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890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光驱,特别是有关于光驱对可覆写光盘片的缺陷管理(defectmanagement)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诸如CD、DVD等光盘片已成为储存数字数据时最受欢迎的储存媒介。这是因为光学记录媒体相对于磁性记录媒体有许多优点。首先,光盘片较可携式磁盘有较大的储存空间。此外,光盘片不会因磁场作用而毁损记录于其上的数据。光盘片有30年长的使用期限,并且较不易受冷热等极端温度的影响。一如其他的储存媒体,诸如损坏区段(badsector)等数据储存的问题也会于光盘片中发生。因此,必须记录光盘片上损坏区段的位置并且将原欲储存于损坏区段的数据转录到其他正常区段上。此称之为"缺陷管理"。图1为对于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现有方法的"非断片情形"的示意图。该光盘片可为CD、DVD、或MD。一光驱自光盘片读取数据或将数据写入光盘片。光盘片包括一数据区102及一置换区(r印lacementarea)104。数据区102包含储存用户数据的记录单元。置换区104包含用以储存对应于缺陷记录单元的数据的置换单元(r印lacementimit)。每一记录单元可藉一实体单元编号(physicalunitnumber,PUN)寻址,而每一置换单元可藉一实体置换单元编号(physicalreplacementunitnumber)寻址,该实体置换单元编号于图1中以DF表示。举例来说,数据区102包括4个连续的记录单元,分别具有O、1、2、3的实体单元编号。假设记录单元PUN0PUN3已损毁,因此当光驱欲储存数据至记录单元PUN0PUN3时便会发生错误。因此数据无法直接储存于数据区102的该4个损毁的记录单元PUN0PUN3。反之,光驱于置换区104配置4个置换单元DF0DF3,并将原应储存于记录单元PUN0PUN3的数据分别储存至置换单元DF0DF3,其中置换单元DFO、DF1、DF2、DF3分别储存记录单元PUNO、PUN1、PUN2、PUN3的数据。置换单元DF0DF3与记录单元PUN0PUN3的对应关系是储存于一缺陷管理表(defecttable)中。当主机欲经由光驱自损毁的记录单元PUN0PUN3读取数据时,光驱首先由缺陷管理表中搜寻对应于记录单元PUN(WPUN3的置换单元DF0DF3。由于对应于记录单元PUNO者为置换单元DFO,光驱便自置换单元DFO取出数据。光驱的数据读取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寻轨(trackseeking)频率高低,而因为对应于记录单元PUN0PUN3的置换单元DF0DF3是依序排列,因此光驱可循序读取置换单元DF0DF3而不需额外的寻轨动作。接着,光驱将自置换单元DF0DF3取出数据传送至主机。图1中所示的情形称之为"非断片情形",因为置换单元是依损毁的记录单元的顺序而循序排列。然而,损毁的记录单元所对应的置换单元,并非总是依损毁的记录单元的编号顺序而排列。图2显示对于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现有方法的"断片情形"示意图。数据区202包括4个连续的毁损记录单元PUN0PUN3。然而,对应于记录单元PUNO、PUN1、PUN2、PUN3的置换单元DFO、DF300、DF200、DFIOO,并非如图l般依序排列,而是分散于置换区204的不同处。这是由于置换单元PUN0PUN3并非在同一时间损毁。记录单元PUNO首先损毁,因此光驱及配置置换区204的置换单元DFO以储存记录单元PUNO的数据。接着,记录单元PUN3、PUN2、PUN1分别在不同时间损毁,因此光驱又分别于不同时间于置换区202规划出置换单元DF100、DF200、DF300以分别储存记录单元PUN3、PUN2、PUN1的数据。结果便如图2所示各置换单元DF0、DF300、DF200、DF100相距很长的一段距离且未依序排列,因此称之为"断片情形"。当主机欲通过光驱读取图2的损毁记录单元PUN0PUN3的数据时,由于各置换单元DFO、DF300、DF200、DF100相距很长的一段距离且未依序排列,因此光驱需4次的寻轨动作已分别读取置换单元DF0、DF300、DF200、DF100的数据。因为寻轨动作需花较长的时间,因此延长了光驱读取数据的时间。因此,需要一种方法来对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以避免图2的断片情形发生,从而减少光驱的读取时间。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可覆写(rewritable)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defectmanagement)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可覆写光盘片包括一数据区及一置换区,该数据区包括储存一目标数据的多个记录单元,而该置换区包括储存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的多个第一置换单元。首先,计算该目标数据的一断片程度值,该断片程度值表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况与所述的记录单元的分布情况。接着,比较该断片程度值与一第一临界值的大小己得到一比较结果。接着,依据该比较结果以决定是否对于该目标数据进行断片整合(defragment)。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defectmanagement)的系统。该可覆写光盘片包括一数据区及一置换区,该数据区包括储存一目标数据的多个记录单元,而该置换区包括储存该目标数据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的多个第一置换单元。该系统包括一主机及一光驱。该主机计算该目标数据的一断片程度值,并比较该断片程度值与一第一临界值的大小以决定是否对于该目标数据进行断片整合(defragment),其中该断片程度值表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况与所述的记录单元的分布情况的对比。该光驱依据该主机的指示对于该可覆写光盘片的该目标数据进行断片整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光驱的可覆写光盘片缺陷管理(defectmanagement)系统。该可覆写光盘片包括一数据区及一置换区,该数据区包括储存一目标数据的多个记录单元,而该置换区包括储存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的多个第一置换单元。该光驱计算该目标数据的一断片程度值,比较该断片程度值与一第一临界值的大小以得到一比较结果,并依据该比较结果决定是否对于该可覆写光盘片的该目标数据进行断片整合(defragment),其中该断片程度值表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况与所述的记录单元的分布情况。本发明提供的对于可覆写(rewritable)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defectmanagement)的方法和系统,可在当光驱读取损毁的记录单元时便不需进行额外的寻轨动作,因而可以减少读取目标数据所需的时间,而增进系统的效能。图1为对于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现有方法的非断片情形的示意图;图2显示对于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现有方法的断片情形示意图;图3为依据本发明对一可覆写的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的流程图;图4A显示于断片整合前的光盘片上的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形;图4B显示于依据完整法进行断片整合后的光盘片上的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形;图4C显示于依据快速法进行断片整合后的光盘片上的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形;图5为回复释放的置换单元的方法的流程图;图6A显示次级缺陷表的结构;图6B显示于进行置换区回复之前的置换区及于进行置换区回复之后的置换区;图7A显示进行断片整合前的置换单元的分布状况;图7B显示以写入法进行断片整合后的置换单元的分布状况;图8为依据本发明的缺陷管理系统的区块图9A为依据本发明由主机启动的缺陷管理的方法的流程图;图9B为依据本发明由光驱进行的缺陷管理的方法的流程图;图IOA为记录需断片整合的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图10B为用以进行背景断片整合的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号PUN0、PUN1、PUN2、PUN3、PUN4损毁的记录单元;DF0、DF1、DF2、DF3、DF4、DF亂DF200、DF300、DFIOI、DF201、DF301、DF(i)、DF(i+l)、DF(i+2)、DF(i+3)、DF401、DF402、DF403、DF据、631-640、651-660~置换单元;802主机;804~光驱;806可覆写光盘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数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图2为依据本发明对一可覆写(rewritable)的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300的流程图。该可覆写光盘片可为CD、DVD、MD、HDDVD或其他种类光学储存媒体。光盘片中包含有一数据区及一置换区,其中该数据区包括多个用以储存用户数据的记录单元,而该置换区包括用以储存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的多个置换单元(replacementunit)。记录单元大小可以为CD的一封包(packet)、DVD的一错误修正码区块(errorcorrectioncodeblock,ECCblock)、HDDVD的一区段(segment)、或Blu-ray光盘片的一丛集(cluster)。假设欲对数据区记录的一目标数据进行缺陷管理。目标数据可为单一档案或一文件系统所包含的多个档案。该目标数据被记录在多个记录单元及多个置换单元上。首先,于步骤302启动缺陷管理。缺陷管理的启动可分为静态启动(stationarytrigger)及动态启动(dynamictrigger)。例如当光盘片被送入光驱而启动的缺陷管理称之为静态启动。动态启动则可包含数种情形。举例来说,当主机传送至光驱的数据量大于一预定底限时,或当光驱收到自主机传送的命令(如ATAPI命令)大于一预定数目时,或当主机发送一命令以要求光驱执行缺陷管理,因而光驱启动缺陷管理,称之为动态启动。接着,于步骤304中依据目标数据的情形计算一断片程度值(fragmentstatus)。该断片程度值表示目标数据的损毁的记录单元所对应的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形。因此,断片程度值可反映置换单元相对于记录单元的分散程度。若以一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表示该目标数据的损毁记录单元的分布状况,而以一置换单元分布值表示置换单元的分布状况,则上述断片程度值可以藉置换单元分布值与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的比值来表示。于一实施例中,断片程度值是将置换单元分布值除以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formula>其中FragmentedStatusValue为断片禾呈度"f直,replacementunitdistribution为置!奂单元分布《直,而defectiverecordingunitdistribution为,员毁i己录单元分布值。下面将分别介绍计算断片程度值的三个实施例。于第一实施例中,置换单元分布值是由置换单元的最大及最小实体置换单元编号的差距的绝对值表示,而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是由损毁记录单元的最大及最小实体单元编号的差距的绝对值表示。因此断片程度值可由下式得到<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formula>其中largestreplaceDF及smallestreplaceDF分别为置换单元的最大及最实体置换单元编号,而largestdefectivePUN及smallestdefectivePUN分别为损毁记录单元的最大及最小实体单元编号。于第二实施例中,置换单元分布值是由置换单元的实体置换单元编号的变异数表示,而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是由损毁记录单元的实体单元编号的变异数表示。因此断片程度值可由下式得到W<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3)其中replaceDF及defectivePUN分别表示置换单元的实体置换单元编号及损毁记录单元的实体单元编号,k、j分别为置换单元及损毁记录单元的序号,而N为目标数据的损毁记录单元的总数目。于第三实施例中,置换单元分布值是由寻轨总次数决定,而可根据下式得到N-l尸ragwe"/ec/—加加——Fb/we=ZR(k)(4)K=0其中若(rep/ace—尸lW(/t)—rep/ace—尸IW(A:—1))>re//ace—cacte_;yfee贝'JR(k)=l,否则R(k)-0;k为置换单元或损毁记录单元的序号,replace一PUN为置换单元的实体置换单元编号,replace—cache—size为一预定临界值,而N为目标数据的置换单元的总数目。举例来说,假设缺陷管理的目标数据为一档案,记录该档案的记录单位包含4个损毁的记录单位PUN0PUN3,分别如图1及图2所示。以图1的情形为例,若依据算式(2)计算目标数据的断片程度值,则藉自置换单元的最大实体置换单元编号"3"减去最小实体置换单元编号"0"而得到置换单元分布值"3",并由损毁记录单元的最大实体单元编号"3"减去最小实体单元编号"0"而得到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3"。因此,目标数据的断片程度值是由置换单元分布值"3"除以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3"而得到"1"。以图2的情形为例,若依据算式(2)计算目标数据的断片程度值,则藉自置换单元的最大实体置换单元编号"300"减去最小实体置换单元编号"0"而得到置换单元分布值"300",并由损毁记录单元的最大实体单元编号"3"减去最小实体单元编号"0"而得到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3"。因此,目标数据的断片程度值是由置换单元分布值"300"除以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3"而得到"100"。因此,图2所示的断片情形的断片程度值"100"是图1所示的非断片情形的断片程度值"1"的100倍。接着,依据步骤304中计算得到的断片程度值,于步骤306中决定是否对可覆写光盘片的置换区进行断片整合(defragment)。首先将断片程度值与一预定界限值比较。例如,该预定界限值可为1。若断片程度值于步骤306中大于预定界限值,便于步骤308中进行断片整合,以便让目标数据的置换单元能于重新排列后符合对应的损毁。举例来说,预定界限值为1时,若断片程度值分别如图1及图2情形的1与100,则仅有图2情形的置换区需要进行断片整合。当目标数据为单一档案,则目标数据的断片程度值是基于该档案包含的所有置换单元而进行分析,且目标数据的断片整合是对于该档案包含的所有置换单元执行。当目标数据为包含多个档案的系统,则目标数据的断片程度值是基于所有档案包含的置换单元而进行分析,且目标数据的断片整合是对于所有档案包含的置换单元执行。有三个方法可用来进行步骤308的断片整合,包括完整法、快速法、及写入法。图4A显示于断片整合前的光盘片400上的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形。损毁的记录单元PUN1、PUN2、PUN3、PUN4分别有对应的置换单元DF1、DF30、DF201、DFIOI。于完整法中,所有于置换区410中的置换单元都被重新排列以进行断片整合,以使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被依序储存于置换区410中连续的置换单元。图4B显示于依据完整法进行断片整合后的光盘片400上的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形。所有的置换单元都被重新排列,而对应于损毁的记录单元PUN1、PUN2、PUN3、PUN4分别变成置换单元DF(i)、DF(i+l)、DF(i+2)、DF(i+3),所述的置换单元依照对应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次序排列。然而,此方法需要重新排列所有的置换单元而需要较长的时间。但由于进行断片整合后置换单元相连续并依照对应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次序排列,当读取损毁的记录单元时便可省去额外的寻轨动作,因而可以减少读取目标数据所需的时间,而增进系统的效能。至于快速法,必须先由置换区401配置一块空白区域,接着将对应于目标数据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所有置换单元储存的数据依记录单元的顺序复制到空白区域的置换单元中,以使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被依序储存于空白区域中相连续的置换单元。接着,原本储存目标数据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的置换单元便被释放。图4C显示于依据快速法进行断片整合后的光盘片400上的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形。损毁的记录单元PUN1、PUN2、PUN3、PUN4分别变成对应于置换单元DF401、DF402、DF403、DF404,所述的置换单元相连续并依照对应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次序排列。记录单元PUN1、PUN2、PUN3、PUN4原本的置换单元DF1、DF301、DF201、DF101则被释放。由于进行断片整合后置换单元相连续并依照对应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次序排列,当读取损毁的记录单元时便不需进行额外的寻轨动作,因而可以减少读取目标数据所需的时间,而增进系统的效能。当执行快速法以进行断片整合时需注意被释放置换单元DF1、DF301、DF201、DF10的管理方法。依据HDDVD-RW的规格,当系统新检测到一损毁的记录单元,便以置换区中第一个未使用的置换单元来储存该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由于被释放的置换单元虽然已标记为"被释放",但能不能被使用,而置换区是有限的资源,若重复以快速法进行断片整合多次后,会将置换区内可用的置换单元用完,因此必须将图4B中的置换单元DFKDF301、DF201、DF10进行回复(recovery)程序方能被重复利用。图5为回复释放的置换单元的方法500的流程图。光盘片的置换区包括一主要备用区(primarysparearea)及一次要备用区(secondarysparearea)。若主要备用区及次要备用区的所有置换单元均已被使用过,便没有新的置换单元可被用来储存新发现的记录单元的数据。因此,首先于步骤502中检测是否主要备用区及次要备用区仍有置换单元可用,以确定是否进行置换区的更新。接着,于步骤504中读取储存已释放的置换单元的数目。若已释放的置换单元的数目大于一临界值,便执行步骤508。接着于步骤508重新排列置换区的所有置换单元以回复释放的置换单元,使置换区空出可使用的置换单元。因此,回复程序是一流程用于将置换区中已释放的置换单元重新排列,已使该已释放的置换单元能被再利用。欲回复释放的置换单元,首先必须知道释放的置换单元的位置。置换单元与损毁的记录单元的对应关系是储存于光驱的缺陷表(defecttable)的一次级缺陷表(secondarydefectlist)中。图6A显示次级缺陷表600的结构。次级缺陷表600的位023记录损毁的记录单元的实体单元编号,而位32~55记录对应的置换单元的实体单元编号。若一置换单元被释放,则次级缺陷表600的第31个位被设为1,以表示该置换单元己被释放,而记录对应的置换单元的实体单元编号的位3255被设为"OxFFFFFF"。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借着搜寻次级缺陷表600的第023个位以找出释放的置换单元的位置。图6B显示于进行置换区回复之前的置换区630及于进行置换区回复之后的置换区650。置换单元631、633~635、637639被占用中并有其相对应的损毁的记录单元,而置换单元632、636、640被标示为己释放的置换单元。当进行置换区回复之后,原先使用中的置换单元被集中至置换单元651657,而空出三个置换单元658-660以供储存新发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当数据写到光盘片上时,可能发现新的记录单元已损毁而使置换单元变成断片状态。图7A显示进行断片整合前的置换单元的分布状况。置换区中的4个置换单元DF1、DF2、DF3、DF4分别对应于损毁的记录单元PUN1、PUN2、PUN3、PUN4。当用写入法进行断片整合时,对应于损毁的记录单元及新记录单元的置换单元于数据写入光盘片时被重新排列,以降低整体数据的断片程度值。图7B显示以写入法进行断片整合后的置换单元的分布状况。原本的记录单元DF1DF4及对应于新损毁的记录单元PUN5的新置换单元DF5被重新排列,以降低整体数据的断片程度值。图8为依据本发明的缺陷管理系统800的区块图。缺陷管理系统800包括一主机802、光驱804、及光盘片806。主机802经由光驱804以存取光盘片806。光盘片是可覆写式光盘片,并有包含多个记录单元的数据区与包含多个置换单元的置换区,其中置换单元储存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整个缺陷管理可由光驱804独立完成或由主机802及光驱804协力完成。图9A为依据本发明由主机802启动的缺陷管理(defectmanagement)的方法卯0的流程图。主机802首先于步骤902由光驱804读取光盘片806的缺陷表(defecttable)。接着,主机802于步骤904中依据算式(1)、(2)、(3)、或(4)算出目标数据的断片程度值,并于步骤906依据断片程度值决定是否进行断片整合(defragment)。若决定进行断片整合,需断片整合的置换单元的数据于步骤卯8中被复制至主机802的硬盘或存储器中。若釆用图4B的快速法以进行断片整合,则主机802于步骤910中发出ATAPI命令以使光驱804释放需要进行断片整合的置换单元,而步骤908中复制的数据于步骤912中被写入光盘片806的置换区的连续的置换单元。图9B为依据本发明由光驱804进行的缺陷管理(defectmanagement)的方法950的流程图。方法950与方法900的差别在于所有步骤皆由光驱804独立执行完成。此外,步骤958中的需断片整合的置换单元的数据是被复制至光驱804的存储器中。当光驱804闲置时,光驱804可自行启动断片整合,称之为背景断片整合(backgrounddefragment)。图IOA及图10B为背景断片整合的流程图。图10A为记录需断片整合的数据的方法1000的流程图。光驱804周期性地检测需断片整合的数据。首先,可于步骤1002中可以静态或动态启动方法1000的执行。接着,于步骤1004中依据算式(l)、(2)、(3)、(4)计算置换区的断片程度值。接着,于步骤1006中依据断片程度值决定是否对置换区进行断片整合。若断片程度值于步骤1006中大于一临界值,便于步骤1008中进行断片整合,以使置换区的置换单元依据对应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顺序排列。当光驱804处于闲置时,若断片程度值高于一临界值,则背景断片整合自动被启动。图10B为用以进行背景断片整合的方法1020的流程图。当光驱804于步骤1022处于闲置时,首先于步骤1024中检查是否光驱804正进行断片整合,此可通过系统的一变量以标明。若光驱804并非进行断片整合中,则可于步骤1026中依据算式(l)、(2)、(3)、或(4)计算断片程度值。接着于步骤1028中依据断片程度值决定是否进行断片整合。若进行断片整合,则于步骤1030设定变量值以标明光驱804正进行断片整合中。接着于步骤1034中依据快速法、完整法或写入法进行断片整合。当断片整合于步骤1036被中断(interrupt)时,例如由主机802所中断,光驱804便中止进行中的断片整合。接着便于步骤1044更新光盘片辨识区(discidentificationzcme)中记录的断片整合的相关信息。若没遇到中断,则断片整合将持续进行至步骤1038中所有需断片整合的目标数据都己处理完毕。接着,原本的置换单元被释放,而光盘片806的缺陷表于步骤1040被更新。接着于步骤1042中清除变量值以标明光驱804未进行断片整合。最后,于步骤1044更新光盘片辨识区中记录的断片整合的相关信息。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首先依据目标数据的记录单元与对应的置换单元的分布计算一断片程度值。本发明提供了三种方法以计算断片程度值。若断片程度值大于一临界值,则对于目标数据的置换单元进行断片整合。本发明也提供了三种方法以进行断片整合,此可由光驱自行进行或藉主机与光驱协力进行。于另一实施例中,计算置换区的断片程度值的算式也可以为上述算式(l)、(2)、(3)计算置换区的断片程度值的算式的倒数为之。因此,于判断是否对置换区进行断片整合的步骤时,便依据所计算的断片程度值是否小于一临界值,例如"1",来决定是否进行断片整合,以使置换区的置换单元依据对应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顺序排列。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其中该可覆写光盘片包括一数据区及一置换区,该数据区包括用以储存一目标数据的多个记录单元,而该置换区包括用以储存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的多个第一置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计算所述的目标数据的一断片程度值,该断片程度值表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况与所述的记录单元的分布情况;比较所述的断片程度值与一第一临界值以得到一比较结果;以及依据该比较结果以决定是否对于所述的目标数据进行断片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片程度值的计算是将一置换单元分布值除以一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其中该置换单元分布值表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况,而该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表示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分布情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换单元分布值是由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最大及最小实体单元编号的差值的绝对值表示,而所述的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是由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最大及最小实体单元编号的差值的绝对值表示。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换单元分布值是由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实体单元编号的变异数表示,而所述的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是由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实体单元编号的变异数表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片程度值是由寻轨总次数决定并根据下式得到-<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formula>若<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formula>否则R(k)=0;其中k表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replacePUN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实体单元编号,replacecachesize为一预定临界值,而N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数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片整合的进行包括重新排列所述的可覆写光盘片的置换区的所有第一置换单元以产生连续且相邻的多个第二置换单元,所述的第二置换单元依照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顺序储存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片整合的进行包括当所述的目标数据写入所述的可覆写光盘片时,将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与对应于新发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一新置换单元重新排列以产生多个第二置换单元,以使所述的第二置换单元依照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顺序储存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片整合的进行包括下列步骤自所述的置换区取得未使用且相连的多个第二置换单元;将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储存的数据依照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顺序储存至所述的第二置换单元;以及释放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通过重新排列所述的置换区的所有第一置换单元及第二置换单元,以回复所述的释放的第一置换单元。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检测是否所述的置换区的一主要备用区或一次要备用区仍有置换单元可用;检査是否已释放的置换单元的数目大于一第二临界值;以及若已释放的置换单元的数目大于所述的第二临界值,则重新排列所述的置换区的所有置换单元。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换区的所有置换单元的重新排列包括下列步骤-搜寻所述的可覆写光盘片的一缺陷表的一次级缺陷表以找出释放的置换单元的位置;以及将所述的置换区的所有使用中的置换单元集中,以空出未使用的置换单元。12.—种应用于光驱的光盘片缺陷管理系统,用于对一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其中该可覆写光盘片包括一数据区及一置换区,该数据区包括用以储存一目标数据的多个记录单元,而该置换区包括用以储存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的多个第一置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主机,计算所述的目标数据的一断片程度值,并比较该断片程度值与一第一临界值的大小以决定是否对于所述的目标数据进行断片整合,其中所述的断片程度值表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况与所述的记录单元的分布情况;以及一光驱,耦接至所述的主机,依据该主机的指示对于所述的可覆写光盘片的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进行断片整合。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于光驱的光盘片缺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片程度值的计算是将一置换单元分布值除以一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其中所述的置换单元分布值表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况,而所述的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表示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分布情况。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于光驱的光盘片缺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驱重新排列所述的可覆写光盘片的置换区的所有第一置换单元以产生连续且相邻的多个第二置换单元,所述的第二置换单元依照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顺序储存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于光驱的光盘片缺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驱自所述的置换区取得未使用且相连的多个第二置换单元,将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储存的数据依照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顺序储存至所述的第二置换单元,并释放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于光驱的光盘片缺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目标数据写入所述的可覆写光盘片时,所述的光驱将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与对应于新发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一新置换单元重新排列以产生多个第二置换单元,使所述的第二置换单元依照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顺序储存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17.—种应用于光驱的光盘片缺陷管理系统,用于对一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覆写光盘片包括一数据区及一置换区,所述的数据区包括储存一目标数据的多个记录单元,而所述的置换区包括储存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的多个第一置换单元,所述的光驱计算所述的目标数据的一断片程度值,比较该断片程度值与一第一临界值的大小以得到一比较结果,并依据所述的比较结果决定是否对于所述的可覆写光盘片的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进行断片整合,其中所述的断片程度值表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况与所述的记录单元的分布情况。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应用于光驱的光盘片缺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片程度值的计算是将一置换单元分布值除以一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其中所述的置换单元分布值表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况,而所述的损毁记录单元分布值表示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分布情况。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应用于光驱的光盘片缺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驱重新排列所述的可覆写光盘片的所述的置换区的所有第一置换单元以产生相连续的多个第二置换单元,所述的第二置换单元依照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顺序储存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于光驱的光盘片缺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驱自所述的置换区取得未使用且相连的多个第二置换单元,将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储存的数据依照所述的损毁的记录单元的顺序储存至所述的第二置换单元,并释放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于可覆写光盘片进行缺陷管理的方法及系统。该可覆写光盘片包括一数据区及一置换区,该数据区包括储存一目标数据的多个记录单元,而该置换区包括储存损毁的记录单元的数据的多个第一置换单元。首先,计算该目标数据的一断片程度值,该断片程度值表示所述的第一置换单元的分布情况与所述的记录单元的分布情况。比较该断片程度值与一第一临界值的大小以得到一比较结果。接着,依据该比较结果以决定是否对于该目标数据进行断片整合。文档编号G11B20/18GK101105964SQ20071013625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申请日期2007年7月12日优先权日2006年7月12日发明者简国龙,薛景文,陈世新申请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