孔19b,以对应于顶盖5的第二通孔17b。
通过利用顶盖5的顶板部分5a封闭底盒4的顶部孔,并且分别通过顶盖5的第一通孔17a和第二通孔17b将螺钉16拧入底盒4的第一螺钉孔19a和机架14的第二螺钉孔19b,来形成盘驱动装置1的机壳3。
结果,机壳3防止灰尘进入装置主体1a内。此外,因为除了将顶盖5刚性固定到沿着底盒4的外周布置的第一定位件18a外,顶盖5还被刚性固定到相对于多个第一定位件18a布置在内侧的、机架14的第二定位件18b,所以可以在不干涉插入机壳3内部的光盘2的情况下使得机壳3表现出增强的刚性。结果,盘驱动装置1以增强水平的操作可靠性执行卡紧光盘2的操作,这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如图2和3所示,基本上矩形的扁平前面板20装配到机壳3的前侧。前面板20设置有盘插入/取出端口21,通过该端口光盘2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被插入和取出。更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盘插入/取出端口21将光盘2插入到机壳3内部,或者通过盘插入/取出端口21将光盘2取出机壳3到之外。前面板20还在其外前表面设置有指示灯部分22和弹出按钮23,指示灯部分22根据对光盘2的访问状态而打开或关闭,弹出按钮23在取出光盘2时被按下。
底盒4在其相对的横向侧部处分别设置有一对导向部件24a、24b,它们位于底盒4的前端附近以引导光盘2,同时在垂直方向和横向方向上限制光盘2的外周。
如图3、5和9A至9C所示,成对导向部件24a、24b之一,或者导向部件24a,是长条形的,并且由相对于光盘2具有很小摩擦的树脂制成。其沿着外部横向边缘被装配到平台部分4a上。在与平台部分4a的外部横向边缘相对的导向部件24a的横向侧处形成导向凹槽25a,以沿着光盘2的插入方向伸展。导向凹槽25a的内表面是弯曲的,以通过点接触来接触光盘2的外周。
如图3、5和10A至10C所示,与导向部件24a相似,另一个导向部件24b也是长条形的,并且由相对于光盘2具有很小摩擦的树脂制成。其沿着与平台部分4a相对的外部横向边缘被装配到底盒4。在与底盒4的外部横向边缘相对的导向部件24b的横向侧处形成导向凹槽25b,以沿着光盘2的插入方向伸展。导向凹槽25b的内表面是弯曲的,以通过点接触来接触光盘2的外周。
因为成对导向部件24a、24b的、与光盘2的外周进行接触的导向凹槽25a、25b的内表面是弯曲的,以通过点接触来接触光盘2的外周,所以导向部件24a、24b和光盘2的接触面积被最小化了,使得通过盘插入/取出端口21被插入机壳3的光盘2被流畅地引导,同时其外周在垂直方向和横向方向上都被限制。
具体而言,如果光盘2(其可能是通过利用粘合剂将两片盘片粘接起来形成的DVD)通过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盘驱动装置1不被从光盘2的外周跑出来的粘合剂(如果存在的话)所影响,因此将通过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的光盘2拉入机壳3内部的加载操作和通过盘插入/取出端口21将光盘2传送到机壳3的外部的弹出操作都流畅地进行。
注意到,对于成对导向部件24a、24b的上述导向凹槽25a、25b显示出上述向内弯曲的轮廓不是必须的。或者,它们可以显示出向外弯曲的轮廓,或具有向内倾斜斜面的多边形横截面,只要它们适合于通过点接触来接触光盘2的外周。
(1-2)基体单元的构造如图3、5、6和11所示,装置主体1a包括基体单元26,其布置在底盒4的底表面上以作为驱动主体而操作。
基体单元26依次包括用于接受通过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到机壳3内的光盘2的盘接受部分27,用于驱动加载在盘接受部分27中的光盘2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28,当光盘2被盘旋转驱动机构28驱动以旋转时用于写信号到光盘2上和从光盘2上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29,以及用于在光盘2的内周和外周之间移动光学拾波器29的拾波器馈送机构30,全部上述装置都被一体地布置在基体31上以实现非常薄的结构。
基体单元26被布置在底盒4的底表面上,以按照盘接受部分27基本上位于底盒4的底表面的中心处的方式,使得基体单元26比电路基片9和机架14更靠近底盒4的前边缘。此外,基体单元26适合于被基体升/降机构93上升和下降,其将在后面更详细地说明。在初始状态下,其被放置在比通过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到机壳3内的光盘2更低的位置处。
通过冲压金属板产生预定轮廓并且向下弯曲其小的外围部分来形成基体31。穿过基体31的主表面,形成用于向上暴露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的、基本上半圆的台暴露开口32a(其将在下面详细说明)和用于向上暴露光学拾波器29的物镜29a的、基本上矩形的拾波器暴露开口32b(其也将在下面详细说明)。开口32a、32b是连续地形成的。具有与开口32a、32b相对应的开口33a的贴面板33a被装配到基体31的顶表面。
盘接受部分27具有被盘旋转驱动机构28所驱动来旋转的转台27a,和被布置在转台27a的中心部分以接受光盘2并将其保持到位的卡紧机构34。卡紧机构34依次具有与光盘2的中心孔2a啮合的啮合突起34b,和多个定位部分34b,多个定位部分34b用于沿着中心孔2a的外周定位光盘2,所述中心孔2a与啮合突起34a啮合以将光盘2保持在转台27a上。
盘旋转驱动机构28包括水平主轴电机(flat spindle motor)28a,用于驱动光盘2与转台27a一体地旋转。主轴电机28通过支撑板28b以这样的方式装配到基体31的下表面,即转台27a从基体31的台暴露开口32a稍微突出的方式。
光学拾波器29具有光学块,其用于汇聚从用作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到物镜29a的光束,并且将汇聚光束照射到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上,以通过其光电检测器(其是光接收元件)检测从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反射的返回光。其适合于写信号到光盘2上或者从光盘2读信号。光学拾波器29具有双轴致动器,用于驱动物镜29a以在平行于物镜29a的光轴延伸的聚焦方向上和在垂直于物镜29a的光轴的跟踪方向上移位,用于根据如上述光电检测器所检测到的来自光盘2的检测信号达到相对于光盘2对物镜29a的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的目的。
拾波器馈送机构30包括其上携带拾波器29的拾波器基体35,用于以拾波器基体35可以在光盘2的径向上滑动的方式来支撑拾波器基体35的一对导向轴36a、36b,和用于在光盘2的径向上移位拾波器基体35(其由该对导向轴36a、36b支撑)的移位/驱动机构37。
拾波器基体35依次包括一对导向件38a、38b,具有允许该对导向轴36a、36b之一或者导向轴36a穿过它们的各自的导向孔;和另一个导向件39,具有用于将另一个导向轴36b箍在其中的导向凹槽,导向件38a、38b和导向件39在相对的方向上从拾波器基体35突出。因此,利用此布置,拾波器基体35被该对导向轴36a、36b支撑,以能够在光盘2的径向上滑动。
该对导向轴36a、36b布置成在基体31的下表面下方彼此平行,以在光盘2的径向上延伸并且适合于在光盘2的内周和外周之间引导拾波器基体35,拾波器基体35通过基体31的拾波器暴露开口32b被暴露到物镜29a。
移位/驱动机构37适合于通过齿轮齿条(未示出)将装配到基体31的驱动电机37a的旋转驱动运动转换成直线驱动运动,并且驱动拾波器基体35以在沿着该对导向轴36a、36b延伸的方向上或者在光盘2的径向上移位。注意,在初始状态下,此基体单元26的光学拾波器29位于光盘2的在光盘2径向上的外周侧。
(1-3)盘传送机构的构造如图3、5和6所示,装置主体1a具有盘传送机构40,用于将光盘2从光盘2被插入或取出盘插入/取出端口21的盘插入/取出位置,传送到光盘2被加载到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上的盘接受位置,或者反之。
盘传送机构40包括第一摇臂41、第二摇臂42和第三摇臂43,它们位于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机壳3内的光盘2之下,并且适合于在平行于光盘2而延伸的平面中摆动。
第一摇臂41是长条形和平板状部件。其布置在盘记录部分27的转台27a的相对侧之一处(例如,在图6的平面图中的右侧),其基础部分被从平台部分4a向上突出的轴44支撑,以能够在箭头a1的方向上和箭头a2的方向上绕着轴44摆动。第一靠接销41a从第一摇臂41的前端部分向上突起,以从光盘2的背面侧靠在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机壳3中的光盘2的外周部分。定位销41b从第一摇臂41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以在将光盘2定位到盘接受位置时,与第一靠接销41a一起从光盘2的背面侧靠在光盘2的外周部分。
中间臂46通过轴45装配到第一摇臂41的基础末端部分,以能够绕轴45摆动。中间臂46具有大体为J形的轮廓,并且由平板制成。第一拉力螺旋弹簧47在其末端47a处钩到中间臂46的中间部分。如图6和8所示,第一拉力螺旋弹簧47的另一末端47b被保持到平台部分4a的相应横向侧部。因此,第一摇臂41通过中间臂46被第一拉力螺旋弹簧47加力以朝向机壳3的前面侧或者在箭头a2所示方向上摆动。
如图3、5和6所示,第二摇臂42也是长条形和平板状部件。其布置在盘记录部分27的转台27a的另一侧(例如,在图6的平面图中的左侧),其基础部分被从机架14向上突出的轴(螺钉)48支撑,以能够在箭头b1的方向上和箭头b2的方向上绕着轴48摆动。第二靠接销42a从第二摇臂42的前端部分向上突起,以从光盘2的背面侧靠在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机壳3中的光盘2的外周部分。第二定位销42b从第二摇臂42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以在将光盘2定位到盘接受位置时,与第二靠接销42a一起从光盘2的背面侧靠在光盘2的外周部分。
第二拉力螺旋弹簧49在其末端49a处钩到第二摇臂42的中间部分。第二拉力螺旋弹簧49的另一末端49b被钩到机架14。因此,第二摇臂42被第二拉力螺旋弹簧49加力以朝向机壳3的前面侧或者在箭头b2所示方向上摆动。当第二摇臂被加力以从机壳3的前面侧向后面侧转动时,第二拉力螺旋弹簧49将其加力方向从促使第二摇臂42朝向前面侧的方向切换到促使其朝向后面侧的方向,或者从箭头b2的方向切换到箭头b1的方向。反过来,当第二摇臂42被加力以从机壳3的后面侧向前面侧转动时,第二拉力螺旋弹簧49将其加力方向从促使第二摇臂42朝向后面侧的方向切换到促使其朝向前面侧的方向,或者从箭头b1的方向切换到箭头b2的方向。
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被布置为相对于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基本上对称,并且在初始状态下,它们的前端相对于它们的基础端位于内侧,并且它们的前端相对于它们的基础端更接近机壳3的前面侧。换言之,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在它们的基础端比在它们的前端变得离彼此更远。
盘传送机构40包括用于使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彼此联动的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具有彼此啮合的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用于将第一齿轮50连接到第一摇臂41的第一连接臂52,和用于将第二齿轮51连接到摇臂42的第二连接臂53。
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通过轴50a、51b可旋转地装配到各自的位置,这些位置相对于在光盘2的插入方向上穿过机架14的转台27a延伸的中心线基本上对称。
第一连接臂52是长条形的并且由平板制成。第一连接臂52的相对末端之一通过轴54被装配到第一摇臂41,以能够绕轴54摆动,并且其另一个末端设置有啮合销55,其向下突出以与穿过第一齿轮50的主表面形成的啮合孔56啮合。因此,第一连接臂52连接第一摇臂41和第一齿轮50。此外,第一连接臂52在其中间部分设置有沿着其纵向方向延伸的导向狭缝57。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底盒4在其底表面上设置有导向轴59,其从底表面竖立到导向狭缝57中并且在其前端配备有螺钉孔59a。如图6所示,螺钉60在导向轴59进入导向狭缝57的状态下被拧入布置在导向轴59的前端的螺钉孔59a中,第一连接臂52在导向轴59可以在导向狭缝57中滑动的范围内被导向轴59支撑。结果,当第一摇臂41转动时第一连接臂52可以旋转第一齿轮50(换言之,当第一齿轮50旋转时第一摇臂41被转动)。
类似地,第二连接臂53是长条形的并且由平板制成。第二连接臂53的相对末端之一通过轴61被装配到第二摇臂42,以能够绕轴61摆动,并且其另一个末端设置有啮合销62,其向下突出以与穿过第二齿轮51的主表面形成的啮合孔63啮合。因此,第二连接臂53连接第二摇臂42和第二齿轮51。此外,第二二连接臂53在其中间部分设置有沿着其纵向方向延伸的导向狭缝64。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底盒4在其底表面上设置有导向轴65,其从底表面竖立到导向狭缝64中并且在其前端配备有螺钉孔65a。如图6所示,螺钉66在导向轴65进入导向狭缝64的状态下被拧入布置在导向轴65的前端的螺钉孔65a中,第二连接臂53在导向轴65可以在导向狭缝64中滑动的范围内被导向轴65支撑。结果,当第二摇臂42转动时第二连接臂53可以旋转第二齿轮51(换言之,当第二齿轮51旋转时第二摇臂42被转动)。
因为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如上所述地彼此啮合,当其一个齿轮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另一个齿轮被迫使在相对方向上旋转。换言之,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是联动的,并且在相对方向上旋转。因此,由于此连接机构,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彼此联动并且适合于在相对方向上旋转。
如图3、5和6所示,第三摇臂43是长条形和平板状部件。第三摇臂43相对于第一摇臂41被布置得靠近机壳3的前端,第一摇臂41是相对于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基本上对称地布置的摇臂之一(例如右侧臂),并且第三摇臂43的基础端被布置在平台部分4a上的轴67所支撑,以能够在箭头c1的方向上和在箭头c2的方向上都能够摆动。第三摇臂43在其前端设置有第三靠接销43a,其向上突出以靠接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到机壳3中的光盘2的外周部分。
如图6和8所示,第三拉力螺旋弹簧68在其末端68a处被钩到第三摇臂43的基础端侧。第三拉力螺旋弹簧68的另一个末端68b被钩到平台部分4a的相应横向侧。因此,第三摇臂43被第三拉力螺旋弹簧68加力以向机壳3的后面侧或在箭头c1的方向上转动。在初始状态下,第三摇臂43的前端相对于其基础端位于内前侧。
因此,作为第一摇臂41、第二摇臂42和第三摇臂43合作的结果,盘传送机构40实现了将通过机壳3的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的光盘2拉到盘接受部分27的盘接受位置的加载操作,精确地将光盘2放置到盘接受位置的对中操作,和将光盘2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传送到机壳3外部的弹出操作。
盘传送机构40包括驱动杠杆69,其是适合于前后滑动的第一滑动部件;移位驱动机构70,用于驱动该驱动杠杆69以使得其前后移位;和可移动板71,其是与驱动杠杆69联动并且适合于前后滑动的第二滑动部件,用于通过第一摇臂41、第二摇臂42和第三摇臂43达到光盘2的加载操作、对中操作和弹出操作的目的。
如图6、12A、12B和13A至13D所示,驱动杠杆69具有基本上为立方体的剖面并且由树脂制成。其沿着底盒4的横向侧之一布置并且在底盒、电路基片9和基础单元26之间。驱动杠杆69位于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到机壳3中的光盘2之下,并且其顶表面与平台部分4a的底表面基本上平齐。
驱动杠杆69具有一对纵向导向狭缝72a、72b,它们通过垂直地切穿驱动杠杆69而形成并且分别布置在驱动杠杆69的前面侧和后面侧。齿轮组77(其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轴被插入驱动杠杆69的前导向狭缝72a,而上述从底盒4的底表面竖立起来的导向轴59被插入到后导向狭缝72b中,使得驱动杠杆69可以前后滑动。
齿条73形成在驱动杠杆69的底表面上,并且从其前端向中间部分纵向延伸。另一方面,如图3、5和6所示,移位驱动机构70具有保持在电机盒74中的驱动电机75,电机盒75布置在底盒4的底表面的前面侧,蜗轮76装配到驱动电机75的旋转轴上并且齿轮组77布置在蜗轮76和驱动杠杆69的齿条73之间。齿轮77的齿轮的轴支撑在底盒4上。当移位驱动机构70的驱动电机75被驱动以在一个方向上(向前)旋转时,驱动杠杆69通过蜗轮76、齿轮组77和齿条73被驱动并且朝着机壳3的后面侧移位。另一方面,当驱动电机75被驱动以在相对方向上(向后)旋转时,驱动杠杆69通过蜗轮76、齿轮组77和齿条73被驱动并且朝着机壳3的前面侧移位。
如图12A、12B和13A至13D所示,三个导向件78a、78b、78c、导向销79和螺钉孔80被布置在驱动杠杆69的顶表面上。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通过冲压金属板以显示出预定轮廓而形成可移动板71,并且将其布置在平台部分4a上。可移动板71设置有三个导向狭缝81a、81b、81c和通过其插入螺钉82的导向狭缝81d。这些导向狭缝布置在可移动板71的纵向方向上。如图6所示,驱动杠杆69和可移动板71沿着与光盘2平行延伸的平面彼此啮合,以能够在驱动杠杆69的两个导向件78a、78b分别与可移动板71的两个导向狭缝81a、81b啮合、并且驱动杠杆69的导向件81c与可移动板71的边缘部分啮合、同时驱动杠杆69的导向销79与可移动板71的导向狭缝81c啮合以及通过可移动板71的导向狭缝81d将螺钉82拧入杠杆69的螺钉孔80中时,驱动杠杆69和可移动板71能够在相同的方向上一起滑动。
缓冲器机构83布置在驱动杠杆69和可移动板71之间,以吸收驱动杠杆69的移位大小和可移动板71的移位大小之间的差,在驱动杠杆69被移位驱动机构70驱动并且在取出光盘2的方向上移位,而光盘2受到与将正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传送到机壳3之外的光盘2取出的方向相对方向上的力时,可能产生上述差。
缓冲器机构83具有作为缓冲部件的压缩螺旋弹簧84。压缩螺旋弹簧84被保持在保持孔85中,保持孔85布置在传送杠杆69的该对导向狭缝72a、72b之间,如图12和13所示。压缩螺旋弹簧84的后端被从保持孔85的后端突出的突起部分85a所保持。另一方面,压缩螺旋弹簧84的前端被从可移动板71的导向狭缝81d附近突出的突起部分86所保持,如图14所示。
如图6和14所示,可移动板71具有第一凸轮狭缝88,其与布置在中间臂46上的第一凸轮销87啮合;有施压件90a,其用于从后面侧按压布置在中间臂46上的受压件89;以及施压部分90b,其用于从前面侧按压布置在第一摇臂41上的受压突起41c,以操作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转动。
第一凸轮狭缝88包括直线纵向延伸的第一狭缝部分88a和第二狭缝部分88b。直线形成以从凸轮狭缝88的前端向后延伸的第二狭缝部分88b向外稍微偏离直线形成以从凸轮狭缝88的后端向前延伸的第一狭缝部分88a。
施压件90a从可移动板71的横向边缘向外突出,并且适合于靠接在受压件89上,受压件89是通过从后侧向上弯曲中间臂46的中间部分而形成的。
施压部分90b是通过从可移动板71的后边缘部分地切除可移动板71而形成的,并且适合于靠接在受压突起部分41c上,受压突起部分41c从前面侧从第一摇臂41的中间部分向下突起。
另一方面,可移动板71具有第二凸轮狭缝92,其与布置在第三摇臂43上的第二凸轮销91啮合,以达到操作第三摇臂43转动的目的。第二凸轮狭缝92包括直线纵向延伸的第一狭缝部分92a和第二狭缝部分92b。直线形成以从凸轮狭缝92的前端向后延伸的第二狭缝部分92b向内稍微偏离直线形成以从凸轮狭缝92的后端向前延伸的第一狭缝部分92a。此外,第二凸轮狭缝92包括第三狭缝部分92c和直线第四狭缝部分92d,第三狭缝部分92c显示出从第一狭缝部分92a的后端向其中间部分延伸的向内弯曲的弧形,第四狭缝部分92d从第三狭缝部分92c的前端向第一狭缝部分92a的中间部分延伸。由第三狭缝部分92c、第四狭缝部分92d和第一狭缝部分92a的中间部分界定出第二凸轮销91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的开口。
(1-4)基体升/降机构的构造如图3、5和6所示,装置主体1a具有基体升/降机构93,其适合于随着与驱动杠杆69的上述滑动联动的运动,将基体单元26的基体31升高或者降低。
基体升/降机构93适合于通过中间位置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和降低基体31,其中所述卡紧位置是基体31的升高位置并且也是用于保持被放置在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的盘接受位置上的光盘2的位置,解除卡紧位置是基体31的降低位置而且也是用于从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取出光盘2的位置,中间位置是基体31位于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的位置而且也是用于记录信号到光盘2上或者从光盘2再现信号的位置。
如图12A、12B和13A至13D所示,上述驱动杠杆69在其面对基体31的横向侧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第一凸轮狭缝94,以达到升/降基体31的目的。第一凸轮狭缝94具有用于将基体31放置在上述解除卡紧位置的第一水平表面部分94a,用于将基体31放置在上述卡紧位置的顶表面部分94b,和用于将基体31放置在上述中间位置的第二水平表面部分94c。
如图6和15A至15C所示,作为第三滑动部件的凸轮杠杆95沿着基体31的横向侧布置在底盒4的底表面上。凸轮杠杆95是长条形和平板状部件。通过切割穿过其主表面来形成一对前和后导向狭缝96a、96b以及导向狭缝96c,导向狭缝96c位于成对导向狭缝96a、96b之间并且适合于允许上述导向轴65穿过。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通过切割和弯曲底盒4形成一对导向件97a、97b,它们将分别与成对导向狭缝96a、96b啮合。利用此布置,凸轮杠杆95被支撑,以能够在基本上垂直于驱动杠杆69的滑动方向的方向上沿着基体31的后面横向侧滑动。
此外,如图15A至15C所示,凸轮杠杆95在与驱动杠杆69相交的位置处设置有向上突出的导向销98。另一方面,如图12A、12B和13A至13D所示,驱动杠杆69在其底部上设置有与导向销98啮合的导向狭缝99。因此,凸轮杠杆95的运动与驱动杠杆69的前后滑动相联动,使得导向销98在导向狭缝99中滑动以允许凸轮杠杆95在垂直于驱动杠杆69的滑动方向的方向上滑动。
如图15A至15C所示,通过将凸轮杠杆95面对基体31的边缘的中间部分向上弯曲来形成凸轮件100,用于升高和降低基体31的操作。凸轮件100设置有第二凸轮狭缝101,此第二凸轮狭缝101依次具有用于将基体31放置在上述解除卡紧位置的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01a、用于将基体31放置在上述卡紧位置的顶表面部分101b、和用于将基体31放置在上述中间位置的第二水平表面部分101c。如图5所示,通过沿着基体31的后面横向侧切割并且弯曲底盒4,在底盒4的底表面上形成弯曲件102。弯曲件102设置有垂直狭缝103,其将被用来升高和降低基体31。
另一方面,如图5、6和11所示,基体31具有第一轴104,布置在靠近盘接受部分27并且面对驱动杠杆69的横向侧处,以与驱动杠杆69的第一凸轮狭缝94啮合并且被其支撑;第二轴105,布置在靠近盘接受部分27并且面对凸轮杠杆95的横向侧处,以与凸轮件100的第二凸轮狭缝101和弯曲件102的垂直狭缝103啮合并且被其支撑;第三轴107,布置在与面对驱动杠杆69的横向侧相对的前横向侧处,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轴孔106中,轴孔106形成在底盒4的上述另一横向表面处;和固定部分110,布置在与面对凸轮杠杆95的横向侧相对的前横向侧处,并且利用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的隔离垫108,通过螺钉109刚性地装配到底盒4的底表面。
利用此布置,基体31的运动与驱动杠杆69的滑动和凸轮杠杆95的滑动相联动,使得基体31的第一轴104在第一凸轮狭缝94中滑动而第二轴105在第二凸轮狭缝101和垂直狭缝103中滑动,因此基体31位于盘接受部分27的侧部可以相对于其前面侧被升高和降低。
如图5和6所示,底盒4在其底表面上设置有上推销111,其是在基体31通过基体升/降机构93被降低时,用于从转台27a取出加载在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上的光盘2的解除卡紧装置。上推销111在基体单元26的盘接受部分27附近的位置,或者更确切地在最接近盘接受部分27的位置处定位在基体31的后面侧,并且从底盒4的底表面向上突出。
(1-5)盘导向机构的构造如图3、5和6所示,装置主体1a具有盘导向机构112,其布置在装置主体1a的前端附近,用于限制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的光盘2的插入角度并且引导光盘2。
盘导向机构112包括插入导向杠杆113,其被操作来与由基体升/降机构93所产生的基体31的升高和降落运动同步地升高和降落。插入导向杠杆113是长条形和平板状部件,由相对于光盘2具有小摩擦力的树脂制成。其沿着光盘2的插入方向布置,并且同时在布置在其基础端的轴114与布置在电机盒74后面侧的轴承部分115啮合时被可旋转地支撑。此外,导向销116形成在插入导向杠杆113的前端,以向驱动杠杆69突出。另一方面,如图12A、12B盒13A至13D所示,驱动杠杆69设置有第一凸轮部分117,导向销116与其接触并且在其上滑动。第一凸轮部分117具有与驱动杠杆69的顶表面基本上平齐的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17a,和比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17a低一个台阶的第二水平表面部分117b。
如图5和6所示,由电机盒74的后表面支撑的扭力弹簧118被装配到插入导向杠杆113的基础端。插入导向杠杆113的基础端被扭力弹簧118的弹力向上加力。另一方面,插入导向杠杆113的前端被加力向下,因此导向销116总是压靠在第一凸轮部分117的顶表面上。
因此,当驱动杠杆69被驱动以前后滑动时,导向销116在第一凸轮部分117的顶表面上滑动,使得插入导向杠杆113被驱动以在用于限制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的光盘2的插入角度的导向位置,和撤回位置之间升高和降落,在所述撤回位置处插入导向杠杆113从加载在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上的光盘2的下表面分离。
(1-6)遮板打开/关闭机构的构造如图3、5和6所示,装置主体1a具有遮板打开/关闭机构119,用于防止在光盘2被加载到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上的状态下,第二光盘2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进入机壳3内。
遮板打开/关闭机构119包括遮板部件120,其与盘导向机构112进行的升高和降低插入导向杠杆113的操作同步地升高和降低。遮板部件120是长条形和平板状部件。其由底盒4支撑并且在其后侧与布置在底盒4前表面处的垂直狭缝121啮合时可以上下滑动。遮板120的后表面被摇臂122的由电机盒74的横向表面支撑的末端所支撑,以能够摆动。扭力弹簧118的另一端装配到摇臂122的另一端。摇臂122在所述另一端处被扭力弹簧118的弹力向上加力。另一方面,摇臂122在所述一端处被向下加力,因此遮板部件120被保持在低处。
对于遮板打开/关闭机构119,因为插入导向杠杆113被驱动以显示出与驱动杠杆69的前后滑动相联动的上升和下降运动,所以被电机盒74所支撑的扭力弹簧118绕着其轴线转动,以反转扭力弹簧118施加力的方向。换言之,摇臂122的另一端被扭力弹簧118施加的力向下加力,而摇臂122的一端被向上加力。结果,遮板部件120被保持在高处。
因此,当驱动杠杆69被驱动以前后滑动时,遮板部件120被驱动以与由盘导向机构112产生的插入导向杠杆113的升高和降落运动同步地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关闭位置用于关闭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的光盘2的移动路径,打开位置用于打开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的光盘2的移动路径。
同时,如图3所示,在第二摇臂42和基体31(其在以上详细说明)上形成保护膜123,以防止它们接触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保护膜123由相对于光盘具有小摩擦力的材料制成,并且在与放置在盘接受位置上的光盘2的外周相对于的位置处形成多片保护膜123。保护层124在基体31的前面侧涂到基体31上,以防止基体31接触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的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
如图6所示,上述布置在电路基片9上的多个检测开关SW1、SW2、SW3中,第一检测开关SW1适合于检测是否存在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的光盘2,并且发出开始驱动杠杆69的驱动操作的命令。第一检测开关SW1布置在第二连接臂53附近。另一方面,通过弯曲第二连接臂53的中间部分形成施压件125,以按压第一检测开关SW1的检测器。
当在光盘2被插入机壳3中时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被转动到机壳3的后面侧时,第一检测开关SW1被第二连接臂53的施压件125所按压并且被接通。只要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比检测器的检测位置更靠近机壳3的后侧,或者换言之只要光盘2在机壳3中,检测器被施压件125按压而保持接通,并且第一检测开关SW1保持为接通状态。
第二检测开关SW2和第三检测开关SW3适合于检测驱动杠杆69的位置并且控制驱动杠杆69的驱动操作。它们沿着电路基片9的面对驱动杠杆69布置的边缘设置,并且以预定距离彼此分开。
第二和第三检测开关SW2和SW3中,第二检测开关SW2布置得比第三检测开关SW3更靠近机壳3的后面侧。当驱动杠杆69朝向机壳3的后面侧滑动并且其检测器被驱动杠杆69的相应横向侧所按压时,第二检测开关SW2接通。只要驱动杠杆69比检测器的检测位置更靠近机壳3的后面侧,检测器就被驱动杠杆69的横向侧按压而保持接通,并且第二检测开关SW2保持接通状态。
另一方面,第三检测开关SW3布置得比第二检测开关SW2更靠近机壳3的前面侧。当其检测器被布置在驱动杠杆69的相应横向侧处的第二凸轮部分126上推时,第三检测开关SW3接通。如图12A和12B以及13A至13D所示,布置在驱动杠杆69处的第二凸轮部分126具有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26a,其适合于上推第三检测开关SW3的检测器以接通第三开关SW3,还具有第二水平表面部分126b,其布置得比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26a更靠近机壳3的前面侧并且更低,以断开第三开关SW3。在初始状态下,第三检测开关SW3被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26a上推并且保持在接通状态。
(2)框架的构造具有上述构造的盘驱动装置1然后被图16所示的框架130所保持并且安装在个人电脑1000的主体1001中。
框架130由金属板制成,金属板表现出足以满足将盘驱动装置1装配到个人电脑的主体1001上所要求的刚性水平。其具有用于支撑机壳3的相对横向表面的横向表面支撑部分130a,和连接成对的横向表面支撑部分130a并且适合于支撑机壳3的顶表面的顶表面支撑部分130b。
成对的横向表面支撑部分130a具有与机壳3的横向表面基本上相同的轮廓,并且通过螺钉装配到机壳3的横向表面。横向表面支撑部分130a在其定位成靠近底盒4的下面端设置有多个定位件131,定位件131通过从下面端向外弯曲并且延伸而形成。定位件131依次设置有各个通孔131a,以允许在框架被定位到个人电脑的主体1001时螺钉穿过它们。因此,框架130在保持盘驱动装置1的同时通过螺钉安装到主体1001的底表面。
顶表面支撑部分130b在部分130a的中间部分连接成对的横向表面支撑部分130a的上面端(其定位成靠近顶盖5),以靠在顶盖5的与其面对转台27a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上。如图17所示,顶表面支撑部分130b的面对顶盖5的主表面设置有基本上圆形的突起部分132。突起部分132适合于靠接在顶板部分5a的主表面的凹入部分,该凹入部分对应于在顶板部分5a的面对转台27a的另一主表面上形成的靠接突起7。利用此布置,顶盖5在靠接突起7的主表面处被框架130的顶表面支撑部分130b所支撑,此主表面是其与面对转台27a的主表面相对的表面。
(3)盘驱动装置的操作现在,将在下面具体说明盘驱动装置1的操作。
(3-1)初始化操作盘驱动装置1在光盘2被加载到其中之前根据图31所示的时序图执行初始化操作。
具体而言,首先,当个人电脑1000的电源被接通以通过外部连接器12从主体1001向装置主体1a开始供电并且检测到第三检测开关SW3的接通状态时,通过如图8所示地驱动所述驱动电机75向后转动,移位驱动机构70使得驱动杠杆69向其最前面位置滑动。此时,随着其适合于在第二凸轮部分126的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26a上滑动的检测器沿着位于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26a后面侧的斜面下来时,第三检测开关SW3从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
于是,因为检测到第三检测开关SW3的断开状态,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电机75向前转动,移位驱动机构70使得驱动杠杆69向机壳3的后面侧滑动。当第三检测开关SW3从断开状态返回接通状态时,移位驱动机构70停止驱动所述驱动电机75。
参照图34,在开始向装置主体1a供电时,当检测到第一检测开关SW1的接通状态和第二检测开关SW2的接通状态并且同时检测到第三检测开关SW3的接通状态时,移位驱动机构70判断出有光盘2被加载到盘接受部分27中,并且因此不会开始驱动该驱动电机75,而是将装置1置于准备好记录/再现操作的状态中,这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这样,完成了盘驱动装置1的初始化操作。
(3-2)加载操作当光盘2被插入机壳3的盘插入/取出端口21中时,盘驱动装置1根据图32的时序图,执行将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机壳3内的光盘2进一步拉入到盘接受位置中的加载操作。
更具体而言,当在图18所示状态下光盘2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被插入到机壳3内时,光盘2在其被成对导向突起8a、8b在垂直方向上限制和被成对导向部件24a、24b在横向方向上限制的同时,被引导到机壳3内部。
此外,如图24和25所示,当插入导向杠杆113的导向销116被放置在第一凸轮部分117的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17a上时,盘导向机构112通过其插入导向杠杆113限制通过盘插入/取出端口21被插入的光盘2的插入角度。结果,当光盘2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被插入到机壳3内部时,可以防止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由于接触布置在基体31上的任何部件而被损坏。
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的光盘2然后进入第一摇臂41的第一靠接销41a和第二摇臂42的第三靠接销42a靠接到光盘2的外周上的状态。
于是,当光盘2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被进一步推到机壳3内部中时,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各自逆着第一拉力螺旋弹簧47的施加力和第二拉力螺旋弹簧49的施加力在相对方向上朝着机壳3的后面侧转动,同时第一靠接销41a和第二靠接销42a被光盘2的外周所按压,如图19所示。当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朝着机壳3的后面侧转动达预定大小时,第一检测开关SW1的检测器被第二连接臂53的施压件125所按压。结果,第一检测开关SW1被接通,并且移位驱动机构70根据来自第一检测开关SW1的检测信号驱动该驱动电机75向前旋转,使得驱动杠杆69开始朝着机壳3的后面侧滑动。
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当光盘2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被插入到机壳3内部中时,第三靠接销43a开始从机壳3的后面侧靠接在光盘2的外周上。当光盘2从此状态被进一步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推向机壳3内部中时,光盘2逆着第三拉力螺旋弹簧68的施加力向外转动第三摇臂43,同时按压第三靠接销43a。于是,第三靠接销43a沿着光盘2的外周朝着机壳3的前面侧转动。结果,第三靠接销43a从机壳3的前面侧开始靠接在光盘2的外周上,使得第三摇臂43被第三拉力螺旋弹簧68加力以朝着机壳3的后面侧转动。
此外,当驱动杠杆69被驱动以朝着机壳3的后面侧滑动时,可移动板71也被使得以联动方式朝着机壳3的后面侧滑动。于是,结果在第二凸轮狭缝92中滑动的第二凸轮销91被第三狭缝部分92d按压,使得第三摇臂43朝着机壳3的后面侧转动。
因此,光盘2通过第三摇臂43的后面侧转动被拉入机壳3内部中,光盘2的外周在其前面侧保持与第三靠接销43a接触,同时光盘2的外周保持与第一摇臂41的第一靠接销41a和第二摇臂42的第二靠接销42a接触,它们在其后面侧分别被第一拉力螺旋弹簧47和第二拉力螺旋弹簧49所加力。
此外,当第二摇臂42从机壳3的前面侧朝着后面侧转动时,第二拉力螺旋弹簧49将其转动第二摇臂42的加力方向从使其向机壳3的前面侧转动的方向,切换到使其向机壳3的后面侧转动的方向,以由此帮助将光盘2拉入到机壳3内部的操作。
因此,第一摇臂41、第二摇臂42和第三摇臂43以上述方式彼此合作,来将光盘2传送到机壳3内部,将光盘2拉到盘接受位置,如图20所示。
(3-3)对中操作此后,盘驱动装置1执行对中操作,在正向着机壳3的后面侧转动的第三摇臂43使被保持从后面侧接触光盘2的外周的第三靠接销43a保持逆着第一摇臂41的第一靠接销41a和第一定位销41b以及第二摇臂42的第二靠接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它们被放置在与盘接受位置相对应而界定的各自位置处)的状态下,对中操作通过按压传送到盘接受位置的光盘2的外周而将光盘2准确地放置在如图20所示的盘接受位置。
(3-4)卡紧操作然后,盘驱动装置1通过利用基体升/降机构93升高基体31,执行夹住被准确放置在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的盘接受位置上的光盘2的卡紧操作,如图26A至26C和27所示。
更具体而言,当凸轮杠杆95在与驱动杠杆69的向后滑动相联动的运动中被促使向左滑动时,基体31的第一轴104在驱动杠杆69的第一凸轮狭缝94中滑动,同时基体31的第二轴105在凸轮件100的第二凸轮狭缝101和弯曲件102的垂直狭缝103中滑动。于是,当第一轴104在第一凸轮狭缝94中从第一水平表面部分94a滑动到顶表面部分94b,并且第二轴105在第二凸轮狭缝101中从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01a滑动到顶表面部分101b时,基体31被升高到卡紧位置。
于是,当光盘2在其中心孔2a的外周区域处被压靠在顶板部分5a的靠接突起7上时,啮合突起34a进入现在被准确放置在盘接受位置上的光盘2的中心孔2a,直到其变得与光盘2的中心孔2a完全啮合。这样,当多个定位部分34b保持光盘2环绕中心孔2a的部分使得光盘2被可靠地保持到转台27a的顶表面时,光盘2被定位到转台27a。结果,完成了将光盘2保持到盘接受部分27上的第一卡紧操作。
然后,盘驱动装置1操作,以随着与驱动杠杆69向着机壳3的后端滑动的运动相联动的运动,而使可移动板71滑动到其可移动范围的后端,如图21所示。
此时,可移动板71的施压部分90b从机壳3的前面侧按压第一摇臂41的受压突起41c。结果,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被转动到各自的位置,在该位置第一靠接销41a和第一定位销41b从现在处于盘接受位置的光盘2的外周向着机壳3的后端移开,在该位置第二靠接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从光盘2的外周向着机壳3的后端移开。同时,中间臂46的第一凸轮销87随着其在可移动板71的凸轮狭缝88中滑动而将其位置从第一狭缝部分88a切换到第二狭缝部分88b。
另一方面,第三摇臂43的第二凸轮销91随着其在可移动板71的第二凸轮狭缝92中滑动而将其位置从第一狭缝部分92a切换到第二狭缝部分92b。结果,第三摇臂43从第三靠接销43a保持与光盘2(其现在处于盘接受位置)的位置相接触的位置转动到第三靠接销43a向着机壳3的前面侧离开的位置。因此,第一摇臂41的第一靠接销41a和第一定位销41b、第二摇臂42的第二靠接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以及第三摇臂43的第三靠接销43a被发现离开了光盘2(其现在被加载到盘接受部分27中)的外周。
此外,如图28A至28C和29所示,当驱动杠杆69被促使滑动到其可移动范围的后端时,凸轮杠杆95随着与盘驱动装置1至驱动杠杆69的滑动相联动的运动而被促使滑动到其可移动范围的左端。于是,当第一轴104在第一凸轮狭缝94中从顶表面部分94b滑动到第二水平表面部分94c并且第二轴105在第二凸轮狭缝101中从顶表面部分101b滑动到第二水平表面部分101c时,基体31被降低到中间位置。
于是,如图32所示,第二检测开关SW2的检测器被驱动杠杆69的相应横向侧按压,以接通第二检测开关SW2。同时,第三检测开关SW3的检测器被促使在第二凸轮部分126的第二水平表面部分126b上滑动,以将第三检测开关SW3从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
于是,盘旋转驱动机构28的主轴电机驱动光盘2旋转并且改变光盘2的相位。同时,移位驱动机构70向后转动驱动电机75,以促使驱动杠杆69向着机壳3的前面侧滑动。
当凸轮杠杆95随着与驱动杠杆69向着机壳3的前面侧滑动的运动相联动的运动而被促使向右滑动时,第一轴104在第一凸轮狭缝94中从第二水平表面部分94c滑动到顶表面部分94b,并且第二轴105在第二凸轮狭缝101中从第二水平表面部分101c滑动到顶表面部分101b。结果,基体31再次被升高到卡紧位置,以在改变光盘2的相位的情况下执行将光盘2保持到盘接受部分27的第二卡紧操作。
这样,因为盘驱动装置1在执行第一卡紧操作后,改变光盘2的相位并且执行第二卡紧操作,所以其可以可靠地将光盘2保持在盘接受部分27中。
在上述盘驱动装置1中,当从机壳3的前面侧观察时基体31的盘接受部分27被基体升/降机构93升高和降低。因此,如果稳定地实现可靠的卡紧操作,可以切换为第一卡紧操作选择的转台27a的位置和通过改变光盘2的相位约180°为第二卡紧操作选择的转台27a的位置。
虽然在上述说明中由盘驱动装置1执行两次卡紧操作,但可以重复卡紧操作达任意选择的次数。如果在重复卡紧操作后,上述光学拾波器29不从外周侧移动到内周侧来实现聚焦饲服控制和跟踪饲服控制,则通过弹出操作促使光盘2到盘驱动装置1之外,以稳定上述盘驱动装置1的整个操作。
上述盘驱动装置1适合于在卡紧操作期间避免光学拾波器29和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发生碰撞的危险,因为光学拾波器29被放置在径向上接近光盘2的外周的位置处直到卡紧光盘2的操作完成。
虽然盘旋转驱动机构28的主轴电机28a驱动光盘2旋转的上述中间位置和用于记录信号到光盘2上或者从其再现信号的记录/再现位置彼此一致,但是不必要使中间位置和记录/再现位置彼此一致。换言之,中间位置和记录/再现位置可以彼此分开,因为可以在卡紧操作之后降低基体31,并且在光盘2的环绕中心孔2a的区域从顶板部分5a的靠接突起7分开时通过盘旋转驱动机构28驱动光盘2旋转,以改变光盘2的相位。
在完成上述第二卡紧操作后,当驱动杠杆69被促使向着盘驱动装置1的机壳3的前面侧滑动时,处于断开状态的第三检测开关SW3进入接通状态,并且处于接通状态的第二检测开关SW2进入断开状态。
此后,在盘驱动装置1中,当移位驱动机构驱动该驱动电机75向前转动时,驱动杠杆69被促使向着机壳3的后面侧滑动。于是,当可移动板71随着与驱动杠杆69向着后面侧滑动的运动相联动的运动而滑动到其移动范围的后端时,如图21所示,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被转动到各自的位置,在该位置第一摇臂41的第一靠接销41a和第一定位销41b、第二摇臂42的第二靠接销42a和第二定位销42b从加载到盘接受部分27中的光盘2的外周分开以向着机壳3的后端移动,并且同时第三摇臂43被转动到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第三摇臂43的第三靠接销43a从光盘2的外周分开以向着机壳3的前面侧移动。
当盘驱动装置1的驱动杠杆69被促使滑动到其移动范围的后端时,如图28A至28C和29所示,凸轮杠杆95滑动到其移动范围的左端,以降低基体31回到中间位置。
然后,当处于断开状态的第二检测开关SW2进入接通状态,并且处于接通状态的第三检测开关SW3进入断开状态时,移位驱动机构70停止驱动该驱动电机75。
当驱动杠杆69被放置到其移动范围的后端时,如图28A至28C和29所示,盘导向机构112的插入导向杠杆113的导向销116被放置在第一凸轮部分117的第二水平表面部分117b上,使得插入导向杠杆113被降低到其从加载到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上的光盘2分开的位置。利用此布置,防止在加载到转台27a上的光盘2被驱动旋转时插入导向杠杆113接触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
遮板打开/关闭机构119与降低插入导向杠杆113的操作同步地升高遮板部件120到这样的位置,即在该位置其阻断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的光盘2的移动路径。因此,在光盘2被加载到转台27a上的状态下,防止任何其他光盘2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被插入到机壳3的内部中。
由此完成了盘驱动装置1的加载操作。
(3-5)记录/再现操作在图21、28A至28C和29所示的状态下,盘驱动装置1记录信息信号到加载到盘接受部分27中的光盘2上或者从其再现信息信号。更具体而言,当主轴电机28a驱动转台27a以与光盘2一体地转动,并且光学拾波器29被适配器馈送机构30驱动以从光盘2的外周侧向内周侧移动来实现聚焦饲服控制和跟踪饲服控制时,光学拾波器29读取记录在光盘2的引导区域中的TOC数据。此后,当记录信息信号时,光学拾波器29根据读出的TOC数据移动到光盘2的程序区域中的预定地址。另一方面,当再现信息信号时,光学拾波器29移动到光盘2的程序区域中记录有指定数据的地址。然后,光学拾波器29写信息信号到光盘2的正确记录磁轨上或者从其读信息信号。
当盘驱动装置1正在记录或者再现信息信号时,第一检测开关SW1和第二检测开关SW2处于接通状态,而第三检测开关SW3处于断开状态。
盘驱动装置1以上述方式操作来记录或者再现信息信号。
(3-6)弹出操作盘驱动装置1根据图33所示的时序图,执行通过盘插入/取出端口21将加载到盘接受部分27中的光盘2传送到机壳3外部的弹出操作。
更具体而言,首先,当布置在前面板20上的弹出按钮23被按压,或者弹出命令从上述个人电脑1000传送到盘驱动装置1时,移位驱动机构70根据命令驱动该驱动电机75向后转动并且使驱动杠杆69向着机壳3的前端滑动。
然后,当凸轮杠杆95随着与驱动杠杆69的向前滑动相联动的运动而被促使向右滑动时,第一轴104在第一凸轮狭缝94中从第二水平表面部分94c通过顶表面部分94b滑动到第一水平表面部分94a,并且第二轴105在第二凸轮狭缝101中从第二水平表面部分101c通过顶表面部分101b滑动到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01a。结果,基体31被降低到解除卡紧位置,如图24A至24C和25所示。
(3-7)解除卡紧操作然后,盘驱动装置1执行通过降低基体31到解除卡紧位置来将光盘2从转台27a松开的解除卡紧操作。更基体而言,如图30所示,当基体31被降低到解除卡紧位置时,上推销111的前端靠接在位于加载在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上的光盘外周附近的非信号记录区域上,以上推光盘2并且将光盘2从转台27a的顶表面分开。
另一方面,当驱动杠杆69被促使向着机壳3的前端滑动时,插入导向杠杆113的导向销116被移动到第一凸轮部分117的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17a上,如图24A至24C和25所示。结果,插入导向杠杆113被升高到其限制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的光盘2的插入角度的位置。
另一方面,遮板打开/关闭机构119与升高插入导向杠杆113的操作同步地降低遮板部件120到适合于使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的光盘2的移动路径自由的位置。
然后,按照图20、19和18的顺序,盘驱动装置1随着与驱动杠杆69的向前滑动相联动的运动而促使可移动板71向着机壳3的前端滑动。此时,可移动板71的施压件90a从后面按压中间臂46的受压件89。结果,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在彼此相对的各自方向上向着机壳3的前端转动,同时第一靠接销41a和第二靠接销42a被保持与放置在盘接受部分27的盘接受位置中的光盘2的外周接触。
同时,第一拉力螺旋弹簧47加力使第一摇臂41向着机壳3的前端转动,并且当第二摇臂42从机壳3的后面侧向着前面侧转动时,第二拉力螺旋弹簧49将其施加力的方向从加力使第二摇臂42向着机壳3的后面侧转动的方向切换到加力使第二摇臂42向着机壳3的前面侧转动的方向。这样,第一和第二拉力螺旋弹簧47、49帮助将光盘2传送到机壳3之外的操作。
另一方面,当可移动板71被促使滑动到其移动范围的前端时,第二凸轮销91沿着第三狭缝部分92c在可移动板71的第二凸轮狭缝92中滑动,并且第三摇臂43向着机壳3的前端转动,如图22所示。
因此,第一摇臂41、第二摇臂42和第三摇臂43以上述方式彼此合作,将光盘2传送到如图22所示的盘插入/取出位置,并且将其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传送到机壳3之外。
然后,如图33所示,作为第二检测开关SW2免于被驱动杠杆69的相应横向侧施加压力的结果,其被断开,同时作为第一检测开关SW1免于被第二连接臂53的施压件125施加压力的结果,其被断开。此外,作为在第二凸轮部分126的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26a上滑动的第三检测开关SW3的检测器最终沿着从第一水平表面部分126a的后端延伸的斜面降落的结果,第三检测开关SW3被断开。
此时,当驱动杠杆69被促使滑动到其移动范围的前端时,可移动板71的施压件90a从后面按压中间臂46的受压件89,如图22所示。结果,第一摇臂41转动到前极限,以可靠地将光盘2传送到光盘2的中心孔2a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暴露到机壳3之外的位置。
当检测到第三检测开关SW3的断开状态时,盘驱动装置1促使驱动杠杆69向着机壳3的后侧滑动,同时移位驱动机构70驱动该驱动电机75向前转动。当处于断开状态的第三检测开关SW3被再次接通时,移位驱动机构70停止驱动该驱动电机75。
由此完成了盘驱动装置1的弹出操作。
如果具有比正常直径(例如12cm)小的直径(例如8cm)的光盘200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插入机壳3内,如图19所示,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将不会向着机壳3的后面侧转动到第一检测开关SW1的检测器被第二连接臂53的施压件125所按压的位置。所以,在第一检测开关SW1接通和驱动杠杆69被驱动电机75驱动以开始操作之前,通过被布置成在其基础端比其前端彼此离得更远的第一摇臂41和第二摇臂42,盘驱动机构1适合于将具有小直径的光盘200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推出到机壳3之外。
例如,如果驱动杠杆69被移位驱动机构70所驱动以将光盘2传送到盘驱动装置1的机壳3之外,如图23所示,驱动杠杆69和可移动板71之间的位移大小的差可以由压缩螺旋弹簧84吸收,所述位移大小的差是作为在与传送光盘2的方向相对的方向上施加到正从盘插入/取出端口21传送到机壳3之外的光盘2的外力的结果而产生的。由此,可以可靠地避免在弹出光盘2时可能出现的损坏盘驱动机构1的内部机构和光盘2的危险。
同时,盘驱动装置1的顶盖5的与面对转台27a布置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被上述卡紧130的顶表面支撑部分130b所支撑。当基体升/降机构93将基体升高到卡紧位置时,光盘2在其环绕中心孔2a的部分处被由顶表面支撑部分130b的突起部分132所支撑的顶盖5的靠接突起7所按压,使得在转台27a的啮合突起34a与光盘2的中心孔2a啮合并且同时光盘2沿着中心孔2a被多个定位部分34b所定位的状态下,光盘2被保持在转台27a上。
结果,在不向盘驱动装置1的机壳3的顶盖5提供增强水平的刚性的条件下,光盘2可以被可靠地加载到盘接受部分27上。
换言之,盘驱动装置1通过使用变薄和轻的顶盖5可以被做得更薄和更轻。如果顶盖5被做得薄、轻并由此更小刚性,也可以防止顶盖5的顶板部分5a变形并且使得光盘2被可靠地卡紧到盘接受部分27。
虽然盘驱动装置1的靠接突起7在其与面对转台27a布置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处,被框架130的顶表面支撑部分130b的环形突起部分132所支撑。但是,本发明绝不限于这样的布置。
例如,也可以这样布置,即盘驱动装置1的靠接突起7在其与面对转台27a布置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处,被布置在个人电脑1000的主体1001上的突起部分132所支撑,如图35所示。
再次地对于此布置,当基体升/降机构93升高基体31到卡紧位置时,光盘2在光盘2的中心孔2a外周区域处被由主体的突起部分132所支撑的顶盖5的靠接突起7所按压,使得在转台27a的啮合突起34a与光盘2的中心孔2a啮合并且同时光盘2沿着中心孔2a被多个定位部分34b所定位的状态下,光盘2被保持在转台27a上。
如果顶盖5被做得薄、轻并由此更小刚性的话,也可以防止盘驱动装置1的顶盖5的顶板部分5a变形并且使得光盘2被可靠地卡紧到盘接受部分27。
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1绝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也可以具有如图36至40所示的构造。在下面的说明中,与上述盘驱动装置1的那些部件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分别用相同的标号标示,并且将不再说明。
盘驱动装置300的顶盖5与盘驱动装置1的顶盖5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盘驱动装置1的顶盖5设置有布置在上述顶板部分5a上的孔6和靠接突起7,但盘驱动装置300的顶盖5在其顶板5a的基本上中心处设置有如图36和37所示的基本上环形的圆孔140,和在顶表面支撑部分130b的面对顶盖5布置的主表面上形成有基本上环形的靠接突起141,靠接突起141适合于进入孔140,如图38所示。靠接突起141从暴露到顶盖5的孔140的位置向着转台27a突出,以在卡紧操作时靠接在环绕被保持到转台27a上的光盘2的中心孔2a的光盘2部分,这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当基体升/降机构93升高基体31时,具有上述构造的盘驱动装置300执行将放置在盘接受位置中的光盘2加载到盘接受部分27的转台27a上的卡紧操作。
更具体而言,在盘驱动装置300中,当基体升/降机构93升高基体31到卡紧位置时,光盘2在其环绕中心孔2a的部分处被顶表面支撑部分130b的靠接突起141所按压,使得在转台27a的啮合突起34a与光盘2的中心孔2a啮合并且同时光盘2沿着中心孔2a被多个定位部分34b所定位的状态下,光盘2被保持在转台27a上,如图39所示。
结果,在不向盘驱动装置300的机壳3的顶盖5提供增强水平的刚性的条件下,光盘2可以被可靠地加载到盘接受部分27上。
换言之,盘驱动装置300通过使用变薄和轻的顶盖5可以被做得更薄和更轻。如果顶盖5被做得薄、轻并由此更小刚性的话,也可以使得光盘2被可靠地卡紧到盘接受部分27。
虽然在上述盘驱动装置300中适合于进入顶盖5的孔140的靠接突起141被布置在框架130上,但是本发明绝不限于这样的布置。
例如,靠接突起141也可以布置在其中安装有此盘驱动装置300的个人电脑1000的主体1001上,如图40所示。
再次地对于此布置,当基体升/降机构93升高基体31到卡紧位置时,光盘2在其环绕中心孔2a的部分处被从顶盖5的孔140进入的主体1001的靠接突起141所按压,使得在转台27a的啮合突起34a与光盘2的中心孔2a啮合并且同时光盘2沿着中心孔2a被多个定位部分34b所定位的状态下,光盘2被保持在转台27a上。
由此,如果顶盖5被做得薄、轻并由此更小刚性的话,盘驱动装置300也可靠地执行将光盘2保持到盘接受部分27的卡紧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不限于上述笔记本式个人电脑1000,而可以是其中可以安装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1的任何其他电子设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不限于上述插槽式盘驱动装置1,而可以是适合于执行通过升/降盘接受部分将光盘保持到盘接受部分的卡紧操作的任何其他盘驱动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靠接突起在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布置在所述顶板上以向着所述转台突出,所述靠接突起的、与其面对所述转台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被布置在外部部件上的支撑部分所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当所述基体升/降机构将所述基体升高到所述卡紧位置时,随着所述啮合突起进入所述光盘的所述中心孔、并且被所述外部部件的所述支撑部分所支撑的所述顶板的所述靠接突起在所述光盘的环绕所述中心孔的部分处被压靠到所述光盘上,所述啮合突起变得与所述光盘的所述中心孔啮合,并且在所述多个定位部分在所述光盘的环绕所述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情况下所述光盘变得被保持在所述转台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分被布置在保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框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分被布置在其中安装有所述盘驱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主体上。
5.一种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在所述顶板的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穿过所述顶板形成孔部分,以允许布置在外部部件上的靠接突起进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当所述基体升/降机构将所述基体升高到所述卡紧位置时,随着所述啮合突起进入所述光盘的所述中心孔、并且从所述顶板的所述孔部分进入的所述外部部件的所述靠接突起在所述光盘的环绕所述中心孔的部分处被压靠到所述光盘上,所述啮合突起变得与所述光盘的所述中心孔啮合,并且在所述多个定位部分在所述光盘的环绕所述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情况下所述光盘变得被保持在所述转台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靠接突起被布置在保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框架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靠接突起被布置在其中安装有所述盘驱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主体上。
9.一种用于保持盘驱动装置的框架;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靠接突起在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布置在所述顶板上以向着所述转台突出,所述靠接突起的、与其面对所述转台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被支撑部分所支撑。
10.一种用于保持盘驱动装置的框架;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在所述顶板的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穿过所述顶板形成孔部分,以允许靠接突起进入。
11.一种盘驱动装置和用于保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框架的盘驱动装置组;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靠接突起在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布置在所述顶板上以向着所述转台突出,所述靠接突起的、与其面对所述转台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被布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支撑部分所支撑。
12.一种盘驱动装置和用于保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框架的盘驱动装置组;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在所述顶板的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穿过所述顶板形成孔部分,以允许布置在所述框架上的靠接突起进入。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中的盘驱动装置和用于保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框架;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靠接突起在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布置在所述顶板上以向着所述转台突出,所述靠接突起的、与其面对所述转台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被布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支撑部分所支撑。
1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中的盘驱动装置和用于保持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框架;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在所述顶板的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穿过所述顶板形成孔部分,以允许布置在所述框架上的靠接突起进入。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中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具有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靠接突起在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布置在所述顶板上以向着所述转台突出,所述靠接突起的、与其面对所述转台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被布置在所述设备的所述主体上的支撑部分所支撑。
1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体中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具有基体单元,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盘的盘接受部分,用于驱动加载在所述盘接受部分中的所述光盘旋转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写信号到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所述光盘上和/或从其读信号的光学拾波器,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馈送所述光学拾波器的拾波器馈送机构,所述盘接受部分、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光学拾波器和所述拾波器馈送机构被一体地布置在机壳内的基体上;和用于在卡紧位置和解除卡紧位置之间升高或者降低所述基体的基体升/降机构,所述卡紧位置用于通过升高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加载并且固定到所述盘接受部分中,所述解除卡紧位置用于通过降低所述基体将所述光盘从所述盘接受部分取出;所述盘接受部分包括被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以旋转的转台,布置在所述转台的中心部分处以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啮合的啮合突起,以及用于在所述光盘的环绕与所述啮合突起啮合的中心孔的部分处定位所述光盘的多个定位部分;所述机壳包括具有基本上为扁平盒形轮廓的下机壳部件,和用于封闭所述下机壳部件的顶部孔的顶板;在所述顶板的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穿过所述顶板形成孔部分,以允许布置在所述设备的所述主体上的靠接突起进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盘驱动装置,其机壳的顶板具有布置在面对所述转台的位置处并且向着转台突出的靠接突起。所述靠接突起的、与其面对所述转台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被形成在框架上的顶表面支撑部分所支撑。利用此布置,当转台被升高到卡紧位置时,光盘在其环绕光盘中心孔的部分处被由顶表面支撑部分的突起部所支撑的顶板的靠接突起所按压,使得在光盘在其环绕光盘中心孔的部分处被多个定位部分所定位的状态下,啮合突起与光盘的中心孔啮合并且光盘被保持在转台上。
文档编号G11B33/00GK1667730SQ20051005137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8日
发明者大森清, 吉井学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